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个别别有用心的人,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主流舆论,其实一直在强调教育公平,公平正义之类的原则,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只要我们认同这个大的前提,肖某嫌贫爱富的歧视性言论没得洗。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大前提能得到普遍认同吗?
明面上来说,各地当然都是落实义务教育政策的,保证入学名额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不平衡,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直存在的。在这种不平衡的情况下,谁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呢?
于是在这种不平衡之下,很多人陷入了一种“分裂”:人们一面呼吁教育公平,好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面又各种送礼请托,试图让自己的孩子在现有的不平衡局面下,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享受者。
现在我们再来回过头看这个事件:1、肖某在出事之前荣誉满身;2、从肖某的话语中得知,班级中大部分孩子的家长非富即贵。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猜测:这本来就是学校用最好的教育资源编制的一个重点班,挨骂的孩子本来不会入选其列,却因为家长的某些努力,而最终让孩子跻身其中呢?——这个猜测准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是有人确实会这么想。而在这个猜测的基础上:有的家庭,没有什么资源,单纯地想拼劲一切办法让孩子能够有个更好的将来,遇到这种事情他们也会很愤怒;但对另一些家庭来说,他们要的就不是老师的微笑服务,他们要的是老师管管自己家的“倒霉孩子”,帮自家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脱胎换骨。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地理老师,是一个年轻温柔的小姑娘,她上课的时候后面男生根本不听讲,甚至说话站起来打架,还把她气哭过。她好好跟学生说没人理会,其他学生上课效果不好就会跟学校反映,家长们对她也不满意。还有一些学生家长,跟学生一样蛮横,能跑到学校里呱呱地抽老师嘴巴子,这事我也是见过的。而真正能镇住场子的老师,基本上从物理到精神意义上都是一水的“悍妇”:能上课骂大街卷学生,能粉笔板擦直接往学生脑袋上飞,能拎着学生耳朵塞在讲台里蹲着,家长来看看见这号老师都怂,并且还觉得老师做得对做得好。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洗白,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真的不一样:
有的人想起了自己家不争气的孩子,觉得能对孩子狠的老师才是真的严师出高徒;
有的人根本不觉得老师做得有问题,因为他平时打骂起自家孩子比老师6得多。因为自己的混得不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长还少吗;
也有的人从小就是被这么“管教”的过来的,其中有的人可能确实被从堕落中拯救,也有人只是单纯被虐得斯德哥尔摩了;
等等。
表现出来是他们在洗白老师,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在拿一个确定的标准来裁量这件事情,而只是把这件事情代入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里,对其进行了自己独特的解读。肖某到底让你想起了谁呢?是不讲师德伤害学生的害群之马?是嫌贫爱富歧视学生的人渣?是为了刺激学生好而言行激进的严师?是能管住捣蛋学生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不会得到干涉的秩序维持者?这个问题,在每个人心中的答案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