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团能彻彻底底的读懂金庸的小说,那么金老爷子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第1页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来金庸先生的小说这么难读。

目前彻彻底底能读懂金庸小说的中国读者,扎一块有多少个了。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的小说家具备三点,活在边缘、站在高处、写在当下。金庸具备哪点?


user avatar   xu-zhi-h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金老爷子已经去世,诺奖不颁发给离世者,所以他永远不可能获奖。

诺奖的评选过程不公开,提名名单也具有50年保密期限,除了瑞典学院参与评审的院士之外,没有人知道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信息。

当然外界可以根据获奖的作品及其评语来推测评判标准,但要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范畴是“文学”,包括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调查报告、文学评论多种类型,小说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只关注小说,其实诺奖获奖者中诗人的比重也是很大的,甚至还有温斯顿·丘吉尔这样因为演说获奖的政治家,鲍勃·迪伦这样因为歌词获奖的流行歌手,在这么多的文学类型中,你找得出一个标准来么?

诺奖并不是小说奖,纵使金老爷子被提名了,而且他的作品也得到了认可,在当年提名的小说家中名列前茅,但别忘了同时提名的还有诗歌、戏剧、散文,说不定委员会更欣赏被提名的诗歌,结果这一届的奖金就颁给哪个诗人了呢?请问小说和诗歌有可比性吗?

这种假设老实说没什么意义,结果很容易变成要么踩金庸拔诺奖,要么踩诺奖拔金庸,又或者两方都看不起,每一种说法你都能罗列出一大堆理由,但每一条理由反对你的人都能拿出不同的理由驳斥,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顶多也就是比谁的赞多而已,永远没个头。

你觉得金庸差也好,觉得诺奖水也罢,但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会改变,诺奖依然年年发,依然年年有话题;金老爷子虽然仙逝,但他的作品仍然有着不计其数的读者,仍然被颠来倒去地翻拍。

奖项是对一个人成就的肯定,但一个人只要做出了成就,哪怕没得奖,世人照样会给予他肯定,历史中照样会有他的地位。在诺奖诞生之前,那么多的杰作,那么多的文学大家,后人忘记了吗?反过来,一个人若是名不副实,即便他获奖无数,时间也早晚会洗掉那些虚伪的成分,给予他真实客观的评定。

诺贝尔文学奖颁发至今,总共有117名获奖者,有多少人通读过他们的作品?不要说读了,能讲出每一个人名字的恐怕都没多少,大多数人能记得住也就是作品上过语文课本的那几个,海明威、马尔克斯、贝克特、叶芝、川端康成,知道尤金·奥尼尔、威廉·福克纳、罗曼·罗兰的就已经是文学爱好者了,知道普吕多姆、托马斯·艾略特、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这些诗人的就更少。相比于了解这些作品本身,人们更热衷于刷刷村上春树陪跑的梗,扯扯老舍曾经获奖这种谣言,再提一堆无穷无尽的xx人能不能的诺奖、xx人配不配的诺奖这种无聊的假设,煞有介事的讨论一番,好像个个都比瑞典学院更有资格,真的没什么意思。

其实评判文学作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能流传多久,能够流传超过50年,依然拥有大量读者的一定是好的作品。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征,都会孕育特定的文学类型,武侠的没落是时代使然,同样,50年代的红色文学、80年代的伤痕文学,现在不也一样没人写了吗?金庸的作品并未随着武侠的没落而没落,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很多作品的价值是要时间沉淀的,也许当代人觉得它就是一本普通的消遣读物,但几十年后的人却能感悟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又或许当代人所追求的文学性、先锋性,在几十年后的人看来根本不值一哂,奖项反映的毕竟只是一个时代下某些人的意见。

文学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尤其是小说。小说的初衷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并不是只有深入挖掘展现人性的才是好的小说。诚然将人性表现得深刻的作品更受评论界青睐,但能够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实更加难得。

最后再说下结论吧,诺贝尔文学奖是20世纪才诞生的奖项,它面向的是20世纪以后的文学,金庸则依然沿着中国传统小说的模式创作,虽然有创新,但借鉴的也多是西方18、19世纪小说的创作技巧,而且金庸是讲故事的大师,挖掘人性并不是武侠小说的重点,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即便仍然在世大概也无法获得诺奖。这就好比一部电影,如果今天你还用50年代的技术手段、分镜手法拍摄,拍得再好恐怕也难拿到什么奖。

但话又说回来,金庸本人也从来就没冲着诺奖去,写武侠对他来说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如果金庸从一开始就立志于文学,抱着拿诺奖的理想展开自己的文学生涯,能否取得这方面的成就也很难说,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今天多半就看不到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或许这反倒是种幸运吧。


user avatar   mo-qian-59-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理小说,尤其的本格,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游戏而不是文学。

武侠小说,尤其是设定宏伟,世界观庞大的,本质上是一种第三人称角色扮演游戏,而不是文学。

其实现在大多数类型小说都可以理解为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有的在剑与魔法的西方魔幻世界,有的在末世,有的是都市小黄油。

它们和主流文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那种空中楼阁式的虚无缥缈感,但凡涉及到“思想,很难不让人感到说教味浓郁。

很多这种为了“深度”而强加的思想灌输,多少有点鸣人嘴遁的感觉。

譬如说同样是“家国情怀”这个母题,你对比对比郭大侠的“为国为民”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就明白了。

前者确实很热血,很符合一部角色扮演游戏应有的主旋律,很好地发挥了调动气氛的功能。

但总给人一种我要画“苹果”的感觉。

小学生画苹果,脑子想的是“苹果”是什么样的。哦,是圆的,是红色的,上面一片绿叶。这就叫刻板,说教味浓。

大师画苹果,关注的是“看到的是什么”,哪怕它是个畸形的,不止是红的,有一面有点黄的,叶子根本没有,我眼睛看见什么就照实画什么,穷尽毕生功力,还原视觉捕捉到物体的那一瞬间的快感。这叫表达,这叫真实。

小学生是“我要表达某某某”,重点在“某某某”,所以表达出来的总给人隔着一层纱的感觉。

大师是“我要表达”,重点在“表达”,率性表达,所以才真情流露。《茅》诗里前面的琐言碎语才显得不累赘,后面的有感而发才显得不虚伪。

说白了,大多数说教味重的小说给人一种“为了表达老子多爱国,所以编一个茅屋破了的故事”的感觉。

这是区别。

所以别再动不动就说什么别人懂不懂之类的话了,一个低魔架空武侠世界是不存在什么读不读得懂的,只有读不读得爽。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戏,歇了吧。

这跟读不读得懂没多大关系。中国人总读得懂吧?可是你看看,两岸三地,乃至整个华语文学圈,凡是有重量的文学奖,金庸得过几个?

现实很骨感——一个都没有。

不必说什么茅盾、老舍文学奖,就是台湾的大奖,香港的双年奖,皇冠大众小说奖,红楼梦文学奖,金庸也没得过。他的奖项,只有两个与文学强相关,一个是香港市政局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一个是当代文豪金龙奖。说实话,这两个奖,我是因为金庸才知道的。

是文学界对类型文学心存偏见的缘故吗?

是,但也不完全是。麦家也是类型文学起家,但也得到了茅盾文学奖;《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童话书,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的影响力极大,但作品的影响力大≠文学成就高。

新派武侠作家中,金庸地位最高,但这一流派的鼻祖是梁羽生。

虽然金庸没获得过任何重量级文学奖,但我们会发现,不少作家甚至学者都还挺推崇金庸的。既然推崇,为什么不给他颁奖,是人格分裂吗?

并不是,这是因为萝卜白菜,各有各的卖法,你非要把萝卜按白菜价来衡量,卖家不会同意。

正所谓,知乎文学三板斧,金庸大刘王小波。

刘慈欣曾经说过,类型文学没必要非得获得主流文学的认可。

这话非常恰当,因为两边的衡量标准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科幻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它拼的就是创意,以及根据这个创意向下推演的能力,你文笔再优美,表述再新颖,全书最具科学色彩的事物就一个家用手电筒,那也没法称为科幻小说。

所有的类型文学都是如此,你想得什么类型的小说奖,那你就要符合它的评判标准。你写科幻,就奔着星云、雨果去;你写悬疑推理,就奔着爱伦坡去;你写奇幻的,就奔着奇幻文学奖去;不要总想着让所有人都认可你。

诺贝尔、茅盾、布克、龚古尔、芥川赏等等,这些奖,都有自己的评选风格和标准,有的注重思辨性、有的注重批判性、有的注重文学性。

人家在水果摊卖得好好的,你非得问人家,白菜那么好吃,你们怎么不卖?买蔬菜你去隔壁啊!

金庸影响力再大,也不可能让这些重量级文学奖项为了他而改变评选标准。

金庸对标的应该是斯蒂芬金、克里斯蒂、阿西莫夫这一类,从来就不应该是罗曼罗兰、海明威、萧伯纳这一类。

华语文学圈就是缺少一个公认的武侠文学奖,如果有,在我看来,冠以金庸的名字都不过分,这也是金庸最恰当的位置。

喜欢归喜欢。翻开文学史,哪有那么多高估低估啊,大部分都是很公允的定位,净剩脑残粉在那吹了。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现在的经典,当年都是通俗小说。但通俗小说也不是仅仅因为通俗、流传广就成为经典的,好吧?

听过最离谱的评价是,把《鹿鼎记》跟《堂吉诃德》划等号。这哪儿有可比性啊?因为《堂吉诃德》反骑士小说,《鹿鼎记》反武侠小说,就相等了?你可以把《堂吉诃德》的所有开创性都拿掉,只留下一个「元小说」先驱,就足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立足不倒了。金粉把《鹿鼎记》放在《堂吉诃德》旁边,心里不虚吗?

金庸本来挺好的,武侠小说的高峰,这评价一点也不为过,而且金庸的语言也很好,但他也只是武侠这座山的登顶者,金学家们就别再高抬了。


退一步说,金庸要想靠小说得诺奖,还不如靠他写的社论得诺奖更“现实”呢。


杠精、阅读理解障碍者,慎评;如果看完觉得我在黑金庸,建议重看一遍,如果看完仍觉得我在黑金庸,建议把我拉黑,因为我们似乎并不在同一个频道。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user avatar   han-ke-wu-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尹锡悦的当选不是意外事件,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韩国的年轻人对经济和外交等议题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性别议题,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小趋势将改变大格局,韩国的反女权运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他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由社会文化、国民性格等等多种因素构成。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的公务员队伍女多男少,但是在韩国和日本,都是男多女少,这是中日韩三国基层现状。

中国男生历来倾向于学习理工科,然后从事工程师、工匠、程序猿等职业,但是在韩国和日本,男生学文科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男生更喜欢从事公务员、律师这样的工作,韩国男公务员占比54%,男律师占比72%,平均都比中国高10%左右。

其实问题就在这里,韩国男人更多的扎根在了话语权高的领域。

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保守,女性也是如此,日本也有类似趋势。

两国虽然属于相似的文化圈,但是今天的现实却有可能孕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user avatar   xiao-fei-xia-68-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尹锡悦的当选不是意外事件,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韩国的年轻人对经济和外交等议题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性别议题,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小趋势将改变大格局,韩国的反女权运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他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由社会文化、国民性格等等多种因素构成。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的公务员队伍女多男少,但是在韩国和日本,都是男多女少,这是中日韩三国基层现状。

中国男生历来倾向于学习理工科,然后从事工程师、工匠、程序猿等职业,但是在韩国和日本,男生学文科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男生更喜欢从事公务员、律师这样的工作,韩国男公务员占比54%,男律师占比72%,平均都比中国高10%左右。

其实问题就在这里,韩国男人更多的扎根在了话语权高的领域。

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保守,女性也是如此,日本也有类似趋势。

两国虽然属于相似的文化圈,但是今天的现实却有可能孕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评价武汉作家方方的言论? 
  李敖深深得罪了那么多权势显赫的人,为什么迄今还没有被整死?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没有成为作家的天赋? 
  为什么知乎上有这么多人黑冯唐? 
  如何评价小二翻译的雷蒙德·卡佛作品《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及当前中国翻译作家的水平? 
  如何评价小说作家三天两觉? 
  如果跳舞、香蕉、烽火、土豆、猫腻等网络作家回到金庸、古龙那个年代,能否在销量上一较高下? 
  如何评价阅文白金作家林海听涛言论? 
  如何评价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 
  如何评价莫言《蛙》中的姑姑万心这个人物? 

前一个讨论
你们身边真的有人买彩票中奖的吗?
下一个讨论
可以推荐一下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吗?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