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无法给美下定义、美学灌注千百年来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她面前我如此渺小。
但关于“美感”产生的原理,还希望抛砖引玉说两句。毕竟你会发觉她也有章可循。
“优美感”是我们最熟知的一种“美”。这也是我讨论的起点;
个人偏向于“美”是主观的造物。“美在于生活”是她的初衷,那些美好的客观事物,都是你我“理想”和“欲求”的投射。
我的理解比较肤浅,认为美感和幽默感类似,是“进化的产物”。
最初都源于“趋利避害”的知觉反馈机制。具体过程中,与间接知觉的“双向辨认”过程,选择性注意的机制、以及平衡紧张释放官能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以世俗角度研究“美感现象”,可以关注“特征集合论”和“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两个概念工具,这框架能够帮助我们从崭新角度、推进美的认知和利用。
知觉不会放过甚微细节:当特征>理念,现象>预期,这类不凡特征下意识激发“选择性关注”能量、即时的紧张与唤醒防备也是趋利避害所需~但去功利性(风险)理性判断,让官能得以释放走入审美的天地!与轻松而愉悦的体会相伴而来。
这就是为什么“突破原有预期”、“概念错位”是幽默的经典创作方式。他们作用对象就是我们生活中获得的“记忆表象”(即概念对应的“心理表征”)。
在幽默的判断中,对照“金字塔”你会发觉一个常见规则:为了下层满足而放弃上层建筑!比如因噎废食~重色轻友~贪财吝啬...尤其是“王境泽”的真香定律。
也不难理解,段子中的角色为啥总是疯疯傻傻的,或存在道德品行缺失、认识缺失等。审丑对于“笑”确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需求结构其他方式变化,则对应“优美、恐惧、震撼、崇高”等审美模式~
简而言之——在审美的过程中,选择性关注是审美起点,往往来自于“特征”对“概念预期”的背离;审美反应的能量,源自需求金字塔上各种欲望无法被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感。动机的评价与变换、成就我们具体的审美反应类型。
这是我做的一个图示,大佬不要笑话。只是作为门外汉,用着比较舒服;
知觉是美的土壤。
有兴趣的伙伴一起交流,也可以看看我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