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香港一地,在亚洲文化圈,都能打赢好莱坞
比如刘德华的一部电影在韩国足足上映了7个月
张国荣成龙这些人在日本受到的疯狂迷恋等等
巅峰时候,香港一隅之地,在欧洲各大电影节拿的奖是排第一位的(注:后来老谋子出来了,他是变态,一个人拿的欧洲三大奖数量超过了港台所有导演)
因为当时香港可以说是聚集了整个华语圈的资源,比如邵逸夫就是50年代从南洋去的香港,
台湾那时候白色恐怖很厉害,比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有射雕两个字,被认为是描写主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不让出版,金庸找了很多古代诗人关于射雕的描写都白瞎,最后只能改名大漠英雄传
然年后很多台湾艺人就只能去香港了
大陆方面更不用说,大部分精力都在经济建设上了,虽然影界也有发展,但是毕竟少,和香港当时那种一年几百上千部电影根本没法比。
所以别看当时香港只是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但是集合的几乎是全部华人圈的资源,还火不起来?
当然了,随着老一代的逐渐退出,新生代撑不起来大梁
毕竟擅长某种事物的人,理论上来说,产生的百分比是一样的
香港人口太少了
加上当时香港的资本家属于那种竭泽而渔的,也不培养下一代,全指望TVB的那种短期培训班,正规的影视学校成立都80年代了,等到第一批毕业,好莱坞已经开始肆虐,老演员都要抢戏演,那里还能给你们机会?
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资本家的短视这个,讲真,香港毕竟市场很小,当时大部分要靠东南亚市场,但是大量的粗制滥造的电影直接毁掉了东南亚对港片的憧憬
还有比如邵逸夫,好人吧?可当年解散影视部门的时候,逼着演员去演三级片,用这个噱头吸引人去看,非要榨干净最后一滴血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林正英好容易弄出来僵尸片,直接一年出来几十部仿制品,观众看都要看吐了··
再比如黄百鸣,差不多一年一部,非要把这个系列最后一点钱也榨干净
到现在,看见他的名字都不想看了就····
再加上当时大陆市场开放,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占据大多数的,结果出工不出力,那时候真的是投资稍微大点,不请个香港演员都觉得不靠谱,煤老板投资都是找港台导演,大陆很多影视公司也请港台当总经理那种
结果他们想的不是公司,而是怎么捧自己的演员、怎么把投资人的钱弄到自己手里
比如当年蛮著名的电影武侠,一个草帽就6000块钱
最后电影的投资人赔了,香港的团队,都买别墅了····
还有超级大制作,赤壁的血亏,里边各种穿越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港台已经不行了···
最后随着冠希哥的一顿操作,陈冠希谢霆锋张柏芝等等香港最后的年轻代全军覆没了····
这回香港电影算是彻底订上棺材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