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潜伏》里的佛龛不过是延安的一个小学教师,他怎么可能搞来重要情报? 第2页

        

user avatar   ni-b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说过二五八团吗?整个独立团只有团长李云龙有资格结婚,政委赵刚都不够资格,能教这些人的后代的老师,不能算边缘人物吧?再说,小孩子不说谎话,经常聊家常会问出不少有用的情报。举个栗子,当年国民党特务抓住地下党组织成员后,就喜欢让他们的孩子在路口认人,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直接带走。


user avatar   gao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家附近一个小区里面,有个超市,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大姐在经营,超市不大 但是价格公道,大姐为人热情,谁要是带孩子路过随便买点什么,总是会塞给孩子一根棒棒糖。

大姐爱聊,什么都聊,最喜欢聊家长里短,谁家是干嘛的,也不问本人,都问顾客的邻居,xxx去哪里出差了?xxx又发奖金了吧……

前年,大姐被抓了,澳大利亚间谍


user avatar   qian-chen-wang-shi-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情报角度,大家讲的很清楚了,我从其他角度讲一讲。

我大伯是淮海战役前入伍的,师范没毕业。在报名的时候自己用毛笔写了名字、籍贯,就被当场带到后面去了,马上安排工作:教员兼后勤、财务等等。当时部队非常缺有文化的人。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我大伯都是以教员的身份组织后勤工作,比作战人员忙多了,接触的情报内容,肯定比一线作战人员多。

淮海战役结束,正式调动到炮兵部队,还是教员,兼教导员,其实主要工作还是上课(扫盲以及教授三角函数),除了上课就是组织后勤、写账本之类。

抗美援朝时负责送新兵,结果送到朝鲜,因为是炮兵技术干部,被扣下了,继续炮兵教员工作,级别升到团级政委。

那个年代,后方知识分子的工作很杂乱,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而且三天两头调来调去的被借用,接触的机密远远超过本身职务。

后方的教员,被档案部门借去整理个档案,被后勤部门借去算个帐,被作战部门借去整理资料,都是接触机密的工作。


user avatar   wang-ping-35-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间谍最好的生存手段就是默默无闻,越像普通人越好。我三叔以前是海军,他们基地后来抓到的两个间谍就是普普通通的电工和大院超市的送货员。因为核潜艇回港后,某些家庭的用电量就会增加,AD钙奶、娃哈哈、玩具车之类的儿童用品的销量就会增加。当年大家也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到底哪个环节那么准确的掌握了核潜艇的出航时间,直到有一天看着核潜艇的声呐兵拎着一大堆东西回家,大家才想着可能是小卖部出了问题。但是基地的小卖部都是自己人开的,那问题就追到了送货员身上。


user avatar   liu-h-xia-luo-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起来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情报

但是大家要搞清楚一点,情报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情报分析研判。

就是要求对所搜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研判,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且加以整理分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很多人对情报的误解情报就是一个间谍通过暗杀美人金钱然后拿到了情报,然后上级在后方根据情报做出判断

实际上是几十个上百个间谍拿到了N个情报给你,还是互相矛盾的。上级得在这一堆海量的情报当中要判断那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个是需要海量的信息去研判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手里情报再多,也不敢明确的说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肯定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

(就拿珍珠港事件来说,有人说中国当时破译了珍珠港的密码。然而问题在于如果你是罗斯福,有人拿了一份情报给你说日本要袭击珍珠港,你还没反应过来下一份情报跟你说要袭击菲律宾。类似的情报堆了几百份,有打珍珠港的有打关岛的有打菲律宾的……我们现在知道是打珍珠港,可是如果你是罗斯福你当时怎么知道要打哪里?有人穿越回去告诉他的?)

情报学在国内是被分为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就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下分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是归入管理学的范畴当中,可以看出情报学本身就更倾向于对信息的搜集研判分析管理


谁告诉你一定要到重要机关潜伏才能情报了?

现实中绝大多数间谍都是到一个地方找一个合法身份潜伏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联络点,再慢慢的建立组织起自己的情报关系网。

只要在当地有了自己的人脉,到时候就可以想办法搞到自己所需的情报,甚至可能都不需要打入内部。

比如他是当老师的,他可以在跟有关系的同事在看似不经意聊天的时候旁敲侧击的询问相关情况,比如某某学生的家长是干什么的,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尤其是二保小是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保育院第二小学,当时是为了收留照顾干部子弟和烈士遗孤的学校),再加上他当时还曾经参加过延安交际处的招待会,说明还是发展了一定的关系的。

(更何况当时读过书的不多,像这种有文化的还会经常借调到一些机关单位工作,接触情报的机会也不少)

受到电影影响,很多人认为情报工作是这样的

事实上基本都是这样的


有些人认为鲁道夫·阿贝尔潜伏美国时没有获得情报,关键其实不是在于有没有获得情报,而是在于已经潜伏下来并且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络,美国甚至都没有一点察觉。被抓时还能不动声色的把证据毁了……

像鼎香楼这样的地下交通站才是地下党搞情报的关键,在日伪军来吃饭时甚至都不需要蔡水根主动问,偷听聊天就可以获得情报了

而且说句大家不敢相信的话,其实现实中大部分情报都是通过报纸、电视以及网络之类的公开媒体来搜集的,通过秘密渠道得到的反而并不多,更多还是起到核实信息之类的作用(当年地下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尽可能的搜集当地的报纸报刊送到根据地)。

甚至军用的一些技术性资料往往还是和民用共通的(搞不好还可能会落后于民用),比如美国战斗机发动机和客机发动机核心机技术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一些性能上存在差异;RCS暗室除了可以用来测试隐身战机的隐身性能,像电信基站、雷达、火箭以及船舶都需要进行RCS暗室进行电磁测试。

军用装备一些所谓的技术资料的情报价值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重要(美国的除外),一个是如果落后的人家不一定看得上(最多分析一下你的技术发展程度,看看你有多落后);二来这些资料往往可以从其他渠道得到,比如公开发布的一些论文、还有就是同一家公司类似技术源头的民用产品甚至收买技术员搞到相关情报都可以。

(很多时候还真不见得是保先进,也有可能是保落后)

真正要保密的反而往往会被大家忽略,比如大气数据、海洋河流的水文数据以及雷达电磁数据,还有就是农业技术资料这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往往更要命。


user avatar   goldentyc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得从头给你讲起:

俗称的间谍(spy)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的人组成的:

一种是一个国家的情报机关的编制内工作人员,身份是公务员或者军官,一般都是本国公民。

(普京和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官员在一起,他们的身份是公务员)

(普京和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领导在一起,他们的身份是军官)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负责通过招募和策反外国人为本国提供情报(人力情报),一部分人负责对搜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和整理(情报分析)。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负责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情报(公开情报),一部分人负责利用技术手段搜集情报(信号情报)。

一般意义上的间谍只指负责人力情报的那部分人,他们被叫做case officer、spy handler或者agent handler,也就是情报官员。

另一种的公开身份可能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但大多是在本国涉密单位工作的,他们向外国情报机关提供本国的情报,由此换取报酬。在本国眼里,这些人属于叛徒。这类人一般叫agent(情报员),可以理解为线人。他们被前面提到的外国情报官员招募和策反,为外国情报机关服务。

而这两者合在一起都可以被称为间谍(spy)。

从公开职业来讲,agent(情报员)一般都是在本国的涉密单位工作的。

(美国人Robert Hanssen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但他实际上是俄罗斯情报机关招募的情报员,向俄罗斯方面提供情报)

(美国人Aldrich Ames在中央情报局工作,但他实际上是俄罗斯情报机关招募的情报员,向俄罗斯方面提供情报)

而情报官员,也就是他们的管理者(agent handler或spy handler)的公开职业是什么就完全无所谓了。因为他们是管理者,是负责管理agent的,哪怕公开职业是个拉皮条的也无所谓。反正他们的工作就是管理情报员,从情报员那里拿到情报,然后再转交给上级就可以了。

(这是前苏联克格勃情报官员鲁道夫·阿贝尔,他在美国的公开身份是画家和艺术摄影师)

比如冷战时期前苏联克格勃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总局)在美国发展了一名海军军官为情报员。

为此,克格勃第一总局专门派了一名情报官员去美国对其进行管理。

至于这名克格勃情报官员在美国的公开职业是什么呢?

他的公开职业可以是前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也可以是前苏联某报社驻美国记者,也可以是前苏联民航机构驻美办事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前苏联驻美国贸易代表机构工作人员,甚至可以以假身份化装成一名德国人,移民到了美国,在美国当一名清洁工。

反正他的工作很简单,除了日常管理情报员外,就是到Dead Drop(情报投放点)取回情报员放的情报,然后把给情报员的酬金放在那里,之后再用粉笔在某个特定位置划一道线作为提醒情报员自己已经收到情报并放好酬金的信号,之后就是把情报向上级转交: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0056970364018688

理论上讲,从事任何公开职业的人都可以做这种事,只要没被现场跟踪并人赃并获就好。

更不用说《潜伏》里讲的还是国内的事,那事情就更简单了,别说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了,哪怕公开身份是个乞丐都可以完成管理情报员的工作。

我没看过《潜伏》,但一名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的情报官员可以发展一名敌军军官为情报员,然后这名军官把自己偷拍的文件给他,他再转交给上级不就得了。

实际上情报官员也只是情报网中的一员,他上面的上级情报官员负责管理整个情报网(包括管理本国下级情报官员和外国情报员),这种工作也是从事什么公开职业都无所谓,比如上面提到的鲁道夫·阿贝尔。


user avatar   blackwarrior-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和其他孩子家长随便聊天收获的信息不比知乎少~~


这事我真没想到,同行业同职业的人,其实了解的信息特别局限,但是孩子家长真不一样,范围特别宽,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没想那么多~


我认识的家长,大富大贵的那些不提了,就是一般的家庭,做工程的,当医生的,卖水果的,石油的,卖房的什么都有~随便聊一聊,就知道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其他行业的内幕。

我就一普通家长,对这些信息纯属就是为了孩子能和其他家孩子一起玩,随便社交聊聊的,你想想要是老师了解的有多少?


据我老婆说(她和其他孩子妈妈交流比较多),老师实际上对孩子家里面是干什么工作的,谁家有钱,谁家能办事都心理清楚得很。

你想想如果真的是当年搞情报工作的,这能发挥多大作用?

无心的泄露最为致命,小孩子讲话,或者保姆讲话,随时可能泄露出极重要的情报。就是你家倒个垃圾,说不定都能判断出来,你去了哪。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并没有重要情报,甚至连情报都未必有能搞到。

问题是延安是国民党特务的死地,一直以来根本没人能进去,那么好歹进去一个人,混着,哪怕当个外围情报的边角料都啃不到的角色,也稀罕货了。


user avatar   jiashi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史料看,当年潜伏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统特务里,确实有人以教师为掩护职业的。

吴南山就是一个。吴南山参加军统前,本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甘肃陇东地区庆阳的小学教师,后来失业,经人介绍投奔重庆的战时干部训练第一团,路过陕西汉中时,被一个国民党军官带入军统举办的“汉训班”。

这个班的负责人叫程慕颐,原来是军统上海区区长,后来调任军统西北特侦站站长,按照戴笠的要求,办了这个训练班,主要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渗透。

训练结束后,吴南山被派到已经成为共产党根据地的庆阳潜伏。吴南山回到庆阳当了中学教师,他感到共产党领导下的陇东变化极大,自己在国民党统治下连小学教师的饭碗都端不上,在共产党这里却成了中学老师,还成为县人民代表会的邀请代表。

见共产党这样信任自己,吴南山主动向中共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交待了问题。随后成为陇东保安科的秘密外勤人员,公开身份还是中学教师,不久还被提拔为庆阳县教育科科长。

后来破获军统一系列潜伏特务案,就是从吴南山提供线索开始,案中的特务大都是汉训班出来的。

汉训班特务中,潜入我核心要害部门的有三个人:胡耀南、杨效卫、夏秉堃。这三人进入边区时伪装成进步学生身份,先进入抗大学习,在学习期间伪装得十分进步积极,抗大学习结束后,居然都被分配到了中央军委的情报部门——军委二局。

这三人组成一个潜伏小组,化名“南卫堃”。潜伏期间,通过密写向西安国民党军统组织发出多次情报,内容包括延安的社会情况、抗大的组织教学情况,还有军委二局的组织结构与任务。

这是汉训班特务中潜伏最深的一个小组。

潜伏特务按分工,有的负责搜集情报,有的负责联络。这些负责联络的特务,就选择便于联络的职业来掩护自己。如冯小泉在延安开店,韩自忠在清涧开店,杨超在延安新市场天生衡锅贴店当账房先生, 以此掩护联络任务。

另外,还有一些特务分别潜入了边区的一些重要部位,如范金钟、陶启华潜入了行政学院,杨志常潜入了贸易局,刘嘉陵潜入了银行金库,王治和潜入边区联防司令部,冯善述、朱浪舟潜入陕西省委,郭力群、李峰璧潜入边区保卫部;石进中、宫兆丰潜入绥德专署,陈明潜入陇东专署……

1942年底,边区政保部门将汉中特训班特务案全案告破,发现军统潜伏特务几十名。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简要分析一下潜伏人员的职业与搜集情报的关系。

最理想的职业,当然是潜伏人员在尽可能接近情报源的位置找到工作,从而使潜伏人员有合法合理渠道接触和获得情报。

如果潜伏人员的职业远离情报源,譬如教师,也有其他渠道与方式获得情报。

当时延安的一个小学教师,只要他用心,也可以从日常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实战中,情报不一定都是现成的秘密文件,许多情报都是由信息碎片集合,拼图而成。

一名情报员,一个情报组织,是否能够从大量零碎的、片断的、公开或秘密的信息中,判断筛选出有价值的碎片,然后拼成情报全图,这是检验其水平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user avatar   wang-tian-ming-44-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类比一下吧。

这可是真实的历史。

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

审讯报告KT第3831号

战地报告 523 MISCI-0443,第10军,1952年10月6日

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编辑重制,1952年10月28日


1. 详细个人资料:

战俘姓名:谷中蛟

别名:谷永炼

战俘编号:25

阶级:副排长级军官

职务:文化教员

单位: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

俘获地点:CT403397

俘获日期:1952年10月3日

出生地:不详

家乡:中国湖南省


2. 评估:

战俘是一名逃兵,身体健康,机警,在审讯时相当合作。他看来聪明,观察力佳,并且诚恳。提供的情资应为可靠。

建议心战部门及指挥官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讯。


3. 战术情报:

a. 个人经历:

1949年6月

征召进入共军第38军

1949年10月

进入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受政治训练

1950年5月

自该校毕业,分派到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任文化教员

1950年7月

随第38军抵达东北

1950年10月25日

从东北辑安进入朝鲜

1950年11月

随第38军参加第一次战役

1950年12月

在38度线以北中央战线参加第二次战役

1951年1月

在中央战线参加第三次战役,第38军是这次战役中第一个越过38度线的军

1951年2月至3月

在汉城附近参加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日

第38军撤退至Yongbong-Ni(YD4175)休整,接收补充人员,训练,建构海岸防御线

1952年5月12日

第38军离开Yongbong-Ni(YD4175)开赴前线

1952年5月22日

第38军取代第42军防守现行所在地区,第42军撤至安州(YD2888)。在1952年5月12日前,第42军派出考察队视察安州及Yongbong-Ni(YD4175)周边。第340团驻于预备区(CT4060),其他两团在第340团前方。

1952年6月中至7月底

第340团第3营在CT4259地区构筑防御阵地,在CT4354地区构筑炮兵阵地。

1952年7月1日至9月20日

第7连在CT380465附近构筑炮兵阵地,该俘到Chiktong-ni(CT365662)参加文化训练,在1952年9月15日返回。

1952年9月21日

第3营到达Hwaam-ni(CT408595)。第340团在此地区进行进攻演练,其他各营稍早5、6天到达。

1952年9月29日

第340团演习结束。

1952年9月30日

第340团在CT4464地区模拟进攻演习。

1952年10月1日

第340团接获命令准备进攻。

1952年10月2日

该俘从营集结区脱离连上,第二天向联军单位投降。


b. 部队组织及兵力

第38军:第112、113、114师,及一不明番号炮兵师。

第114师:第340、341、342团,及一不明番号炮兵团。

第340团:第1、2、3营,第1、2炮兵连。

第1营;3个步兵连,一个兵器连。

第2营:3个步兵连,一个兵器连。

第3营:第7、8、9连,一个兵器连。

单位        人数  日期

第340团第3营第7连  182  1952年10月2日

第340团第3营    804  1952年9月20日

第340团      3500

共军一个连含军官编制人数为192人。


c. 装备;

单位   数量  种类

第7连   54  7.62毫米卡宾,M1938(苏联)

     35  7.62毫米冲锋枪,PPS-1943(苏联)

      6  轻机枪

      2  60毫米迫击炮

      2  90毫米火箭筒(中国)

兵器连   6  重机枪(根据描述应是日制92式7.7毫米重机枪)

      2  57毫米无后做力炮

      2  82毫米迫击炮

9月25日,第7连收到60根长形炸药包,每名士兵除原有4枚手榴弹外另加发4枚。大部分武器补给了两个基数的弹药。


d. 位置:

第114师师部(政治处):1952年9月15日时第114师政治处及OCS位于Chiktong-ni(CT365662)山丘上。

第114师前进指挥所:10月2日时见到第114师前进指挥所及无线电站位于730高地山顶(CT382504)。

第340团团部:1952年9月底见到团部及政治处位于CT382504山顶的许多坑道内。

第1营及第2营:9月底听说是布署于Hwaam-ni(CT408595)以西的山地。

第3营营部:1952年10月2日见到位于Nangwol-li(CT434603)。

第7连;CT408595

第8连:CT425618

第9连:CT421601

第341团:10月2日该俘在CT382428遇见两名领着两匹载食物马匹的341团士兵,他们显然来自西南方向。

第342团:

2营6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6422

3营7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9412

不明番号兵器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7417

第113师:9月10日听政治指导员说在第114师以西。

第112师:9月10日听政治指导员说任军预备队。

从9月15日至20日,该俘每晚见到8至10辆卡车从CT380465向南行驶。在CT4060附近地区时,第340团派卡车至CT448644处的团补给仓库领取补给品,该处存有少部分粮食。补给品由车辆送达,储存于屋内或户外。9月25日发下的弹药来自位于CT385614的团部。

第7连在Shung(CT433540)及Yonghang-ni(CT380464)地区构筑的炮兵阵地位于山顶,其构筑方式与配置位置都类似。

1951年11、12月间第340团在YD3075附近山地构筑海岸防御阵地达50天之久,大部分是交通壕与散兵坑。


e. 通信

每个步兵连有一具野战电话通往营部。在最前线的连配发有两具野战无线电机,一具位于连部,另一具配给最前方的排。在10月1日的攻击演习中使用下列无线电密码:

第340团第3营第7连:  黄河7号

阵亡:        光荣

负伤:        伟大

某作战区域:     某号工厂

第7连使用红、白、蓝、黄色烟火作为与侦搜队联络信号,信号每天或每次行动都不同。连内联络使用哨子,连与连之间使用小号。


f. 意图

1952年8月下旬,第3营所有军官在Suhang(CT433540)集合开会,营长宣布第340团即将接获攻击395高地(CT381398)的任务。这次会议中对395高地仅作简单介绍,营长要求各军官让部队对此任务要先做好准备。9月20日,第340团全团集结在CT4060地区。

10月1日,除政治指导员外,第3营全营集结在团部(CT385614),听取了下列有关作战的指示:

第340团将在10月5日攻占395高地(CT381398),395高地是第38军负责地段内唯一能够掌控共军位置的地点。如果共军能够掌握395高地,将会成为防线上一处要地,并且可以用来作为主要的炮兵观测据点。共军炮兵从此点可以控制铁原地区。如果此高地留在联军手中,离此不远的共军人员及补给供应会有危险,因为联军炮兵可以从这个极良好的观测点对共军后方投以精确的大量炮火。

第340团要占领并防守395高地7天,然后其他部队会来接替。任何士兵都不准携带任何文件到前线去。

总共4个连将被投入这次攻击,不论牺牲多少,预期在4小时内完成占领高地任务。占领高地后,部分单位将留下防守抵御联军反击,主要单位将会撤退。留在高地的单位将执行阻滞作战,直到共军炮兵能够开火保护高地。在联军能够对回山上构筑防御之前,另外四个连将会发动另一次攻击。如果联军在这次之后又再次反击,这四个连将会撤退,第342团的另四个连会用来支援或者重新夺取该高地。

第340团第3、6、7、8连将担任攻击部队,其余各连担任预备队。各兵器连将配属于各步兵连。

目的同时要摧毁韩第9师并造成5,000名敌军伤亡。

10月1日,营文化干事告诉该俘第340团将在10月3日1600时向南出发,第7营将在10月3日1600时从CT408595处开拔。

10月2日,7连连长告诉该俘第340团将待在Yonghang-ni(CT381464)等候命令。该连长说第7连在10月5日的任务是从CT390400地区攻击395高地,攻上山顶与其他连会师。

10月2日,7连连长告诉该俘,他将带领其他排长在该夜侦察395高地上联军布置。


g. 其他单位消息:

第45军:9月1日,营长说第45军位于第38军东面位置。(审讯者按:相信指第15军)

第42军:1952年5月22日,第42军与第38军换防,撤退到安州(YD2888),第38军留在后方的粮食与弹药补给品全部转交给第42军。


h. 人员:

姓名:田光孺

职务:第3营营长

阶级:营级军官

年龄:35

姓名:张亚光

职务:第3营政治指导员

阶级:营级军官

年龄:30

姓名:刘建明

职务:第7连连长

阶级:连级军官

年龄:25

姓名:阎树桐

职务:第7连政治指导员

阶级:连级军官

年龄:30


i. 士气与宣传

第340团人员士气估计是相当好。各单位从1951年5月起休养至今,精神颇为愉快,不过有点惰怠。食物供应充足。接获家信频率不定。士兵们直到10月1日才被告知此次攻击任务的消息,因此没有多少时间胡思乱想。

共军部队中最近的两个口号是:“强化防线”、“让更多部队机械化”。他们告诉士兵们只有打仗才能带来和平,而且由于联军狡猾多变,在板门店的和谈不会有任何结果。


4. 一般情资

a. 损失与补充:

单位   伤亡

第7连   4名负伤(轰炸)  CT382462  1952年8月15日

     5名负伤(炮击)  CT382462  1952年8月15日

1951年4月28日,第7连接收从第41军转给第114师的42名老兵。

1951年5月15日,第7连接收从中国东北来的18名新兵,以及20名从广西来的新兵。

1952年5月1日,第7连接收从贵州来的35名新兵。


b. 食物:

前线部队的食物中70%是米和面粉,30%是高粱。后方部队食物中70%是高粱,30%是米面。副食有大豆、马铃薯、花生、盐。各单位每5至6天收到一次罐头肉补给,每名士兵平均每天可以分到一盎司。每名士兵每天分配27盎司的米、面、及高粱。吃不饱的士兵可以配到更多,吃不完的人不能把食物卖给同僚,必须要缴回给连上厨房。

10月1日,该俘见到第7连地区(CT407595)收到一些大饼。连补给官告诉该俘说那些是为了即将进行的攻击所准备的7天份战斗粮。


c. 服装:

1952年10月1日,连长告诉该俘冬季服装已经运到,但是要在作战完成后才会发放。

1952年9月24日,第7连派出30个人到营里帮忙搬运新的冬季制服。第340团第3营所有的冬季制服都储存在Nangwol-li(CT424604)一带。营长说作战任务完成后才会把这些新冬季制服发下去。第3营里的士兵自己都还有去年冬天发下的棉里大衣。第7连里只有40个人有毛毯,毛毯的发放不定时也不定量。服装发放顺序是士兵优先,军官在后。

1952年10月2日,该俘看到第342团士兵已经收到新的冬季制服。


d. 密码代号:

单位     代号    英语

第38军    四三部   43d Unit

第114师    六一四部  614th Unit

第340团    一支队   1st Branch Unit


e. 坦克、炮兵、火箭炮:

1952年10月20日(疑时间打错)该俘见到炮兵单位指挥所座落于CT427537山丘脚下。8月10日,连长告诉该俘,副师长兼任师炮兵主任也在该指挥所。

1952年8月10日,该俘见到在CT427537、CT433540、CT439538三座山顶各有四门火炮,合计12门。根据描述,这些火炮应为M1938苏制122毫米榴弹炮。

1952年9月17日,连长告诉该俘第7连在Yonghang-ni(CT380464)构筑的炮兵阵地是给一个支援第38军的炮兵师用的。该连士兵告诉该俘,该炮兵师位于Yonghang-ni西南山上。


f. 核生化战:

1951年12月,除了文化教员外,所有第7连军官都被发给防毒面具,型号据描述应是苏制ShM-1头盔式防毒面具。士兵们同时获发防毒漱口水。所有士兵被告知没有命令不准使用漱口水。


g. 美国、韩国、及其他联军战俘:

10月1日,连政治指导员告诉士兵们有关395高地上联军阵地的情报资料来自于8月初向共军投降的一名韩国排长。


h. 训练:

从1952年8月15日至9月15日,第114师各连派出连文化教员及一名士兵至Chiktong-ni(CT365662)接受高等文化课程。此课程目的在于让全师文化教员熟悉普通话以便教授给一般士兵。普通话拼音系统及教学方法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从9月20日至30日,第340团集结在CT4060地区进行攻击战术训练,内容包括排、连、营、团级攻击战术,并实际演练。各部队长担任教员,也进行了营级和团级进攻演习,并使用实弹。演习的目的是要给那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一点作战概念,并且让所有士兵对即将执行的任务有所熟悉。

从1951年5月至1952年4月,第340团在接收新的补充兵后进行了持续的训练计画。军事训练包括了单兵训练,单位战术训练直到团级。政治训练包括了宣传及文化课程,填满了军事训练外的其他时间。在这段期间内,“三反”、“日本的暴行”是两个主要的政治主题。

该俘在1952年8月下旬见到第114师政治处开设有军官训练班,营级以下、排级以上的军官在此接受政治及军事教育课程,主要是政治课程。


i. 联军空袭:

在8月下旬,营长曾通知第7连连长避开一次在CT433540处的联军空袭。第7连在空袭前离开该处,空袭结束回来后发现有94个弹坑。


j. 敌军重要战术:

在386高地的模拟攻击演练(10月1日)

(1)第340团全员参与

(2)第340团各营担任攻击部队

(3)目标为386高地(CT437635)

(4)第7连在10月1日1530时离开CT408595,向目标前进。

(5)第三营在CT427623地区集结等候指令。命令是第一营将从东南进攻,二营从东方进攻,第3营从西南进攻。

(6)目标区有铁刺网与铁丝网群障碍保护。

(7)在全营集结后,第三营在CT427623休息到1800时,然后在暮色掩护下掩护下前行500码到达386高地山脚。他们在1900时到达CT432630地点,各连在事先指定区域散开。各连前方有一排担任爆破任务。

(8)1900时,两道红色信号弹发射,长形炸药包纷纷引爆,各连排除障碍,在铁丝网群中清出一条通路。当这任务完成后,各爆破排排长吹哨通知,各连全连开始突击。

(9)在这次攻击演练中,第7连的无线电呼号是“黄河七号”,其他各连也使用“黄河”加上番号为呼号代码。

(10)攻击部队通过四道铁刺网障碍,第7连首先攻抵山顶,然后发射两发白色信号弹,通知其他单位停止对山顶射击。

其他有关攻击395高地的情资:

1952年10月1日,团政治指导员称:

第38军将被当成一支实验性质的部队以便在战斗中吸取教训,此次在10月5日攻击395高地的行动将做为未来其他行动的指标。第38军过去对攻击像395高地这种联军的营级阵地没有什么经验,因此,要告诉士兵们在这次任务中尽量学习。这次行动得到的经验将在未来行动中应用来对付联军各团及各师。许多在朝鲜的其他部队也正全力支持此次行动,任务的成功将会鼓舞在朝鲜的所有部队。

对第340团的最基本要求是攻占395高地并固守7天,然后换防。

许多从其他单位来的人员将会来观察此次作战行动,也会有重炮的支援;不过,没有提到会有飞机或坦克的支援。


k. 共军文化教员的职务:

共军连队中的文化教员的任务和美国陆军中训练教育官(TI&E, Training, Information, & Education Officer)职务类似。共军的文化教员通常是个受过教育、并且受过进阶政治教育的个人。他的主要职责是:

(1)教授连里不识字的士兵阅读简单中文。

(2)帮助不识字的士兵读写报告及信件。

(3)诵读新闻、杂志、及书籍给不识字的士兵听。

(4)向士兵解读官方指示及命令。

(5)协助连政治指导员在政治课上宣扬教条。

文化教员们在8月15日集中在Chiktong-ni(CT365662)接受如何教授普通话的课程训练。

他们在9月15日回到所属单位。在15日后的特别任务是教授如何读写普通话,目标是让所有士兵最少能够认得2000个中文字。

致情报科副科长

后面发生的事情都是历史了,得到充分准备的韩军第九师在美军空袭的协助下守住了白马山。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历史上任何一个亡国之君遇到崇祯登基时的情况,他做梦都能笑醒」这句话? 
  善于跑路的将军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名将? 
  假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给红军五个师的编制,谁成为最后一个师长的可能性最大? 
  为何暗杀前俄罗斯叛逃特工,西方会有如此大反应? 
  为什么东北拥有优秀的适合农耕的土地,但中国古代史上,中国东北似乎并没有出现农耕文明?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公布? 
  如果三国时期的荆州由赵云来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李连杰演的霍元甲和真实的霍元甲有多少差别? 
  如何评价十七年文学? 
  西汉孝武帝对匈奴的大规模征伐是不可避免的么? 

前一个讨论
陌生人,可以留下一首自己写现代诗吗?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一个瞬间让你觉得官场确实很黑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