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好听点是志向大,难听点就是好高骛远。
放着刘关张三人的血仇不报,放着荆州夷陵数万将士的血仇不报,去攻打没仇的魏国,到头来鸡飞蛋打,魏国打不动,仇也一点没报。
这点诸葛亮不如孟珙。人家孟珙将军带着宋军联蒙灭金,不管最后宋蒙胜负如何,起码人家爽过了,攻灭金国,让金国遭到应有的报应,把金国皇帝的尸体拉回太庙,徽钦二帝和靖康死难的百姓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
诸葛亮呢?孙权陆逊两个凶手活蹦乱跳,刘关张与夷陵死难的将士能瞑目否?
有人要说了,诸葛亮如果打东吴,就不怕孙权把心一横跑去投降曹睿吗?那么请问:
孙权袭击荆州杀害关羽的时候为啥不害怕先主心一横降了曹操联合灭吴呢?
陆逊火烧连营打的先主仅以身免的时候,为啥不害怕诸葛亮心一横降了曹丕联合灭吴呢?
因为就像三体人吃准了程心不会按下开关一样,东吴吃准了季汉不会跟魏国联合。
正是这种死板的国策害了季汉。
三方博弈时,一方如果对其中一方始终都不假以词色,那么是极容易被第三方吃死的:
季汉不肯跟魏国联合伐吴,于是东吴有恃无恐的一次次往死里给季汉插刀子;
后唐不肯给契丹一点甜头,于是石敬瑭一卖国,契丹就和石敬瑭联合消灭了后唐;
太平天国不肯承认洋人的不平等条约,于是大清签了无数条约联合洋人绞杀天国。
夷陵之战前先主派人去给曹操吊丧,就是已经开始后悔这种死板国策,可惜一来太晚了,二来曹丕不领情。
对诸葛亮来说,如果说刚开始还抱有一击灭魏的幻想,那么街亭之战后就该清醒过来了,魏国非一时可灭,为什么不认清现实,先把仇报了呢?
与其耻辱的跟害死无数季汉将士的东吴二帝并尊,还不如跟魏国二帝并尊,以东吴妄自称帝为借口,联合魏国一起伐吴,先把孙权陆逊千刀万剐,再把吕蒙骨灰扬了,不管后面跟魏国谁胜谁负,起码先主和关张的仇报了,夷陵之战死难的将士可以瞑目了,对不对?
相关回答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