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陈世美的原型是清官吗 ?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xue-h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世美的原型当然不是所谓的“清朝清官”陈年谷,这个角色早在明朝万历二十二(1594)年刊行的《百家公案》中便出现了。而且陈世美从诞生开始便是一个中进士后杀害妻子的反面角色。

一、《百家公案·秦氏还魂配世美》:“陈世美弃妻”的诞生

“陈世美“这个角色最早登场于明朝小说集《百家公案》第二十六回《秦氏还魂配世美》,故事如下:

钧州秀才陈世美,娶妻秦氏,生一男瑛哥,一女东妹。时值大比之年,陈世美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陈世美久贪爵祿,不念妻子,两年不归。秦氏便携一对儿女赴京寻夫,借住在张元老家。
在张元老的指点下,秦氏扮成弹琵琶的卖唱女进衙寻夫。陈世美羞脸难藏,在宴会后将秦氏棒打出府,又以私藏妓女为名,责杖张元老四十,又派管下骠骑将军赵伯纯追杀秦氏,取回儿女。
赵伯纯在白虎山下一剑刺死秦氏,而瑛哥、东妹悲伤不已,不肯跟赵伯纯回府。中元三官菩萨为秦氏贞烈所感,降下白虎山,唤土地看管好尸身,又赐定颜珠一颗,养于穴中,以待日后还魂。
中元三官菩萨又变化成法师黄空道,收瑛哥兄妹为徒,授予十八般武艺。后乌风源海贼蜂起,朝廷张榜纳贤,瑛哥兄妹艺成,下山揭榜应召,收除海盗。朝廷封瑛哥中军都督,封东妹右军先锋夫人,追封秦氏镇国老夫人、封陈世美镇国公。
兄妹换装往白虎山敕葬母亲,秦氏还魂,具告于太师包拯台下。包拯大怒,具表申奏朝廷,痛斥陈世美罪行。皇帝降下圣旨,将陈世美发配辽东军,赵伯纯发配云南军。

最早版本中的陈世美和赵伯纯的充军地点都不在宋朝疆域内,加上海贼强大到让朝廷张榜纳贤,有着很浓厚明朝风格,很明显这个故事诞生于明朝,甚至可能是明朝中后期。

并且,这个版本中已经存在了大量后世《铡美案》的要素:陈世美是钧州人,妻子姓秦,有一对儿女叫瑛哥、东妹,陈世美不认妻子且派人追杀,追杀的地点和“三官”有关,最终结局由包公为秦氏母子报仇雪恨。

这个版本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比如陈世美并没有娶皇姑成为驸马,秦氏并没有名字并且真的被杀手杀了一次,瑛哥、东妹学艺报国,皇帝很干脆地决定惩罚陈世美。

由上可见,陈世美是明朝就存在的角色,而且诞生之初就和包公的故事挂钩,以清朝人为原型的说法自然不攻自破。那么,这个故事的原型是从何而来呢?

二、《赵贞女蔡二郎》、《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陈世美弃妻”的前世

陈世美抛妻弃子的故事,很可能是从两宋之交的《赵贞女蔡二郎》剧本中分化出来的。

两宋之交的《赵贞女蔡二郎》的剧本已经失传,但是一些地方戏曲中流传下来的最初的故事:

(蔡伯喈)他上京城去赶考,赶考一去不回来。一双爹娘冻饿死,五娘抱土垒坟台。坟台垒起三尺土,从空降下琵琶来。身背琵琶描容像,一心上京找夫郎。找到京城不要认,哭坏了贤惠女裙钗。贤惠五娘遭马践,到后来五雷殛顶蔡伯喈。

要说蔡邕(字伯喈)才是真的倒霉,明明是东汉人,却被编排超越时代四百年去上京赶考,最后还抛弃妻子惨遭五雷轰顶。

这种纯粹的悲剧虽然反映了“男人功成名就后抛弃原先家庭“的社会问题,震撼人心,但是终究不符合古代人民对于大团圆结局的向往,而且还糟践古人。因此,这类故事最终的结局一般都会被扭回大团圆式的结局。

于是,元代高明创作了杂剧《琵琶记》,将故事的结局改成了蔡伯喈并非真心想要抛弃赵五娘和父母,结局也是蔡伯喈与赵五娘团圆。由于《琵琶记》水平高超,故事也更受人民喜爱,因此火爆一时的“蔡二郎有负赵贞女”的故事很快便被排挤到了犄角旮旯里。

故事被改成了大团圆,但是现实中“男人功成名就后抛弃原先家庭“的社会问题却一直存在,那么自然会诞生新的悲剧来反映这种问题。由于先前版本的《赵贞女蔡二郎》这种简单的“负心汉遭天谴”的剧情已经被时代淘汰,那么新诞生的故事一定要有所不同——《秦氏还魂配世美》由此诞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包拯审判负心汉的故事早在罗烨《醉翁谈录》收录的宋代小说《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就有出现:

张生(张资)在元宵夜捡到节度使的侧室李氏的红绡,上面写诗约定来年元宵再见。果然来年元宵,李氏与张生私奔异地。张生去向做官的父亲要钱,父亲不给。张生无钱返回李氏身边,却受到妓女越英的资助,便和越英一起生活了下来。李氏带着丫鬟彩云去找张生、越英理论无果,便上京向包公告状,包公审理后让李氏做正室,越英为侧室。

由于这部小说在创造时还没有受到元杂曲的影响,包公还没有被神化成正义的化身,清官难断家务事,因此这个故事里包公和稀泥的成分很严重。

后来冯梦龙看到这个故事,可能觉得渣男居然还能倒贴两个美人着实想peach,在《喻世明言》收录时,便把私奔后的情节全给删除了。而《百家公案》中包公审判了三个负心汉,也都没再和宋朝小说那样和稀泥。

三、《赛琵琶》、《雪梅宝卷》:“陈世美弃妻”在南方的发展

《秦氏还魂配世美》可能是流行于江南的民间词话或者戏剧,因此在明末清初之际都没有名家进行改编。这也是某些思而不学者没读过《百家公案》,就开始乱说陈年谷多么冤枉的原因。

清朝中期的学者焦循曾经在1819年写过一部描述苏州民间戏曲的专著《花部农谭》,里面记述了他所见到的“花部乱弹”《赛琵琶》的故事:

花部中有剧名《赛琵琶》,馀最喜之。为陈世美弃妻事。陈有父、母、儿、女。入京赴试,登第,赘为郡马,遂弃其故妻,并不顾其父母。于是父母死。妻生事、死葬,一如《琵琶记》之赵氏;已而挈其儿女入都,陈不以为妻,并不以为儿女。皆一时艳羡郡马之贵所致。盖既为郡马,则断不容有妻,有儿女也。妻在都,弹琵琶乞食,即唱其为夫弃之事。为王丞相所知。适陈生日,王往祝,曰:「有女子善弹琵琶,当呼来为君寿。」至,则故妻也。陈旁徨,强斥去之,乃与王相诟。王尽退其礼物,令从人送旅店与夫人、公子,阴谓其故妻曰:「尔夫不便于广众中认尔,馀当于昏夜送尔去,当纳也。」果以王相命,其阍人不敢拒。陈亦念故,乃终以郡主故,仍强不纳。妻跪曰:「妾当他去,死生唯命;儿女则君所生,乞收养之耳。」陈意亦怆然动。再三思之,竟大詈,使门者撝之出。念妻在非便,即夜遣客往旅店刺杀妻及儿女。幸先知之,店主人纵之去,匿于三官堂神庙中。妻乃解衣裙覆其儿女,自缢求死。三官神救之,且授兵法焉。时西夏用兵,以军功,妻及儿女皆得显秩。王丞相廉知陈遣客杀妻事,甚不平,竟以陈有前妻欺君事劾之,下诸狱。适妻帅儿女以功归,上以狱事若干件令决之,陈世美在焉。妻乃据皋比高坐堂上。陈囚服缧绁至,匍匐堂下,见是其故妻,惭怍无所容。妻乃数其罪,责让之,洋洋千馀言。

《赛琵琶》这部剧中陈世美是赘为郡马而非驸马,因此抛弃妻子乃至父母。其他剧情和《秦氏还魂配世美》相似,但是他的妻子并没有被刺客杀死,而是自缢后被三官神就活,接着陈世美的妻子也被授予兵法,挂帅征讨西夏,此后还有妻子审理并且痛斥陈世美的剧情。

这个版本的作者在剧情中加入了《琵琶记》中“赵五娘对蔡伯喈父母尽孝”,以及明无名氏所作的《葵花记》中“孟日红上京寻夫惨遭丈夫的岳父杀害,后被神灵救活授予兵法和宝剑,立下功劳后奉旨勘案”的两种剧情,形成了一个非常新颖的版本,后来在淮剧中被称之为《秦香莲挂帅》。

焦循并没有提到《赛琵琶》中有包公出场,但是这仍旧是一部“包公戏”。根据焦循另一部作品《剧说》的手稿来看,他提到“村剧中有《赛琵琶》者,王翛然与包拯并见一剧中,非也”,明显焦循是把“王丞相”当成了《杀狗劝夫》中的金朝清官“王翛然”,觉得这部分荒诞不经,便没多提。其实这个“王丞相”是虚构的包拯恩师“四朝元老王延龄”,并非王翛然,焦循自己想当然来……

根据淮剧《秦香莲挂帅》(《女审》)的剧情,《赛琵琶》的后续剧情应该是:

秦氏以父死不葬、停妻再娶、谋害妻小三罪,判处世美斩刑,但是临刑时秦氏念及昔日夫妻恩情,因此押送至包拯处再审,包拯维持原判,陈世美的儿女卧铡求情,秦氏也为之开脱,并且郡主也请求皇帝、皇后下旨赦免,但是被包拯拒绝。最后王丞相以恩师身份相劝,包拯才绕过陈世美,让秦陈夫妻子女团聚。

这种“陈世美负妻”的故事其实在1960年还被拍成了电影《女审》,结局大为改动,秦香莲因为陈世美死不认罪,朝廷官官相护,最终不仅亲审其夫,而且亲断其案,亲杀其夫,剑劈皇榜而去,颇具时代风格。

除了《赛琵琶》,清代还有一种时代较晚的词话《雪梅宝卷》刊行于清光绪十一(1885)年的杭州,《雪梅宝卷》中的“陈世美负妻”可能接近于《秦氏还魂配世美》:

荆州府桂阳县秀才陈世美,娶妻秦雪梅,生一男英哥,一女东妹。秦雪梅典卖首饰为陈世美凑齐路费,陈世美赴京考中状元,被皇帝赐婚三公(宫)主。太师包拯相面,发现陈世美家中应有妻子儿女,陈世美坚决抵赖,两者赌头击掌。
陈世美一去三年未归,加上荆州府又发生饥荒,于是秦雪梅便携儿女,说服败家的兄弟秦禧,一起赴京寻夫。结果途中遭遇强盗,秦禧惨遭杀害。与此同时包拯前往荆州赈灾,发现陈世美确有妻子。
秦雪梅到达京中后,借助于曾经招待过陈世美的店主张三阳处。张三阳入宫告知陈世美情况,却被痛打出宫;接着秦雪梅又扮作乡亲入宫痛斥,又被陈世美踢出宫;秦雪梅又遇到王、赵两名太史,两人让秦雪梅扮成弹琵琶的卖唱女,在宴会上当面痛斥了陈世美的罪行,百官凑路费供母子三人回乡。
陈世美愤怒至极,宴会后派红衣校尉赵伯春去追杀秦雪梅母子。虽然张三阳放走秦雪梅,但是仍旧被赵伯春赶上。赵伯春不忍杀死秦雪梅,又无法向陈世美复命,便去投靠北方番邦。
秦雪梅母子三人在三官庙又冷又饿,秦雪梅便把唯一的衣服给了子女后悄悄自缢。三官庙的值日功曹为秦雪梅贞烈所感动,给秦雪梅服下定尸丹,收英哥兄妹为徒,授予水火兵炼法,而秦雪梅则魂游地府。
英哥兄妹投奔定番大营主帅洪斌,与赵伯春里应外合大破番军。回朝后英哥受封忠义侯,东妹受封烈义侯,途中英哥兄妹经过三官庙时秦雪梅还阳复活。皇帝感慨秦雪梅贞洁,封她一品压国夫人,赐宝剑一口先斩后奏。
秦雪梅审判、杖责陈世美,英哥兄妹向秦雪梅求情,秦雪梅将陈世美交给南衙包拯处置。包拯要铡死陈世美,英哥兄妹卧铡求情,陈世美也愿弃官还乡,才使得包拯、秦雪梅放过陈世美。最终三公主、赵伯春也随陈世美夫妇还乡。

这部剧中后来的“秦氏”竟然叫做“秦雪梅”而非“秦香莲”,其实是套用了《三元记》中的女主名字。加上《秦氏还魂配世美》和《赛琵琶》都未曾提到秦氏的名字,很可能在清末之前,陈世美的妻子都没有固定的名字。

四、《抱琵琶》到《铡美案》的问世

可能是受到嘉庆、道光年间公案小说风行一时的影响,与南方的《赛琵琶》(《女审》)强调由秦香莲自己或者子女来复仇不同,北方的《抱琵琶》、《铡美案》则更加强调清官出面维护正义。

甘肃省靖远县西关老君庙曾经有一口嘉庆十二(1807)年铸造铁钟上,刻有清嘉庆年间秦腔剧目,其中便有一部名为《抱琵琶》的剧目。当时表演的内容不得而知,现在这部剧的内容大致如下:

陈世美进京考试得中状元,招为东床驸马。秦香莲携子上京寻夫,陈世美不认妻、子,差遣赵伯春赶至三官堂将其杀害。赵伯春不忍杀害,放秦香莲母子逃走,秦香莲拦轿喊冤诉于丞相王延龄台前。王延龄命秦香莲扮作歌女,于陈世美生日领至席间弹唱辛酸身世,望以此感化使其夫妻重归于好, 陈世美并不相认。秦香莲带王延龄送给一把折扇诉于开封府衙,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良言相劝,陈世美坚不相认。包拯扯陈世美金殿面君,传秦香莲当殿作证,陈世美才得相认。

《抱琵琶》中删除了英哥、冬妹从军立功,之后秦氏复活的内容。但是负心汉陈世美最终还是认了秦香莲,最终结局也没有被杀头。

现存的《铡美案》和《抱琵琶》内容非常相近,主要是两处不太一样:一是陈世美派出去的杀手从赵伯春改名叫做韩琪(韩琦),最终韩琪不忍心杀死秦氏母子而挥刀自尽,这段戏叫《韩琪杀庙》,应该是从《赵氏孤儿》剧本里把“韩厥”的戏份抠出来移植而成的;二是大结局改成了包拯在皇帝、太后、皇姑等等的劝说下,最终不为所动,坚决铡了陈世美。

根据《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记载,道光四(1824)年,庆生平班在京城表演的戏目中便已经存在了《铡美案》。当时的《铡美案》内容是否和现在一致,由于并没有记载流传,因此并不可知。

不过,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经提到这么一件事:

我很小的时候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年幼的六叔载洵看见陈士美被包龙图铡得鲜血淋漓,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起国家大事吗?”

载洵生于1885年,这件事应该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初左右,至少在那个时候《铡美案》中陈世美是真的被包拯给杀头了。

秦腔中也存在《铡美案》,但是直到民国初年,影响力仍旧较《抱琵琶》较小。

由于现行的版本都经过名家们大幅度改造,因此无法判断秦腔和京剧《铡美案》的原作谁先谁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两者的成功,《铡美案》在清末民初便已经扩散到了河北梆子、评剧、豫剧、晋剧等等北方戏种之中,在建国后又被改编到汉剧、高甲戏等南方的戏剧之中,成为了现在家喻户晓的《铡美案》的故事。

五、陈世美怎么和陈年谷扯上关系的?

既然说完了“陈世美”这个角色的前世今生,那么现在回头来说说这个角色怎么会和“陈年谷”这个清朝顺治年间的官员扯上联系。

陈年谷,均州人,顺治十二年乙末科第三甲三百一十七名进士,正红旗人。经吏部考核选任直隶饶阳知县,清顺治十五(1658)年擢升刑部任主政、郎中。顺治十七(1660)年钦命陕西省西安乡试主考官。顺治十八(1661)年皇帝钦命为贵州省思仁道,兼布政司参政、兼按察司副使。

虽然网上经常说陈年谷“又名熟美”,但这更可能是他的“号”,而且这个“号”并未见于《均州志》、《光绪续辑均州志》,是家里人传下来的,疑点重重。

而且,在1984年出版的《湖北历史人物辞典》可能是比较早的收录“陈年谷遭朋友编排”传说的书籍,这个版本中的陈年谷的故事和现在所见到的版本极大不同:

在《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版本中,同乡同学都是去贵州投奔他,而非京城,而且故事中编《秦香莲》戏剧的“胡梦蝶”家住“秦家坡”,很明显在这个版本中,“秦香莲”这个角色是指代曾资助陈年谷却遭到谢绝的“胡梦蝶”,而不是什么陈年谷的夫人“秦馨莲”。

况且,陈年谷的夫人究竟姓什么,80年代前的早期版本都没有记载。此外,非常有意思的是,只要翻翻任何一本家谱就知道古代妇女一般是不会在家谱上留名字的,都到了清末了陈年谷的后人才第一次看到《秦香莲》这部剧,他是怎么回想起二百多年前的祖奶奶的名字的?

更加有意思的是,《湖北民俗志》上还存在另一个版本的“陈世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在编排“陈念谷”,而且这个“陈念谷”还是个上门女婿:

另外,1986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收集的一个河北版本的陈世美的故事,则又有不同,这个“状元陈世美”是真的对同学们忘恩负义: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种陈世美故事的版本,其中第一种版本被某老头“花费数十年心血”写成了“四十万字”的“砖著”《陈年谷秘史》,我找了一下看了几页,差点没当场晕厥。

虽然这书的水分可能比卡拉季奇喝的还多,但是以《探索发现》剧组为首的记者们,反复引用他的书籍和对于陈年谷子孙采访的车轱辘话,因此第一种版本流传更广。

甚至后面还有编排上“同剧组里《陈州放粮》的包公被赶鸭上架铡了《秦香莲》里的陈世美”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传说来解释为什么包拯会出现在改编版《琵琶记》里。但是实际上本来包拯就是陈世美故事里不可缺的角色……

其实类似于均州陈世美后人禁止上演《铡美案》,最后发展到“《铡美案》乳均州,抵制《铡美案》“的例子非常普遍,比如说闵子骞的后人认为《芦花记》编排祖先而打官司,所谓文丑的后人不拜关公庙(问题是文丑历史上又不是关羽斩的……)之类,这类行为其实非常常见。

这些陈世美的故事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倾向,便是均州当地的故事都偏向于维护“陈年谷”的名声。很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的戏剧中,陈世美都被写成了均州人,而这个“陈世美”又抛妻弃子,名声不佳,到了清末版本里更是被包公铡死,名声更是跌到了低谷。

在清末贾洪诏中进士之前,陈年谷是二百年间里唯一一个均州进士,为了维护这个仅有的当地同姓名人的名声,均州人制造了“有人故意报复清官陈年谷”的传说来解释《铡美案》与陈年谷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为了让大家彻底抵制《铡美案》,因此陈年谷的后裔或者当地人选择编造更多陈年谷和陈世美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他是如何受冤的故事使得人们更加相信“陈世美”真是在讽刺“陈年谷”。

当然,更多外地人或者是对于陈年谷没有什么好感的人,看到有人生拉硬扯,甚至做出不分青红皂白打人这类举动,因此他们可能抱着吃瓜不嫌事大的心理,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编排更多“陈世美本来就有错,有负于人”的故事进行流传……


更多关于《包公案》的考据: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清明档的。

情人节档面向相情侣,搞点甜甜的小妞电影。

暑假档面向学生,搞点爆米花电影。

国庆档面向军迷,搞点主旋律电影。

春节档面向全国人民,搞点合家欢电影。

清明档面向谁?

上午坟头烧香,晚上影院见鬼?

清明是祭拜先祖的严肃节日,天生排斥娱乐。

清明档?

这是哪个大侠想出来的宣传切入点。

简直是超凡脱俗到了弱智的境界。

主流类型片有那个是可以借清明的噱头的。

清明节看《飞驰人生》,体验灵车漂移的快感?

清明节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体验坟头蹦迪的喜悦?




  

相关话题

  新郑的黄帝故里有什么依据? 
  县级博物馆的作用何在? 
  为什么古代阿依努人,没向中国派遣过遣唐使? 
  什么是真名士? 
  廖耀湘攻占彰武的行动是否在东北野战军的预料之中? 
  一日本友人最近突然对国产抗日剧起了兴趣,有没有不那么雷的国剧推荐? 
  中国的火器是什么时候落后的? 
  崇祯年间,还有几个可以使用的将相?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很少人知道的英雄? 
  如果上世纪60年代苏联把援助给印尼的海军装备给我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解放台湾? 

前一个讨论
读书真的比打工有用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小米系列手机?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