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画风格?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qi-8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一个人:眼睛像肚挤眼无神无光亮时常翻白眼,眼距过宽,塌鼻子,过高的发际线,任何时候都咧着蛤蟆嘴且无牙,肢端肥大,胳膊臃肿,身体比例不和谐,服装品位差,肢体动作别扭,成人看上去就像心怀鬼胎的坏人所有的小孩看上去连人贩子都不想拐卖的蠢货,色彩混乱图案潦草————死了得了!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的吕旻、郑文娟,你们是照着自己的模样画的吗?主编卢江、杨刚,你们是瞎了吗?把个教材画得丑到爆!把孩子画成蛤蟆是怎么过审的啊?是走了关系接到的单子还是教育部欠你们工钱还是把活外包出去?又或者是被BBC收买故意抹黑的啊?好歹也要有个基本底线啊!全国那么多的美术生都没有机会在教材上留下作品你们何德何能用这么糟糕的作品搪塞啊?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是亚洲里面颜值最高的,你们看看数学书里哪里还能谈颜值啊,连个看起来智商在线的都没有!一个国家的课本最能体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人教版的数学课本画得这么敷衍潦草水准如此之差!祝你们的子子孙孙都长这样!一帮歪瓜裂枣!

不仅插图丑,连教学内容都编得非常差,知识空洞往往一天的上课内容在书上只有一两句话概括,一年级时我拿到书发现无法给孩子做辅导,语文书我一看就知道当天老师教的内容,这样可以针对性地复习和预习,可数学书打开都不知道老师当天的课的内容和重点,只看到丑陋白痴的小人,寥寥几笔的几个数字没有引导孩子思考的逻辑推理,一个成年人在没有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纯粹用数学书教是完全没办法给孩子上课的,因为书上几乎没有任何总结难点关键点的提示和启发,考试的难度和课本根本不匹配,后来每学期都买一本《数学跟我学》代替数学书,基本在家复习从来不打开数学书,因为翻开没有用还闪瞎双目添恶心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翻开教科书就会得到很多信息,我要是外国人,打开人教版数学书不得笑晕过去?嗯,这才是西方国家最喜欢看到的中国人的形象,不用西方国家刻意抹黑,他们自己就在那儿往脸上擦锅底灰呢。

下面是以前老版的数学书,是不是很正常?孩子被画得聪明伶俐,胳膊是胳膊腿是腿,眼睛闪亮笑容生动,充满阳光,唯一的不足是衣服式样感觉过时了点颜色过于饱和了

上面的几张图是2002年版本的数学课本

———————————————————————————

下面几张是我随手从我女儿书本上拍的没有任何故意抹黑的成分,大家看看是不是像看丧尸片,所有的人物都没有阳光健康,看了让人感觉很不适,极度厌恶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以上就是2013版的数学课本,把老师和学生画得宛如智障这样真的好吗?如果是怕孩子被图案吸引可以不要画啊,画成这样是几个意思啊?

语文书就很美






英语课本也很正常甚至还有点好看呢




哈哈哈看到其他的课本都在正常线上,唯独数学书这么奇葩的存在,谁能告诉我怎么跟有关部门举报啊?能给差评吗?


user avatar   lanqb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实在不懂为什么要把可可爱爱的小朋友,硬画成一只只小青蛙?

如果说加宽眼距、简化鼻子,清一色肉包子脸都是为了强调小学生的幼态。

但是为啥要把人家的发际线都整得那么高???

是要完美还原小学生扎头发太紧,勒到发际线后移吗?

高发际线就这么好看吗?你不知道扎这个头发头很痛吗?

拆头发的时候拆完都会痛很久!

如果说上面的女孩子发际线高,还能说是扎头发扎的。

下图的左边男同学才是真的惨,年纪小小就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还露出了自己无敌高的发际线,一瞬间感悟到什么是人到中年。

其实这本书不应该是小学数学课本学数学的益智插画。

反而应该是要警醒中国人发际线从娃娃抓起的血泪教训!

不然你长大了就会像这个老师一样,头发越来越少,只能头顶带着假发。

ps:这个老师的眼距也是宽出太平洋...讲道理老师是个成年人,不能拥有正常的三庭五眼吗?干嘛也画成这样??

还有这个清一色的青蛙咧嘴笑,真的很恐怖好吗!不会画嘴就求求别画

看多了真的有被吓到!

柯南假面童年噩梦

此外还有一个迷幻的设定就是:

所有小朋友的眼神,都完全!么的!光亮!

一个个看起来都像是肌无力一样,空有大双眼皮,可眼睛偏偏就是睁不开!

肌无力参考图:一般是指黑眼球不能充分暴露导致看起来眼睛无神。

好好的祖国花朵,眼睛也睁不开,头也要秃了,嘴巴还被固定咧开,形似法令纹。

怎么就怎么惨。

不过,肥皂君仔细看完了一整本小学数学发现,上面这个奇葩的画风还是少数,毕竟这么多内页插图不可能是一个人从头画到尾。

其实同一本书里,也还是有比较正常的画风:

比如底下这两位小朋友,看起来是不是就好看了很多?

我愿称为,此书颜值之最!!

虽然也符合了一贯的书本审美正确,但是还是以可爱取胜。

这绿衣服的小伙子的pose还有点帅是怎么回事?

还有这一页的老师,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画的了!比之前那张好看太多!

这里也都是常规不会被喷的画风了:

最后再建议大家看看我们的国货之光——湘教版地理教材

可可爱爱的地理课代表丹霞同学

就算在我们常规朴素的画风下,也让一种同学迅速get到了她的清纯可爱!

一身水手服短裙,背上跨间背包,搭配上乖巧短发,很有日漫里的那个feel~

而且插画作者,还给丹霞设计了好几套不同的装扮,出现在不同时节的课本内页,表现季节的变化,可以说非常用心了!

再看看这小学课本上给孩子设计的衣服,不知道该说是潮呢?还是嘲呢?

这个兔耳头饰、拼色裤袜真把我整蒙了。家长会让穿这个???要不是你画的丑,让人看着心如止水,估计分分钟有人举报教坏小孩。

好了,最后肥皂君百度了一下这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其实就算是这个青蛙脸画风,也有几页单页看起来比较舒服童真,也看得出来确实有美术功底。

而且这家工作室其他的书籍设计也有很强的艺术感。

就真让人想不明白,怎么会接这活,还接成这样?

迷惑,人间迷惑。

码字不易,点个赞呗~

我的其他优质回答:

画画如何画好男生?

有没有这样一幅画,画里的角色让你产生难以自拔的迷恋?


user avatar   haruakir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四个字评价:精神污染。

学过生物的应该知道一种遗传病叫“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愚型”,也叫“唐氏综合征”。

我每次看到2012年版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都会想到生物课上学到的这个名词。

为什么呢?

高中用的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时候讲到21三体综合征,旁边还有个配图:

去搜索一下具体临床表现,看到这样的描述:

患儿具明显的特殊面容体征,如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颈短……

然后我们再看看人教社2012年版小学数学的插图画风: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早了,看到有人回答,于是来怒答一番,毕竟忍了很久了,而且人教社2012/2016年版小学教科书其他科目的插画都没什么毛病。

我很不喜欢这套小学数学教科书,就是因为这套书里面画的小朋友个个看着都像是“先天性愚型”,简直就是精神污染。

当然我没有歧视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意思,但是你们能不能找个正常点的画师?


user avatar   yi-lei-27-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跟别人强调:中国学生的美育基础其实不差的。

虽然美术课一般交给语数英老师来教,导致学生提笔画画的机会很少,但各路教材里的插画,尤其是老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插画,水平是相当高的。使用这类课本,学生在无意中能建立起一套还不错的绘画审美。

我是90后。小学课本中插画最多最好看的,要数语文课本。

当时的课本插画,是比较典型的“苏联式”/“中国美院式”风格。

在我心目中,课本插画可以按以下排名:

·第一梯队:传统水彩/水粉

这类插画的风格是笔触细腻,光影柔和,给人很放松的视觉观感。

在春天的午后,窗外是黄蒙蒙的雨,和滴滴嗒嗒的雨声,我可以盯着这几幅插画,把灵魂都放松下来。


这类水彩/水粉类插画很有传统Old School的学院派感觉,受苏联艺术的影响很深。这批插画的作者基本是70、80年代在美院学习的传统画家,普遍功底扎实,审美上主要贴合千禧年之前的潮流。这些插画的画风如今已经比较过时,但即使不考虑童年滤镜的加持,它们看起来仍然很令人舒服、放松、怀旧。就像老式显像管电视里播放的《数码宝贝》,磁带盒上的“流金岁月”,嗡嗡作响微微发黄的三菱空调,晚饭前高压锅气口“滋滋”的热气……

·第二梯队:彩铅和水墨

·第三梯队:一些大场景


·第四梯队:部分人物画(彩铅水粉都有)

另有一些科教插图,比如我最喜欢的琥珀,这种水粉质感的色块实在太有味道了,我甚至能闻到课本纸张的香味。

回到问题,其实课本插画风格是一个随时改变的过程。美术编辑和美工人员对一个时期课本插画风格的影响很大,而他们的审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80-90年代的课本不可能出现丹霞同人,但今天的课本也很难回到80-90年代那种饱满、正气、学院味十足的美学状态了。至于今天的课本插画是不是审美的倒退,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老版教材是上一代美术创作者对一种成熟范式的继承,对苏系美学的延续;新版教材则要在风格的年轻化、现代化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试错,这一过程,即使有所曲折,本身仍是美术在当代中国试图前进的标志。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样的插画非常贵。

其次,正经学绘画的没有接这种单子的门路。


user avatar   yang-ze-wen-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搬来我的被知乎日报收录的另一个回答,也是用着人教版的教科书长大的,庆幸自己早生了十几年,怎么现在的教科书退化成了这个样子,以前我们的插图多美啊。


一天下午,我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来了小学的语文课本,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页页地翻看起了那有点泛黄地书页。

现在天气渐渐的凉了,马上就要入冬了。想起来了以前学过的一首小诗,就一本接一本的翻看,终于找到了这首小诗。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以前上课上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就是要过年的时候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到了冬天的时候,南方的天气,湿冷得厉害。爷爷就会在客厅里放上一个烧炭的小炉子,一家人就围着炉子烤火,聊天。到了过年时候,家里会买很多的糍粑,爷爷就把糍粑一个个的放在火钳上,再把火钳搭到炭炉子上,接着炭火的热量,就看见糍粑一点点的被烤软,然后又鼓起一个个的小包,最后小包会破开,一股子热气从小泡里钻出来,这时候爷爷就把糍粑拿下来给我,蘸上白糖,吃上一口,糍粑软糯香甜,真是从嘴顺着食管一路暖到胃里,那滋味真是叫人难以忘怀。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看到《画杨桃》这篇课文,就想起那时候老师也要我们每个人去买一个杨桃,带到课堂上,学着课本里的样子,也画上一画。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正好是夏天,爷爷就带着我去买杨桃,记忆中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杨桃,切开一看,真就像课文里描述的那样,像个五角星。不过杨桃的味道,我倒不是特别的喜欢。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看到这篇课文,就想到当年这篇课文是要做公开课来讲的,那时候,我还是班长,老师就让我在课上简单的介绍这篇课文。上课前的一天晚上,爷爷就拿着一根缝衣针,在灶上烤红了,用菜刀一点点的把它折弯,做成了一个鱼钩的形状。第二天,我拿着这个简单的道具发言,得到了来听课老师的一顿夸奖。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舍己为人的小英雄形象。记得语文老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语文老师也同时是班主任,姓罗,她那时候30出头,是一个很善良也很负责任的老师。记得有一回班里有一个女同学摔断了手,罗老师就在周末领着我们去医院看她。可惜自己没有什么成就,总觉得辜负了老师的一片期望,这么多年,也没好意思回学校去探望,不知道罗老师近况如何。

如果去学校的话,真想送老师一捧野菊花。

“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这是课本里对北大荒的描述,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真是被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所吸引,她是祖国的粮仓,知道那里有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子,水泡子里都是大鱼。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念的大学居然就在东北,而且一呆就是八年。

“北大荒,北大仓”,居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每翻到一篇课文的课后生字表那里,就能看见爷爷当年的签字。以前,晚上下课回来,是要家长监督学生背诵课文的,爷爷听我背完了书,就在课文后面写道:“今晚听了阳地黄同学背诵课文,背的很熟很流利,我感到基本满意。”

看到爷爷的字迹,就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代的无数个夜晚,爷爷坐在书桌前,看着我一点点背诵课文的情景,夏天的时候爷爷会为我扇凉,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坐在炭炉边一边烤火,一边温书了。

细细的翻看完六年的课本,再抬头看窗外,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将天边映照得一片绚烂。

记得小学的时候,也就是这样有着晚霞的下午,爷爷就会坐在小学对面那几棵很高的樟树下面,等我放学。等看见我从大门里出来,爷爷就会站起来向我招手,憨憨地笑,我就会三步并作两步地扑倒他怀里。

爷爷的花落了,而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细想起来,爷爷已经离开我有15年的光阴了,童年的欢愉也早已漫随流水,当年那个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小孩子,也已经是快30岁的叔叔了,想到此处,不禁泪眼婆娑起来。

多想就让时光停留在小时候那无数个放学的下午,爷爷还坐在那几棵老樟树下面等着他的孙子放学。

阳光照在翠绿的树冠上,投下好大一片阴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是美术专业。

曾经我们国家对教材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也很全面。即使数学教材里的插图也会审查到位,我看到很多答案怀旧之前的教材,大多数是90-00年左右的,那些配图确实水平要比现在风格隽永,能看出来作者充分考虑到为教材作画的意义。笔触朴实凝练,图像中正平和。

画杨桃这幅,跟我的专业相关。老师背手的姿态、带方框眼睛的长脸面相,穿素色衬衫,这样一个小学美术老师,活生生一位90年代师专高材生,文艺青年,教书又育人。以前学校很少有专门的美术教室,都是在文化课教室里上美术课,这课桌面上摆静物的方式,很专业啊!

再看这幅,我没查具体的版本,但肯定比之前的晚一些。同样是画杨桃的图像,可以看出作者明显借鉴过之前的版本,但是整体表现力已经失之千里,老师的服饰、动态太做作了,作者画美术教师,但是他根本不了解美术教师,穿白衬衫打领带上课的美术老师?他也不了解静物写生,这么高的课桌,还加个那么高的盒子再摆杨桃,四年级小学生站起来才刚能平视静物,合着坐下就全画大仰视视角呗?

然后——



这是现在的人教版语文,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主编。这篇课文从三年级下册提到二年级下册了,删去了第一段。配图风格取消了美术课场景,只剩杨桃了。

不过,这已经比问题中的数学课本插图好太多……

同样,这是00年左右《金色的鱼钩》插图

这是10年之后《金色的鱼钩》插图,各位自己感受一下。我确定这是北师大版本。

然后——

这个号称部编版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插图,局部看看

把红军战士塑造成这样,认真的吗?评论里有同学认为这没什么不好, @金日驒 红军战士不能哭吗?红军战士不但可以哭,而且还应有情有义,情感充沛。但我是在教科书插图美术风格的立场认为这幅图的表现手法有欠缺,简言之就是“这哭相画得不好”,无论是动态还是表情画得都太差了,跟经典插图比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经典插图前景中的小战士也是面带哭相,但是还没哭出来,含而不露,情感在爆发的前夕,富含艺术张力。而部编版插图中虽尽力表现战士因伤心而哭泣,却太刻露了,这正是它在艺术上的不够高明之处。

像《金色的鱼钩》这种故事,配图固然可以自己发挥,但有一些题材宏大的历史事件,通常会用名家作品来配图,效果非常震撼。比如评论中有同学提到的《狼牙山五壮士》

作者是中央美院老教授 詹建俊

《开国大典》

必须也只能配这张图了,作者是用中国传统图案、趣味等因素改进油画技法的大师董希文。

像如此经典历史题材,有经典图像的情况下,是不宜随意发挥的。

但是也有例外,经典的《飞夺泸定桥》肯定用这张配图

或者这张

emmm……但是,沪教版语文(旧版)上配图这样的——


2010年前后,课改已经深入多年,国家对教材编写的权力下放很大,很多出版社都拿到了出版教材的许可,教材数量多了,版本多了,花样多了,审查环节的压力也大,审查确实不如以前严格,质量也因此变得是参差不齐。

不过,国家也早已意识到问题,2019年教育部成立了教材局,专门统管教材审查的。教材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不能被水平不够的编写者弄乱了,审查必须要严,质量必须精美。

现在的美术从业人员也比90年代现实太多,曾有美术教材想要选用某个画家的作品,画家第一反应并不是以作品选入教材为荣,而是盯问编写组要版权费,不给足够的钱不能用他的画。

这套人教社的数学教材插图,只能说是塑料风格,我都不想插进几张例图,因为不想让人多看一眼,毫无生气。看多了起鸡皮疙瘩!

就人物来说,主要问题出在面部眼神和嘴巴造型,眼睛可以再大些,嘴巴不要那么大啊拜托……还有就是不要画太多张嘴的形象。尤其不能看得是一个画面中有多个人物,每个长得都差不多,这啥呀……一教室的青蛙小王子吗?


人物眼间距大不是问题,这是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封面,《英语》的内页插图,就让人看着挺舒服。

至于制作方,吴勇设计工作室,吴勇是真大佬,曾跟清华教授吕敬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届第一人)一起提出“书籍设计”的概念。


不过,大佬是不是亲手绘制的这套插图呢?这就不确定了,还真在网上扒到几张吴勇早年的书籍封面作品,看着风格确实有一丝类似呢。





这套插图可能是被外包了,而且不知道转了几手,或者大佬叫自己的学生或助手来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转包几次的可能也有,会有什么样水平的画师来画它呢?某自学了几周插画的美院学生,某网络培训班出来的刚独立的插画师,某大学美术学院的年轻设计老师……都有可能。这很正常,北京某名人纪念馆大厅名人正面像,研究生同学画的,某国家级出版社医药丛书人物插图,研究生同学画的……同学最关心的是能拿到多少报酬而已,交稿之后,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数学教材里的插图……其作者估计也……

看了好多评论,伙伴们都开始怀念、庆幸自己学的是经典插图了。放一张同样经典的,有一篇小学课文《温暖》

插图一直记得了,后来知道水墨画插图叫《清洁工人的怀念》,作者是两位水墨画大师、一对艺术伉俪——卢沉、周思聪。

至此。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教版老大:我们新版的课本要插画,预算是1000万

招投标

中标的企业:扣下900万,拿100万去找一个小公司画

小公司扣下90万,拿10万找一个小工作室画

小工作室扣下9万,拿一万请老师画

老师扣下9000,拿1000让学生画


学生画了1000个版本的

老师扣下900个版本留着以后用

小工作室扣下90个版本留着以后用

小公司扣下9个版本留着以后用

大公司给中标的企业最后一个版本



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唉,怀念以前的老课本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体制内的水平。


user avatar   zou-e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相关话题

  小学大量阅读,只完成学校作业,以后初中~高中,孩子成绩会怎样?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何让孩子始终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国教育的哪一科目最成功? 
  初中数学考19分还有救吗? 
  为什么不提升高校教授工资? 
  一名困惑的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中国在种族意识教育如此缺乏 导致主流舆论只是西方政治正确的应声虫? 
  什么样的反战教育才是正确的? 
  复旦18驴能代表复旦整体素质吗?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自由的进行商品交换的时侯,我们认为双方的效用都增加了,而我们出售劳动力的时候,就存在剥削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有手机厂商推出了两年的延保政策?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