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让他结婚是在害他???
如果你回家,你舅舅能问你,怎么回事?我昨天逛b站发现我最喜欢的动漫up主lex怎么被封了,侄儿你对此有何高见?
你二婶一边吃饭一边和你唠嗑:那个日本声优参拜那啥是什么原因啊?是不是人家没搞清楚,可别冤枉好人,来给大家科普科普。
同事过完年见面,第一句就是哇,你知道么,博人传最新章节,九尾居然无了,鸣人反而没事,这不是闹么?你觉得博人传和今年春晚哪个更燃啊兄dei?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舒服很ok的。
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事情是,当代社会,人与人的交流,已经疏离到只能用你既然是个人,那么人应该有什么话题可聊来推进了。
你还单身,那我就聊聊结婚吧。
你已经结婚了,那我就聊聊备孕吧。
你已经有娃了,那我就聊聊学区房吧。
你已经有学区房且有房有车有工厂,那我们来聊聊ed吧。
不是社会在针对年轻人,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年龄段的苦难。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人类不熟时尬聊永远优先选择的主题。
因为聊这个能戳到你痛点嘛,你肯定最差要反驳几句对不对。
你不好说车轱辘话嗯嗯啊啊来敷衍我了。
不要觉得自己只要结个婚,就能天光大亮,就能逃出生天,就能停止被唠叨。
年轻人啊,还是太年轻。
其实不结婚没有侵犯别人的利益,但是不买房不生娃就有点......
当然直接逼你未婚买房生娃未免不太符合主旋律,所以就换个更好听点的说法。
谁叫你没有大局观呢
当你在抖音发做菜的视频的时候,如果你向沸腾的油锅里倒水,成千上万的评论将制止你,给你讲道理,甚至不惜骂你,阻止你继续做可能伤害自己的事。
当你在微博发探险视频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做好安保措施,虽然少数网民会笑等着你遭难,但大多数评论以及热评会制止你,希望你脱险。
当你看到热点新闻有人路边行凶,家暴,多数网民会谩骂,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惨剧发生。
这些情绪都是一种原始的内心冲动,我们是希望整个世界变好的,多数人有这个热心肠。
哪怕我们会对身边人嫉妒,会互相攻击,我们还不是野兽。
不是人们阻止你干一件事,鼓动你干一件你不愿意的事,就是在害你,就是为自己牟利的。
起码在全社会逼婚这件事上,我觉得不是。
现在的人常常很功利,很自我,很冷漠,但现在的人还没有失去一种被称之为“好言相劝”的东西。
相当多人认可,寻找合适的异性共同生活,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是最舒适,最好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我们听说有人要一辈子单身,有人期待国家给自己养老,有人贬低生育把其他母亲叫做婚驴,我们会急于去反驳,去制止。
我不认为,年轻人不结婚,是侵犯了任何利益集团的关系。事实上,不结婚的后果将在多年后灵验在他们自己身上,将由这些掘强的年轻人自己承担。
哪有人的利益会受损?母婴用品店吗?
而他们催婚的父母百年后也离去人间,却不见自己的孩子拥有自己的家人。独自对抗生活有多难,他们会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的让你学会这一点。
至于现在互联网上的这些骂战,那些朴素的,关于“我想说服你知道结婚的好处”“我想让你知道不结婚有多难”的人,似乎没懂一个道理:
别人不结婚,你真的不会利益受损。
这是我为所有在互联网上沉默的大多数说的。
你给他们合理的人生建议,他们说你别有用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要学着别再去做了。
有个关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
如果你希望青蛙跳出去,拿针扎一下它,它扭头就得骂你。
但你要是鼓励它,安慰它,它死前还会流着泪感谢你陪了它最后一程。
收起自己好为人师的心情,有些道理自己懂得就好,如果布道会引得别人的反感,不如静观其变。
我们还是会恭喜身边新婚的朋友们,我们还是会喜欢新到来的小生命,互联网很强大,在网上一些观点可以呼风唤雨,但在现实中可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你信不信,很多叛逆年轻人,在上网助力反婚反育的时候,可以说出这一辈子都不结婚生育的种种好处,又在关上手机去看你好李焕英的时候,无比的期待,满足于温馨的家庭关系。
说真的,我也不过是个年轻人,并没有经历婚姻生育,关于网上的这些争论甚至常常觉得两边都有道理。如果女权能再有文采和逻辑一点,我说不定也会被收入麾下。
我真庆幸自己是在独立思考以后才接触的这些争论,让我有自己的立场去看待这些交锋的观点。
也许抵制结婚、抵制生育真的会让一部分人幸福起来,但我看衰这条路,也不希望任何人盲目选择这条路。
是催婚的人恶毒?还是反婚反育的人恐怖?
不结婚、不生育的说法不过流行了两三年,等到这些言论实践,我们才知道它的真假。
这些争论真的毫无意义,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承担。最让人难过却是,好言相劝不应该被迫成为蓄意伤害。让事实证明一切。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不结婚会侵犯方方面面很多人利益。
一、不结婚的话,买房动力就不足,
租房就可以,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
一般来说房子是人一生最大的消费,
房子这条产业链能养活很多很多人。
房子价格一大半以上是政府的税费,
不买房政府收不到出让金和各种税。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政府收入一半多,
缺了这笔钱,政府没法搞各种项目。
不买房,开发商、银行都没钱可赚,
而这两个都是中国目前的支柱产业。
不买房,装修和买家具就没动力了,
各种家电、床上用品销量也会大跌。
二、不结婚,婚恋婴童产业就难过,
首饰没几个人买,影楼生意也大跌。
奶粉、玩具等各种儿童用品没人买,
K12教育培训机构全都得破产关门。
不结婚,不用接老婆上班孩子上学,
买车动力也少了大半,车市也遭殃。
说实话一辈子一半收入都是给娃的,
不结婚没孩子,起码会少一半支出。
少了这么多消费,经济肯定会衰退,
很多公司会破产,很多人降薪失业。
三、不结婚,老人们领不到退休金。
不结婚没娃,二十年后就没劳动力。
没有新的劳动力工作后交税交社保,
政府就不能提供社保医保给老人们。
所以不结婚的话,政府企业和老人,
全都没法过日子了,当然需要逼婚。
全社会没有逼婚,有哪个老板招员工是不结婚就开除,结婚就加薪的?
“中国父母和孩子”的思维差异,是中国处于社会急剧发展和变革的阶段所致的。谁让我们出生在那么靠前的时代呢?
我在2016到了英国,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可以说在这五年里,英国社会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既没有新生事物,也没有革新的体制,甚至连物价都没怎么涨。而可怕的是,过去二三十年,乃至五六十年他们一直都是这个生活状态。当今英国的风貌,跟我们小时候看《憨豆先生》那90年代初的场景几乎并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憨豆先生在1993年使用公用洗衣机要投3英镑的硬币,我在2018年用公用洗衣机要投5英镑的硬币。
但是中国则完全不同,我现在每年回趟国都会发现有一些新的东西冒出来让我“不会用了”或者“欸这怎么跟以前不一样”。这也是很多人不想回国,怕与国内“接不上”的道理。
当下英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三四十年前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大改变。我们系一个老教授70年代末,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在酒吧里混,并且喝四十便士一品脱的啤酒;三四十年后的英国年轻人,依然是下班后去酒吧里混,并且喝4英镑一品脱的啤酒。在英国,老年人和年轻人都能够相互理解,因为他们经历过同样的生活环境,他们同样谈论着利物浦的比赛,也同样热衷于没事就喝一杯。
我们的父母辈,见识过饿死人的农业社会,甚至见识过真正的封建社会。我妈跟我说她的爷爷到死都留着半秃的脑袋和长长的头发,主要是因为革命后不许扎辫子,但是他又不愿意剪。我无法跟他们交流什么是二次元,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里就没有这个东西。他们当然不能理解当今年轻人租房solo的生活,也不能理解丁克。
中国社会的许多事物都是“从无到有”,而并非是线性增长的。中国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世界观差异,是“去酒吧喝啤酒”和“什么是酒吧?”的区别,而绝非是西方两代人“啤酒是4英镑一杯”和“40便士一杯”的区别。
这就是中国和西方“父母和孩子”思维差异的本质。
侵犯了其他人的利益……
你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没法促进消费。不促进消费,经济就不繁荣。再,以后韭菜少了可能我现在的养老保险就少了。
所以大家最好行动起来,早婚早育、多生多样,不用在乎子女是否快乐、是否心理健康、是否有个幸福的童年、是否有素质。不变态就行,义务教育搞这么好,韭菜不合格还是小概率事件。真出变态,警察能管。这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像我这种很可能丁克的,还指着你们的孩子养老呢……
年轻人都不结婚房子怎么卖啊……
国民经济都要停转了……如今国民经济里有很大非常大极其大比例是房子相关的……
资本家缺少大量劳动力
娱乐公司的明星没有粉丝追和打赏
补习机构和特长培训机构没有学生可以割韭菜
学校老师无法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