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悬崖之上》? 第1页

     

user avatar   lingrui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2期:

第3期

-----------------------------------------------------------------------------------

第1期:

不得不说国师真是劳模啊,《一秒钟》去年11月上映,5个月后《悬崖之上》就上映了。

《坚如磐石》早就拍完了,预告片都发了,就等定档了。

《狙击手》(原名《最冷的枪》)今年2月就杀青了,在进行后期制作了,应该能赶上抗美援朝纪念日。

《坚如磐石》原计划是去年上映的,今年也该上映了。

所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下半年我们还能看到两部国师的电影,《坚如磐石》和《狙击手》。

接下来国师还要拍电视剧《主角》。

《坚如磐石》由雷佳音、于和伟、李乃文主演,又名《悬崖之上外传:周乙大战谢子荣与鲁明》。

《一秒钟》由张译、刘浩存、范伟主演,又名《悬崖之上内传:张宪臣与小兰》。

《狙击手》由张译、刘浩存、章宇主演,又名《悬崖之上内传:张宪臣与小兰2》。

豆瓣显示《主角》由刘浩存、陈冲、张译主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主角》就是《悬崖之上内传:张宪臣与小兰3》。

《周乙大战谢子荣与鲁明》也拍了,《张宪臣与小兰》也拍了,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国师再下一部作品该轮到秦海璐、朱亚文主演了,讲述《悬崖之上内传:王郁与楚良》。

《悬崖之上》五部曲齐活了。

线

接下来我们来解析《悬崖之上》中的细节。

论烧脑的话,《悬崖之上》其实并不是有多烧脑,它是信息量太大了,细节也太多了,一刷的话是很难注意到所有细节的。

我已经看了两遍了,但还是不能保证所有细节都注意到了,我就说说我所注意到的部分吧。

这一切还要从谢子荣叛变说起,他向高科长泄露了两个情报。

第一个情报,是有四个特工将会前往哈尔滨执行任务,以及他们的接头暗号。

第二个情报,是特务科有一个卧底,但不知道是谁,只知道是个男的。

第一个情报肯定是真的,但第二个情报我觉得是有疑点的。

它的疑点在于,谢子荣是真的知道特务科有卧底,还是瞎猜的?

如果谢子荣的确知道特务科有卧底,那是谁告诉他的呢,是他的上级。

卧底是底牌,是最高机密,上级不会随随便便就告诉谢子荣。

毕竟又不是只有这一次任务,以后还会有任务,日本是1945年投的降,也就是说周乙至少还要做十年的卧底,周乙是至关重要的。

更别说周乙已经爬到特务科的二把手了,他就更重要了,他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张宪臣他们。

所以上级正确的做法是对卧底的事保密,不仅对卧底是谁保密,连有卧底这么一回事都保密,让谢子荣完全不知道有卧底的存在,这才是保护周乙的最好方法。

假如上级觉得有必要把卧底的事告诉谢子荣,让周乙和谢子荣之间有个照应,那上级绝不会仅仅是说特务科有我们的卧底,他一定会把卧底是谁也一起告诉谢子荣,从而避免谢子荣误伤了自己人。

还记得张宪臣逃跑的时候吗,他连杀两人,随后就遇到了周乙。

他为什么不杀周乙呢,因为他知道周乙是卧底,而且看样子他们是早就认识了。

上级之所以把周乙的身份告诉张宪臣,就是因为张宪臣执行任务的时候,周乙可能帮得上忙。

假如上级只告诉张宪臣特务科有我们的卧底,却不说是谁,那么在张宪臣逃跑的时候,他很可能会连周乙一起杀了。

因此,只说特务科有我们的卧底,却不说是谁,这是很危险的。

有网友说,张宪臣以前并不认识周乙,是周乙给他回形针,他才知道周乙是卧底。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张宪臣是早就认识周乙了,也早就知道周乙是卧底了,具体原因可以看第3期文章。

综上所述,上级要么会告诉谢子荣卧底就是周乙,要么就会什么都不说。

而谢子荣只知道有卧底,却不知道是谁,很有可能是他瞎猜的。

而且他不仅仅是不知道卧底是谁,他对卧底的所有信息都一概不知,只知道他是个男的。

这就更可疑了。

首先是特务科有好几十个人,女的就只有两个,至少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两个,谢子荣当然要猜卧底是男的了。

其次是既然上级不把卧底的身份告诉谢子荣,就是为了保密,那他为什么要告诉谢子荣卧底是个男的呢?

谢子荣大概率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压根不知道特务科有卧底,一切都是他瞎猜的,而且还把这件事包装成第二个情报,从而向高科长邀功。

谢子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这么做有效果吗?

后来高科长说,破获乌特拉行动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这次行动揪出内鬼。

他们的任务本来是只有破获乌特拉行动的,是谢子荣说有内鬼,高科长向上汇报了,上级才临时改了任务,不仅要破获乌特拉行动,还要抓内鬼。

而且破获乌特拉行动成了次要任务,抓内鬼反而成了首要任务。

谢子荣提供的真实情报(乌特拉行动)只是小功一件,他随便瞎说的一句话(有内鬼)却让他立了大功,这就是他瞎说的成果。

这很荒诞,也很讽刺,同时也很现实。

和现代社会有点像,发真新闻没人看,于是就有了类似于We Got This Covered这样的媒体,每天都编假新闻来博眼球,比如小李子加盟《奇异博士2》饰演另一个地球上的蜘蛛侠,诸如此类,每猜100次总有1次能蒙对。

与此同时,张宪臣等人开始执行任务了。

他们分成了一组和二组,其目的是如果一组失败了,那还有另外一组,不至于全军覆没。

分开前,王郁对张宪臣说:活着的,去找孩子。

后来王郁、楚良被特务控制了,小兰问张宪臣:他们怎么样了?

张宪臣说:你应该当他们已经死了。

这两个情节直接解释了张宪臣为什么会冒着暴露的风险去找孩子,因为他和王郁约定好活着的去找孩子,如今他当王郁已经死了,所以只能他去找了。

如今王郁生死未卜,如果他也死了,那孩子就彻底成孤儿了。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完成任务,所以他只能在还活着的时候就去找孩子。

张宪臣等人分成两组后,高科长派老冯去接应一组,周乙和鲁明去接应二组。

张宪臣轻而易举就发现老冯不对劲了,因为他对老冯说:到哈尔滨后,你去找老夏,叫他帮我搞一把枪。

而老冯说:不用找老夏,我就可以。

但事实是根本就没有老夏这个人。

周乙、鲁明接应二组的时候,眼看楚良、王郁走了过来,鲁明问周乙:是不是那个姓张的(张宪臣)?

一刷的时候没觉得这句台词有什么特殊之处,二刷才发现鲁明是很狡猾的。

毕竟鲁明并不知道周乙是卧底,在鲁明的视角中,他和周乙都不认识张宪臣。

他明知道周乙不认识张宪臣,他为什么要问周乙:是不是那个姓张的?

第一个原因,干这行的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组织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八成是有内鬼的,所以鲁明随时随地都在给身边的人设陷阱,随时随地都在试探身边的人。

事实就是周乙是认识张宪臣的,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二组没有张宪臣,两个都是他不认识的人。

鲁明问的问题太普通了,正如我们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周乙也很可能会掉以轻心。

如果他不经思考就说“不是”,直接就会暴露了他的卧底身份。

如果他说“是”,同样很可疑,毕竟他怎么会知道张宪臣长什么样?

虽然二组中男的那个不是张宪臣,而是楚良,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周乙觉得楚良是张宪臣?

回答“是”或“不是”都是错误的,所以周乙的回答是:我哪儿知道?我又没看过照片。

你看,当卧底就是这么危险。

你以为身为卧底只要看到队友装作不认识就行了吗?

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一天24小时都要注意,身边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听,绝不能随口回答,因为说错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前功尽弃。

后面我会聊到金志德,他之所以下场那么惨,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重视。

后面我们也还会聊到周乙,他之所以能笑到最后,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言谈举止非常谨慎。

前面我们说了鲁明试探周乙的第一个原因,是他这个人生性多疑。

而第二个原因,我个人猜测谢子荣告诉高科长特务科有卧底后,紧接着高科长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鲁明,并且叮嘱鲁明监视周乙,然后再让鲁明和周乙去和二组接头。

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高科长并不是完全信任周乙,他还经常交给小孟一些秘密任务。

既然他可以给小孟安排秘密任务,也可以给鲁明安排秘密任务。

其次是鲁明对周乙的怀疑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看样子周乙的职位应该比鲁明高,按理说鲁明身为下属不应该三番五次试探周乙,但如果这是高科长的命令,这就解释得通了。

六人上了火车,张宪臣在卫生间画了个表情包提醒王郁。

这个地方真的是反转又反转。

你以为王郁看到了张宪臣做的记号,结果后面反转了,谢子荣把“有叛徒”改为了“一切正常”。

你以为王郁真的相信一切正常,结果后面又反转了,她知道张宪臣不会冒着暴露的风险去写两句废话,所以记号肯定被人改过。

先转了180度,又转了180度,到头来又回到了原点。

虽然谢子荣改了记号,但并没有改变结果,王郁还是知道了周乙、鲁明是特务。

结果没变,这一切就完全没有变化吗?

答案是否定的,过程变了。

王郁从卫生间出来后,国师专门给了王郁一个特写,镜头显示王郁在思考。

起初她很好奇张宪臣为什么要冒着暴露的风险去写两句废话,但很快她就想通了,记号被人改了。

也就是说,有人改记号,以及没有人改记号,虽然结果是相同的,但这两种情况下王郁的表情应该是不同的,前者应该是困惑随即豁然开朗,后者应该是轻微的震惊随即恢复平静。

导演、编剧、演员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细节方面考虑得很到位。

周乙说:高科长最重视细节了。

这句话原封不动送给国师。

国师最重视细节了。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王郁是一个深思熟虑、谨小慎微的人,如果换个人的话,说不定就会中招。

不是谢子荣太笨,而是王郁太聪明了。

这也再次说明,虽然有没有改记号这段,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并不代表这段就是多余的,它的作用是塑造高科长和谢子荣狡猾的人设,然后用王郁没有中招从而衬托出她比高科长和谢子荣更聪明。

三流作品,是降低反派的智商,从而体现主角强大。

而一流作品,是反派都这么强了,主角竟然还打败他了,从而体现主角强大。

小兰被特务带走了,楚良先把小兰是同志的事告诉了鲁明,随后又告诉了周乙。

周乙问楚良:那另一个人(指张宪臣)呢?他在车上吗?

楚良说:没看见。

这一段的解读空间就大了。

首先是周乙明知道张宪臣在车上,他为什么要问楚良呢?

如果楚良是个傻子,把张宪臣是谁说了出来,那四个人不就全暴露了吗?

周乙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一组总共就两个人,如今他们知道了其中一个人的身份,那么当务之急就是确定另一个人是谁。

他们身为特务,这是基本操作。

既然是基本操作,那么鲁明和周乙两个人至少要有一个人问这个问题。

周乙见鲁明没问,那就只能他来问了。

这也再次说明鲁明是怀疑周乙的,所以他才不问楚良另一个人在哪儿,而是什么都不说,就等着看周乙会不会问。

所以周乙是必须要问这个问题的,哪怕是冒着暴露张宪臣的风险也必须问。

去接二组的时候,鲁明就给他挖了个坑等着他跳进去,鲁明本来就怀疑他,如果他不谨慎点,鲁明就会加重对他的怀疑。

鲁明没有问这个问题,如果周乙也没问,那么鲁明完全可以把这件事上报给高科长,他完全可以对高科长说:我之所以不问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考验周乙,看他问不问。结果周乙果然没问,谢子荣说的内鬼很可能就是他了。

鲁明三番五次给周乙设陷阱,也再次说明高科长很可能把有内鬼的事告诉了鲁明,并且叫鲁明监视周乙,以及随时试探周乙。

小兰被特务带走后,楚良把小兰的身份告诉了周乙、鲁明,这段遭到很多人吐槽。

我个人觉得这不是槽点,理由如下:

首先,楚良只说了小兰的身份,没有把张宪臣曝出来,这就说明他不傻,他并没有完全相信周乙、鲁明,他是留了一手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把小兰曝出来的利弊。

有两种情况,好的一种情况是,周乙、鲁明不是特务,是友军,这样的话他们四个人就可以联手救出小兰。

坏的一种情况是,周乙、鲁明是特务。

假如周乙、鲁明是特务,他们也一定会把小兰救出来,一方面是可以增加王郁、楚良对他们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可以多控制一个人。

周乙、鲁明要想把小兰救出来,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来软的,他们可以对王郁、楚良说:我们有伪造的特务证件(其实是真的),我们可以用假证件直接把小兰接走。

随后他们找到抓小兰的特务,亮出他们的真证件,并且说他们在执行任务,从而把小兰接走。

第二种是来硬的,直接硬抢,他们一共四个人,把小兰救出来完全没问题。

假如周乙、鲁明是特务,无论是来软的还是来硬的,他们都可以把小兰救出来。

与此同时张宪臣也没有暴露,一举两得。

假如楚良不把小兰曝出来,那小兰就只能由张宪臣来救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张宪臣成功把小兰救出来了,那是因为你是观众,你把整部电影看完了,你有上帝视角。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们是不知道这个结果的。

我们回到这件事的开始,回到小兰刚刚被特务带走的时候,你站在楚良的角度想想,把小兰的身份告诉周乙、鲁明,叫他们去救小兰,以及不告诉他们,而是让张宪臣去救小兰,两个方案哪一个把小兰救出来的几率更高?

如果周乙、鲁明是特务,他们可以直接接走小兰,而张宪臣只能来硬的。

如果周乙、鲁明是友军,再加上王郁、楚良,他们加起来是四个人,而张宪臣只有一个人。

无论周乙、鲁明是不是特务,都是把小兰的身份曝出来的情况下,救出小兰的几率更高。

即便周乙、鲁明是特务,他们也可以把小兰救出来,同时也没暴露张宪臣,唯一的缺点是小兰也会被特务控制。

简而言之,楚良把小兰的身份曝出来,以及不曝出来,结果就是小兰活着,但被特务控制了,以及小兰没被特务控制,但是死了。

这两种情况哪种更好呢?

楚良觉得前者更好,所以他选择把小兰曝出来。

而王郁觉得后者更好。

为什么王郁觉得后者更好呢,因为如果她、楚良、小兰三个人都被特务控制了,如果特务对他们三个都严刑拷打,他们三个人其中有人泄露情报的概率肯定比两个人更大。

如果他们当中有人泄露了情报,很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甚至会害死张宪臣,从而团灭。

也就是说,如果小兰被控制,团灭的概率就会提高。

所以王郁的做法是下车,坐下一趟车,不管小兰了,张宪臣能把她救出来当然更好,救不出来那也没办法。

从小兰被特务带走的那一刻,王郁就当她已经死了。

而楚良则是相反,他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救出小兰,尽管这么做的结果可能是他们三个全都被特务控制。

楚良的做法有错吗?

没有错,因为周乙也是这么想的,周乙从来都觉得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才会叫张宪臣挟持他,所以他才会阻止楚良自杀,所以他才会叫小兰把毒药交给他。

那王郁的做法有错吗?

也没有错,因为张宪臣也是这么想的,王郁、楚良被特务控制后,张宪臣也是当他们已经死了。

综上所述,楚良把小兰曝出来,以及不把小兰曝出来,这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很难说哪个方案更好。

最终他决定把小兰曝出来,不是他不专业,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也表达了他的态度:他希望小兰活下去。

这里顺便说一下,楚良觉得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对队友。

而对自己,他是很狠的,他宁愿服毒自杀,也绝不连累他人。

如果队友有危险,我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救出来。

如果我暴露了,那我就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楚良不是自私,不是不成熟,也不是不专业,而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王郁提议下车,坐下一趟车。

鲁明说:要不你们先走,我们(我和周乙)想办法把小兰救出来。

鲁明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为什么要把王郁、楚良放走呢?

因为上一秒楚良才对周乙、鲁明说小兰是我们的同志,我们得救她,下一秒王郁就说坐下一趟车,鲁明怀疑王郁已经知道他们是特务了,所以试探一下王郁。

你以为鲁明叫王郁他们先走,他们就真的可以先走吗?

那你就太天真了。

只要王郁敢说:好吧,那我们先走吧。

鲁明立即就会意识到他们已经暴露了,既然如此他就不会伪装了,车站到处都是他们的人,他会直接下令逮捕王郁、楚良,下一步就是严刑拷打。

王郁当然也知道说“好吧”的后果是什么,所以鲁明叫他们先走,她还真不敢说“好吧”,而是说:不行,这样的话我们都会暴露。

张宪臣把小兰救出来后,特务开始查票,只要是去哈尔滨的全都抓起来。

张宪臣假扮特务,把一对去横道河子的小夫妻的票掉包了。

其实假扮特务是次要的,如果他只是假扮特务,他换票的计划是无法成功的,因为小夫妻一直都看着他的,换票最关键的一环是想办法转移小夫妻的注意力。

这时,他听到有人在说话,他不管说话的是谁,也不管对方说的是什么,他连忙答应了一声,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成功转移了小夫妻的注意力,换了票。

有人说张宪臣放弃了小兰,其实没有。

他换完票后,他想找小兰,但没找到。

他没看见小兰,小兰也没看见他,所以他们只能各走各的,到了哈尔滨再会和。

很多人说小兰没什么用,那我们就来看看小兰发挥了哪些作用吧。

老冯用枪挟持张宪臣后,是小兰大叫了一声,给张宪臣反击制造了机会。

前面我们说了,楚良他们有四个人,而张宪臣只有一个人,楚良他们四个人把小兰救出来的几率是很高的,而张宪臣想要一个人把小兰救出来是很困难的,这也正是楚良决定把小兰曝出来的原因。

那是谁改变了这一结果呢?

是小兰。

小兰能在张宪臣救她的时候帮上忙,那张宪臣就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两个人了,直接将成功率提高了两倍。

张宪臣去打特务的时候,是小兰勒住了特务的脖子。

她勒脖子的时候还有个细节,她非常娴熟地转了一圈,从而勒得更紧,这就是她训练7个月的成果。

还有她下车后,被一个特务发现了,特务正要对她开枪,她连忙按住对方的手指,让对方无法开枪,这操作绝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

她不仅阻止了特务开枪,而且在身体素质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反杀了对方。

而且预告片中,有特务听到了枪声,跑了过来,于是小兰躲在火车下面。

这身手,已经称得上是真正的特工了。

所以不是网友说的那么大动静都没人听见,是有人听见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镜头被删了。

Release……

以上都是小兰的武力值的体现。

重点在于,武力是她的短板,她真正的优势还不是武力,而是她的记忆力,这是其它队友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她不可替代的原因。

小兰和张宪臣接到上级的指示后,他们不能留下情报,得尽快把它销毁。

如果是你的话,你能迅速把那么一长串数字全部记下来,而且几天之后都不忘,还能一字不错地默写下来吗?

你知道这有多难吗?

很多人没看懂张宪臣他们的任务具体是什么,简单地说,他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王子阳,然后把他送出境。

但是,他们不知道王子阳现在在哪儿,需要破译上级的指示。

如今王郁、楚良被控制了,而张宪臣、小兰没有密码母本,要想破译上级的指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情报背下来,然后再想办法破译情报。

如果能买到母本就买,买不到再想别的办法。

但无论怎样,必须先把情报背下来,而且几天都不能忘,而他们当中只有小兰有这个能力。

并不代表能飞檐走壁、以一敌百、武功盖世才是特工,张宪臣他们是一个团队,团队讲究的是团队合作,并不是说把所有最能打的全部聚起来就是一个团队了,像小兰这种在记忆方面有天赋的也是很重要的。

她的武力值不需要很高,能自保就足够了,难道一定要她像叶问一样说:我要打十个?又或者是像冷锋一样直接单挑坦克才不算弱吗,才不算没用吗?(没有说《叶问》和《战狼》不好的意思)

后来张宪臣、楚良牺牲了,王郁也受了伤,四人组基本上被团灭,但也没关系,因为只要小兰还在,任务就不算失败。

只要小兰还在,再加上周乙的密码母本,他们就可以破译上级的指示,从而和第二批特工会和,继续完成任务。

所以别说小兰没什么用了,如果没有小兰,乌特拉行动是无法成功的。

很多人说,张宪臣明知道逃不掉,为什么不自杀。

这个我们下期重点讲,这里简单说两句。

之所以张宪臣不自杀,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没完成,也是他死前最后一个任务。

还记得张宪臣说过这么一句话吗:我这个身子出去也是废的,倒不如废物利用一下。

周乙同意了。

于是张宪臣说:我该怎么做?

周乙说:上那辆白车。

而那辆白车,正是金志德的车。

张宪臣上金志德的车的确不是偶然,是周乙叫他这么做的,因为这是栽赃嫁祸金志德的其中一步。

很多人说,《悬崖之上》不如《风声》。

这句话没有错,但这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

毕竟《风声》是公认的国产谍战片天花板,《风声》要是那么容易就被超越,还能叫天花板吗?

和天花板比,都是耍流氓。

就好比马云没有比尔·盖茨有钱,所以马云就很穷吗?

同样的,虽然《悬崖之上》达不到《风声》的高度,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并不代表《悬崖之上》就没有可取之处,更并不代表《悬崖之上》就是烂片。

支持理性探讨、对比,但踩一捧一、引战不可取。

周乙为什么不陷害别人,偏偏陷害金志德呢?

因为金志德犯了一个错误,而周乙正好可以利用他犯的这个错误。

金志德犯了什么错呢?

周乙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为陷害金志德布局的呢?

张宪臣为什么没有怀疑叛变的人是周乙呢?为什么无条件相信周乙呢?

张宪臣因为找儿子而被逮捕,是否显得他不专业?

高科长蠢吗?如果不蠢,他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呢?

王郁说俄语的时候,是在向楚良通风报信,说其它人是特务吗?

我们下期接着讲。


user avatar   lei-ting-zi-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剪辑绝对有问题。

原故事没问题,张艺谋的摄影也是满分。

演员演技除了小新人更是全方位在线,小新人也其实不拉胯。

但就是剪辑剪出来这么散碎。

我不知道是两个小时压不住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反正整个故事讲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我比较失望。


user avatar   pang-xiong-m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和伟是共谍。。。


user avatar   yao-man-chen-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完电影后和我弟说,现在的导演拍这种我党特工人员的电影不违反点组织纪律都不是事。

首先,队伍组织构成上,四个人实际上是一对夫妻,一对情侣,这就极为不合理。特工行动原则上要规避这种感情因素,同时,有生命危险的任务,不会让家属参加,避免全搭进去。结果组织上不仅不回避还搞了两对,这是在出任务还是在谈恋爱?

其次,在跳伞后,他们决定分开走也很意外,正常来说这不符合组织安排,当然临时决定也不是不行,我就好奇分开走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分开走后,又要聚集在火车站坐同一个列车同一个车厢?这是什么奇怪思路?难道他们事先已经知道有叛徒?哪怕有叛徒也不会重新回一个篮子对吧?张译的一组,在知道暴露的情况下,还一起坐火车,在同一个车厢里,是不是心太大?

正常的逻辑是如果分开走,至少会坐不同列车,或者以不同方式分批到达,这是不是更符合逻辑?

再次,张译为了拿密码参考母本,冒险去了书店偷书。这里就很有趣,密码母本很关键,四个人里,就一个朱亚文有母本?而这么重要的母本,朱亚文是放在可见的兜里,好让人发现?这到底是我党特工还是国军特务?国军特务也没这么低级吧?

然后张译偷书,摆脱追击,这个桥段不错,但是自己还没安全就去找自己孩子,这又犯了组织纪律,自己的私事怎么能凌驾于组织任务之上?正确的方式是通过组织寻求帮助,让组织上去寻找安排,否则就算你找到了,能把孩子带走么?这段剧情就太矫情了。好像是要提现人性,亲情,实际上只是生硬的制造张译被抓的剧情。包括张译越狱又被抓回来也是一样的。

我党地下人员舍生忘死,殒身不恤,恰恰是因为理想信仰而舍弃了自己的情感,亲情才越加伟大,这电影拍得就太虚以委蛇了。

另外,还有很多逻辑方面的问题。比如刘浩存在火车站开枪杀人,怎么就没被发现还让她跑了?

结局时候,朱亚文和秦海璐分头逃跑,怎么全去追朱亚文,不追秦海璐了?

国师的电影,拍得还可以,演员们也真不错,就是逻辑废了。

中国电影导演和编剧还是思维逻辑不太行,到底是想太多,还是想太少?


user avatar   zhan-ran-11-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体六分,五分给摄像剪辑调色音乐声特效等看不见的幕后人员。一分给演技在线的演员们。及格了。但如果单从电影本身来说,离及格差的还很远......

  1. 开篇伞降,这种圆形伞是不能自主操控方向的,从机舱跳出后就听天由命了。然后看看降落环境.....

基本出舱后1至3分钟乌特拉行动就可以宣告失败了

2.先不说这种行动基本会有只供组内使用的特定暗号,完全可以通过事前约定特定时间点的特殊动作或衣着传递信号,例如把帽子放在胸口是安全,拿着围巾是不安全这种。而非要用写在卫生间的明语交流。而且这种费劲周章安排四名在苏联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工去执行的任务为什么用的暗语暗号和地方特工使用的是通用的?

3.这四名特工以队长为首,没有一个不感情用事的。不说这一对情侣一对夫妻的身份。队长躲避追捕途中随便街上看一孩子就问,耽误时间导致自己被捕。王郁在撞车后不第一时间确认敌人情况,转而去扶楚良。敌人缓过来后开始枪战,被压制到敌方增援赶到。间接导致楚良牺牲。楚良和小兰一样,基本脑子没太在线。在火车站遭遇那个落单的士兵,能用刀无声解决的非用枪,而且这么大声音五十米开外就有一个巡逻队,也莫名其妙就逃出来了。张宪臣和查票特务肉搏时候能用刀不用非用窗帘勒,导致张宪臣受伤。

4.特工小组人物分工不明,每个人是干什么的从头到尾没交代。而唯一有所涉及的小兰在说自己是因为有译电特长才被挑中执行任务后就没有下文了,也没交代电文内容和展示技能。而且这两个小组分开后并没有约定具体汇合时间地点,但如果是为了保险,一个需要两名特工即可执行的任务派了两队人去又说不通,因为如果按照多的一队人是保险的设定这两队人的人物属性应该是完全一致的。而王郁队中没有译电人员。两组人分开后唯一母本又在楚良身上,有译电人员的张宪臣组没有母本。

5.单线联系的周乙请示伪装成药铺老板的上级得知了乌特拉行动,并凭一己之力又救人又完成了任务。特工四人组基本上关于任务相关的事是一点没干。那为什么当初不直接找老周?不因为救人什么的节外生枝暴露风险还小。

所以这个故事本身就很牵强.........

如果要拍爽片就按爽片的方式拍,一个是片尾致敬了隐蔽战线的英雄们,一个是同场观影的有不少老人。如果很荣幸有哪位老人是曾经在共和国隐蔽战线上战斗过的,不知道拍成这样人家看了会有什么感受


user avatar   goldentyc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乌特拉行动的日期是18日?

任务是把王子阳救走?

可问题是:目前还不知道王子阳的下落。

那你怎么知道在18日会把他救走?

类似的故事情节上的细节就不挑了。本来就是一部虚构的作品,编剧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就虚构的情节分析来分析去的没多大意思。

我只从真实世界中的情报和反间谍专业的角度来谈谈这部作品中的一些情节。

一、从情报工作的角度来讲,片中的乌特拉行动根本不会发生。

因为这是一次典型的Exfiltration Operation(反向渗透行动,也就是营救行动),也就是把人从敌方控制范围反向渗透到我方控制范围。

而世界间谍史上所有的反向渗透行动都是由当地间谍网执行的,从来没有过为了反向渗透一个人还专门把在总部的人员专门渗透到敌后的。

为了营救一个人,让已方多个人冒着危险到敌后----仅从经济角度来讲,这就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是不合逻辑的,当地间谍网更熟悉情况,由他们来执行反向渗透最为合适,那还何必派一些人生地不熟的总部人员冒险进入敌境呢?

比如近现代间谍史上最为著名的反向渗透行动----英国情报机关MI6营救Oleg Gordievsky。Oleg Gordievsky是苏联克格勃特工,但向英国提供情报。

他在发现自己已经被克格勃严密监控后,按照MI6提供的计划,乘坐火车逃到了苏联与芬兰边境。

而在苏联与芬兰边境等待他的并不是临时空降到苏联的英国MI6特工,而是英国驻苏联使馆的几名外交官(真实身份是MI6特工)。

他们用有英国使馆外交牌照的汽车甩掉了三部克格勃的跟踪车辆,最后用一辆经过改造的汽车把他运到了芬兰境内。由于那辆车的内部结构经过了特殊改造,他当时就趴在英国特工的腿下面,但苏联边防军检查时却没法发现。

反过来讲,如果是由临时空降到苏联的英国MI6特工负责营救的话,他们熟悉路线么?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是非法入境者,没有外交豁免权,一旦被发现必然会被逮捕。而使馆里有外交身份掩护的MI6特工有外交豁免权,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会被逮捕。而且非战争时期直接把特工人员空降到别的国家可绝对是重大外交丑闻了。2012年时法国把五名特工伞降到保加利亚境内,结果三名被抓,给法国造成了极其被动的国际影响。

同样的道理,从苏联空降来的四个人在找王子阳的问题上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他们来之前根本不知道王子阳在哪里。这种事情显然是由当地的间谍网来负责的,派这四个人来身涉险境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他们四个人会开飞机,而且当地也有飞机,那么这四个人来用飞机把王子阳送走还有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会派这四来人来呢?

而最后小兰和老周又是怎么找到王子阳的呢?小兰完全是一个外来户,在当地没有资源。老周是当地间谍网人员,如果他能找到王子阳,那么那四个人不来他也能找到。还是那个问题:那四个人来的意义何在?

二、从反间谍工作的角度来看,伪满警察特务科的侦查活动也不会发生。

原因非常简单:既然老周早就渗透了伪满警察科,而且身居要位,那么之前包括谢子荣叛变等重要情况早就报给总部了。

从片中情节来看,他向外传递情报和接受任务的方式是到那家药店和店员见面,也就是情报工作中常说的Rendezvous(接头)。

那么早在谢子荣刚被抓捕(尚未叛变)时,他就通过药店把这一重要情况传递给总部了。

既然了解乌特拉行动的谢子荣已经被捕,那么总部早就在飞机起飞之前就把那四个人喊停了,因为这时让他们冒险已经毫无意义了。

既然四人派遣小组根本就不会渗透到哈尔滨,那么伪特务科的反间谍活动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三、情报工作手法极不专业:在那个年代,传递情报的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就是Dead Drop(固定情报投放点):也就是在一个固定的秘密地点把情报、通信内容、间谍酬金等进行投放,然后在某个地方进行标记,由上线或下线过去收取,之后再做标记以示收悉。

而Dead Drop的选址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秘密,不能是很容易就被人观察到的地方。

这是为前苏联和俄罗斯充当间谍的美国FBI特工Robert Hanssen的Dead Drop,是他家旁边的一个公园的桥下。



那个公园平时没多少人去,所以他可以不为人知的在桥下投放情报和收取酬金。

这个地点非常秘密,而且他从他家的窗户就能随时观察那里。

那么反观片中的Dead Drop呢?

竟然设在了众目睽睽之下的电影院的海报上,也难怪被老金给发现了。

随便在哈尔滨的哪个胡同里找个墙缝塞张纸条就能完成的事情,非得跑到电影院门口在大庭广众之下搞?

而且那个对号的标记有何意义?明明用钢笔点上一个或者两个小点就可以了,很难被不了解的人发现。你画个那么明显的对号,是不怕被人发现么?

而且小兰看过后烧掉的那个写满数字的指示,记得它的Dead Drop是哪儿么?竟然是在大街上的一个电线杆上。一个写着神秘内容的纸片就放在人人可及的地方,这实在是太业余了吧?

看看《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的Dead Drop有多隐蔽:



药店是老周和店员接头的地方。他们在单独相处的时候,直接口头传递情报也好,用纸条传递情报也好,显然是在屋里最安全。那么在老周已经到了外面的时候,店员再追出来送给他药的意义是什么?是怕他们的接头还不够显眼么?

也就是说,片中的情报传递手法完全是与秘密工作的原则相反的:明明应该在屋里秘密传递的,却弄到了外面公开传递。明明应该选择隐蔽地点做标记的,却选择了公开地点。

四、反间谍工作高度不专业。片中的反间谍部门,也就是伪满警察特务科的反间谍工作实在是业余到了极点,竟然把内线侦查工作和外线侦查工作混在了一起。让老金等特务一边以假身份在外面执行Falseflag Operation(欺骗行动),一边又堂而皇之的穿着警服在警察局里晃悠和审讯犯人。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反间谍工作中的大忌:让从事秘密侦查工作的人同时着装从事公开侦查工作。

五、反跟踪能力明显不足:影片刚开始时,四个人从一个上面写着俄语的火柴盒里拿出药片。然而,却没有人销毁那个写着俄语的火柴盒。如此明显的暴露身份和行踪的证据为什么不销毁掉?而不久后就有一支武装巡逻队搜索了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六、间谍与反间谍斗争中的逻辑不通:既然伪特务科已经知道了内部已被渗透,那么还派老周、老金、小孟等人到那个Safe House(安全屋)忽悠王郁他们做甚?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明明知道自己的行动可能会被对方知道,还让自己人冒这种没必要的风险去套他们的话?直接抓了他们审讯不就得了?不是有神奇药水么?抓来后一人打一针不就得了?逻辑何在?

再说了,既然都有了神奇药水了,那还费尽周折的各种试探谁是内鬼做甚?怀疑谁就给谁打上一针神奇药水不就得了?

而且像这种清查内鬼的案件是所有反间谍案件中最简单的,连古代都知道怎么破,直接用假情报来过滤筛选不就得了?

七、罗马尼亚使馆的情节的意义何在?罗马尼亚使馆里到底谁是我方人员?如果整个使馆都在我方控制之下,那王郁又何必到里面兜个圈子又跑出来?直接呆在使馆里不就得了?伪满警察也不敢闯外国使馆的吧?如果只有那个门僮是我方人员,那他为什么放那个特务跟进去?到底使馆里谁是我方人员?大使夫人?如果是大使夫人的话,王郁大可以随便找个房间躲起来,将来有一百种办法逃出去。

八、理顺一下整次行动中四名派遣人员和当地间谍网的工作,你会发现:

老周是当地间谍网的关键人物,他的上线是药店店员,接头地点是药店。

那么药店店员应该是藏着发报机的,店员通过发报机与苏联方面联系。

四人派遣小组没有发报机,所以无法与总部联系。

如果中途发生了变化,比如总部决定取消此次行动,那怎么通知他们?

只能是由总部发报给药店店员,由药店店员与老周接头,再由老周传达给四人派遣小组。

然而,老周和两个小分组都是半路才联系上的,甚至两个小分组的组员根本不知道他是已方人员。

看出来这中间的大漏洞了吧?

在老周与四人派遣小组联系之前,他们与总部处于完全的通信真空状态。

这对于任何一个情报机关来讲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允许已方派遣人员完全脱离与自己的联系。

PS: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好莱坞著名间谍电影Where Eagles Dare----《血染雪山堡》。

的确有很多元素非常相近:故事主线都是到敌后救人、派遣小组都是伞降渗透,都是一落地即被敌人监控、都有假借其他行动来查清内鬼的情节、都是从头到尾的冰天雪地: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yang-ai-ho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tan-zheng-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大企业的中层最主要做什么?

  1. KPI KPI KPI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大企业中层的痛点与累点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 下属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代表不好的管理者内心不担心,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会导致缺乏自信的人采取过度防守的动作
  • 此外,不好的管理者在意的,远远不止于对位置的“实”的威胁,更多的是对所谓“影响力”的威胁。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user avatar   da-biao-ge-94-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来,刷到那一些装小孩子声音的大人真的恶心,真的巨烦!还有教人各种东西大部分都是讨好女人,特别出去的时候,刷到某一类的东西(大家也懂).

有段时间经常刷到一个人,打扰了”,看到前面一个女生或者男生背影很好看,你以为你很幽默吗?然后走上去打招呼准备撩,它看到人家正面没它想象的那么好看,马上就嬉皮笑脸,然后说“打扰了”。我只想说,弄这种视频的人是真的丑。你以为你的视频拍出了那种转折的效果吗? 不,你只是没素质,你只是欠。

最讨厌的是抖音那个“啊哈哈哈哈哈哈”的配音,没有一点的搞笑,却还要配上各种美颜瘦脸(大多说下播素颜没法看),严重影响食欲。




     

相关话题

  吴孟达演技这么好为什么成不了巨星? 
  如何评价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 
  如何评价阿米尔·汗主演电影《摔跤吧,爸爸!》(Dangal)? 
  假如你穿越到《寂静之地2》的世界里,只能买3样东西你会买什么? 
  最近很火的萨利机长和空中浩劫那集有什么区别? 
  看《第五共和国》为什么我会同情金载圭? 
  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是什么?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有 IP 且口碑不错,为何在中国票房惨败?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细节能体现出男人的友谊(或者说义气)? 
  如何评价张艺谋导演的新电影《长城》?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文明?
下一个讨论
如果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能不能称霸世界?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