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写 ÷ 时,必须横线尺子比着写、两个点特别圆,是不是有点过分?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lan-xiang-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看到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老师初心不过是想让孩子书写规范而已,而且书写规范这个事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所以严厉要求没什么过分的。

可是,我本人觉得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再加上赞赏这种教育的父母,可能对孩子而言是一场灾难。

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强迫症,也不知道强迫行为带来的焦虑症。

我曾经在知乎发过我手擀的面饼,可能有人还记得。

没错,就是这张,很多人惊叹于它的圆。

没错,它的确很圆,就跟用圆规量过一样。

不仅我手擀的面这么圆,我手写的字也非常非常工整,上学时做的图,甚至可以媲美打印版。

小时候做作业,写错一个字,我会把整张全都撕掉,然后从头到尾再写一遍,因为我不能忍受作业上有任何的涂抹。

对工整的追求如同刻在我的骨子里,而且不仅仅是对工整的追求,我好像对完美也很有追求,上学的时候背诵课文,哪怕只要求背诵其中一段,我也会把整篇文章背下来,因为让我从其中一段开始背,我做不到,背课文,必须从头开始,到尾结束。

这样的行为让我从极端恶劣的西北农村考到了211大学。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天性,还是教育使然,我只记得小时候六七岁我开始做家务,早晨起来扫地,擦桌子,基本上我都需要做三遍,因为我每做一遍,我妈就会检查一次,发现有角角落落没有打扫干净,就再次打扫,直到扫干净为止。

而且,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我刚刚学擀面的时候,有一次我擀的面不好,我爸妈两个人就站在我的身旁,一边一个,边教边骂,骂到我一边擀面一边痛哭流涕,直到把面擀到浑圆为止,那时候我的身高还够不到案板,擀面需要踩着凳子。

还有,我小学的语文老师,检查我们的作业,发现错误要么打手,要么直接撕了重写,写作文一般都要在草稿纸上打三四遍草稿,直到没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往作业本上誊写……

而她教了我六年,她是我们学校最严厉的老师,也教出了两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一个就是我。

按理说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以及老师,事实上,我也的确感谢他们,可能没有他们,我就考不上大学,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码字收入超过很多人。

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年我为此付出了什么?

上周周四单位派我外出学习,需要早晨五点出发,那天早晨我两点就醒了,因为只要第二天有任何稍微重大一点的事我就无法安睡。

前天晚上我十二点多睡下,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起来吃了褪黑素,总算昏昏沉沉睡着,结果半夜三四点又醒了,你要问我第二天有什么事,我今天甚至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事了,肯定有点什么事,但肯定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

还有,出门的时候,明明锁了门,可一下楼总觉门没有锁,一路上反反复复惦记这件事。

再有,家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放在它原本的位置上,没错,我家所有东西都有它的位置,甚至往衣柜挂衣服,每件衣服都有它专属的位置,这样的行为导致别人任何时候去我家里都是整洁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家里有个这样的女人是幸福吧?

我家男人肯定不会这么认为的。

因为他保留了很多男人臭袜子随便扔,打开抽屉不会关,晾衣服不会抖等习惯,理智上作为智人我肯定知道这些行为无伤大雅,可是人的情绪是不受理智控制的。

很多时候,只要他在家,我一回家绝对会炸毛,对,就跟猫一样,一切杂乱无章都会让我心生愤怒。

我无法控制的愤怒。

我们为此吵了无数次,好在他在家的日子并不多,谢天谢地。

可能,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之所以找他,很大原因是因为他长期不在家,我不必日日跟他相处。

我是自知自己没办法跟任何人类长期共处的,对我而言,他人即地狱,可能对他人而言,我也是地狱。

可即便如此,我现在很多时候,不仅要口服褪黑素,还要吃维B,因为焦虑,我还患上了神经性皮炎,焦虑爆发的时候皮炎马上跟进。

所以,你想要一个像我这样的小孩吗?

如果想,那就写个除号都比着尺子写。总有一天,不仅他手下时时有尺子,他的脑子里时时都会有尺子。

比着尺子的人比装在套子里的人还可悲。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过分了,但或许会有好处,谁知道呢?逼出个设计天才也未可知啊。

我初中语文老师极度凶神恶煞,随便点一个同学,念完一段课文,马上要说出段落大意,说不出、说不对、说不好的,一律极尽所能地奚落,什么猪脑子啦、不是人生的、狗屁不通……

结果就是我后来英文的快速阅读理解成绩极好。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如果你认同走路是靠拄拐学会的(而不是靠自己跌跌撞撞),那就毫不迟疑的去拿尺子比着画除号(而不是靠反复练笔)。

2.这一次是用尺子比着画除号,下一次迟早要计较那两个圆点的大小以及和中间横线的距离。好得很,宝贵的时间都耗在这种事情上了。

3.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要注意“度”。过犹不及。太过分了就不是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而是吹毛求疵和强迫症。

4.即便是重视细节,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当,本身也是对细节的危害。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透着一股邪乎味儿,怎么看怎么危险啊……

建议专业机构给予支援。


user avatar   dou-bi-gen-ye-z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liu-yang-zhou-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这本书已经如此过时并且错误非常多,而大学教授们应该肯定写过很多代码,知道此书弊端。并且国内并不是没有更好的 C 语言书籍。
user avatar   wan-li-da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这本书已经如此过时并且错误非常多,而大学教授们应该肯定写过很多代码,知道此书弊端。并且国内并不是没有更好的 C 语言书籍。
user avatar   blake_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user avatar   sin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不讨论应不应该禁止入境。但是澳大利亚能不能对各种族一视同仁?为什么之前英国疫情严重的时候为什么不禁去过英国的澳大利亚公民?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去过印度的澳大利亚公民是大抵是印度裔而不是白人罢了。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澳大利亚是一群流放罪犯建立的国家,种族歧视是澳大利亚国家传统的一部分,比美国还要严重。谨记这一点。用现实政治分析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敌视是徒劳无功的。对中国敌视是澳大利亚人法西斯主意信仰的必然结果罢了。


user avatar   inkyo-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相关话题

  一天做完一百道积分题是一种什么感觉? 
  如何看待 bilibili up主 Happylee 对 0.999...≠1 的证明? 
  有哪些分析的恒等式有很深刻的数学背景? 
  sin2x的最大值?sin2x=2sinxcosx两个最大值都取1呀,不就等于2吗为什么最大值是1谢? 
  如何证明半径为 a 的圆内的一条闭曲线必有一点点曲率大于 1/a? 
  如何评价一些数学大佬在推导过程中的「我们不难发现…」、「显然有…」、「易得…」等语言?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否转专业?(详细见补充)? 
  可以找到两个质数,他们的比值最接近 π 吗? 
  教师节了,该不该给孩子的班主任送点礼物呢? 
  请问高等代数判断多项式可约性的这一题要怎么入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农民夫妻 1300 斤菠菜卖了 15 元,菜贩称「质量一般如果不收购只能丢掉」,实际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友送 1314520 元彩礼全是点钞券,女子回礼被骗 13 万元,男友涉嫌诈骗被刑拘一事?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