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饶毅科学最新文章: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 第1页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呢,我寻思我还是想说两句,虽然父辈已经是学界中人了,我也喜欢搞研究,享受填充求知欲带来的快乐

学界当前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而且当前出现的问题,也不是2000年之后才有的,之前也有。

家父在我完全决定读博之前回忆起他1991年在某大牛手底下读博的经历,他说当时他的导师就说:“博士生就是奴隶,得用鞭子抽着走”,虽然当时博士生拿的津贴不少,足够养家,但是博士生给导师的大项目当苦力磨炼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惯例了。

我没有像家父一样投身自然科学事业,原因就是从小亲眼目睹了自然科学在面对社会结构时的完全无力,如果想更好的促进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那么一定要对社会结构做倾向性修正。于是我选择了搞社科。

从社科角度来看,特别是从国别(尤其是和苏俄作比较)和共运(考虑到中苏国情)的角度来看,科研造假说白了是一种很特殊条件下的产物,说轻不轻,说重不重。


为什么科研会造假?

答案很简单,因为改开后40年的科研需求并不是像苏联一样是国防需求驱动的,也不是如同美国一样的经济利益驱动,而是纯粹的行政指令驱动:

苏联需要搞数量巨大的洲际导弹,规模巨大的水面和水下核动力舰艇编队,需要搞一亿吨当量的热核炸弹,需要搞超音速重轰炸机,需要搞火星和月球计划,需要生产几千万枚化学炸弹,几万吨生物武器,总之需要用尽一切聪明才智以图有能力彻底毁灭地球(毁灭能力是霸权之基)。

而改开之后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尖端国防装置已经全部入门,国防工业已经基本成型,与美苏的差距保持恒定,有缩小的趋势,但是进一步发展受经济基础和人口素质的制约。

如果我拿几个数据,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当代俄罗斯的等效国防预算是1800亿国际元的水平,中国是5500亿国际元的水平,美国是7500亿的国际元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人均国防预算达到俄罗斯水平(即一个严重缩水的苏联标准),中国的国防预算总额将达到18000亿国际元,是美国的整整两倍还要多3000亿。如果中国人均国防预算达到苏联水平,中国的国防预算将达到令人完全不可直视的36000亿国际元,将是美国的整整5倍。

但是苏联出的起这个资源,中国出得起吗?中国过去出不起,现在出不起,未来很多年都出不起,因为中国的人均经济产出远远达不到支撑国防需求驱动的基准线。

为什么提这个?因为科学研究讲究满足新颖性,原创性,理论性标准,但是突破理论前沿总归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大部分学界中人糊口还是要靠应用研究,搞工程实践。

如果按照苏联人均标准为基准,中国一年军费开支将达到全国人民吃糠咽菜+当裤子的7-10万亿人民币(2020币值)的规模,那学界根本无需造假,因为人人都能吃到国防项目的大肥肉。国防项目又不需要新颖性,原创性,理论性,只要能搞出来,或者搞出来之后能不断改良,那就可以交差。由于有国家实验和实战检验这个金标准在,假根本就没处造。


既然国防驱动目前实现不了,那么试试经济利益驱动?抱歉,也没门。

日本人在1930年代提出了一个产业转移的范式,叫雁形模式,指的是技术从技术高地逐步扩散到技术洼地的一种现象。当然了,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来看,在东亚这个范围内,美国是技术绝对高地,日本是相对技术高地,东亚后发经济体是技术丘陵,中国是技术平原兼丘陵,朝鲜什么的就是技术洼地了。

当一个国家试图输出技术以获取超额利润的时候,就必然会碰到技术绝对高地(即国际社会中的技术中心)所设立的市场壁垒。要打破市场壁垒,不可能依靠所谓的公平市场竞争,而必须依靠绝对的暴力。当中国一些人,马后炮般指责苏联/俄罗斯“自绝于国际社会”的时候,大概没想过,中国目前的遭遇和苏联在1945-1949年间的遭遇又有多少区别?


而且中国目前的地缘政治态势比冷战前期的苏联还差得多,苏联起码可以利用经互会和鼓动民族解放运动,能把触手伸到世界各个角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卫星国集团。

中国的带路项目手伸到中华帝国(汉字文化圈)的影响力边界就已经是极限了,拿什么去和苏联比?

那么走国防驱动的老路?sorry,没那个经济基础。


那么维持高教-科研复合体,模式就必然在国防驱动和市场驱动两个极限之间找平衡,而且还必须多加不少限制条件:

1.不能破坏中国克制的大国这一国际形象(苏联不需要)

这决定了中国不能随意扩军,只能被动跟进扩军,甚至还不得不在别人扩军的时候主动裁军

2.不能破坏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苏联不需要)

这就决定了中国不能抢先开发灭世武器,既不能像俄国P社玩家附体一样醉心于恒星级氢弹,或者热衷于往核弹里加剧毒金属元素,也不能像美国一样开发生物武器如同吃食堂一样简单

3.钱不能花的多,最好自带干粮,用爱发电

4.骨头和胡萝卜都要少,而且赢者通吃,这样大家都必须抢,上级管理部门就清闲

所以学术造假重灾区就是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原因如上

具体细节可以看这个答案

你们几时听过造飞机的,造坦克的,造核弹的,造军舰的,挖掩体的,打卫星,搞电力的到处学术造假了?要真有,早就被军代表用手枪把敲脑袋了。

大量高校重视的国自然,人均资助水平还顶不上某些特定行业学者碰头聊天的总茶水费高,不学术造假,没得结项,没得收入,天坑专业的诸位喝西北风去吗?


饶老师的观点,问题就出在这。因为既不可能让天坑专业的所有人去喝西北风(饶本人也赫然在列),又不能实现国防需求驱动或者经济利益驱动的学界发展模式,还不可能破除军地壁垒让国防工业圈外高校也能吃到国防预算的肥肉。


饶的观点,在90年代,青椒们天天讨论,不是什么新鲜事。至于为什么没什么大变化,原因就是上面说的。这些问题的解决,要等历史风口,才能事半功倍。


user avatar   jiang-si-cong-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就有成为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中国、中国人民都是危害,只有利于把中国高尚的科学变成低级趣味江湖的小人。

有人假惺惺建议,学术批评只能在英文学术刊物进行,不能有中文文章。其实,这种人的多数(但非百分之百)是寄希望中国大多数人不读英文,只有英文批评就可以溜过去。

考验这些人的时间来了: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逾百位科学家一而再地严重质疑同一篇文章,在中国,会得到严肃调查、严格处理吗?

答案,恐怕很不确定。

元年刚被宣布中国无造假,笑话又来了,虽然可能是黑色笑话。

解决了饶毅这类人,中国学术圈也许就真的没有造假了。

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发现问题的人?

建议以后某些造假重点学科全发中文期刊,大家都是自己人,图一乐得了。

什么?有国外机构质疑?这些无良反动机构又想靠舆论战卡中国科学脖子了,我们自己查过了,文章都清清白白,哪来的造假?


user avatar   wen-da-gong-ev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新:

饶教授的坚毅与无畏令吾辈佩服。

饶毅科学对“图片误用”问题如何处理发文自答,链接如下:

1、引入事实:

发表科学论文的照片,不是临时拍照,而是多年实验中一张一张积累的。写文章时一张一张挑选的。图片误用,一张是有可能的,几十张误用是除了造假不可能发生的。即使是误用,如果超过十张,这种实验室也应该被关闭。

据通常可靠的人告知:2020年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实验室的学生明确承认造假。后来出现“图片误用”的开脱方式,恐怕吃惊的不仅是关心中国科学健康的广大科技人员,也包括当事人。

2、处罚案例:

类似图片误用的问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曾经被严肃处理,涉事研究员离职。

当时,神经所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一篇论文,其中一个图重复用于两个图,被发现。研究员称图片误用,实验室还有另外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是实验的对照,不是实验的结果,可能是“误用”中最轻的一种。

在神经所的所长蒲慕明提请下,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组织调查后,神经所要求该研究员离所。这位研究员好像是去了当时由裴钢领导的同济大学任教。

3、回答问题:

有没有适当的处罚,取决于江湖术士(或蜕变为江湖术士的人)主导,还是关心中国科学未来、为中国科学发展敢于负责任的人主导调查。

这个问题现在就明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有/无)道德委员会、以及(任何愿意对号入座的单位)....的面前。

4.10日上午更:

关于学术科研大环境大政策的事情,我等普通人接触信息少自然无法插话,我们只看摆事实讲道理,我们支持饶教授,是饶教授拿出了事实并且拿出勇气讲了出来。那既然有反驳饶教授的,那就请把事实讲出来,反驳的道理讲出来。

这里补充下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事件: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

2016年8月8日,来自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科研人员表示实验不可重复,另有一些科学家表示曾重复出韩春雨的部分实验,但还需进一步确认。

2016年10月10日,中国国内13位知名研究学者实名公开了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无法成功的结果。

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团队撤回该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

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

虽说河北科大的调查结果说辞给韩春雨留有余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但是也是取消了其荣誉称号,尤其是终止承担的科研项目、收回经费绝对是对科研人员的有力惩罚。

所以,这次:

考验这些人的时间来了: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44位科学家一而再地严重质疑同一篇文章,在中国,会得到严肃调查、严格处理吗?

看了原文,饶老师愤慨无奈中又透露出斗争的勇气。

愤慨嘲讽:

大家众目睽睽之下的图片造假铁证,被国际上学术不入流、在国内能玩江湖把戏的人,化解为“图片误用”。

不懂科学的小官僚有点芝麻大的权力就认为自己可以公然宣称科学实验不用重复。

活的太久了,没有见过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四十四位科学家反复质疑同一篇文章。

斗争:

这种危险,对中国、中国人民都是危害,只有利于把中国高尚的科学变成低级趣味江湖的小人。

考验这些人的时间来了: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44位科学家一而再地严重质疑同一篇文章,在中国,会得到严肃调查、严格处理吗?

但愿中国人的科研文章被“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四十四位科学家反复质疑”只有这空前的一次,而绝后。

而且详细列出了批评杨辉的各国科学家的名单。

一起支持饶教授!为饶教授的勇气点赞!


user avatar   xue-feng-55-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反应:

52岁了还好意思叫姐姐,钞能力砸得小编七荤八素了吧?



第二反应:

不就是登个珠峰吗?

夏尔巴人向导都登了多少次了,里面又不缺50岁老人,不报道他们反而报导一花钱登山的凡尔赛素人游客。

吃饱了撑的吧。



第三反应:

又是辞职,

又是脱产锻炼,

又是登珠峰,

这阿姨钱很多啊?

我被工作压得,连想跟女朋友回趟娘家都不敢出来。房贷都要还不起了。



最后:

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报道。

什么翼装飞行啊,

什么甘肃探险啊,

什么珠峰登顶啊,

是吧。


user avatar   jin-zhou-tie-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viaxke-yan-jia-s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大家对大学老师重科研,轻教学怎么看,由南林大职称评审新政想到的问题? 
  怎样看待schoolgirl byebye乐队的更生仔长文自曝利用特权学术造假? 
  你科研做得开心吗? 
  如何看待和评价「不做学术就不要去读 PhD」这样的说法? 
  你所在的专业领域,有哪些综述文献推荐给刚入行的朋友看? 
  发过「一区」文章的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都在做什么? 
  科研可否只靠思想实验,而不在现实操作? 
  中科院发布学术署名负面行为清单,要求「零容忍」,违规者将由第一责任单位调查处理,都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90年代的博士论文允许复制别人内容,而现在不允许了呢?这个演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2021 年,天文学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游客在三亚吃海胆蒸蛋没海胆,官方称「当季本地海胆汁多肉少,未发现掉包」?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
下一个讨论
教育部明确「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设学前班」,会给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系统带来哪些影响?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