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代的参谋制和古代的幕僚制有什么根本区别?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wei-81-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进行对比,二更一下:

因为维持(就广义而言)作战力量所需的劳动或“活动”(用冯·克劳塞维茨的话来说)如何分工,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关键之点。为了寻求任何形式的政府在后勤工作方面都能普遍适用的原则,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德国的体制作一概略的考察。

德国陆军部是全军最高行政主管机关。“一般可以这样说,凡有关行政、组织和军备的事务,均属于它的职权范围。凡有关人员、纪律和纯军事性质的事务,只同它有间接关系。其理论是:在这些方面,指挥官们是最高权威,当然,他们还要听从皇帝的指示。然而,因为陆军部控制了财权,任何部署(不管它可能影响哪个工作部门),如无它的合作,或者它的同意,也难以顺利完成。”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59页。 ]

陆军部设有下列机构,每个机构由一名陆军军官为其首脑:   

(一)军务部。负责处理:需要陆军部长亲自作出决定的所有军务,陆军部人员和军事督导人员的事宜,图书和档案的管理,公开出版物的印刷,与军事授勋有关的一切事宜。   

(二)总作战部,负责部队的编成和组织。按职能分设: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53-54页。 ]   

1. 陆军局。负责管理:平时和战时组织,兵员补充(一、二级非现役后备人员),大规模战术演习,驻地变动,铁路系统,道路及桥梁建造,军事会议。   

2. 步兵局。负责下列有关步兵的特别事宜,步枪,步炮、工兵,铁道兵、空中领航机构、步校、要塞学校、军乐、轻武器靶场、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制度、军用图书馆,文书工作、统计工作。   

3. 骑兵局。负责下列有关特别事宜:骑兵,野炮和辎重、骑兵学校,兽医机构,宪兵部队、骑兵及野炮靶场。   

4. 工兵局。负责下列有关事宜:工兵部队,围攻战,要塞的建造、加固和维护,爆破器材,电报系统,爆破桥梁及隧道用的地雷,信鸽系统,工兵学校。   

(三)军事经济部,下设:   

1. 财务局。由一位称为“实任战争枢密顾问室”的文官领导。   

2. 给养局。由一位同上职称的文官领导。   

3. 被装局。由一位军官领导。   

4. “勤务局”。由一位军官领导,处理有关兵营、营舍,掩蔽所、军人教堂和公墓的问题,演习场地的维护,处理有关损坏私人财产的赔偿事宜。   

(四)伤残军人管理局,下设:   

1. 抚恤金处。由一位军官领导。   

2. 救济处。由一位文官领导。   

3. 任命处。由一位军官管理,负责处理下列有关事宜:已退休军官(包括军士)的雇用,伤残军人学校,军人协会,判决书的执行,劳工与惩戒连队,军事审判,做礼拜,引渡,纳税,选举,征召花名册,军旗及队旗。   

(五)军械部,下设三个局(各有一位军官领导):   

1. 轻武器局。   

2. 火炮局。   

3. 技术局。负责有关兵工厂或火炮制造厂事宜。   

(六)马政局。由一位军官领导:负责管理巡回采购马匹委员会。   

(七)医疗局。由陆军总参谋部的军医官领导。

陆军部主管军事总金库,骑兵委员会;负责检查野战炮兵、步兵学校、轻武器及弹药制造厂、军事兽医系统、军法学校;管辖组织火炮试验、轻武器试验和军医考试的各委员会;还主管骑兵学院,内外科军医学院、随军牧师、军事督导员。

还有一个是“人事局”,由一位高级副官长主管。该局是帝国总司令部组成部分之一,其职能无需在这里讨论,因它对研究后勤工作并不重要。  

其次要考察的是总参谋部。它的首脑,即陆军总参谋长,直接隶属于德皇。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87页。 ] “凡有关战时军队部署的一切事项以及大部队的统率,均在其职责范围之内,同时,他要与其他各部门配合,处理所有涉及部队作战条件和国家防务的问题。”“铁道旅,还有空中导航机构以及军事学院,在涉及战争科学的一切问题上,均要听命于他。他负责监督参谋部军官的训练工作以及该部原有军官更高一级的培训工作。他每年一次向德皇呈报上述军官的名单,提出哪些参谋军官由总参谋部返回部队以及从部队调至到总参谋部工作。凡有关陆军部队的军事训练问题,陆军平时和战时的编成问题,以及陆军如何从平时转入战时体制等方面的一切问题,总参谋长均应同陆军部长经常交换意见。”此外,总参谋长还应同各军团的参谋部直接交换意见。  

陆军总参谋长有三名直接的助手,他们是“总参谋长与总参谋部各部门之间承上启下的中间主管。”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88页。 ] 三名助手中,有一名是在总参谋长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的代理人。这些助手们代行总参谋长的部分职权,对某些次要事务作出最后的决定。  

总参谋部的分工如下:   

中央处:处理总参谋长“职权范围之内或之外同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往来函件;掌握“整个总参谋部的经济事务,以及军官和总参谋部官员的个人事务”。   

第一处:“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提供有关外军的情报”。   

第二处:收集和提供有关德意志帝国军事力量和资源情况的情报。   

第三处:职责与第一处相似(除有关外军情报外)。   

第四处:研究技术性的问题和涉及围攻战的问题。   

铁道处:其职责包括战时军运的准备;实施作战有关的部队军运;负责后备役人员到部队的运输;训练在军用铁路系统中工作的军官;依据军事观点审查线路的设计;收集国内外铁路统计资料以及与军用铁路系统有关的其他一切材料。   

军史处:收集与整理其职责范围的一切资料;评述以往的战争;管理战争档案和总参图书馆。   

兵要统计处:对战时有重要意义的一切地区编制军事地理资料;并编制总参谋部工作所必需的地理与统计材料;管理本处人员绘制的地图。   

测绘局,设以下三科:   

1. 三角测量科:将德国的某些州列入主要三角测量网,并对其进行详尽的三角测量;为进行普遍的地形测量作好准备。   

2. 地形测量科:在德国的某些州进行地形测量。   

3. 制图科:负责绘制和订正总参谋部各种地图及其他图件;并负责进行军事印刷及摄影工作。   

派至部队或要塞工作的参谋部军官,应听从所在单位的司令官或指挥官的命令。在军司令部工作的总参谋部军官,要在军参谋长指导下完成他们的参谋部职责;军参谋长还对副官,军需官、审计官以及司令部其他参谋人员的工作实施一般监督。军长不在时,军参谋长可代行其权限,处理日常事务;关于军事法庭的问题以及缺勤请假事宜,可由该军资深的师长办理。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88页。 ]   

在师司令部一级,参谋军官的职责与军司令部相似,只是参谋长对司令部其他部门无监督权力。   

派至部队或要塞工作的参谋部军官平时职责大致如下: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89页。 ]   

有关部队行军的计算和安排;   

部队的宿营和给养安排;   

负责运输:公路,铁路和电报的利用;   

处理政治问题;   

了解友邻部队的兵力、情况及部署;   

办理有关炮兵,工兵、浮桥、桥梁、要塞防御等非技术性事务;

处理涉及逃兵的拘留和遣返以及地图、平面图、侦察和地形草图而需与外国政府打交道的问题。

战时,派至部队和要塞工作的参谋部军官职责如下:   

拟订有关宿营、安全、行军和作战的必要指示;   

及时传达命令;   

收集关于战区自然情况和正确利用战区的情报,并进行详细审查和分类;搜购地图和平面图;  收集和评价关于敌军的新情报;   

保持部队的战斗效率并经常了解部队各方面情况;   

对战役中的各种事件,作好历史性记录,并据以提出相应的报告;   

承担特种任务,特别是侦察任务。   

高级副官:从尚未进入总参谋部的军事学院毕业生中,或从具有特别才能的营或团一级副官中挑选。每个旅和每个师都要配备一名高级副官(每个军要配备两名或更多)。   副官处的职责与美军中的副官处相似,因而这些职责至今并不属于(德国)总参谋部的范围。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100页。 ]   

每个军部和师部都设有军需部。   

军部军需长是军部军需部首脑。军部军需部是陆军部与下属专业补给部门之间的中间主管。军需长可直接同陆军部打交道,但仍听命于军司令官。   

军部军需部的职责是:任命军需官,采购粮秣及制作面包的原料,采购布帛及制做军装和装备部队所需的其他用品,采购为安置部队(设营)所需的土地、房屋及生活用具;监督食品及面包烘房,监督供应部门军官的人事工作,监督兵营及医院的行政管理;协助管理有关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部门的基金和财产;处理有关军行政部门的动员事务和抚恤金事宜,有关炮兵和工兵系统的技术学校,以及有关军马管理站等方面的事务;因民政当局向部队提供住房、给养、饲料及运输工具而对其支付补偿费;处理机关人员、部队的军事经济事务,以及非师属部队或未分配到师军需部的非团队军官和官员的军事经济事务。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122页。 ]   

军部军需部设有:   

1. 财务处;   

2. 实物供应处(除被装外);   

3. 被装补给处;   

4. “驻地行政管理处”;   

5. “医院行政管理处”。   

此外,每一军部军需部还配属一名工程主任,负责在工程建筑事务方面提供专业咨询。   

师部军需部的职能包括:处理有关本师官兵的薪饷,房租津贴、差旅费等一切事宜;审查和结算财产帐目和现金开支帐目(包括临时抽查本师各部队的出纳部门),处理师属各部队的被装及装备的有关事宜;参与两年一次的点兵工作;供应部队和后备队员的给养。 [ 注:美国西奥多·斯温少将,《关于德国军队组织的报告》,第123页。 ]   

因为派至部队工作的参谋长能全面监督副官处和军需部,并直接掌握参谋部的工作,司令官就可摆脱一切具体事务,而只须制订他的全盘计划并将计划通知参谋部。虽然司令官是他所在部队的最高权威,而且必要时可以直接行使他的权力,但参谋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官员通常都是同他们在柏林的有关首脑直接联系,并且能各自按照本身的职责范围全权行事。   

因为这个组织上下统一,并有多年的经验,它已越来越成为一台自然的机器,从而能够协调无误地运转自如。此外,这种组织分工,还能把各个岗位上的军官培养为高度熟练的专家。对这类机器似的组织,通常可以听到的反对论调是:它剥夺了个人独立工作的权力,也就是剥夺了创造能力。但这种看法在此处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个工作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都负有责任,并拥有相当之大的权力。这样的组织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一脉相承,专业化是它成功的关键。

---以上全文采自《理论后勤学 第四章 普法战争中的德军》-美 乔治·赛勒斯·索普

~~~~以下原答案~~~~~~~~~~

泻药~

问得好~

参谋工作和军务作业,恰好咱家在古代领域有点心得体会,也摸过一些当代的外军的参谋手册。

以咱家个人的认识,咱家认为不应该把参谋制度想象得太神秘。

都是人做的工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古代人在参谋工作上懂得的,比我们今天通常想象的,要多得多。

发一篇咱家刚刚写好的文章吧~

《文武分离的背后》

这一小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来自这个问题:

文官指挥战争,文武分离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驱动?为什么? - 军事

这个问题的原问,不是这样的。

原问是问“文官指挥战争是不是必然的,是不是避免了藩镇割据的风险”“是不是文官指挥战争是宋朝文弱的一个原因”。

在这个问题之下,有好几位答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回答。咱家当时也做了一个回答。

咱家当时讲的大意基本上有这么两个观点:

1、文武分离的背后,是因为有分工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军务工作的逐步专业化。

2、抓住军务工作和其专业化这个问题去重新审看中古时期的军政体制,就可以抓住一直隐藏在军事史背后的重要线索。

咱家还提了一个问题,即“文武分离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因素在驱动?为什么?”

后来,陆续有些同志发来私信或者QQ,询问咱家,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咱家坦白说句实话,这个问题咱家也还在思考学习,目前只有一个大概的思路和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往里面填肉。

简要的讲,其实原理非常简单。任何政务,总是要跟随事务来走的。唐代具体什么时间点,设立“(内)枢密使”,这个问题还有争议。但枢密使走上历史舞台,确系唐代无疑。而自唐代设立以后,(内)枢密使从“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的秘书、助理性质的职务,逐步扩展到有两院、六厅僚属等相关组织机构、人员;从“无视事厅堂”,逐步发展到可以“堂状帖黄决事”的程度。

最终,入宋之后,枢密院与中书则并称为“两府”。两府分职授政,“对执文武二柄”。很明显,枢密院的发展中,是有一个权限逐步扩大,机构越发复杂,机能越发重要健全的发展过程的。而这个发展过程,体现的就是军务工作的逐步专业化的这种需求。

众所周知,五代的政治体制,其核心即为武人干政,即军人当皇帝。而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君主,尤其是北方的各个政权的君主,事实上是因为拥有独裁者的能力,所以才获得了独裁者的身份。这种军事上的能力,就体现为五代军事体制中的军事独裁者靠前指挥的现象。这种强调以直接掌握暴力集团为自身权力来源的结果,就是军人皇帝不仅仅要能掌握住自己手下的直接单位的控制权,同时还要能掌握自己手下直接单位下属的二级单位的控制权。因为只有如此,在作战时,军人皇帝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对自己军队的二级单位进行指挥调度。

皇帝能调动四五个将领,和他能够调动几十个更低一级别的军官,其军事上的意义是不同的,其直接体现就是对部队的使用效率。在战场上,预备队的释放程度,和下属单位的方块化的编制有直接关系。下属单位方块化编制越大,则预备队释放就越快,调动就越不灵活。下属单位编制越小,则预备队释放就越慢,调动就越灵活。能够靠前指挥,并有直接领导下级单位的能力和身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五代体制就体现了军人皇帝事必亲为的独裁者特性,非常强调个人和下属将领的工作能力。

同时,因为军人皇帝既是实战的指挥官,又是政治和军事独裁者。他深入的参加了军事工作的每一个部分,所以他本人就是整个军务工作流程中的核心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每一个环节的决策者都是他自己。在战争的形势决定了,要对政权的力量进行总体动员的时候,皇帝本人的行政角色也要参与进来,全力为军事服务。而和平时期,则皇帝不必主管得那么细致,具体的行政问题,可以交给具体的官员去负责。

于是,这种决策体制就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入宋之后,自宋太宗中箭之后,皇帝本人在军队中的活动就直接减少了,虽然形式上还保留了皇帝在前线的战术决策权。例如,在高梁河会战之后的满城会战中,宋太宗本人虽不在前线,但他保留了对作战部署的最终决策权,用阵图来实际安排军队的战术部署。但是,这种决策权最终也随着皇帝逐步脱离军队,而逐步从皇帝这个角色中消失了,宋真宗最终停止了从御前下发作战使用的阵图这个举措。这里体现的,就是皇帝这个角色在军务工作流程中的消失,皇帝不再直接干涉军务作业了,皇帝在军务作业的流程中,这个角色不存在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这是对五代体制的背离,是对中原王朝的封建体制的回归。

这个缺失的环节,总需要填补,谁来填补?谁最适合填补?填补什么?

这里填补的,就是实际去掌握军务作业的角色,就是谁来掌握军队的战略规划、内外军事情报、人事、升迁与福利、后勤、军队调拨、作战指挥(为何阵图要发自御前?)等权力。

而最适合填补的,当然是经过了五代时期的发展,并逐步开始深入军务作业各个层面,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拥有实际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枢密院了。事实上,早在后唐时期,枢密院就已经逐步深入参与了前面所描述的这些具体的工作,他们已经在军务工作的流程上,占据了自己的位置。

宋代的皇帝依然是独裁者,对于军务工作的各项具体意见,他原则上有最终决策权,但皇帝本人基本不干涉具体的预备决策过程了。像宋太宗那样,和枢密院一起秘密的对作战的各个细节进行谋划,并对中书和其他官员保密的情况,基本已不再出现。

虽然皇帝本人不插手具体工作,但不等于说会让军务作业完全脱离自己的掌握的,尤其是枢密院能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的背景之下。所以才有把实际作战和训练这一部分掌握实兵的工作,另外由一个机构来负责,枢密院则只负责除训练和实际作战之外的其他的军务工作。

这就是枢密院-三衙体制的本质所在!也是文武分家的本质所在。说穿了,独裁者因为自己不能专管军队了,又不能让其他人能军政一把抓,于是设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机关来搞军务工作。同时,又为了防止这个机关专权,又把实兵部分剥离出来,使得这个机关不指挥军队。

这才是文武分家的本质~!

其实,把枢密院和近代的大军作战部或者总参谋部对比一下,会发现很有趣的一些东西。总参谋部-参谋部体制,和枢密院-三衙体制,如果搞个系统的对比。从具体工作流程,到指令系统的运转,如果进行两者的对比研究的话,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体现了一些贯穿战争史的客观规律的。

当然,为何会出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呢?咱家在书里是有写的。

这里顺便做个广告~






咱家的那篇《八千里路云和月》,表面上是写岳飞,其实是以岳飞的军事历程为核心,带你一窥古典军务工作的大略。

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请大家多多支持吧!

下面是预售链接

【预售】《战争事典022》不列颠被外族入侵 岳飞抗金 威灵顿公爵



  

相关话题

  为什么希特勒还有斯大林做了那么多违法的事情都不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请问军事类公众号如何营销? 
  钱学森诞辰 110 年,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 5 个师」,同时期科学家很多,钱学森为什么这么厉害? 
  国家在兴盛后的衰落是否不可避免? 
  古今中外有哪些很有才华却因行事不检点而被干掉的人物? 
  当年明月为什么不写新书?比如宋朝那些事儿? 
  黑人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为什么特拉法加尔海战英军舰船会0损失? 
  为什么拿破仑在乌尔姆迫降马克之后,奥地利要放弃维也纳?1805年战役期间,卡尔大公的兵团动态为何? 
  为什么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解放军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前一个讨论
岳飞真的写过满江红吗?
下一个讨论
岳飞是民族英雄,为什么有人说岳飞阻碍了民族统一?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