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然没有公路。——即使算上秦直道,也照样没有。
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见题主对什么是“公路”一无所知。
什么是公路呢?
交通部给出的最标准的定义是:“公路是指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
所以很明显,公路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一是“能行驶汽车”,二是“公共道路”。
“公共道路”咱且不必管它,就但说“能行驶汽车”这一条,就秒杀了古代一切道路。——包括秦直道。
古代最好的道路,是驿道(或叫官道),然而这种道路,放在今天简直就是无法直视的豆腐渣工程,要想行驶汽车,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举个例子:
二十年代,军阀孔繁锦为陇南镇守使,驻守甘肃天水。1923年,孔派人前往上海、汉口等地欲购买汽车,但由于西安至天水之间无公路,重型汽车无法通行,遂改买小汽车一辆。然而西安天水之间,即使小汽车也无法通过,于是一路之上半驾驶半用牛拉,终于抵达天水。——此即为甘肃第一辆汽车。
——而从西安到天水之间的这条道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陇道,自宝鸡至陇县,翻越关山,然后经张家川、清水县到达天水。两千多年来,这都是从关中至陇右的“康庄大道”,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连接西北的命脉大道,面对汽车也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
当时,那辆汽车到达天水之日,天水全城轰动,万人空巷,争相围观,但见一辆小汽车,前面驾着数头牛而来,于是天水群众竟然以为汽车须用牛拉。天水为西北重镇,号称“衢通东海,雄扼西陲”,就这样一座城市,汽车也只能在城里行驶,最多东出城五里(至五里铺),西出城三十里(至西三十里铺),出此区间,则不可通行。
则二十年代尚且如此,则古代更不必说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叫做“书同文,车同轨”。这书同文的伟大意义大家都能理解,可车同轨是个什么玩意呢?
所谓车同轨,就是把全天下所有车的轮距给他固定下来,只能是这么宽。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呢?
因为古代道路的那种豆腐渣质量,车在上面一走就会压出两条车辙印,时间长了,路上就会出现两条很深的沟。如果所有的车轮距都一样,那么任何一辆车走在路上,两个车轮都在沟里,这样还能较为平稳的行驶。倘若轮距不一样大,那么就会出现一个轮子在沟里,一个在外面,车就没办法走了。
——顺便说一句,秦直道也是一样。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就在秦直道遗迹上发现了大量的车辙印迹。
所以在古代,就不必说什么“公路”了。
中国出现公路,那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
古代有官道驿道,尤其是全国性的邮驿系统完善的朝代,官道系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驿站,不然广州到北京的八百里快马没法在指定时间里将加急军情送到,当然这跟现在的公路不能比。
比如明代的驿道系统:
对应到现代地图上是这样的:
借用一张 @宁南左侯 的图,比如其中浙江省的驿路就是下图
说官道或者驿道长什么样,农村的孩子可能小时候听过一个名词叫做“机耕路”,长得就跟机耕路差不多。
很巧,小时候家乡村外就是一条古驿路,村民都管它叫官路,现在估计已经不用了,小时候还是很多村民骑车步行的必经之路,印象里跟新修的机耕路差不多,算上路基大概3米不到宽,休整的比较整齐,路中央会铺两条石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里还会有善男信女修的佛像,然后穿过村镇的部分就化为街道的一部分,或许许多历史悠久小镇的中央道路就是建在古代官道上的也未可知~
当然这是在平原地区,山地的官道可能会狭窄崎岖的多,然后就走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荒芜,直到逐渐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恢复到开凿这些古代道路的人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候的样子。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