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劳动力群体大转移,近 4 成新增外卖骑手来自工人?可能带来哪些问题或机遇?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一边是资本过剩导致的去工业化,一边是互联网资本对大量就业岗位的消灭,最后产生大量低水平就业。

你老老实实地说就完事了嘛,何必包装成“劳动力群体大转移”呢。


有些人说“送外卖月入过万”,爷服了。

叫过外卖吧?见过餐厅门口躺着电瓶车上等单的外卖小哥吧?递根烟和人家聊两句会不会啊?章口就莱?

可以过万,你每天送个七八十单吧,差不多“冬十一夏十二”的每日工作时长。

新手一般一天也就二三十单。

这业务是走阶梯价的,前面800到1000单是一个价,后面每过个量级,这批单的提成就能多拿点。所以要多赚,就必须保持高频次的出勤。

众包自由度大点,专送有个2000块的底薪,但也有最低配送要求。而且不管众包还是专送,核心都得靠疯狂送单来养数据,保证系统的派单惯性。

所以特别怕差评和缺勤。

食宿和电瓶车自己负责,没有劳动合同,不存在和美团饿了么的任何劳动关系,一出事站点基本就是跑路。

因此这行业没什么有效积累。看不到学习和未来,受不了膝盖积液,但凡有点选择余地的都会跑路。“十个单王九个债”,网贷和戒赌吧老哥一般是业绩排头兵。

这种“月入过万”,有几个能做到?


而且就算是低水平就业,你这就业体量也一般,更没法和被消灭掉的就业相提并论。

说是“千万骑手”,真正活跃的骑手大概也就六百万左右,全职的应该在四五百万区间。

疫情的特殊环境下有了一波爆发,但也就是扩容了五十万左右的有效岗位。而且这波扩容实际上消耗了未来的增长,因为一二线外卖市场已经饱和,要保持高派单量,接下来就是往死里做买菜O2O,社区团购。

只有一二线城市有高价送单提成,五六块的;其他中小城市,一单一块五的都有,已经卷起来了。

换言之,要不停地消灭消费者去线下的次数,才能保持外卖员产能的不过剩,瓶颈已经摆在眼前。


下产线打工的收入也一般,包吃住的四五千,每天也是机械式重复几个动作十一二个小时。除了没有风吹日晒和交通隐患,别的比送外卖好不到哪去。

但送外卖实在是一条太狭窄的路径了,真的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可能。我见过小工混成工程师的(当然这是不被学术承认的“工程师”),女工混到线长的,没见过外卖员混到站长的。

平台已经把你的劳动拆解到完全纯肌肉记忆的水平,你连参与个排产线、监工、登记出货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数据系统都做了。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的高度自动化、算法化、实时化,就是“去人化”,减少人的参与。生产动作里的“去人化”还是小事,最麻烦的是生产决策里的“去人化”,这实际上消灭了参与者的学习可能,真正做到了“人附属于机器”。

因此就算是比烂,送外卖也是个更加“过渡性”的工种。而且相比工业生产的稳定性,这个从属工种的波动性更高。

工人转移到这个领域就业,是标准的低水平就业征兆,实在没必要用尽修辞来找补。


其实早些年“互联网+”,各个互联网巨头都吹自己创造了多少就业,对于自己创造就业的质量、消灭就业的数量,都避而不谈。

品牌公关嘛,李姐万岁。

但这些口径不应当引入到严肃讨论中。科技进步就是会消灭一部分岗位的;越是标准化数据化实时化的生产就是越会消灭人的因素的;在升级完成前就是会有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的。

年纪大了就是岗位转移困难的,低水平就业就是缺乏社保保障的,我国劳保体系和职教体系就是混乱的。互联网及相关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增量,但这些增量就是还不足以弥补其野蛮生长的代价(至少分配体系上没有)。

你们不是主力,憋吹咧。


user avatar   cainmus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危险,平台经济消灭大量工作岗位,工厂又负担不起劳动成本的提升,大量劳动力涌入外卖行业,之后行业整体收入就会逐渐崩塌,说实话到这个层面就真不是卷不卷的问题了。

简单说来就是就业岗位不足。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搞技术科研的不多,倒是把服务行业从线下搬到线上的很多,前期确实带来了增量提供了经济活力,但逐渐也显出了后遗症来了,他们消灭了大量的线下工作岗位,并且还在继续。

就拿外卖行业来说,平台在外卖员,店家和用户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降低成本的方法刷单数量,一边给用户发红包,捆绑用户消费,一边要求店家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一边不愿意放弃用户不愿提高外卖价格,高强度盘剥外卖送餐员。

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如何形成的,我们就面临了类似的问题,虽然我国体制上应对这一问题比美国优势还大一点,但中国人口是另一个坑。

现在比金融蓄水池房地产更严峻的问题是,就业蓄水池快递外卖行业,能支撑多久?如果有一天外卖快递也不赚钱了,最后要把人赶回老家种田吗,那当初着急搞城市化又是为了啥。

平台经济,应该拆解,还富于民。


说实话还有个搞分配改革的思路,但这个有点超越我想象,不太谈得来。比较来说,以美帝的富裕,才3亿多人口,分配还搞的一塌糊涂,回到中国,虽然我们有体制优势,但精细化14亿人的分配问题,确实还是超乎我想象的。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大,主要有2个方面:

1,外卖骑手挣得太多了,导致外卖价格上升,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2,工匠不够了,现在大家不想进工厂,拖慢了我们崛起的步伐,2025的蓝图会被影响。

我们绝对不能走提高工匠工资的邪路,看似慈悲,实藏祸心。这会影响奢侈品销售,你们要知道奢侈品销售的利润是最高的。当然,还有豪宅的销售。

所以我建议应该要立刻实行外卖客单指导价,进行宏观调控,降低外卖员的收入,有序引导劳动力重新回到工厂。

这样做有2个好处:

1,降低外卖价格,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2,增强我们的工业竞争力。

赢2次!!!

早该管管了!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只是去找理由的话,可以有两种解释。

1.好事。

外卖缓解了疫情冲击带来的失业压力。

这跟滴滴司机的数量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一样的。

大家看过疫情期间滴滴司机增长的文章吗?这个数据我没有去验证,但从滴滴比以前确实好叫到车来看,司机应该是变多了。

从道理上确实也讲的通。

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那么多,员工总得自谋生路吧,开滴滴补贴家用,也的确是一个选择。

2.坏事。

跑外卖和流水线工作相比,难度都不大,很容易切换频道。

而互联网企业又善于烧钱,所以蓝领转行外卖绝对不稀奇。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来看,外卖对制造业确实形成了挤压。

我的观点是弊大于利。

蓝领流动的背后,其实是经济结构内卷的过程。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央行出于调控经济的需要,有施行积极货币政策的冲动。

在这种冲动的驱动下,货币投放速度会高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其结果就是加速推动经济资源向有利于少部分人的方向进行了再分配。

这个再分配是存量再分配。由于没有增量的调节,其后果就是加速了两极分化。

而这个处于两极分化有利一端的少部分人,就是行业垄断者和金融资本。

换言之,随着竞争格局的演化,社会资源从自由竞争主体向垄断者集中,工业资本的主体地位被金融资本所取代。

于是金融资本和美团等行业垄断者互相成就,推动社会资源向自己身上集中。而随着出现的后果之一就是制造业和工业资本受到挤压,比如这里的蓝领用工从制造业迁移至外卖。

这是经济体系内在的发展规律,如果中央政府不作为外生变量施加影响的话,这个对工业资本不利的局面只会越来越恶劣。

但遗憾的是,由于宏观经济已经进入信用货币体系时代,宽松货币政策成为政府的本能冲动。政府纠偏相当于向自己动刀子。可以想象,自己向自己动刀是多么的困难。

不过,我们仍然有有利的因素。

那就是外部的倒逼机制和我们的改革决心。在这二者的作用下,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看到了制造业比例降低的趋势,并且开始采取措施挽回制造业的信心。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专栏和公众号同名。


user avatar   CommanderYCJiangS1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就是用脚投票呗,有什么好奇怪的?田园土老板赚钱的时候觉得能耐全是自己的,被互联网巨头屠杀的时候又来甩锅社会?凭什么大家都欠你的,凭什么劳动力都要让你先来挑挑拣拣?玩不起就别玩好么?

首先,求职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同一个生态位下的不同雇主彼此之间本来也应当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今年已经是2021年了,整个O2O类App市场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大规模烧钱补贴的时代也早就结束了——换句话说土老板和饿了么美团,现在是站在公平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那么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你还是打不过人家,那不就是你自己菜么?哪来的脸甩锅社会?

第二,站在国家的角度,要搞产业升级,必须首先消灭血汗工厂,减少制造业从业人口总量。但是国家用行政力量动手的话难度很高,一旦背离了就业市场基本供需关系就会人为制造失业,风险过高。现在互联网巨头下场,这个问题显然迎刃而解——广大低劳动技能青年用脚投票选了外卖行业,利用市场力量掐断血汗工厂的输血,自然就没有就业问题了。至于监管,在专政铁拳面前并没有什么“巨头”,而处理一个中心化的互联网公司显然要比处理一大堆零零散散的小工厂要容易得多。

最后,没有人活该被牺牲——就算是在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下,所有人也都有资格尽可能选择更好的生活。对于广大低劳动技能青年而言,外卖员当然也不是什么好职业,但它至少比血汗工厂小工强,这就足够了。至于土老板们,要么认真搞技术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用更少的人和更高的平均薪资维持生产,要么继续搬家去越南印度享受人口红利——不管选择哪条路,请至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叽叽歪歪地玩不起抱怨社会,谢谢。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机遇,你跟我说这个工作能给年轻人带来机遇?

我很少回答我不熟悉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我忍不住了,我提一下。我不止一次,在一年内至少亲眼看见三起骑手被汽车刮到,汽车跑了,骑手倒在地上起不来的交通事故。你跟我说这是什么机遇?我最少近距离看见过两次,交通警察想截停骑手,骑手假装顺从,然后忽然加速逃跑。我自己开车在路上,平均每天都在小心翼翼的躲骑手5-8次。

那帮年轻人在用生命赚钱。这就是我的感觉。有的被撞倒了,真的有可能找不到撞自己的人,不是每条路都有摄像头的。轻微伤的,没大事的,自己站起来,拍拍土,用个创可贴止血,继续骑车,怕误了工作,怕被人投诉。风里来,雨里去,你跟我说这是机遇。你自己愿意不愿意有这种机遇呢?

他们自己成了安全隐患,快速的开在人行路上,路人害怕,开在机动车道上,机动车害怕。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命只有一次,但是被几十的单子逼的自己去冒险。然后一帮知乎的知友竟然在各个板块下说,这是我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我们的外卖行业完胜美国。你们的骄傲是建立在这些小伙子的生命危险之上,骄傲个P。美国的外卖是用车在送,这帮小伙子是在冒着被车撞的风险在送。

自己百度去搜关键词“外卖电瓶车事故+深圳”,看看我说的是真还是假,被报出来的基本都是死亡的,重大的交通事故,要么是豪车比如玛莎拉蒂,没被报出来的肯定是天天都有在撞的。因为他们生而贫穷,他们的命就可以不值钱?


这还只是讨论安全问题,咱们还没有讨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等问题。这帮小伙子老了怎么办?过几年干不动了怎么办? 把贫苦百姓的迫不得已的生活描述成一种朝阳行业,我确实不理解。一个行业好,或者不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们行业的人的生活质量,比如能不能买房子,开的是什么车,孩子能不能读私立学校,抽的是什么烟,能不能去旅游...你就说吧,外卖这个行业,里面的小伙子干多少年能在北上广深买房子?500年?还是800年?

机遇?也好意思提这个词~!或者你们习惯了“宏观叙事”角度,动不动就上升到“大格局”,“高层面”。我看见的只是每一个的具体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user avatar   dong-bu-dong-95-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映了广大郊区人对市区更好生活的向往。

就像我在这个回答里提到过的:

在互联网上,在舆论场中,各种信息很庞杂,大家总是喜欢热烈地讨论和思考着如何成为人上人;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年轻人来说,问题的真正关键恰恰是——怎样避免被忽悠而沦落成人下人。

——每一位有进市区梦想的郊区人都值得鼓励,都应该被尊重。


看到霍哥评论:前几天看到楼下星巴克门外有很多外卖小哥 点一杯星巴克坐在电动车上喝 也许这是郊区永远看不到的场景吧。

我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吧:

都知青春最难得,奈何郊区寂寞多。

待到成了市区人,记得来杯星巴克。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广大制造业从业人员用脚投票的结果。

就像我一直所说的那样,对制造业形成强烈冲击的,不是金融和IT,而是快递和外卖。

另外,这些原制造业人员去送外卖,并不是贸然投入一个全新的行业,他们是有着丰富的相关从业经验:有着熟练的电瓶车驾驶技术,甚至有着一定的电瓶车维修技术。

每个在郊区工厂车间挥汗如雨的人,心中都会有着自己骑着电瓶车飞驰的身影。


身在车间心在路,郊区工厂叹虚无。

他日若逐电瓶车,敢笑工人不丈夫。


user avatar   jimmy-che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制造业一样,建筑行业的年轻劳动力也被迅速的抽干吸走。你很难在工地上看到20岁左右的钢筋工,木工等劳务工人,甚至属于管理人员的总包里,大量的年轻人每天所想的都是提桶跑路。

当然建筑行业比较务实,行业高层也几乎没想过采取什么措施让年轻人回流,他们觉得回流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解决不了。十多年前还可以靠高工资吸引家庭条件较差的年轻人,工地包吃包住,省下的钱攒各几年还能付个首付。

而现在随着房价的飙升,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的崛起。建筑行业的优势被磨平甚至拉下,而劣势糟糕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被无限制的放大。所以现在年轻人情愿拿个三四千元在城市里骑着电瓶车,感受人间烟火,也不愿意拿个五六千在荒郊野岭与蚊虫为伴。

这些年国家为何要强制推广又贵又慢的装配式建筑?就是未雨绸缪考虑到未来建筑行业劳动力缺失采取的应对措施,由传统的农民工打散工的模式转为工业化产业工人的模式。

所以我建议制造业的大佬们也放弃幻想,不要老想着让年轻劳动力回流,应该考虑在劳动力缺失的情况下如果让生产线继续运作,机器人?智能化?或者引入外籍劳动力?或者制造业外迁?当然后者是政治不正确的方向,毕竟我国是……

但问题总要解决,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解决,不是网上发几篇文章,呼吁一下,抒发情怀那样的解决。实在的解决就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而不是散发焦虑和光喊口号。

如果说住房,教育,医疗是普通人焦虑的源头,那么在制造业工厂或者附近的产业园中,我们以产业用地的性质,引入职工宿舍的土地,这种土地不参与招拍挂,以较低的土地出让金出让给企业,以降低土地成本,而宿舍按回迁房和安置房的标准建造,无产权。同时周边配套厂办学校和医院,当然这需要教育和医疗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那么有了这些保障措施,我相信年轻劳动力会有一定的回流。但,我自己都认为这在做梦!土地的问题,这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把土地地价出让,然后修建大量安置房式的住宅,那商品房新房的销量会滞后,二手房价格也无法上升,进而影响土地拍卖的价格,地方政府愿意吗?

配套的学校和医院修建很容易,但师资力量和医资力量,如何保障?目前学区房溢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优质的学校资源,读书容易,但入名校困难。医院的问题除了前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外,医生的缺失,工人医保,已经医疗财政,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目前呈现出的社会问题,想要解决需要涉及到相关行业千丝万缕方方面面的关系,现代社会已经不是50年代那样,上层喊一声口号,群众就义无反顾投入的年代。劳动力从制造业流失只会成为未来的常态,无法逆流,就如同劳动力曾经从农业流出到制造业那样。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的同学家境不是很好,还不用功读书? 
  如何看待昆明女子花126万全款买房 15天后售楼部竟降价30万,要求退房或退差价? 
  如何看待 500 万年薪挖不动互联网大厂的高 T ? 
  如何看待圆通快递员年前辞职遭阻,负责人称年底难招人,快递员擅自离职要罚款? 
  艺人黄鸿升因在浴室摔倒无人救治而去世,在独居的生活状态下,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彭宇案的社会影响是不是很大?如果是,为什么不积极挽回? 
  为什么大部分企业都优先招女性? 
  「失败人士」如何回家过年? 
  如何看待不如自己的人过得比自己好?怎样才能化解内心的痛苦和不甘? 
  法国队世界杯夺冠,类似「华帝退全款」的承诺是否有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97 年女收纳师叠衣服月入 50w?这波是成功的降维打击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涨 4.5% ?具体情况如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注意?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