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中国2020年出生且到公安部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 第3页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太多了,以现在的入学人数,依旧无法保证这代人可以100%接受大专以上教育。


user avatar   yang-yang-tian-kong-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每次看以前计生专家说一旦放开生育,全国人口就要爆炸就想笑,因为主席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些计生专家之所以认为一旦放开人口将会爆炸性增长的论据是,中国还有大量农村人口,他们思想还是那种多子多福的旧思想,所以一旦放开人口爆炸似乎非常合理,然而他们所不知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决定人们的思想行为。

不可否认中国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但是那只不过是户籍上的农村人口,如果你认真去走访一下当前的中国农村,我敢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村年轻人,早到城里面务工去了,还在家里面从事传统务农的至少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了,除了过年过节,农村几乎全是老年人了,尤其是是那种七老八十的老年人 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去了城市了。

因此现在户籍上所谓的农民,尤其是年轻的农民,绝大多数已经融入到城市化经济关系中去了。他们除了户口是农民,早已经不是传统上的农民了。

比如我,研究生毕业,在外教书,离乡数百里,根本没从事农业,但是在户籍上我仍然是那个乡村中地地道道的农民,比如计生统计中就会认为一旦放开生育,我一定会生好多小孩。可是作为一个三十好几的大龄剩男,我连婚都还没结,也不敢结,无房无车少存款,在这个大城市,想要一个家那是一种奢望,要不是家里催的厉害,我可能就准备单身下去了,因此我很大可能生育的孩子数是0。

我还看见好多夫妇结婚好几年了,仍然不要孩子,原因是养不起。我有个同事生了小孩后没人带,孩子才一岁多点,只好带到学校来,他去上课没人带,只好扔给我们办公室同事带一会儿,下课回来继续带娃 。

很多人说夫妻两人为何不留一个人专门带娃,那么我请问车贷房贷谁来出,据我了解,在我们学校大多数老师每月的工资还了房贷以后就所剩无几了,甚至不少老师的工资还不够每个月的房贷,所以我上边所说的那位老师,因为父母老了,病了没法带娃,又没那个条件辞职带娃,所以只能带着孩子来上课,为此,还受了不少院领导,校领导的批评,但是仍然没办法,还得继续带女上课。

电脑坏了,第一次用手机敲这么多字发帖 真的不习惯,格式上上,行文上不太规范,还请诸位见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一下,我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我要拼了命地赚钱,忘了哪里看的三代一个贵族的理论。

我对生孩子不感兴趣了,现在看见女生有点本能的躲开了,反正与我不会有瓜葛可言,不如不去招惹。

我的父辈给我了个不错的环境,我自己虽然不算多厉害但好歹是个正常人。

现在我希望他好,或者如果我足够幸运有了个孩子,我希望我的弟弟能给他一个不错的环境。

前提是我要给我弟弟一个不错的环境,如果我没有儿子,那就培养我的侄子。

生活遇到困难躲是没用的,不如逆风前行,利用已有的,去创造一个未来。孩子没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当他第一次叫我哥哥,第一次用手抓我的食指时,我发现没那么糟,可能是血脉的联系,我突然感觉到一丝温暖。

长兄如父,既然如此,那就当好这个“父亲”吧。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已有的一切,那就想办法利用好这一切吧。

但我依然暂时不想有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我没怎么动摇,即使抛开一切讲,我不认为会有个女的能接受我的家庭环境。

我没遇见过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我不擅长分别,所以只开始过一次恋爱后就不再找寻。我更看重现实,我不想祸害自己,也不想祸害女生。

———————————————————

00后,男,之前很想生孩子,现在丝毫不想了。

二胎政策,真的非常的难受,我不是不能接受有个弟弟,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有个小我19岁的弟弟,我不担心分家产的事情,因为就算分,他长大了我都奔四了,我还没混出点啥那是我无能,还想着分家产属实不要脸。

我难受的是,我以后怎么办?父母45给我生了个弟弟,父母真的有精力再去养吗?弟弟初中父母57岁,我自己叛逆期什么样子我非常清楚,他估计也可能差不多,那个时候就需要我去处理,也就是说,我以后可能真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在弟弟身上。

我从小就想着以后生两个,独生子女长大确实孤独,但当我20岁抱着襁褓中的弟弟的时候,我真的五味杂陈……这是我亲兄弟,我不断告诫自己,但没啥用,我真的很难接受啊!这是我亲兄弟!亲的!

政策的开放,可能真的让一部分人也不想生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一样的共同经历的,我很爱这个弟弟,因为血脉相同,但我挺难接受的,这和生了个儿子有啥区别……别说什么之前也有,我家里确实也有,但老一辈不止一个啊……中间基本五六岁能有个兄弟姐妹,这跨度一时间我挺难接受的。

反正我不想生了,也没女朋友,大不了以后单着了……把他安心养大吧,当自己亲儿子养着,省着骂我扶弟魔之类的,我真的觉得生几个就别管,好么政策开了,直接给我个惊喜,哦不对,是惊吓。

好在三胎不会再有了,要不我一时间有点难接受了,人口绝对不是什么几胎开放能控制的,是人的心里控制的,我之前就想生俩,现在一个都不想了,真的吓到了。家里算有钱,自己不担心活着的事情,生活完全可以满足,但我不想生孩子了。

我真的觉得什么几胎政策,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你开了,现在人口生育可能有所缓解,但长远来看,和我有同样经历想法的人,不想生了,这和没缓解有啥区别,无非透支了未来的人口罢了。

真的,你们完全不能理解,我在大学快乐的生活的时候,想回家看看,突然多了个弟弟是啥感受……生孩子,交给你了!我可爱的弟弟,哥哥很爱你,但抱歉哥哥没有办法给你添几个侄子了,为了我们共同的父母能安度他们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哥哥要担起责任,长兄如父,哥哥会以一个父亲的方式去照顾你的,希望你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我的看法就是,生育率绝是什么开不开能决定的,这个挺复杂的,而且对有的独生子女真的太不友好了,有种被耍的感觉,多方面的被耍,大家明白就好,算下来好久没回家了,已经能说些话了,估计再回家就能听见叫我哥哥了,说来也有意思,每次父子三人一起上街的时候街坊还说挺幸福的,但我一点也不感觉,快乐是他们的,我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够了。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许从单纯的经济角度来说,对国家来说,出生率逐步降低,人口结构逐渐变化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竞争会逐渐减弱,日子会越来越容易一些。

而即使对国家来说,我觉得在政治层面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简单人力的需求越来越低。对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现在解决就业反而变成了维持社会稳定的最棘手问题。川普把社会上的矛盾全都往国外引,但是问题实际上更加本质和无解。我们未来未必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无法解决就业的劳动力带来的问题要远大于好处。

其实有的时候也有点庆幸,共和国赶在技术形态转变之前的最后一波机会,顺应全球化潮流,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己的人口红利,成为了世界工厂。又借此积蓄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顺势转向下一个以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导的时代。我觉得从经济生产侧的角度来看,未来未必会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有多少下降。而从需求侧来看消费,我个人觉得问题也未必很大。欧美的人口结构导致了他们的需求不足,但中国有着不同的家庭观,某种程度上家庭成员的财富是一体的,有钱的老一辈虽然自身消费减少,但是会往子孙辈们身上消费,需求可能未必会减少。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韩内卷是因为也有类似高考的玩意,一考定终身,但考完之后,实际工作并不卷的。普通体力工人跟大学教授的收入对比不会差太远,公司高管和普通员工的待遇也不会差太远。产业出口导向,不会太压榨本土的人,传统机械、电子、汽车也发达

中国不大一样。中国发达的是信息产业,这是高速发展的产业,也是最最内卷的产业。由于发展速度快,历史积淀不重要,大学生毕业都能创业,哪怕大公司也不稳。发展太快导致了人人自危,各个加班,这是内卷的根源。

而中国传统的机械、电子等工科都是在产业链低端,待遇低,工作辛苦,劝退专业。这是全民内卷的根源。学生时代卷高考,工作时代继续内卷。日韩哪怕学生时代卷,工作了就不卷了。


user avatar   ha-ha-ha-ha-36-70-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音全责,有必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user avatar   sjuanxi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球大气中的云”整体上不符合学术界现在使用的任何生物定义,但是云中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地球微生物跟随每年升入大气层的数亿吨灰尘、大量水汽和人造污染物加入大气环流,蔓延至平流层顶到电离层中部;少数微生物长期生活在卡门线外,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发现的海洋微生物证明有极少数地球微生物自然到达近地轨道[1]

美国科学家曾经从加勒比海、美国内陆和加利福尼亚上空一万米高度的空气里收集到来自314个物种的数万个微生物样本,计算显示一万米高的对流层里每立方米空气存在约5100个细菌细胞、数十个真菌孢子,其中60%以上的微生物是活着的。普遍发现的17种细菌包括可以代谢草酸的类型,大气细颗粒物和水滴里的草酸可能允许它们在大气里活跃地生存。

在云的高度存在比这还要多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参与天气活动。微生物的大小与结构允许水蒸气在它们周围聚集成小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云。就是说,云中不但存在微生物,有些云还是微生物造出来的

地表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也能被热带气旋带到云里长距离漂流。热带气旋作为大型耗散系统可以谈一谈Lyfe之类天体生物学上的生物定义。

参考

  1. ^ 俄罗斯火箭不经过海洋上空的低层大气,基本上没有可能夹带海洋微生物到达近地轨道

user avatar   di-ye-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球大气中的云”整体上不符合学术界现在使用的任何生物定义,但是云中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地球微生物跟随每年升入大气层的数亿吨灰尘、大量水汽和人造污染物加入大气环流,蔓延至平流层顶到电离层中部;少数微生物长期生活在卡门线外,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发现的海洋微生物证明有极少数地球微生物自然到达近地轨道[1]

美国科学家曾经从加勒比海、美国内陆和加利福尼亚上空一万米高度的空气里收集到来自314个物种的数万个微生物样本,计算显示一万米高的对流层里每立方米空气存在约5100个细菌细胞、数十个真菌孢子,其中60%以上的微生物是活着的。普遍发现的17种细菌包括可以代谢草酸的类型,大气细颗粒物和水滴里的草酸可能允许它们在大气里活跃地生存。

在云的高度存在比这还要多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参与天气活动。微生物的大小与结构允许水蒸气在它们周围聚集成小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云。就是说,云中不但存在微生物,有些云还是微生物造出来的

地表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也能被热带气旋带到云里长距离漂流。热带气旋作为大型耗散系统可以谈一谈Lyfe之类天体生物学上的生物定义。

参考

  1. ^ 俄罗斯火箭不经过海洋上空的低层大气,基本上没有可能夹带海洋微生物到达近地轨道

user avatar   richardlee-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球大气中的云”整体上不符合学术界现在使用的任何生物定义,但是云中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地球微生物跟随每年升入大气层的数亿吨灰尘、大量水汽和人造污染物加入大气环流,蔓延至平流层顶到电离层中部;少数微生物长期生活在卡门线外,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发现的海洋微生物证明有极少数地球微生物自然到达近地轨道[1]

美国科学家曾经从加勒比海、美国内陆和加利福尼亚上空一万米高度的空气里收集到来自314个物种的数万个微生物样本,计算显示一万米高的对流层里每立方米空气存在约5100个细菌细胞、数十个真菌孢子,其中60%以上的微生物是活着的。普遍发现的17种细菌包括可以代谢草酸的类型,大气细颗粒物和水滴里的草酸可能允许它们在大气里活跃地生存。

在云的高度存在比这还要多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参与天气活动。微生物的大小与结构允许水蒸气在它们周围聚集成小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云。就是说,云中不但存在微生物,有些云还是微生物造出来的

地表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也能被热带气旋带到云里长距离漂流。热带气旋作为大型耗散系统可以谈一谈Lyfe之类天体生物学上的生物定义。

参考

  1. ^ 俄罗斯火箭不经过海洋上空的低层大气,基本上没有可能夹带海洋微生物到达近地轨道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没搞明白, 这个饭局种其实你连主客都不是上, 只是个陪客而已. 因为二把手没叫你, 是副科拉上你的. 或许是看你年轻, 可以活跃下气氛, 或许是让你跑跑腿什么的代劳, 就像你自己说的催菜什么的.

你觉得在座哪个是缺这点钱的呢?

再者, 你以为请人吃饭是容易的事么? 不像学校里那种谁说要请客就一呼百应的那种情况了.

社会上, 特别是国企央企那种地方, 请别人吃饭还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资格吧?

你有资格请二把手和各位领导们吃饭么?

既然没资格, 你抢着买单, 岂不是等于逼着别人认定你有"请他们吃饭"的资格了?

地位比你高的哪个会开心得起来?

更何况, 要是人家瞎揣摩你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领导还能去一个一个澄清?

并且, 下属买单, 除了关系很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 领导及其贪小, 让下属买单, 他可以给下属报销. 而他自己买单, 则说明是自己掏钱.


跳槽吧, 这地方你混不上去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每次地震救灾的都是解放军或消防兵? 
  什么是「理中客」? 
  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怎么看? 
  ╭(°A°`)╮为什么我觉得“we are 伐木累”这种东西很低级?完全笑不出来,即使是嘲笑。? 
  如何看待我国总资产超过 1300 万亿元?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是怎样的概念? 
  假设我用一万块钱全部买成白银,穿越到宋朝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何看待2019年国内新生儿急剧减少的问题? 
  安倍正式宣布辞去首相一职,谁最有可能接替安倍担任日本首相? 
  中国社会现在过分娱乐化,国家为何不采取措施? 
  有哪些弱智又让人感到脊背发凉的言论? 

前一个讨论
Microsoft Office和WPS Office哪个更好用,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解决中国的超低生育率问题?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