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题目并非完全正确的。比如我司最高薪的技术大牛,平时是不打卡不考勤不加班的。
人的能力大概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比如从程序员来说,最顶级1%的程序员,他们可以完成的工作,是5%水平线程序员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即便可以完成,代价也远远超过增加100%的成本。
所以,1%的程序猿给150万,可以完成的工作(即使不加班),75万的程序猿可能需要花费450万成本才能完成,甚至完成不了。
所以,年薪150万的人,实际收入往往远高于75万年薪的人。比如在期权、股权、待遇各方面。否则他的付出和收益就是不平等的。
而让他加班,所获的收益也更高。
打个高考的比喻。
现在全国高考满分的人在个位数。假设这些人是给150万。
那高考可以达到清北线的人,给75万。
前者在高考这一项工作的能力方面,是更容易达到完美的。
两个阶段:1招人,2安排工作。
第一阶段的最优解是以最低工资招到人;第二阶段的最优解是以最高劳动强度剥削到人。
由于招人和剥削人两个阶段是不同的部门在管理,所以他们都会选取他们的局部最优解,所以最后就是不论招了多少人,都会安排无限加班。
有人说,那总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招人越多一定加班越少。但实际上总工作量并不一定啊。拼多多可以养鱼,当然也可以养个鸡鸭鹅什么的,至于工作量多少,要看老板有多少脑洞,中层领导需要多少业绩啊。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