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代,自从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开始。时间是1911开始,到1927年国府成立,北洋谢幕。这十几年间确实很少见到军阀打败其他军阀,然后杀之的情况。但是这个事情从徐树铮开始变了,徐树铮有才是有才,他开启了北洋杀大帅的先例,徐树铮杀了陆建章。徐树铮是段祺瑞的人,也是两大派系皖系干将。陆建章的干女婿,有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国倒戈将军冯玉祥,最后徐树铮死于冯玉祥的指使之人下,冯玉祥也是最后北洋军阀谢幕的重要角色。民国北洋之间的打仗更像是民国四川军阀那样的,或者说更想是放烟花,比阵仗,输了就投降没什么羞耻的。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北洋军阀当然会杀死政治对手。
暗杀(北洋军阀暗杀北洋以外的政敌有暗杀候任总理宋教仁,北洋军阀暗杀北洋内部的政敌有暗杀国务总理张绍曾,等等,皆十分常见)这种事情姑且勿论,毕竟表面上凶手并不承认自己杀人。现在只谈谈“明杀”。
袁世凯的京畿军政联合执法处长陆建章,号称屠伯,杀戮了大量民党成员和民军将领,最知名的是辛亥元勋张振武。
二次革命后,冯国璋担任江苏都督/将军,派宪兵司令陈调元(后来曾任蒋帮安徽省政府主席)在江苏捕杀民党成员数千人,还试图进入高等学府搜杀。
同样是二次革命后,汤芗铭担任湖南都督/将军,也是到处杀人。民党方面的多名省署厅长等遇害,南社名士宁调元(三佛铁路总办)、杨性恂等人也不能幸免。汤芗铭甚至还制造文字狱,连点评学生试卷的中学教员李洞天也不放过,一共杀害了五千多人。
护法战争爆发后,北洋军阀在不少地方也捕杀了一些民党成员乃至于被俘的南军将领。这其中我们又要说道说道冯玉祥,他老在陕西开鸿门宴捕杀已经投降北洋、闲居西安的南军将领郭坚,当时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像倪嗣冲这样的恶质军阀,在自己统治的省份里,任意强奸女中校长都不在话下,诛杀政治对手当然更是小事一桩。
诸如此类。
总的来看,北洋军阀在杀害非北洋系政治对手方面并没有什么顾忌。特别是在二次革命以后北洋系貌似一统天下的时候(即1914、1915年),北洋军阀更是大杀特杀,想杀就杀。
那么为什么题主和其他一些人会产生北洋系很少杀害政治对手的感觉呢?
主要是因为北洋系在内斗中很少诛杀有名的对手。
袁世凯鼎盛时期,袁世凯把北洋文武当做自己的家奴,曾杀过几个高级官僚(如京兆尹王治馨因卷入权力斗争,被以贪污大洋500元的名义杀死)。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乃至泛北洋系(自清末淮军体系演化而来的一些旧军)的军阀在内斗中一般很少互相杀戮。这就让人们产生“北洋军阀不杀死政治对手”的错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勋复辟,如此重大的政治斗争竟然没有一个重要的失败者被杀。撇开许多北洋军阀事实上内心支持张勋复辟这一因素,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北洋军阀当时有着清末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团体意识:为了有效对抗强大的外部威胁,这些仍然自视为清廷官吏的人在团体内部恪守清末官场规矩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今天的某国官僚不也是如此嘛?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军阀逐渐构建了以自身为顶点的小团体。以武穴停兵、陆建章组织救皖军、吴佩孚罢战北归为标志,北洋军阀之间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日益白热化,最终演变为同室操戈的直皖大战。在这个过程中,清末以来形成的北洋共同体观念逐步崩坏,政治对手之间互相杀戮变得十分正常。
我们可以看到,从1918年开始,先后发生了徐树铮杀害陆建章、冯玉祥坑杀宝德全、冯玉祥杀害徐树铮、张作霖杀害郭松龄等北洋军阀之间互相杀戮的事件。到了奉系所谓的安国军时期,内部更是乌烟瘴气(当然这跟奉系的底子有关),甚至发生张作相族兄张作涛在宴会上当庭枪杀预备军军长朱继先(满族、爱新觉罗氏,曾任东北讲武堂校长)这样土匪火并一般的事件。到此为止,北洋内部的团体意识已经分崩离析,北洋乃至整个北中国都走向了急速的碎片化。
标准答案: 嗯,一定是因为北洋军阀都是“注重政治道德”的宪政精神护法使者呀,再加上,他们天生都是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好少年,怎么会干暗杀这种不要脸的事情。要干,也只有国民革命系统的辣鸡搞暗杀。
张振武: WQNMLGB
陆建章: WQNMLGB
徐树铮: WQNMLGB
范鸿仙: WQNMLGB
张绍曾: WQNMLGB
PS:现在的北洋舔粉三件套:
北洋不暗杀、北洋真中国、北洋无汉奸。
有时间,好好用硫酸给你们洗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