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生私带手机,被校长发现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校长来到校长室,学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校长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接过糖果。随后校长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玩手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学生惊讶地看着校长。这时校长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学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手机,是因为课堂太无聊了;你玩手机而没有打老师说明很正直善良,且有跟不良教育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学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校长,我错了,我玩的不是手机,而是我的未来……”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我只感觉,道理是道理、规定是规定,既然规定了那就有执行的必要,但执行们方法及过程仍须考虑的更全面点,例如语气,用字遣词。
不可否认,这是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觉醒自我意识的年纪越来越往前,在没有足夠的经历、阅历之前,並不足以客观的判断他们所收到的网络讯息,而导致遇到事情较容易作出极端的反应。
我建议教育工作者们,在面对如今各式各样的孩子们时,执行规定的过程中,还是得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初中到高中这一个階段,态度真的不能过硬。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谢邀,一个手机引发的悲剧,这不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能是最后一次,手机能不能带入校园?我认为堵不如疏,教育部也在官网答复,“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将手机带入学校,不能一刀切的禁止,按照身亡女生母亲的说法,她4月12日过生日,孩子拿手机是要在网上买生日礼物,这种情况下带手机无可厚非,如果学校进行使用手机方面的科学管理,那这个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至于女生同学所谓的“打小报告”举报女生,这没什么可说的,学校有相关规定,应该按规定执行,老师进行管理和调查也没什么错,至于当时谈话的具体内容,这就不得而知了,老师应该进行正常的批评教育,如果有言语辱骂等刺激情节那也是有问题的。
再说女生,一件小事而跳楼确实令人悲痛,这就告诉家长们,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更重要。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