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三星正式官宣 vivo 将首发 Exynos 1080 芯片?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xiang-yu-5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的Exynos 1080是一款采用5nm制程的旗舰芯片,其在CPU中集成了2.8GHz 的Cortex-A78内核和高效能的Cortex-A55内核,实现了CPU性能的大幅提升,单核性能为Exynos 980的1.5倍,多核性能为2倍。

而在GPU方面,采用的架构是Mali-G78,比G77在性能上可提高25%,且GPU具有10个核,游戏性能提升较大。

从安兔兔跑分来看,Exynos 1080在安兔兔上跑分超过69万,直接提升到了旗舰机的水平。

除了性能外,本次着重提升的还有图像信号处理ISP方面的,旗舰手机目前比拼的就是拍照,ISP拉胯的芯片,即使性能再强,也上不了高端。图中的两亿像素和六摄?

两亿像素,重新定义手机摄影?谁首发两亿像素?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有关于“两亿像素”方向对不对的讨论,但今年的一亿像素的方向还是挺对的吧。

这6摄是在暗示什么呢?明年的旗舰手机,要上六摄了吗?

过去几年,Exynos最大的短板在于功耗大,大到三星自家的手机都压不住。

但先进的制程,就是降低功耗提升效能的“不二法宝”!制程变小后,芯片内部对电子的利用率会提高,而利用率高了,功耗自然也就降低了,发热量也会随之变小。

所以三星这波,在采用了5nm制程后,功耗上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明年应该不会翻车了吧,具体还得等一波首发后的新机测试。

Exynos 1080的国内首发是vivo,在我的记忆中,vivo好像一直都属于慢热型的,不怎么喜欢抢首发的那种。或许有人会吃惊,vivo为啥突然要出来抢这个首发,而三星的Exynos1080又为啥首发给vivo ?

真相是去年在Exynos 980发布时,vivo就跟三星展开合作了。

2019年11月7日,vivo联合三星在京召开媒体沟通会,正式展示双方联合研发的双模5G AI芯片Exynos 980,并用在vivo X30 系列上。

近年来,经常流行“没有芯片,呼吸都是错的”,然后大家就不得不行动了,其实是意识到了搞研发的重要性,研发投入本质还是商业,是为了更大的利益,选择跟厂商开展联合研发的模式是一种短平快的打法。

在网上,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将此类“联合研发”通通归咎为“供应链技术”,不就是交保护费贴牌吗?其实联合研发的形式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发严格上几乎都不存在了。你出力别人出钱是联合研发;你出钱别人出力也是联合研发;或者进行一些相应的技术互换,也是联合研发。

去看了一下vivo和三星开展联合研发的内容,主要还是投入人力和物力去解决一些硬件层面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图像处理、5G、功耗、日常使用等。也就是解决芯片和系统以及手机的适配问题。

芯片厂商搞“联合研发”的优势,在于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供应链技术都不是可以直接组装完就上线的。手机出厂前需要各部门针对不同型号的芯片进行适配和优化。而能提前跟芯片厂商展开合作,就能占得先机和主动,比如可以抢占首发优势,能够实现更好的系统适配,能够在游戏等特殊场景下,实现更优秀的核心调度,以使得即使采用相同的芯片,能实现更长时间的帧率稳定,能够“跑出更高的分”。

明年就比谁家手机能更流畅地玩《原神》了吧?

关注手机或者芯片行业的,应该也都知道,最近国家在大力扶持芯片行业,但芯片还没搞出来,就已经出现了很多“蝇营狗苟”,骗取经费的操作了。国家大力扶持从零开始搞芯片是好事,但是否能取得显著成效,或许我们得十年后才能看到了。但其实最适合进行相关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的,还是OVM等手机厂商。

因为他们有足够迫切的需求,而且能够更快地将相关的研发投入直接转化成收益。

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OVM三家过去无法像华为支持海思那样投入的主要原因还是缺钱,这个是真的缺,一年最多也就百亿左右的研发经费,真的经不起几次芯片研发的“流片”,连续失败几次就凉凉了。

vivo选择抓住5G的浪潮,跟三星展开合作,这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利的。这合作一是能对外展示出其对于研发投入的决心,对宣传有利;二是对于厂商本身的技术积累也有利,能跟厂商深度合作,对于芯片的调教和优化,都更有利,比如能让游戏长时间流畅运行且不因发热降频的热控技术等。

如果未来的安卓旗舰手机市场,不再是高通一家独大,而是高通、联发科、三星三分天下,那vivo这波押注,应该会取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需要双十二超级红包的可戳,内有可叠加使用的现金红包,每人每天可薅三次~


user avatar   ssert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更:这场发布会很离谱,三星介绍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参考项之一的7nmDUV有两种,是N7还是N7P呢?如果是后者那还是很正常的。

然而接下来,离谱的事情越来越多。

参考5nm EUV工艺与8nmLPP相比,性能提升 14%,功耗降低 30%。这其实很迷,因为7nmEUV对比10nmLPP性能增加20%、功耗降低50%,而8nmLPP的性能和10nmLPP基本是一致的。。。。。。。。。

难道三星的5nm晶体管密度、性能和功耗都打不过7nm了?


更新:发布会上的乌龙可真不少。

左下小字说这是对比8nm工艺的提升,7nmEUV对8nmLPP的逻辑面积缩小也不止30%。

然后转到部分媒体那这个30%就变成了对7nm晶体管密度提升80%,当时直接惊呆。

5nmEUV可能在中高主频下才会展现出来优势,当然,既然发布会PPT错误这么多,那不排除三星把所有都弄错了这种可能。


说实话,三星这波操作还真的操作到点子上了。

以前极为强势的中端处理器,比如说骁龙660个骁龙652,它们都拥有不亚于甚至超过同时期旗舰芯片的CPU,这一时期也恰恰是OV在线下发展的最快的阶段。但从骁龙710开始,高通仿佛意识了什么,开始对中端处理器进行挤牙膏,以至于今年的765G单核性能只有骁龙865的66%,多核性能只有骁龙865的57%,GPU性能更是只有41.5%,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中端处理器就是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

Exynos1080的出现,可以说极大的改变了中端处理器的囧境。

同工艺同主频下,A78的功耗比A77还要低5%,因此5nm压四个A78毫无问题。整体来看,这个CPU是堪比麒麟9000的存在,当中端处理器拥有顶级旗舰的性能,那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则将发生巨变。

G78MP10,性能实际上和骁龙855差不多,主频不会超过750MHz,功耗肯定不是问题。另外,那个安兔兔跑分应该不是Exynos1080,发布会上宣布的是2.3倍于Exynos980的GPU性能,不是提升了230%。

四通道内存,实际上就是16bit×4,内存带宽在29.9GB/s~44GB/s之间,足以支撑2K90Hz高刷屏幕。

基带部分和麒麟9000相差无几,ISP的两项绝对性参数都是不错的,NPU也告别了之前的高算低能,整体非常均衡。

我还是那句话,三星终于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技术赚钱了,这是好事。

如果想翻车,除非三星的5nm和ARM的架构同时出问题。


user avatar   qinlili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SLS,这个项目什么都推迟,推迟,再推迟,只有试车是提前结束的。 2333333

PS:别的答主有说SLS是鸽王的,你们不要搞篡位,把我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置于何地?把鸽王中的鸽皇毛子的科学号实验舱置于何地?[手动狗头]

SLS Block I 构型

如果简单计算一下,SLS Block I 理论最大地月转移轨道运力27吨时的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249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81%

而被批拉跨的长征五号,理论地月转移轨道运力9.4吨,此时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861.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90%

是的,SLS Block I 地月运载系数还不如长征五号,用固体燃料就是这样,高比冲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高推重比发动机,高干质比都救不回来,不过起飞级固体燃料的比冲劣势影响其实并不大,运载系数其实也没差多少。


SLS的一级发动机也不是史上最强大的,只能说是NASA或者美国史上最强大的起飞推力。


SLS起飞推力 固体助推器 1490吨X2 + RS-25 190吨X4=3740吨,航天飞机起飞时RS-25长时间处于104.5%的工作状态,按照这样计算3774吨,超过了土星五号(土星五号第一级F-1发动机有两个版本,按照自从阿波罗9号起启用的稍微增推版本,起飞推力为3582吨),不得不说,大型固体发动机是真的大力出奇迹。

SLS固体助推器试车,长得和航天飞机助推器差不多,但增推了几百吨

相比之下,苏联发射过2次的能源号运载火箭RD-0120X4+RD-170X4起飞推力3547吨,甘拜下风。

但N1运载火箭靠30台NK-15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了4633吨,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世界纪录。当然四射四败的实战记录让人有点不好意思提起它,但它的确是记录创造和保持者。

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最高的将是SpaceX的星舰,一级28台猛禽,可以提供225X28=6300吨的起飞推力。

起飞推力第二高的是长征九号,一级和助推12台YF-130,提供5873吨的起飞推力。

(超)重型运载火箭排排坐,目前有重型火箭计划的也就中美俄三家


user avatar   chen-shao-ne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ARM力推A76新公版架构:将帮助高通/三星PK苹果? 
  如何看待 vivo 首款自研芯片命名为「vivo V1」, 将由 X70 系列首发? 
  如何评价 9 月 23 日发布的 iQOO Z5,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如何评价 6 月 1 日发布的 vivo X50 系列,有什么亮点和不足? 
  萌新求问:这处理器是啥? 
  为什么手机的soc不使用超线程技术? 
  为什么感觉苹果 M1 芯片的性能还不如华为麒麟 9000 呢? 
  如何评价 2020 年 3 月 30 日发布的麒麟 820 SoC?对比麒麟 810 有哪些提升? 
  为什么十多年前的奔腾4处理器主频就已经3G了,现在处理器还是3G,为什么处理器频率这么多年都没有提高? 
  旗舰级手机上系统(SoC)的图形处理器(GPU)和英特尔核显、入门级独显相比,哪个更强? 

前一个讨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程序和传统程序的差别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 30 岁的生活就不辛苦了?





© 2024-06-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