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不在人类这边,大部分动物没有什么值得破译的“语言”。
目前,人类比较感兴趣的是鲸类的复杂声音信号,那些信号在数学上表现出语法特征,似乎是有规律地组成单词、短句的,一些学者认为鲸类和人类一样使用语言层次结构。在一些海豚物种中,每条海豚用一个独特的口哨声作为“签名”,这种声音已经被人类实验性地使用过;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逆戟鲸可以学会宽吻海豚的发音模式[1],说明鲸歌这东西是可学习的。但鲸歌和人类的语言比起来过于复杂——尽管其复杂程度看起来绝不会是“胡言乱语”,人类目前还没解析出什么有用的规律。
而且,鲸类所用的那些声音的频率往往不在人的生物学身体可以听到和发出的频率范围内,用机器来操作的话,算不算“人类破译和学会”呢。
鲸类之外的非人动物可以通过声音、手势、化学物质、触觉、简单的运动之类交流,并具有一些天生固有和后天学习的、能用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像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中的词语。这些动物可学会的不同视觉符号的数量,在极限上可以相当于4岁人类幼体,但难以掌握语法。
目前,有一些研究支持地球上有30种鸟、29种非人哺乳类[2]在用声音表达基本信息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音高模式(语调)和语速,人类和这59种动物在表达“攻击、敌对、顺从、恐惧、安抚、亲和”之状态的时候可以互相理解。这能表达的东西太少了。
非人动物在自然环境里使用的交流系统几乎都是封闭系统,可表达的思想范围被严格限制。而人类语言是对偶码,语言当中有限数量的元素(声音、文字和手势)本身并无意义,但意义的组合(包括词语和句子)可以随意追加。
- 栗冠弯嘴鹛能将叫声中相同的声音元素以不同方式编排,来产生两种功能迥异的发音。斑鸫鹛也显露出用两种相同的声音做出这种编排的能力。但这都极度有限,基本上是弥补这些动物发声能力上的缺陷。
- 即便是和人类相处万年以上、经常沟通并合作捕猎的物种(狗),通过语音提示与身体提示的配对也只能理解人类的一小部分表达,狗用这些方式能表达的东西更少。在科学研究中记录下来的教会狗去理解不同口头单词的最多数量是Chaser记载的1022个[3],未经特别训练的狗能被人理解的表达则是56个不同信号:10种吠叫,5种咆哮,8种其它发声,11种尾巴信号,5种耳朵和眼睛的姿态,5种嘴巴姿态、12种身体位置。人类已经通过机器学习对狗的表达进行解析[4]。
- 海豚可以理解少量的英语之类人类语言并使用。海豚可以理解人类用三十几种不同的口哨声创建的简单语言并使用同样的口哨音回应。这已经接近非人动物的极限,你对这个程度不满意的话,只能动用外部力量去增强动物了。
- 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倭黑猩猩之类,可以在人类教导下学会一些手语,表达比大多数动物多得多的内容,但它们极难自创单词或单词组合去表达新的概念。黑猩猩可以发出至少32种规律化的、可被人类分辨的声音。人类可以学会黑猩猩用这些声音传达意图的模式,古道尔博士在网络上展示的就是这种“语言”[5]。
- 大部分鸟至少能发出6种叫声,在它们愿意用声音对应到危险、困扰、饥饿之类的情况下,人类就可以学会。鸽子、鹦鹉、乌鸦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一般鸟类的数十倍。
参考
- ^ https://doi.org/10.1121/1.4893906
- ^ Friend, Tim (2004). Animal talk : breaking the codes of animal language. New York: Free Press. pp. 90. ISBN 978-0743201575. OCLC 53144532.
- ^ https://doi.org/10.1016%2Fj.beproc.2010.11.007
- ^ https://doi.org/10.1007%2Fs10071-007-0129-9
- ^ 例如此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54y1U7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