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咕噜肉
左中:凉瓜炒蛋
下:黑椒蜜汁薯仔牛柳粒
上:豉油鸡饭
右:炒通菜
说明:
1、本来以为下是咕噜肉,但是经过桌面清理后发现左上才是咕噜肉,因为有彩椒和菠萝粒飞出;
2、上肯定是烧腊饭,大致能看出是深色的皮和白色的肉,旁边还放了绿色的姜葱,所以大概率为豉油鸡,小概率为烧鸭烧鹅,不排除还拼了叉烧或者烧肉(不能从画面看出,仅供想象防杠);
3、左中是大块绿色和黄色,并且桌面清理后还是一坨,大概率为凉瓜炒蛋;
4、下比较难确定,本来估计是咕噜肉,但是左上的咕噜肉比较确定,在图三的花絮镜头中有大块的黄色和深色肉块,所以推断为大牌档比较流行的,黑椒蜜汁薯仔牛柳粒(薯仔=土豆);
5、通菜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片子里没有强调,后面也不再重复突出某个特色菜;并不点出韩某爱吃这个菜的缘由;后面也没人根据韩某爱吃的这个特色菜而针对性下毒,或者进行破解性的心理分析,并进一步由菜展开剧情……
那么,韩某吃的那些菜的“独特性”,就不具有塑造角色,推进故事的功能。
所以,这些菜,很有可能就是剧组中午要吃的盒饭,道具师临时拿过来几盒当个道具拍一拍而已。
至于说韩某吃到了什么菜,要看生活制片当天给剧组订的是什么菜。
小时候,隔壁就是剧团的大院。
一天,剧团导演到我家和我爸谈事儿,临走,看向我家桌子上的闹钟问,“闹铃声音大不大?”
我说,大。
他朝我爸点头示意,然后随手就把我家的闹铃塞进自己的提包里,带走了!
我眼睛都瞪大了!
他走了以后,我爸跟我解释,“估计是要把咱家的闹钟当道具。”
过了几天,他派人送过来几张话剧票。
我拿到票,很激动,非常期待我家闹钟的话剧首秀。
到了演出那天,我和家人在中排就坐。
大幕一拉开,书房场景,我一眼就看到一个熟悉的闹钟,端正地摆在舞台中央偏右侧的一张写字台上,正是我家的小闹钟,嘿!
演员还都没上,我兴奋地先给我家的小闹钟鼓了个掌。
我妈连忙制止,让我别乱鼓掌。
我爸说,胡乱鼓掌,叫起哄。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全程盯着闹钟,等着它响。
毕竟,它响的时候,才是它正式开始表演,才是它“说台词“的时候。
但是,都看到第三幕了,场景也换到野外,又换回书房了,闹钟还是不响。
那个话剧演的是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自己等待闹铃响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我悄悄问我爸“会不会咱家的闹铃就没有响的时候啊?那他还问声音大不大干嘛?”
我爸笑了,“如果第一幕舞台上出现一支枪,第三幕的时候,这支枪肯定会打响,契诃夫说的。“
我:“闹钟呢?”
我爸:“闹钟,也一样。你爸我说的。”
我:“闹铃要就是不响呢?”
我爸:“那他还闹钟的时候,你就批评他不听契诃夫的话。”
我用力点点头,在心里给那个“不靠谱”的导演暗暗记上了一笔。
然后,开始稍微安下点心来看戏。
也稍微进入了点剧情,但演的是什么,我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时是看进去戏了。暂时忘记了我家的小闹钟。
在我被主角们的行动吸引,正为主角面临的困境焦急时:
“叮铃铃铃铃铃”!
闹铃响了!
主角瞬时跳起。
我也浑身一震。
主角慌忙关闭闹铃,拿起文件冲出书房。
这一幕结束。
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刚才真是我家的闹铃响了,声音非常的巨大!
后面的剧情都和我家闹钟没什么关系了,具体演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
我只记得,我家的小闹钟那天的表演非常成功。
所以,那个在关键时刻个发出巨大响声的小闹钟本身,对主角有什么其他特别含义吗?
没有。
主角只对闹铃的巨大响声起反应。
毕竟,它只是导演随手从朋友家借的,只对我有特殊的含义。
最重要的,全剧没有针对闹钟展开戏份,连一句介绍闹钟的背景、来源、珍稀程度、情感寄托、特殊功能的台词都没有。
它就是一个最朴素的“工具人”闹钟,功能只有一个,“定了时,就会响。”
而片子里那些菜的功能也类似。
能吃,能摔,就够塑造韩某的性格了。
就影片的选择来看,没有从“吃的是什么”这个角度来塑造角色。
所以,那些菜也是一群朴素的“工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