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P和CCRP是西方概念并不适用于苏东国家
强5的射轰1瞄准具,我们自己的教材上面都写这个东西是简易瞄准具。然而这东西预定主要使用方式就是“自动视投”和“自动盲投”
什么叫“自动盲投”呢?打开自动投弹开关,打开活动环,输入风向风速和其他相关数据,进入俯冲后,迅速瞄准目标(瞄准具十字线对准目标中心),随即按下“攻击按钮”(轰炸信号灯亮),瞄准具根据你的俯冲角、高度、速度自动计算一个正确投弹时机,飞行员只需要保持俯冲角,沿直线俯冲(不再保持瞄准点),直至轰炸信号灯和相应炸弹挂位信号灯熄灭(炸弹自动投下),立即拉起推出。若高度低于900米炸弹仍未脱钩,须立即按下“稳环按钮”退出。
什么叫“自动视投”呢?基本和上述“盲投”一样,只是俯冲稳定瞄准目标后,按下“攻击按钮”但继续修正保持瞄准目标(不保持俯冲角),直至炸弹自动投下
有没有一点ccrp的感觉?
强5连雷达或激光测距仪都没有,瞄准具稳环只能测角速度。你们觉得这是怎么实现的?什么原理?
明天补充
大特务这个回答有点失水平啊,有点顾左右而言他。( 狗头)
由于是歼击截击机,苏-27在对地攻击时只能进行目视操作,但是利用惯导设备和激光测距器,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连续计算命中点瞄准(CCIP)方式,称之为非同步方法。对地攻击时,苏-27的火控系统还可在俯冲时运用预测手段对目标运动和风速的影响进行简单修正,称之为预标定法瞄准。对地攻击状态时,火控系统操纵板选拨“光电”位置,武器控制板选择“对地”位置,“激光测距器”开关接通。
对地攻击方式有俯冲射击、俯冲轰炸、水平轰炸,由使用武器状态和进入方式自动选择。
对地俯冲攻击程序如下:
(1)显示:对地俯冲射击时预标定画面和瞄准画面如图所示,平显显示本机的飞行参数、目标斜距、武器型别、瞄准标志(连续计算命中点),预标定画面瞄准标志缩小并固定在飞机轴线上(航炮)或飞机轴线下方(航火)。预标定方法仅用于攻击地面运动目标。
(2)预标定操作:进入俯冲后用飞机标志压住目标,当俯冲角超过10度,激光测距器自动接通,瞄准标志缩小并回到飞机标志中心或下方,用预标定瞄准对准目标2到3秒,松开“VVOD”键完成预标定操作。
(3)非同步瞄准操作:对地面固定目标可直接运用非同步瞄准方法瞄准后开火。机动飞行使瞄准标志压住目标,距离条件满足,平显指示“PR”,开火射击,攻击后按“OTV”指示迅速退出。
对地俯冲轰炸程序如下:
平显显示预标定和射击方法与俯冲射击时基本一致。
与俯冲射击画面不同的是瞄准标志为带有炸弹投放操纵线的瞄准圆。操纵线的物理意义是炸弹下落方向的前置预测弹迹。瞄准时先用操纵线对准目标,保持飞机姿态,当距离满足时投放,投弹后画面转换,应按指令环操纵飞机。
对地水平轰炸程序如下:
水平轰炸时飞机没有俯冲动作,不能够进行预标定,还需要手控接通激光测距器。水平轰炸由于没有俯冲角,当高度较高时,瞄准标志的偏侧角大于平显13度的视场,此时系统提供延时轰炸手段完成任务。水平轰炸瞄准画面同俯冲轰炸时一样,延时投放画面上没有瞄准标志和距离刻度,给出了应飞的载荷线和操作指令环(显然类似CCRP方式),以及投放时间刻度。
水平轰炸瞄准时用操纵线压住目标,当瞄准角大于13度时瞄准标志固定在13度上,操纵飞机使目标接近瞄准标志,重合时扣压扳机“P”,炸弹并不下落,系统自动转换为延时轰炸。
平显画面转换,指示延时投放时间和操纵方向,操纵飞机使指令环与载荷线上端重合,当倒计时为0的时候炸弹自动投下,投弹后保持指令环控制约60秒。
所以可以确认,至少苏-27的火控设备研发的时候,苏联飞机已经具备CCIP和CCRP能力。往前推测,由于同样具备惯导和激光测距器,苏-24飞机应该也具备此项能力,由于我不知道苏-17的ASP-5ND火控系统是什么战技术性能,所以无法判断了。
米格的飞机,米格-29和米格-27都有激光测距器,米格-23的SOLK-23S瞄准具确认有激光测距器,应该也具备类似能力。只有陀螺稳定瞄准具的米格-21应该是不具备此类能力的。
至于SVP-24,那是个航电数字化升级方案,苏联三代歼击机的航电逻辑是火控系统、通信系统、导航和自动驾驶系统、电气系统分立,SVP-24应该是高度整合了前三者,同时添加了GPS/格洛纳斯导航设备,在此之前苏军飞机只具有惯性和无线电导航能力,只能按航迹或者按航线导航飞行,应对远距离强防空火力时敏目标的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