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一战的防御工事无法抵挡二战中的装甲部队? 第1页

  

user avatar   Ekis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其次,建议题主和其他答主,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的相关讨论都不要搞“印象流”。

主要说一战,突破对方防御工事和阵地的例子多如牛毛,甚至不用拿大家比较熟悉的1916年的布鲁希洛夫或是1918年的胡蒂尔举例子,单说国内一战小白最瞧不起的因为在索姆河“莫名其妙地就被网络段子手大笔一挥写成在首日便被打死六万人”的英联邦军,都能在索姆河战役和1917年一系列进攻战役里把德国人打的头皮发麻,防线崩溃:

首先来讲1917年自4月9日-4月14日的维米岭战役,以德军“主动撤出”维米岭告终,战后的统计参战各部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巴伐利亚第一预备军军长冯.法斯本登向第六集团军和鲁普雷希特王储递交的报告得到以下数据:

第79预备师损失了45名军官,4000名士兵、20挺机枪、30门迫击炮和13门大炮;
巴伐利亚第1预备师损失了45名军官,3600名士兵,28挺机枪,35门迫击炮,和38门大炮,其中包括12门重炮;
巴伐利亚第16步兵师损失了70名军官,3500名士兵,24挺机枪,12门迫击炮和69门大炮,其中30门是重炮。[1]

鲁普雷希特战后对守卫维米岭的有功之人得到了嘉奖,第261预备团指挥官威廉·冯·戈尔恩被授予了最高战功勋章,他的表彰书上写道:

戈尔恩依靠着无畏的决心领导8个虚弱的步兵连1917年4月9日至13日遏制住了敌军的突破,阻击加拿大第4步兵师达3天之久,出于其在阿拉斯战役中维米岭的激烈战斗中的杰出表现,特授予其最高战功勋章。

这里相信大家有个问题,为何参战德军有三个师,只有一个团长得到了嘉奖,答案是其他部队在这短短五天的进攻中基本被英军打成了稀烂:比如巴伐利亚第一预备师在4月9日当天便有两个团长失踪(一人阵亡一人被俘),第79预备师第262预备团在4月10日反击失利,损失了几乎所有军官并丢掉了全部阵地;巴伐利亚第16师则在第一时间被对手打懵后在阵地上反复纠缠,始终没能夺回阵地。

而在1917年7月开始的帕斯尚尔战役,处于防守态势的德军日子依然不好过,令德国人更头疼的是英军的新进攻战术破解了被他们引以为傲为“无敌防御战术”的“弹性防御”,主要承担英军进攻的德第四集团军日报写道:

9月19日遭遇英军攻击的是巴伐利亚补充师,该师防区横跨伊普雷特-梅南公路,位于维尔德胡克以西和阿尔布雷希特-斯特隆和威尔海姆-斯特隆中间树林的前面。这个师从8月25日起进入帕斯尚尔战区。该师第15预备团部署在右侧,第4预备团在中间,第28补充团在南部与侧翼的第9预备师构成交叉防御。在英军不间断的轰炸中该师虽然受损不大,但在两个小时之后该师被来自伊普雷特路以北的澳大利亚第1师和英军第23步兵师“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部队击垮。
巴伐利亚第16步兵师位于更远处的乌斯托克,位于巴伐利亚补充师的后方。根据师长的命令,其反击部队巴伐利亚第11团在上午5点15分做好准备,在上午20日9点发起反击,协助补充师。
该部的第一次反击由第11团第3营组成,该部的反击实在薄弱,直接被英军的防御火力击溃。下午,1、2营则在反击途中遭到了英军的轻重武器压制,在洼地中被打的动弹不得,当天结束时,第11团遭受了75%的伤亡,却一事无成。再往北一点,巴伐利亚第21预备团的各营也在英军的枪炮下毫无进展。
再往北,禁卫第2预备师的防线被英军打的千疮百孔,但它仍奋战了一整天,原因在于师长并未零敲碎打的投入部队进行反击。

第四集团军司令冯.阿尔明报告:

根据缴获的英军条令和从最近几天的战斗(9月20日-26日)中获得的情报,英军使用了新的进攻战术,基本特征如下:每个旅的四个营中有三个被重火力加强发起连续攻击。第四营为预备队。三个营将同时进攻一条战线,攻下这一战线后预备队将被投入设防,形成了纵深防御区,
虽然每次敌人进攻,这一作战方式只能使他们获得少量的领土,但如果这样的进攻像9月20日-26日那样连续进行下去,我军将必须假定主战场上大量具有决定意义的高地将逐渐丧失,最终我们将被迫从瓦瑟尔-里斯撤退,我们必须竭尽全力避免这种情况。因此,与西线的其他地区相比,我们不得不为哪怕是最小的一块阵地进行血战。
所有的迹象表明,在最近几天的战斗期间,英国人将大量步兵牢牢地控制在战线后方,只留下稀疏的前哨。因此,我部认为必须不断地迫使敌人在他们的前沿战区维持更大的兵力,迫使其预备队部署在前沿,以便我们的炮兵对其进行轰炸。如若要达成此目的,我部只能主动发动攻击,迫使敌人与我军接战。

为了实验这个新的“防御改良方法”并遏制英军9月20日-26日在帕斯尚尔以西陶尔哈姆莱茨一带取得的进展,第四集团军投入第45预备师第212团与禁卫第4步兵师于10月4日清晨6时进行反击,德军趁夜攻击布罗德森德山脊和格雷文斯塔夫山脚,与英军的进攻部队不期而遇,双方从4日战至6日凌晨,英军投入预备队后无果草草撤退,有1800人被毙伤,禁卫第4步兵师也损失惨重,其下辖的禁卫第5步兵团和禁卫第5掷弹兵团只有不足400人可以继续战斗。对此总参谋部进行了总结,鲁登道夫写道:

发生在帕斯尚尔的战斗与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相同,联军限制了其突破深度以避免脱节,并以密集的炮兵火力最大程度减小了我军反击的影响,以此成功突破了我们的防线。我与库尔将军和罗森贝格将军研究了此事,我认为,1916年以来推行的防御战术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加以修改。但这很难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结合第四集团军的报告来说,前线军官向统帅部提出的建议是可行的,我军需要取消各师自发进行反攻,以局部地区进行的旅-师级反击取代,在敌人进攻之前,我们需要对敌人先下手为强,这将迫使敌人的预备队提前投入战斗。
对集团军来说,这就意味着在每一个前沿阵地后面必须部署一整个师来守住阵地;换句话说,我们的部署方式将变得密集,这样的缺点显而易见,如果敌人在别的地方发难,我们将自顾不暇,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必须信任前线军官的经验,将士兵投入近距离战斗。

而一战后期大量坦克参战的战役如苏瓦松和亚眠,都算起到了不小的战略作用。苏瓦松一役法军动用493辆坦克支援第6,10集团军突破了德军第7集团军大部防线,迫使正在进行“守望马恩-兰斯”行动的德军回援,并俘获德军12000人和250门火炮[2],间接使得德军后续的“哈根”行动破产;亚眠战役更是直接将德军在西线北部的主防线打的粉碎,鲁登道夫更是惊呼“德国军队最黑暗的一天”,何来“效果不明显”一说?

最后唠唠二战,为什么1944年9月开始,巴顿的第3集团军便在梅斯要塞前磨蹭了那么久?

最后巴顿对这些恶臭防御工事的解决方案和一战甚至是南北战争的前辈一样,不是靠“装甲师硬推”,而是靠

“灵活滴堆人堆车堆炮”才是打胜仗的真谛,无论一二战,任你战术再花里胡哨,你人不够也是白搭,这点对德英美俄都一样。也不看看到了9月上旬巴顿对面的德G集团军群都是什么配置,德国人反击力量虽不足,但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君不见光靠第21装甲师的10几辆坦克和几个小装甲战斗群德国人就把巴顿侧边负责清剿科尔马的法国第一集团军闹心成什么样了?

这可不是巴顿从蒙哥马利那“抢”补给来就能解决的。

参考

  1. ^ 战后巴伐利亚重新整理的数据得出巴伐利亚第1预备师损失的军官达到了93人,德军的整体损失数据相较于处于进攻方损失达1万多人的加拿大第1军而言不可谓不惨重。
  2. ^ 代价是因“种种原因”损失了八成参战坦克。



  

相关话题

  为什么唐朝以前的皇帝后人多用谥号称呼,而后用庙号,到明清却直接用年号了? 
  高速战列舰和战巡有哪些区别? 
  二战最强反坦克炮是不是12.8 cm pak 44? 
  如何评价刘秀?他的贡献有哪些? 
  宁锦、松锦两战都围绕锦州展开,是什么原因造成反而是作战能力更强的洪承畴失败? 
  为什么战列舰发展史上会出现“二级主炮”这种奇葩,射程外被全重炮主力舰吊打,射程内又被大口径舰炮洗脸? 
  为什么无畏舰后的战列舰主炮数量不能少于6门? 
  美国航母一旦被中国击沉美国就有理由爆发全面战争吗? 
  有什么关于黑龙江的冷知识? 
  亚历山大大帝是怎么死的? 

前一个讨论
电影《明日边缘》里,为什么男主穿的军服类似于二战时的美军?
下一个讨论
如果美国核潜艇侵入我国南海,我军有何有效的反制措施或者说是否能提前预警拒之国门之外?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