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奢侈品市场今年逆势上涨 48%,预计2025年全球第一,如何评价这一态势?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就是一部分购买力出不去了嘛。

(小声bb:而且这部分购买力不怎么受疫情影响)


贝恩的报告里有个细节: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48%,刷新十年纪录,很抓眼。但其实16年至19年的复合增长率是26%,已经很高了。

要知道11年到16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才2%。

报告的逻辑很清晰,“消费回流”是第一位。

有“消费回流”,才有连续几年的26%复合高增长;然后疫情爆发,进一步限制购买力流动,今年一波推到48%。

就是出不去了嘛。


首先就是打击代购。

14年海关发56号文,不备案不申报的算走私,先定了调。

在此之前,08年至13年代购的年复合增长率是100%,13年到达750亿高峰。14年海关开始动手后,15年就砸回450亿水平。

不过这个阶段还有很多小货代和人肉代购在咬牙做,脑袋别裤腰带上。

结果海关16/17年大规模换装,到18年,人脸识别成熟、数据系统打通,对代购——特别是奢侈品代购——开始集中下手。

过关时间、过关次数、有无退港、有无打税,人脸一扫就知道,一异常就报警,一报警就请老老实实开箱。以前都是节日期间严查开箱,现在成常规手段了。

18年罗湖上人脸识别,一票老哥当场去世,不对,转行,炒房去了。


一旦要补交税款和罚款,奢侈品代购基本就没大搞头。

现在奢侈品代购,跟我那新加坡老哥一样:月底回坡里,哇樟宜机场那家店上了绿水鬼,打个电话确认,“兄弟我两万新币拿下行不行?”,当然行,国内都炒到十二三了。

搞一支戴手上,回血机票钱,美滋滋。

上量的别想。你以为你神不知鬼不觉,其实你是海关存着过年的业绩。


大面上,代购一卡住,就只剩下买家自己肉身出国的。

就是大妈扎堆老佛爷、出门一身大牌巴黎人为之侧目的那种。

以前一直搞不懂这块到底有多少,疫情一来明白了:48%-26%,也有两成捏。

放心,这块,政府也是要的。

18年海关不是在下狠手打击代购嘛,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5月发文:1449个税目进口税率下调,服饰鞋帽类从15.9%下调到7.1%。

LV/Burberry/Gucci们的国内标价立马普降3%到5%。(你小子还是把关税留给我的好吃吃了回扣...)

高端腕表这块,11年最高海外价差能到161%,15年关税调整后,往下降了25%。这么多年调整下来,腕表这块价差基本上已经到了15%至20%的区间。

至于服饰这块,因为迭代较快,更不敢死守价差,很多已经降到10%左右了。

包包比较坚实,价差还有20%至30%,越牛掰的价差越硬(爱马仕:正是在下)。

没事,海南免税岛了解一下。

今年海南免税店免税品销售额250亿,历峰的人在那疯狂选址中。

“我们不想让客户排队,体验不好”。


缩小价差、打击代购、调整关税、开放免税区,一切都是为了消费回流。

所以48%了。


现状很好理解,但评价嘛...

我很酸呐。

前段时间和某位老哥闲扯,他掺和了一个较为高端的拍卖公司,拍的就是奢侈品(等号:爱马仕包包)。

那就要找可靠货源呀。

找到了,两百平米的小仓库,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博物馆真品馆藏级别。里面两边那种楼下超市的铝合金货架上,都是包包。

一包一辆BBA。

老板平和地介绍道:货管够,很多是今年广东浙江那些开厂的出手的,资金链紧张。

老哥是倒卖SMT设备起家的,听罢有些感慨。

“胖子你知道我们的买家都是谁吗?搞土地拍卖配资的。”

所以呀,实业不如卖包。

你们谁有起量的真品爱马仕包包,请联系我,让我也赚点介绍费花花。


user avatar   yibo-dai-zou-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回答暴露出一大批不懂经济学的。

先说结论,这是非常不好的势头。

不知道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乐在其中,这是奢侈品销售上涨了近一半。

今年我们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0.7%,截至11月M2同比增长了10.7%。

这是什么意思,用大白话讲,今年前三季度的社会产值因为疫情影响仅仅增加了0.7%,我们的广义货币截至11月增加了10.7%。而奢侈品竟然增加了48%!!!

从数据上来看,当然是能消费起奢侈品的人更有钱了,才会花更多的钱买奢侈品。

这就暴露出一个大大的问题:经济发展趋缓,但是钱没少印,更关键的是这钱没有充实普通老百姓的口袋,反而更多流进富人的腰包,造成事实上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知道有人又要开始反对,我就先干为敬。

奢侈品牌基本隶属国际上的三大集团:法国路威酩轩集团(LVMH)、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 法国开云集团(Kering)。

路威酩轩集团旗下有:路易威登、迪奥、罗意威、思琳、高田贤三、纪梵希、芬迪、日默瓦、娇兰、宝格丽、豪雅表、轩尼诗等
瑞士历峰集团旗下有:卡地亚、梵克雅宝、伯爵表、江诗丹顿、积家、沛纳海、万国表、名士表、万宝龙、登喜路、拉尔夫劳伦等
法国开云集团旗下有:古驰、圣罗兰、亚历山大·麦昆、葆蝶家、巴黎世家、宝诗龙、芝柏表等

上面属于不完全列举,品牌实在太多,有兴趣的可以私下了解。重点是想说,我们说的奢侈品都是这些集团旗下的子品牌。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消费,最终的利润是要流转出去的,而生产基本在国外。所以这条产业链上,对我们的经济增长实在有限,我们从这条产业链上获得收益更是小的可怜。

我们广大的百姓是消费者,货币传导到极少数人却没有再返回到广大百姓,这就是我对奢侈品销售额上涨忧心忡忡的重要原因。

可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还挺高兴…


user avatar   ababab-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轮一轮放水下不可避免的结局:要是只靠劳动收入,清华毕业平均月入也不过2万多,外卖小哥北京一个月也有快一万,贫富不可能到今天这个地步。

但放水就不一样了,相当于直接给某些群体印钱:比如说人民企业家,人民房东,人民拆迁户,这些人都直接发钱。有钱了之后自然就要买奢侈品拉!

(再说了,我们这些奢侈品算什么呀?明清时代江南士绅们把炫富玩出了新境界:他们吃人参吃腻了,就给鸡吃人参,然后人再吃鸡蛋。据说这个“人参鸡蛋”很好吃,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有幸尝到也大为感叹,不仅感叹鸡蛋别有一番风味、更感叹江南士绅的奢侈。)

人家印钱,你挣钱,这当然不就能比。印钱的买奢侈品,挣钱的活该破产呀。

事实上,明朝末年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只不过那次不是大明宝钞滥发导致的(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印滥了,没人认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并不是产银国。但是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之后,我大明却以白银作为货币,那么银子是哪里来的呢?

作为货币的白银主要是通过海外贸易流入大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逐渐代替了日本的白银,海量的美洲白银,撑起了大明的货币体系。

关于通胀有一个十分精确地比喻:通胀就像是蜂蜜滴到了玻璃板上,首先会像一个小山堆,然后再逐渐淌平。拿我们的世界线来说,印出来的钱首先为人民房东的资产增值,然后再让其他消费品涨价,最后再给普通人涨点工资。可以说,谁离水越近,谁的好处越多:在一个岁入一半靠卖地,发行货币以土地和房产为锚的经济体,自然放水是人民房东的好处最多啦!

说回大明的世界线,东南做海外贸易的商人们离秘鲁和日本的银矿最近,首先发了横财。这自然是有史料证明的,东亚的海贼王郑成功与郑芝龙父子,控制了东亚的海面,凡是要在日本与中国做生意的都要给他们交保护费才能做生意;当然郑成功与郑芝龙父子钱也没少挣,根据学者估计,收保护费的郑氏集团的利润一年在两千万与三千万两之间,而崇祯帝的岁入只有四百万两,你想想东南士绅挣了多少钱?。

东南士绅们靠流入的银子发财吃人参鸡蛋的同时,是大明自耕农普遍的破产:这和我们的时间线差不多,一个三生三世轮回攒钱也买不起房子的社畜,和破产的自耕农也没有两样了,反正一辈子都是给房东和老板打工。

当然,被迫放水的明代富了东南士绅,苦了自耕农;主动放水的现在富了我们人民政权,富了人民房东,苦了社畜,这自然是不能跟明代那个腐朽没落的朝代相提并论的!


user avatar   ni-guo-ya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道理很简单,因为疫情原因,一来代购出不去了,二来客人出不去了,所以只能在国内买。

其他原因都是假象,这两点是主因。

先说代购,即使作为旅游从业者,代购市场到底有多大也是难以想象的。

曾经谈过一个欧洲代购团的项目,每班15个人,每周两班,每人每次消费不低于五十万欧。要求北京出,香港入。

这只是一个比较大不算太大的代购平台下挂钩的代购客,他们以前专做日韩代购返利,平台上有五万人,每天代购总额以亿记。

再说游客,因为我做欧洲,欧洲游因为价格高,所以客人质量也比较高。每个欧洲客人到了境外都会买点啥,最普遍的就是男买表女买包。其他香水化妆品面膜衣服也不在少数,手表都是瑞士那买,两三万起。

我印象最深的是个女游客,天天找便宜团,千辛万苦得攒钱就是为了去巴黎买一个爱马仕还是香奈儿的包包,那个包特别难买,八万多。只能在旗舰店买,买之前还得买够八万块的纱巾啥的才有资格,但也未必能买到。她去了两次都没买到。

还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阿姨,参团的前跟我砍了一个月的价,结果到国外就买了两个手表,一个五万多。

欧洲团,一般在巴黎老佛爷,春天百货这两个地方购物。所有欧洲团在巴黎都有三个小时以上的购物时间,稍微时间长的是半天,高端一点的也可能有一天。

每个导游把团带过去,客人买的东西都会算在他的名下,按标准给返利。不同商品,不同商店返利不同,越大品牌返利越少。导游每次因为这个都能赚不少,甚至有的导游会从公司买客户,就是不和公司要导游费,每个人还要给公司二百欧。以前当欧洲导游是真赚钱,一年百万不是梦,现在不好做了,但也有四五十万吧。

这次疫情对他们打击很大,把大部分需求都截流国内了,所以国内奢侈品上涨很正常。疫情一旦放松或者海南自贸区真的能和国外一样买到又便宜又奢侈的东西(就是省关税的意思)或者像香港一样有成熟可靠的清关(走私)产业链,那么国内奢侈品需求会有一大部分转到海南去。

很多回答都说这次销量暴涨是疫情导致的穷人愈穷,富人愈富,其实真不是,海外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都只是家境稍微好的普普通通的公民,比如老师,医生或者公检法啥的,也有个体户和普通职业者。

现在欧洲游并不像以前的欧洲游了,那时候因为审查特别严格,去的真的都是非富即贵,现在更多的是普通人。

所以说,这个现象并不能证明贫富分化加剧,只能证明中国人整体都越来越有钱了。


user avatar   LittleBallOfF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额,底下一堆答主在这里分析贫富差距、消费结构等等……让知道真相的我,有一种看博士生对着小学数学题写论文的感觉。

这些回答非常有意义,能让大家学到不少经济学知识,只是很可惜都是错的。魔术背后的真相往往是简单而无聊的。


前几天我饭后去本地最豪的商场买裸女牌冰淇淋吃,结果看到各大奢侈品店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这让啊呜咬着冰淇淋的我倍感好奇,我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一夜之间奢侈品市场火爆成了这样?去年这里还门可罗雀,现在这里门庭若市,而我进来一趟能买得起的还是只有冰淇淋?

因为我真·吃饱了撑的很无聊,就一家一家去跟门口排队的靓仔、名媛、大妈们攀谈……驴家、爱马马家、香奶奶家、忒烦你家、卡爹鸭家,都在排队,我就去聊了。

得到的99%的回答是,今年疫情出不了国啦,只好国内买啦。

我追问了一下,今年是不是大家奢侈品买的特别多啊?得到100%的回答:不是呀,哪能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啦。

我还追问了一下,我记得前几天我来买冰淇淋的时候还没排队呐,这几天咋人这么多呢?大多数人说因为快到两蛋和春节啦,领导和家里领导都得送礼呀。

我继续追问了一下购买的用途,大约50%是送领导,30%是送家里领导,20%是自用。

听完我心理就平衡了,原来我没有变得更穷,手里的冰淇淋也更香甜了!


调查采样对象大概是40人吧,有时候我在一个队伍门口问一句,大家就会七嘴八舌的一起聊开了,北方人就是这么热情………


所以,担心这个现象代表了我国贫富悬殊大幅提升、消费品结构剧烈改变的可以放心了,担心消费主义泛滥的也不用太忧虑,觉得这代表了国内资产加速外流的更是不正确滴。

要说起来,尽管增长了48%,今年跟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应该是代购的生意没得做了,海外旅行自购的也瞬间归零,所有的奢侈品需求都并入了本土市场,所以帮国家多留住了这48%的关税,海关大欢喜。


这是好事儿。


user avatar   yoiz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所说,均为在古代,比如,大明吧。

灾年的各项减税政策是利好地主的,而地主还可以利用灾年进行更大的土地兼并,获得更多的利益。

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后,将土地租给佃农,佃农向地主上交租粮,地主向朝廷交官粮。

比如说,佃农交租的比例是三七开,100份粮食交地主70份,自己留30份。而地主交粮也是三七开,交30份留70份。

那么每种100份粮食,佃农:地主:朝廷的比例就是30:40:30。

如果遇到灾年,粮食欠收,100份粮食减产到了60份,为了赈灾,朝廷提出减税,将三七开变为了一九开。

那么每60份粮食,只需要交6份税就可以了。

这对佃农是利好吗?并不是,因为佃农交租粮还是三七开。

那么在灾年,60份粮食中,佃农:地主:朝廷的比例就变成了18:36:6。

你可以看到,因为灾年和减税,佃农、朝廷的收入都大幅度减少了,佃农减少了40%,朝廷减少了80%,而地主的收益反而几乎没有受影响,只减少了10%。




灾年同样是利用土地兼并的大好时机。

在灾年,农民也是要吃饭的,可是土地欠收,没了粮食怎么办,只能找地主借。

地主开仓,说粮仓里有15万备用粮,尽管借,你吃不上的饭我请你吃。

第二年,粮还不上的时候,自然原有的土地就抵了欠款,农民变成了佃农。

一些地主在全国的兼并土地面积高达数千平方公里,完全垄断了一定地域的农业产出。

不仅如此,地主还会和地方官员相勾结,减免赋税。

原本一个县有200亩田,国家征税也是数着200亩征。

200亩田,50亩归地主,150亩归农民。

地主向官府卖了屁股,50亩不纳税了。但朝廷上税还是按着200亩收,怎么办呢?

那150亩分摊200亩的税就可以了,说白了,因为地主不纳税,150亩地的农民税更重了。

遇到灾年,地主靠着放贷又趁机吞并了一部分土地。

地主的土地变为了100亩,农民的土地变成了100亩。

现在变成100亩地分摊200亩的税了,农民的税更重了,破产的农民纷纷成了地主的佃农。

很快官府发现,100亩是个临界值,过了这个临界值,散户农民就再也承担不起税了,税收不上来,朝廷要砍头的,怎么办?

这时候地主来了,这次是劝官府卖屁股来的。

“屁股卖我,我分点我的粮给你,怎么样?”

于是这次变为官府卖了屁股,地主分了官府粮。

有些即将破产的农民去官府喊冤,但无一例外都输了。

有些佃户不想干了,还直接被关了251天。


土地兼并是封建时期的一个顽疾,不仅对于百姓,也是对于国家。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地主阶级的存在,同时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对于国家,税收减少只是一个方面。

地主阶级会依靠户籍和科举制度垄断上升通道,一个朝廷官员看一圈可能一半以上都是地主阶级的人。

地主阶级还会削弱国家对地方政府的掌控能力,因为地方的大地主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

本来200亩地在农民手里,200亩地的农民都要纳税的。

但是200亩地到了地主手里,地主打个报告说我还在创业,赋税太重承担不起。地方政府也打个报告,说地主说的对。

两个报告到了朝廷,因为朝廷中地主阶级出身的占了一半多,纷纷上奏说地主创业不容易,不如再来点低息贷款。

地主拿了低息贷款,没有去开垦土地,反而去买鸦片去了。

然后啊,地主阶级就被消灭了。



古代对抑制地主阶级也做了诸多努力。

例如限制土地所有的最高限额,当一个地主的土地所有达到限额的时候,强行拆分地主,说白了就是寄希望于地主阶级内部的争斗。

或者推行新的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或者其他的制度,力图保障农民最低的土地所有。

但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必然存在的阶级,只要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就无法被消灭。

古代对地主阶级的各种尝试,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


user avatar   Omelet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此同时,还可以观察到2020年亿万富豪榜内中国富豪财富总值上涨60%[1]

这还不包括67位中国香港的亿万富豪,他们的财富总额增加了600亿美元,达到3,800亿美元。

假如保持这个经济发展速度(60%),只要后年,我们就赶超美国了。

参考

  1. ^60% http://www.forbeschina.com/billionaires/52959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萎缩23%,但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将逆势上扬48%。”

感觉看这句就知道中国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有多强了,购买力一回流,国内市场就即刻增长,只是这种强大的购买力之前被全球化市场掩盖了。

疫情期间,财富再度整合,向富裕群体进一步转移,欧美地区也是富豪的财富增加,

台湾省也是一样。

就说这些吧……


user avatar   lin-feng-45-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境旅游的减少导致源于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总额(包含境内和海外消费)下跌近35%,跌幅在全球各地消费人群中位列第一。而消费回流带动境内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并未完全抵消中国消费者在海外市场的消费缩减。

以上引自报告原文,各位可自行通过链接前往阅读。

好了,既然各位高票已经论证完“国人境内奢侈消费额增幅全球第一,表明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现在请各位高票答案反过来论证“国人境内外奢侈消费总额跌幅全球第一,表明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

谢谢!


user avatar   li-xiao-dao-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珠宝行业在业12年

结论相关:这个奢侈品上涨跟目前中国珠宝奢侈品市场现状大相径庭,于国于民都不是好的势态。

首先先明确一点,国内的奢侈品市场,并不是国产的奢侈品市场,一般来说所谓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大部分指的都是LV,爱马仕,宝格丽,卡地亚等等这些国际超一线品牌奢侈品,以及一些黄金饰品。

这些品牌大部分都属于路易威登集团或者开云集团这种奢侈品巨鳄集团,这些集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于各种奢侈品的运营,开发,人们的消费心理定位之类的了如指掌,而且各个子品牌特点明确,针对明确,像LV,宝格丽,DIOR这几个品牌各有各的粉丝,实际上对比来对比去后面都是一个集团,钱不会外流到别处,LV更是对爱马仕强势控股,今年夏天差点就完成对蒂芙尼的收购,所以所谓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跟中国本土制造商可以说没多大关系。

我所看到的是: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在增长,本土奢侈品制造商在倒闭。

奢侈品类别大致可以分为:葡萄酒及烈酒(Wines & Spirits)、时装及皮革制品(Fashion & Leather Goods)、香水及化妆品(Perfumes & Cosmetics)、钟表及珠宝(Watches & Jewelry)、精品零售(Selective Retailing)。这些类别中,时装钟表皮革等等市场国内很难切入进去,玩的不是一个套路。唯独珠宝首饰这边,大家宝石都有相应的硬性标准,黄金更不用说,本身就是单质金属,制作工艺难度的话,相比其他纯技术领域,手机电脑等等,难度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完全可以有的一拼,但事实呢?

随便拿两个袖扣来说,工艺一样,材质一样的两款:

价格差几何呢?

答案是20倍!后者国产不到200块钱,前者已经是4050了,除去成本的品牌溢价在2000%以上。

这就是国内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前者不停的以高价格然后受众还越来越广赚的盆满钵满,后者拼命降低价格结果从奢侈品市场失败出局。

什么叫奢侈品,不是因为质量好,也不是因为有神奇的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般人买不起的东西就叫奢侈品!

奢侈品的出现是因为社会阶层的分化,在现有的社会关系里彰显自己的社会等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不需要多么特别的质量和工艺,只要大家认同感这个牌子代表这个阶级,代表着一般人买不起,就可以了。你穿一身李宁和穿一身LV在陕北山沟里的乡亲眼里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观念的灌输,只剩一个保暖遮体的本质作用。只有在已经接受这个观念的社会人群中,奢侈品才会到奢侈品的价值。

而新中国的建立,是建立在扫清一切旧有的封建阶级贵族地主,人人当家做主的平等基础上。不允许少部分人骑在人民头上,所以建国之后数十年,都不曾有奢侈品品牌的进入,因为没有这个土壤和环境生存。

但是现在疫情笼罩的情况下,国内奢侈品的市场反而出现这种逆势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极不正常,也不符合当下的市场发展。

我从业12年,做珠宝设计和相关生意,倡导的是创造一些符合当下普通人也能接受的饰品,而非拉开社会等级的奢侈品,美的佩戴和需求是人的本身需求,但是社会阶层的区别来靠奢侈品拉开,还把钱都送出国外,我觉得不是这个社会和国家未来所要的。

这次疫情之初我就开始关注一线的珠宝工厂和工人,并且写了一篇相关文章发表在《中国翡翠》上面,亲眼目睹的一半的国内饰品市场和工厂正在因为疫情消亡,做上百万单件生意的人乐乐呵呵,做普通人几百块几十块产品的沦落街头,社会财富不停的在往金字塔上层集中,让人心痛又无可奈何。

眼睁睁看着有着媲美国外一线品牌工艺的工厂逐步关门,看着有设计独创意识的工作室悄悄转到地下做大牌高仿生意来苟活,国内自己的奢侈品市场连萌芽都长不出来,倒是为了服务大众的平价消费饰品市场,保守摧残。

面对着“中国奢侈品市场今年逆势上涨 48%,预计2025年全球第一”这个问题,我无力来说什么,只能说不希望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全球第一,因为那不代表国内人普遍有钱,而是国内社会层次的进一步明显拉大,少数人开始掌握绝大财富的态势。

更担心的是,打不过就加入的心理开始在这个行业蔓延,对于中国自身的文化和研发,开始停滞,所以希望能多一点看到年轻人做自己的中国产品和饰品,希望能多多鼓励吧。

放一些自己和学生做的东西,我们希望质量能媲美“奢侈品”,却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那些先富起来的创业群体? 
  2018年世界会发生一次金融危机吗?如果会,那么它将会以怎样的形式进行? 
  你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偏高是什么原因? 
  国民政府那么多海归精英,为何金融改革全线失败了? 
  如果长沙经济超越了武汉,会发生啥结果? 
  如何看待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停止或限制粮食出口? 
  中国大陆会给每位公民发放补助金吗? 
  如果现在中国房价大幅度下降,将会发生什么? 
  美国实施反海外腐败法对美国自身有何好处? 
  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论断,克鲁格曼与林毅夫哪个对? 

前一个讨论
大学舍友给你上过什么课?
下一个讨论
民国时期中国最多总共有多少个军阀啊?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