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央行 4 月 15 日发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3页

                       

user avatar   nao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知乎的人口问题和答案,都是一种:

还不全面放开呢?人都要没啦!这场面,一个个都不生了,这得咋办,计划生育咋还在继续搞?还996继续?大小周?这,,不太好吧,还是身体重要啊,谁来劝劝啊。

我的理智告诉我,如果人口给这个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绝对不会善终,我会是那个躺在敬老院中,没有人来看我,背上长满了疮没有护工帮我翻一下的那个。我会是三十五岁退休赶巧房市崩盘然后开滴滴还债然后要打工到七十五岁才能开始拿养老金的那个。我会是蔬菜肉类价格越长越高之后在敬老院遇到来做义工的小朋友给他说当年我们西瓜才三毛五一斤的时候流流口水想一想但真的吃不到了的那个。

我的理智非常清楚,当这个社会大结构崩溃的时候,最惨的一定是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马哥东哥他们。

但隐隐的,我也有一种高中的时候晚自习停电的那种激动:好学生们作业都写完了,只有我还在等隔壁二狗的卷子抄,二狗在等前面大胖抄,可最激动的就是我们,我们吵着要回家,我偷偷把手机锁屏解开,让他在黑暗里亮起莹莹的绿光,然后在旁边人发出是谁的手机亮了的叫喊时,赶紧关上。我们一边听着隔壁班比我们还吵,一边闹。盼着广播快点响,叫我们放学吧。

我深知这种激动是一种病态,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这个社会的结构使得,即便轰轰烈烈的发展,竞争继续激烈,人味儿继续惨淡,那我的人生大概还是差不多的悲惨吧,福报也不会真的降临在我身上。

年轻的时候,我还会单纯的指点江山,嚷嚷着要提高福利和政策。减少贫富差距。可是后来我明白了,话语权都掌握在重重权力的既得利益集团手中,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人,哪能抵得过大势呢?

我现在三十岁了,满身都是茧。我周围,曾经一起在老房子的院子里玩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漏出大门牙的小伙伴们,他们现在一个个面对着多囊、精子成活率低、肥胖、高血压。

在带着这些名词加班的夜晚中,你觉得他们的眼中,有光吗?有希望吗?有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吗?

只是,这种快乐,这种畸形的刺激感,让我感觉羞耻,让我感到阴暗,让我质疑这些年我受到的教育。我当然忧国忧民的。那些只有200块养老金的农民才是最惨的,而我只不过是更加疲惫了一些罢了。

这种自责和羞耻,很快,很快就会转化成一种,难以言喻的难过。奥特曼果然是不存在的吧,哪里有散落世界的库洛牌呢?而哆啦A梦,已...经...无所谓..了吧...

我真的热爱这个世界的所有人,感恩所有人的付出,如果可以,我当然愿意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付出我自己的力量。

但我也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妈妈,他们抛弃了我,像你经历的那样,抛弃了我
妈妈,我是多么爱你,当你歌唱的时候,我爱你
只是那些猛烈的情绪,在睡不着的时候折磨着我
我那逐渐下坠的过去,在没有星星的夜里连着你
妈妈,我爱你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担心今后65岁后推行爱国先行一步。吃好、喝好,昏昏沉沉离开。

当然最快的方式应该是大型战争,60岁以上的先上。

其他政策都是扬汤止沸。

算了,听天由命吧。


user avatar   liu-dan-80-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无面者的信任。对于这个问题我是绝对的外行,仅能从自身出发谈谈感受。

利益相关:受过教育的育龄单身职场女性。

整篇文章看得我很不舒服,经常想拍桌子骂人的那种不爽。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领域所有的论文都会让人读出这种感觉来。作为一个外行,就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谈谈不爽的原因吧。

  1. 技术问题

还是先说技术问题吧。感觉这篇文章中常有逻辑断裂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有些话不好明说。

例如,前文先说“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识模糊”,作为外行,我可能会问既然关系模糊不清,那么是不是也未必人口减少就不利于经济增长?万一经济增长能解决人口结构变化的问题呢?这一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后文将人口作为危机甚至灾难来应对显得缺乏依据。

比如,在“人口转型给我国带来挑战”一节,仅有第一部分“1.经济增长放缓”在说中国的问题,第2、3部分“2.与美国仍有差距”、“中印差距缩小”用得都是中美、中印对比,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对我国的挑战——除非默认前提是未来与美国、印度之间存在直接的对抗和竞争,但是即便如此,逻辑上依然有漏洞:相关对抗竞争会不会转为合作?为什么选取的是美国和印度不是日韩欧盟?

再比如,应对里面说到了房价太高导致年轻人留不住——可是土地是有限的,依据供需关系,年轻人越多,房价岂不会越高?

再例如“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句话没有出处,没有依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简直像竖了一个靶子让人批判。

此外这篇论文的语言也让我时常出戏。这篇论文部分语言有点像领导讲话。尤其在应对一节,“应对之道”、“应对之策”部分语言大而空,读来有点挠头。另一些语言则高度口语化,例如“老话讲,爹戳戳一个,娘戳戳一窝,所以教育好母亲比教育其他人事半功倍。”

2. 集体主义视角的傲慢

整篇文章都以集体主义为视角,这本不是问题,但是全文看来将人作为客体, 谈论人口的口气感觉在像谈论来年春天家里要再多买多少头羊,这让人读起来会时不时出离愤怒。

举个最让我愤怒的例子吧。一边说我国发展起来是靠“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一边说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养老负担重。其实稍微想想就能看到,这其实指的是同一批人。二战后婴儿潮的这一批人,年轻时是“红利”,成为“廉价劳动力”,支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到老了就成了养老负担。颇有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风范。

此外,整篇文章无时无刻不展现出对个人感受和利益的漠视。皇帝安排宗室女联姻好歹还会给点荣耀,这篇文章的口吻像是“你去给我生就完了”。例如重视储蓄和投资,要求抑制消费——显然客体的感受如何不再此文的考虑范围内。而且,消费难道不拉动经济嘛?都不消费,商人赚钱的机会就少,就业机会会不会变少呢?

再比如,在谈到重视教育的时候,用词是重视“母亲”的教育,而非重视“女性的教育”——在这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被作为工具凝视。别的我不知道,我知道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会降低,知道整个社会环境改变,生育意愿才会提升。显然,本文鼓励的并不是把女性作为人的教育,而是把女性作为母亲的教育。再说文科理科的问题,且不说我们国家文科不行在文化输出、经贸领域法律领域吃了多少亏,为什么现在人都喜欢学文科、不喜欢学理科,心里没点数嘛?人学什么专业总要看自己的选择,总不能牛不吃水强按头啊。光重视理工科教育,不管理工科就业待遇和环境,有什么用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这个领域的论文都是这样的,如果硬要说好,我可能只能说,这篇文章的风格坦率,颇有捅破窗户纸、明人不说暗话的感觉,展现了居上位者不把下位者当人的坦率。

3. 这篇文章读完,我有以下感受:

1)作为个体而言,生孩子可能有利于国家(前提是大家一起生),但是女性投入生产的时间精力减少,家庭收入减少,多养孩子则会家庭支出增多,生活水平下降,即:好处(若有)是集体的,坏处是自己的;

2)多生孩子的好处是给贡献未来的养老、未来的人口红利、未来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如果未来人口结构再变化,这些多生的人,未来可能会再变成养老负担——孩子做错了什么要遭这种罪;

3)既然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的利益,我为什么要在乎你的呢?

4)既然我在作者的眼中就是个工具人,我策略就应该是保障自己的生存质量为先,于此同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我不多生孩子不能拉低我的生活质量,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的选择,所以未来养老保险也指望不上,我要现在多挣钱,投资储蓄,保障我的老年生活;

5)我不愿意成为廉价劳动力,我不愿意学理工科进工厂,我就想学一个在城市里让我高高兴兴赚钱的专业,然后找一个劳动力价格高、压力小的地方,好好的生活一辈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如果会有的话)也能这样活一辈子;

6)想让我多生孩子,先尊重我,保证我的生活质量,咱们再来谈别的条件。

最后,有关人口、生育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成本、风险大多数由女性、个体家庭承担,而好处(若有)则由所有人、集体承担的问题。解决不了成本风险,是无法让人生孩子的。

最后的最后,这篇文章或许确实写出了问题是多么严峻。但是,对于解决问题,保守点说,不知道能不能提供帮助。反正我看完了之后只觉得——凭什么要我生?你配钥匙嘛?


user avatar   xing-xiao-lin-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现在是真的有点好奇七普的数据到底有多难看了


user avatar   long-yu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被建议修改,筒子们。就这样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卵用了


user avatar   miji1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章写的很客观,但可惜,人口调节不像自来水,多了就拧小一点,少了就拧大一点,更多的时候是拧小了几十年才变小,拧大了几十年才变大,这叫惯性,尤其是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惯性就异常强大,几乎是刹不住车的。中国的教育做的太好,更加剧了这个趋势,受教育越高的人越不会生,因为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内卷,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知乎上的丁克最常说自己不生的理由就是,不想让孩子以后做韭菜。

至于引进移民,就更不要想,这一点很多发达国家向我们展示他们是怎么踩地雷的:国民素质提高——少生——人口不够——引进移民——移民拼命生——本民族人口比例暴跌——政治动乱——鸠占鹊巢。

不过虽然整体趋势无法避免,但具体到个人是可以选择的,我还是经常劝知乎的年轻人要生孩子,至少要一个,这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人口结构出现了问题,不要因为这个概念很宏观,和自己没关系,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很多问题会凸显,就说养老问题,以后养老这座大山谁背的动?别人的孩子是不可能给你养老的,正如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给人做韭菜一样,按现在中国的新生儿出生率,80后90后如果没有孩子的话,养老大概率只能靠人工智能。有些人还说年纪大了自杀,开玩笑,连生孩子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都受不了,居然肯自杀?没听过三大智商税,男人怕不行,女人怕变老,老人怕死?

尽量不要留在一线城市,那里太卷了,容易被动绝育,还有就是,不要搞攀比性教育,可以大大降低养育成本。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大多数底层人来说,无论交不交养老金,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生一个还是两个,最后都是一个结局。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user avatar   wang-xiao-11-10-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实在敢说的单位不多了,大家要珍惜


user avatar   qian-xun-bai-du-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贷款要还了——人口膨胀致使劳动力成本低,形成资本洼地,吸引资本,资本过剩推高房市,推高生活育儿成本,现在人口下降,新生儿减少,之前膨胀的人口老去,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社会发展成本增加。


人口红利我们 分到多少了?不知道,但是人口贷款却是我们所有人要还的……


美国、印度的未来人口都是比我们年轻的,劲敌依旧,只是我们老去了,外部矛盾解决不了届时内部矛盾必将大爆发,网上已经有征兆了,我们……

在世界产业链的两端,向上依旧有欧美的资本、科技封锁,向下依旧是众多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虎视眈眈,自现在起的四十年间,冲顶尚有活路,冲不上去……

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后浪们越来越浪我们也见识了,房价增幅远超工资我们也体验了,“无产阶级兄弟”成了“你好,打工人”,有点心累啊……


我不希望看到移民,现今的超国民待遇已经够打击我们了。



别啊,别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啊,你们看看日韩,孩子也生不出来,底层该怎么社畜还怎么社畜,该怎么卷还怎么卷,女孩该怎么e还怎么e,上层不照样灯红酒绿,花花世界嘛,白皮不照样嗨?


位卑未敢忘忧国,该反对的我反对,该支持的我支持,我希望我中华能笑到最后。




                       

相关话题

  为什么俄罗斯不拼命发展人口,这样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很快恢复元气? 
  日本人口连年下降的情况下经济依旧实现增长,是否从反面说明老龄化的危险被夸大了? 
  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你是否也不愿生娃了? 
  在中医的保护下,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没有延长? 
  现代人都是贵族的后代是真的吗_? 
  如何看待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正好减少200万人? 
  印度人口红利优势能持续多久? 
  未来如何做才能抵消因为过去的一胎制带来的某些不良后果呢? 
  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三十年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多? 
  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三十年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多? 

前一个讨论
金字塔如此的经天纬地,为什么却没有同规格的宫殿建筑?
下一个讨论
失去对罗马城的控制,是否影响了拜占庭的罗马性?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