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建筑物拆除手段要么是从上到下一层层拆,要么是轰隆爆破。
地藏王菩萨也得这么拆。
释迦牟尼还要开颅呢,人家说啥了?
修建一组钢架结构从底下开整?技术上不是不行,问题是这么搞了剩个脑袋挂在那您又要说:
如何看待湖北荆州将关羽悬首示众?
要不这样,题主您受个累,做个法请二爷显圣,让他老人家自己找块好地儿躺下好不好?
说句不太中听的玩笑话,搞这种舆论,以后再修关帝圣像,怕是要考虑委屈二爷拿大顶了。
关帝在世的时候怕是想不到,后世会有人借他的名义玩这种龌龊的键盘党争吧……
我就想知道你搬迁塑像不先拆头要先拆哪儿?
先把脚拆了?
先把青龙偃月刀拿走?
这问题到底有啥意义?举报一波先。
从前有一个老头骑着毛驴去集市卖菜。
老头带的菜太多了,毛驴被老头和毛驴压的喘不过气来。
老头想了想,把菜卸下来,菜不会自己走。
自己下来让驴背菜,自己腿不好走路又很累。
老头灵机一动,毛驴背着自己,然后自己扛着菜,毛驴扛自己,自己扛菜,这样不就完美解决了毛驴扛太多和自己腿不好的问题了吗?
于是人们在集市上同事看到了满头大汗的老头和气喘吁吁的驴子。人们纷纷夸赞老头真会算重量关系。
“好菜!好菜!”人们夸奖道
说明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大家都是塑像,不论体积,关羽这塑像搬移工程就要花费四千万,上个新闻实属正常。
吕蒙在家乡的塑像相对默默无闻,有说砸烂的,有说风吹的,还有说妨碍交通给挪走的,出名还要感谢热心知友,消息来源是公园大爷。
先挪头有到底啥问题,不会以为先挪脚就不瞎联系了吧?
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挪动塑像的顺序属于专业问题,但不是封建迷信这专业,自己喜欢瞎想,先挪哪部分都拦不住想象力。
所以明白为什么有首先这个词了吧
因为现在有检索神器,所以跟荆州历史有关的名人差不多都可以整理个时间线出来了:
220年,关羽死后,孙权任命吕蒙领南郡太守,当年即暴病身亡(《三国志-吕蒙传》)
221年,吕蒙死后,诸葛瑾接任南郡太守(《三国志-诸葛瑾传》)(可以来个诸葛之家之类的)
222年,夷陵之战后,孙权改封陆逊为江陵侯(《三国志-陆逊传》)
此后,史载张纮之子张玄曾任南郡太守(《三国志-张纮传》)(如果张纮名气不够高,可以把张昭也凑上,搞个“经天纬地之才”景点)
245年,陆逊死后,次子陆抗继承江陵侯爵位(《三国志-陆逊传》)
280年,西晋名将杜预攻克江陵,江陵侯国除(《晋书-杜预传》)
313年,司马睿任命西晋名将、周处之子周玘为南郡太守,不久周玘发背疽而死(《晋书-周处传》)
咸和年间(326-334年),东晋名将陶侃之侄陶臻曾任南郡太守(《晋书-陶侃传》)(陶侃自己貌似也多次镇守过江陵)
339年,东晋名将庾亮准备北伐,令其弟庾翼领南郡太守,镇守江陵(《晋书-庾亮传》)
344年,东晋名将桓宣晚年曾被任为南郡太守,当年忧愤成疾病逝(《晋书-桓宣传》)
真要这么同步的话,接下来一百年荆州的旅游资源也都不缺了。。。。当然,一方面是江陵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确实人才济济(关羽之前还有周瑜呢)
另一方面,二十五史其实也很喜欢写某个顶流名人及其亲属当过某地太守、知州、知府云云,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史的记载,没准就是用来给后人搞文化产品的。我搜到过《大清一统志》就对这方面有专门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