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的惊喜,耳目一新的感觉。个人认为这首歌是许嵩最强中国风之一,没有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和他之前写的中国风如《庐州月》有很大区别。但是这种曲调却和词的韵味很搭。
另外,由于唱功的进步,加上这首歌情感充沛,我认为这是许嵩最动人的一首歌。以前因为唱功技术或是风格取向的原因,许嵩的歌总是给我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这次才是真正把情感带入了。
最绝的当属这句“城外马歇摇首顿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千百度开头“瘦马未得好歇"。但是这里却是更为细节,略显“啰嗦”的描写,马歇了我们还不知道它会摇首顿蹄吗?但我认为最妙的就在“啰嗦”里。配合升降升降升降的音调,反复反复反复,真的把那种飘忽彷徨的感觉唱出来了。同理还有前面的“乘风随波”,“铮铮铁衣”,乍一看都是画蛇添足的重复描述,但结合音调细品,都是通过反复描写增加了惋惜的感觉,就在这“画蛇添足”中,情感饱满了不少。
类似的例子还有“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如果简化成“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澜”,情感就要弱很多。
后面一句“鹏举瞰冷雨”当是双关,不是过度解读,因为“瞰”是从上往下看。后面“普天之下”也是俯视视角。
私以为这首词比较适合改编(续写),因为整首词一直憋着,没有把情感宣泄出来,嵩哥就帮他把想说的一股脑吐出来了,而满江红情感已经非常饱满,不需要续写了。当然,不管容易改还是难改,改成这样都是神仙难度。
这首歌的副歌有很多能产生违和感的“禁忌”。比如单句过长,辞藻“堆砌”,有的词太过现代等。曲子也犯了“禁忌”,没有用中国传统的曲调。但是效果契合度却是吊打那些五声音阶或者刻意仿古的词。
真的体会到“只要够牛逼,标准就是p”是什么感觉了。
这种感觉就像你说大眼睛高鼻梁双眼皮好看,我偏偏能找出一个小眼睛塌鼻子单眼皮还能让你觉得好看的人。
这次嵩哥的表现真的很让我惊喜。看见前排都是文学分析,那我来一点点专业的乐评分享吧。
首先,这首歌的旋律还是一如既往地许嵩。中间的好几段旋律都有他特有的感觉。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放到后面的旋律分析慢慢说。
编曲我看到是何山老师,编得很棒呀,很有氛围感。而且和弦所对应的和声关系也是非常微妙,很高级的编曲手法。
其次,咱们来详细说说这首歌的旋律。
我大概扒了一下谱子,主歌到副歌的风格变化非常大,手法也是在华语音乐中十分高级的存在。
演唱难度也不算小,副歌在换声点摩擦,但是幸好前面是有预警的,所以提前换声应该是没问题哒。
3434563
33361
633
先来说说第一段主歌,罕见的小调氛围,所以显得十分“晦涩”。至于调式就有很多种理解了,比如西方的小调来论,是OK的。或者说中国的民族调式,那应该算是六声角调式。其风格有点“晦涩难懂”,尤其是加上4这种不稳定的音级。
然后第二段主歌就开始变化了。
6712317
1776
66623
这里的风格,让我想起老许以前的《千百度》,很有味道。
然后最后是这样的……
12317
11233
12317与后面的11233有对仗之感,中间虽然有不稳定的7,但是又有奇妙的稳定感。
这里的7结合前面的4看,可以说是七声调式中的清乐。
所以,如果从民族调式来看,可以叫做清乐角调式。当然,你也可以从西方的乐理体系来看,也是没问题的。
紧接着到了副歌的高潮:
35632653263
35632657653
大气磅礴,演唱难度很高。356带来了强烈的中国味道,草原音乐常见此类的音程。当然现代音乐也有运用到的,比如布鲁斯,李荣浩的《作曲家》副歌也是这么写的。
这里又要说到嵩哥作曲的特色,回环往复,非常讲究。356上去之后再回到3,然后与下面的又形成头同尾异的关系——复杂,精妙且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细致。
同时,在这里7也就是一个经过音了。不像前面7还能出现在末尾。整体的氛围变得大气而明亮,壮烈悲怀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说说演唱能力的进步。嵩哥最近的混声有很大进步,假声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建议多练习一下咽音,能让混声变得更加没有缝隙。
后面的强声表现也很亮眼,关闭很结实,但是还缺乏一点芯子。希望芯子感能够再强烈一点。很期待他唱功的进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