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第1页

  

user avatar   bo-na-ba-na-po-lu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在另一个答案说过,朱元璋虽然在网络上的形象是开局一个碗,赤手空拳打下大一统江山,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某些人下意识中的那种、演义小说主角式的“斩白蛇起义”,自立山头逐渐壮大的形式。

朱元璋最开始是红巾军一个普通士兵,然后凭借战功成为红巾军将领郭子兴的亲兵,接着又历经战场厮杀步步高升,进而以红巾军的旗号招兵买马,最后才逐渐成为军事领袖、吴王、皇帝。

红巾军自身虽然并没有严密的体系,更多是一种政治纲领的表现形式,但红巾军下的各路豪帅都各有各的山头。而朱元璋就是郭子兴这个山头体系中的一名成员。

所以如果我们把小明王韩林儿比作楚怀王楚义帝,刘福通的角色相当于项羽,郭子兴类比为刘邦或者那些诸侯王,那么朱元璋的角色并不是同样的诸侯王,而是韩信,甚至是周勃。

比如朱元璋攻克滁州,兵强马壮的时候,郭子兴一到,朱元璋就将兵权交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刘邦和楚怀王之间,更不可能发生在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但发生在韩信、周勃和刘邦之间,就非常的正常与合理。

基于此,我们就应该明白一件事,朱元璋和刘邦的相似性,从本质上远远低于他和韩信、周勃的相似性,甚至,朱元璋和曹操、司马懿的相似性,都要比他和刘邦的相似性更高一些。

而对于任何一个开国皇帝,他所防范最甚的,自然是自己的同类。

正如司马家篡魏,为了提防其他世家,不惜给同姓亲王大量兵权;赵匡胤篡周,就要警惕其他的将领,于是杯酒释兵权,赵家人则一代一代的削弱军队的指挥体系和运转能力,宋帝们看着狄青和岳飞都感到害怕。辛弃疾?你这个刘裕陈霸先,想都不要想,滚回家抱着美人“梦回吹角连营”吧。

所以朱元璋以“韩信”“周勃”而得天下,他当然要提防其他的“韩信”“周勃”。谁是“韩信”“周勃”呢?胡惟庸,蓝玉,乃至淮西勋贵集团的诸多人,都是。

因此黑色幽默的说,李善长的死,最大的责任人是司马懿。正是因为司马懿大半生忠心耿耿,为皇帝所托孤信重,实际却阴养死士,灭儿媳妇的口,到了七十岁,前脚“粥皆流出沾胸”,后脚就“凡有八族”,所以对于以防范以臣凌君为要务的朱元璋,他决然不会因为李善长年纪大了就放他一马。

而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干的事情更过火,司马炎直接就改朝换代了。所以不仅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要死,他们的子孙也幸免不了。对于朱元璋而言,能放过李祺父子,已经是恩典,或者说朱元璋还有那么一点人情味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元璋面临的不是刘秀赵匡胤的局面,是杨坚的恶化版局面,刘秀如果不是皇族出身和朱元璋一个出身你看他杀不杀,赵匡胤如果不是黄巢加五代十国把世家杀绝,他手下功臣背后没什么家族,并且科举制演化的士绅阶层还未成熟,你看他杀不杀。世家模式的消失的确给了更多人向上的通道,但也只是多了姓氏,食利阶级依然存在,甚至造成了整个明清期间皇帝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有明确宗族构成的士绅阶层比世家大族更不好针对,没有领头人的士绅阶层的确不如世家大族那样容易造反,但特么更盲目更给脸不要脸或者说不会听话,听不明白话,整个明朝皇帝对付士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杀谁能解决问题。(清朝是杀了再说,一个不对多杀几个,杀了没解决问题等段时间再杀,不嫌麻烦,抬抬刀罢了)

为什么如此广泛的杀,为什么整族的杀?怎么对付世家黄巢打过样了,而且士绅阶层比世家大族目标更小更不明确,杀都杀不绝。朱元璋在朱标死之前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功臣,而是功臣背后联姻的那些江南士族士绅阶层,那些从南宋元朝就昌盛过来的江南大族,以前有统一步伐结构鲜明的世家你知道明确收拾谁,而科举制下的皇帝不知道收拾谁,甚至不知道如何和这个群体沟通,科举制兴盛以来中间这个群体事实上失去了控制者,因为士绅阶层只可能有代言人,代言人控制不了整个群体,只能群体想干嘛他干嘛。清朝比朱元璋还狠,找不出杀谁能解决问题,直接了当,不当奴才的一片片的杀管你对不对,杀了再说。至于能不能整一个控制者出来呢?皇帝能不能成为控制者呢?都不能,科举制下的士绅阶层控制者比世家大族下的超级大族对皇权威胁更大,所以不可能让下面出现控制者,出现了就一步进化到司马懿杨坚的地步。皇帝成为代言人?理想很丰满,但皇权与士绅阶层相互依存但又有很大的利益冲突,皇帝厉害还能处理处理,皇帝不厉害直接白搭。朱元璋在朱标死前他还有选择的杀,朱标死后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不杀那些能成为控制人的,隋朝剧本东晋剧本晋国剧本,选一个吧。从结果来说,朱棣干掉朱允文然后北迁是不错的结果了,没了解江南士族之前我还觉得明朝远离财税之地不明智,是朱棣觉得江南不忠诚,后来才发现,何止是对朱棣不忠诚,对朱家忠不忠诚都两说。

回到李善长这个事,一对比萧何就清楚了,萧何自污那事已经讲的很明白了,加上朱元璋就不是冲着你李善长去的,你在哪些人那德高望重你没数?在科举制时代成为代言人有活路,成为控制者你想干嘛?你当时的威望就是从代言人向控制者过度,还有王莽司马懿珠玉在前。什么?你种地耕田?也没见耽误你没事接见人啊,你管这叫种地?司马懿见人都没你勤快吧?你代表的集团对朱元璋不绝对忠诚的时候,你不和其坚决的划分开来,你忠不忠诚已经不重要了,萧何自污就是明白他本身就是一个集团的重要代言人,他再养望怕是要变成控制人,你控制了这个集团,你让皇帝怎么想?自污就是萧何强行打断这一过程的手段,李善长呢?淮西集团本身到后期就不讨喜了,你还要从代言人往控制者进发,我是朱元璋我也干你啊。


二更

好久没上知乎一下看见这么多评论,不一一回复了,反正是匿名,匿名只是不想跟明粉明黑这些二极管撕。就补充一点读明史的想法吧,随意说乱点别介意

第一,明朝财政从头烂到尾,朱元璋的明朝收到朝廷的税实际是各朝代算少的,老朱维护统治不需多说,封建统治者的同性,但从他收税等就可以看出他还是有照顾底层的想法(当然,他那个烂财政系统也是一大原因,空印案是有原因的那些人不是无故杀的,懂财政的一看空印案的缘由只会觉得朱元璋杀的不够,财政系统烂和后面讲的士绅阶层也有重大联系),从他兴修的水利更可以看出。但是明朝的最后压到底层的赋税一点也不低甚至更高。崇祯骚操作多且不说,但缺钱是他一直的弊病,流寇一步步走大有多少原因是崇祯没钱给边军发钱结果军投贼导致的是可以从记载的发展过程中看出的,农民起义在汉唐宋和在明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只有元末明末农民起义有成功的可能,这个就不展开说了。你可能说缺钱是末代皇帝的通病,但是崇祯的前代模板唐昭宗表示我不缺钱我缺的是明代这种吃苦耐劳的边军,崇祯看见唐昭宗那么富裕的财政能哭出来,当然唐昭宗看见崇祯手下拖着几年军饷还听话的军队也能哭出来。汉宋隋这些大一统王朝也从头到尾没缺过钱,起码没明朝那么缺,为什么?因为明朝朝廷收的税赋,注意是朝廷收的,真心不高,但朱元璋可能没有意识到一点,底层百姓是无法保住自己手里的剩余价值的,你朝廷不收自有乡绅收,你以为你对中间的乡绅少收一点他们会放过百姓?想多了吧,他们之后压榨到最后一分然后一有天灾立马炸开,更完蛋的是他们养成习惯之后你再加税他只会继续往下压自己那份不会拿出来的,举个例子,十分粮食你收三分上来,觉得中间官吏士绅节流个三分百姓留个四分,但实际上,如果百姓活命底线是两分,那士绅官吏一定会逐步以各种方法收到八分,最开始给你三分,后来各种理由上来三分都到不了朝廷手里,到最后遇见天灾百姓交不起民乱就发生了。唐朝等的轻税减徭期间朝廷赋税实际到手都比明朝大部分时期实际收到手的多。明朝的税收结构配合那个烂财政系统在明初有强力皇帝还好,一旦后面失控就会发生明面的朝廷加的税越来越多,到手的税越收越少,百姓越来越交不起税,皇帝背着高赋税的骂却财政越来越烂,没有钱啥也干不了只能看着财政越来越烂陷入恶性循环。古代这种情况朝廷收了加强管理压缩中间的乡绅才是正道,朝廷没有钱连驿站军队都养不起你只能祈求中间士绅做个人别太狠,骂是你担着,钱多一个子也到不了国库。你说乡绅会发善心给百姓留?留多少?江南一直那么富到了明末底层百姓也只能说活着没到陕北那么易子而食的地步罢了,清军南下多少大族奴仆直接帮着清军干主家?而且什么叫乡绅,乡绅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我江南发灾了我救济还能得善名你陕西发灾关我屁事那是朝廷的事,什么?朝廷没钱?你定的税嘛,你不收到了我院子地下粮库里面还指望我拿出来?所以唐朝宋朝朝廷收税比明狠多了,但是明朝百姓照样活不下去,甚至活的不如唐宋,因为你不收有的是人收,收了转头埋院子里面,你明朝低赋税有个屁用,养肥的不过是乡绅罢了。唐昭宗全国军镇都是看心情给赋税,毕竟他们自己还要养军队,就这样唐昭宗还能养十万神策军还能没事被军阀敲诈,神策军的赏赐待遇是外镇的三倍(虽然战力费不拉堪),换外镇朱温李克用的用法养二十万都不成问题,而且外镇那也是唐末武夫的待遇不是明朝叫花子边军,那时候搞不好最穷的外镇给军士的待遇都比关宁军待遇好,不然节度使脑袋会被军士砍的。这么一对比你知道明朝财政有多烂了吧,宋朝更不用说,都说宋朝财政有钱是因为富裕,你看看宋朝皇帝是怎么捞钱的,京城掏粪的生意都不放过,宋朝对士大夫好,底层强不哪去甚至更烂,而且宋朝那个气候条件比明朝好多少。南明玩完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先来灾再来清军天灾给清军开路(南明废是废,烂的令人发指,但清朝那运气真心好的离谱,刘秀和清朝比起来都担不起天命之子这个称号,大疫搞垮闯军,之后天灾一路开道,离谱的是清军打下来之后就开始逐渐好转。。究极离谱)。各朝代这么一对比哪怕考虑明朝气温低天灾等原因朝廷收到手的税也少的离谱,百姓也照样苦的离谱,你不收有人帮你收不是,朱元璋没通过空印案把财政整好是最大败笔,他这个财政系统上限不低但下限低的惊人。当然,还是那句话,这也和后面讲的明朝士绅特点有紧密联系,士绅和世家大族的区别是导致这个财政系统烂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在古代甚至现代,指望底层自己保住剩余价值?做梦


第二,明朝士大夫乡绅阶层的事。

我谈一件事你就知道朱元璋杀没杀够了。

人们总喜欢把闭关锁国锅扣在明朝身上,有道理,扣朱元璋身上只能说他得背,毕竟他朱家天下,但这件事细数可有意思了,明朝的海禁之争不如说是海关之争,核心点不是开不开海,而是设不设海军,设立海军就一定要收税,和清朝那种海禁完全两回事,但原因导火索有相似点,只不过清朝皇帝不信你士大夫那一套,我赚不到你也别赚,倒霉的是华夏民族。朱元璋海禁要联系当时的漠北失利看其实是可以知道原因的,到了后面照开海,明朝皇帝在朱棣之后又被忽悠着海禁,但是很快反应过来不对啊,多次有想开海的努力,为什么,钱少了啊,你士大夫口口声声说海军费钱,开海贸易亏钱,我一把造船厂烧了海关关了怎么钱不多反少了呢?邪门了。然后又要开海,然后有趣的事来了,一开海就有花样,比如说民变,啧啧,专烧船厂专杀船工的民变,比如支持皇帝开海的大臣没几年就被扔贵州去了。。。我想起一句话,剿匪的胆子没有,借剿匪赚钱的胆子很大。民变的胆子没有,借民变阻止开海的胆子很大。明朝海禁禁的特么是官方海贸和海税,私人出海频繁得很只不过后面这些人把朝廷水师忽悠没之后自己吞下了海盗的苦果。明朝禁海之后海商有多富?连那个狗日的衍圣公都在里面捞钱。这叫海禁?这叫禁海关还差不多。禁海因为倭寇?是禁了海倭寇才猖狂起来的吧,明朝舰队没被自己凿沉之前哪来的倭寇?找死?顺序搞清楚就知道海禁是怎么回事,就知道什么叫风力。还有前文财政问题上,士绅阶层也是同仇敌忾。明朝江南风力之大已经到了可以令朱棣忌惮到迁都的地步了。你说朱棣朱元璋会怕士绅,不怕,但为什么治不了,这就是我要说的明代士绅阶层和唐朝之前世家大族的巨大区别。

谈到明史总提东林党怎样怎样,这属于典型的对这个群体的错误认识,很多人对东林党的认知是严重偏差的,明朝士绅阶层一个巨大特点就是盲目短视,他并不像世家那样有较为明确的意识,东林党只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代表,东林党在皇帝面前照样任由拿捏,但是类似东林党那种风力从来没被改变过,从始至终,皇帝干掉一个东林党还有西林党,从东林党胚胎都不是的时候就开始了,三杨就是雏形东林党,那时候有领头羊还没后面那么盲目罢了。方孝孺被野史说诛杀十族,后面那方家是秽土转生了?而且那个方家迅速的复起不令人细思极恐吗?被皇帝打压抄家的家族个个能够迅速秽土转生,什么叫风力,这就叫风力,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这就叫非暴力不合作,印度那个是孙子辈的。

说偏了,回到士绅阶层盲目这个事上,为什么会盲目,因为科举制度,士绅阶层的纽带从严格的宗族变成了乡族乡党书院等,所以明朝很多江南士人不一定出身大族但一定和士绅大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导致一点,他们是士绅的代言人但不是掌控者,他们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明确的头目,只有模糊的领头人,而且更换频繁。这种的后果是什么——士绅群体趋利性内耗性极强。他们没有他们的前辈世家大族的长远眼光和较为统一的步伐,什么长远投资,去一边,他们只有盲目的趋利性,更没有能够压制群体的强力人物,哪怕他们之中有远识之士也无法说服并压制整个群体甚至连说服大半群体都做不到,世家大族知道什么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群体不知道,东林党不能满足他们的短期利益需求他们立马能组织一个西林党出来,所以明代东林党这类群体不一定都不想干事,只要他们想办事就一定会触及利益,触及就会被其他代言人干下去,这也是我说东林党其实是一个伪概念的原因。这就是明朝的士绅阶层,只有背叛阶层的个人没有背叛阶层的阶层,没有能压住阶层的代言人就别指望这个阶层不盲目短视,苏联我认为嗝屁的重要原因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外有美国,苏联到灭亡之前普通人生活水平仍然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国家,但食利阶级的待遇不如一切非。。国家)大搞平均,压制食利阶级但却失去了压制食利阶级的强力人物,腐败?体制僵化?苏联那腐败对比美国你看着都可怜,体制僵化涉及苏联崩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资源和市场,不展开说了不然跑题了。苏联失去强力人物压制之后,最后直接被最后一批食利阶级卖了。(有背叛阶层的。。。没有背叛阶层的美国总统韩国总统,在美国背叛了就当肯尼迪里根,里根刺杀前后政策简直是背不背叛的对比,什么叫现代东林党,美国那俩就是正在从三杨到明末东林的逐步进化。在韩国不背叛进监狱背叛了活着都成问题。还分权,分nm,分权只能在地方,为什么自己想),他们盲目、趋利、短视、无法掌控,对待他们只能杀,分化,清朝怎么解决的?杀!拆——比如拆南直隶!用满人。朱元璋杀的狠吗?狠!但从结果看,不够狠,起码没清朝狠,朱元璋要看见这些士绅后面的操作他会当一次黄巢你信不信,虽然杀完也不一定管事,这个事从根本上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这涉及人性,几副慢性毒药你只能挑一副喝,只能压制没法解决,起码我看不见解决方法,现在这问题都没收拾利索只能说压制。朱元璋朱棣不读野史读正史从某种角度看那特么太讲道理了,比题中举例那些皇帝讲道理多了,你光看见朱元璋杀的狠,你有没有看见他面对的士绅功臣群体比那些人面对的世家大族不知好歹多了,被宋朝惯的,再狠一点学学清朝至于被编排成那样?

明朝这个朝代以前了解很粗浅也是像很多明粉明黑一样非黑即白,现在越读越觉得太特么典型了也太无奈了,他身上具现的很多问题对现代也极具参考性。朱元璋是一个天才,他设计的这个制度你越看越觉得他天才,哪怕这个制度问题很多,这个制度的迅速崩坏失效更是令人深思,(为什么迅速崩坏还说是天才,因为我认为的崩坏是指未达到理想作用。我认为从朱棣之后就开始崩坏了,仁宣这俩要背大锅,他俩对士绅的宽纵政策是明朝一个关键节点,叫门更不提了,但算上清朝打着补丁维持了四百年,不用天眼去看待,带入他的环境,这人简直究极离谱究极开挂。),明朝典型就典型在他那些问题对比着清朝还有现代各个国家以及近现代很多事,你其实会有些悲观,因为你会发现似乎明朝发生的很多错误只能压制不能根解,哪怕到了现在也无法根解,其实所有穿越文里面解决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或者说这就是最治本的办法了,那就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当生产力一旦停滞,整个地球到最后就是一大号明朝,这也是我极度认同那句一切根本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因。。。这句话我理解就是。。有些矛盾只能不断发展生产力去缓和,不断持续性治标的方法就是治本的方法。华夏民族对比其他文明圈是极其早熟,一直企图在社会构架上面解决这件事,几乎每个朝代都在试错,都试图治根,现在发现治根的方法就是不断治标。。。。我现在认为发展生产力是治标,不断发展生产力就是治本,子弹永远追不上我那么子弹就和不存在一样,打掉子弹一劳永逸?只要人还有人性我就看不到可能性,但是消灭人性,人还是人吗?

任何古代史都是当代史,只不过明史简直典型得不能再典型。

先写到这,后面有空并且能想起这篇答案再更。


user avatar   xiao-wei-23-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善长不死,淮西不止

李善长作为大明版的萧何,在朱元璋入伍后就来投靠,是最早投靠的那一批。李善长自从追随朱元璋后,就是朱元璋的参谋,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李善长也很擅长条理朱元璋部下们的关系,各部门产生了什么龃龉,也都是由他来设法调解。

李善长对朱元璋也很忠诚,或者说他认定朱元璋就是未来的天下主,所以跟定了朱元璋,郭子兴想把李善长从朱元璋身边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谢绝。朱元璋对他十分倚重。

朱元璋的团队越做越大,李善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等朱元璋称吴王时,李善长已经做到副丞相,虽然是副丞相,但丞相是只擅长打仗的徐达,所以丞相的职权还是李善长的。朱元璋在前线领兵作战,都是命令李善长留守后方,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为前线将士运输钱粮。李善长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改良元朝法度,整顿盐业,恢复法治,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来,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正因为坐镇后方稳住了基本盘,才让朱元璋的各个将军有了使劲浪的本钱,一路追亡逐北,恢复了汉家的江山。大明建国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同时将李善长转正,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丞相。三年后又对他的贡献进行嘉奖,不仅从官方层面正式确认李善长为开国第一功臣,加了一大堆的头衔,还给他和他儿子都赐了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别人都只是一块,唯独李善长是两块,可见在朱元璋心里李善长功劳之重。看看朱元璋是怎么评介李善长的:

“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

瞧瞧,萧何对汉的功劳都未必比的上李善长的功劳。也正因为功劳太过庞大,让李善长开始有一点点的膨胀,真的只是一点点,史书上记录关于他小小膨胀的地方就两处,一处是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长马上将其罪上奏皇上,黜免了他们两人,说真的,一国丞相对付两个小政敌却只是罢官,真的很够意思了,且明史记载里被李善长罢官的也就只有这两倒霉蛋。一处是刘伯温做上御史中丞后展开一次整风运动,整倒了一个他的一得力手下,两人开始产生矛盾,但这矛盾也就只是藏在心里,李善长也未对刘伯温做什么,对比一下胡惟庸上台后对刘伯温的所作所为,人家人善长真可谓是仁厚君子了。

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归居,太祖赐临濠地若干顷,设置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一年后,李善长病愈,太祖便命他负责修建临濠宫殿,将江南富民十四万迁徙濠州耕种,让李善长管理他们,留在濠州数年。

或者是朱元璋觉得对李善长有所亏欠,也或许是为安抚其心,朱元璋把自己的长女嫁给李善长的长子。正所谓福祸相依,李家才成为皇新不到一个月,李善长就被人弹劾对皇帝不敬。朱元璋也乘机削了其近一半的年薪。还让他别宅在家出来干活,继续给他朱元璋监督工程去。

到了洪武十三年,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是由李善长推荐上去的,他俩关系向来很好,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姻亲。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仍然如故。李善长还能时常出现在朝堂。

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终究还是没有躲过朱元璋的屠刀,这一年的李善长已经77岁了,这一年,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犯事被抓,李善长多次请求赦免,朱元璋不同意,下令治罪,这丁斌曾到胡惟庸家做过事,他供出李家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还提到胡惟庸于是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一同谋反,李善长不同意。过了一段时间后,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叹道:‘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立马有人趁机向朝廷告发这件事,墙倒众人推,起来越多人去告发,这里面还有李家的奴仆。于是,朱元璋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在内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纵观明史,李善长能力非常出众,为大明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为人也是非常低调,擅权衡,懂进退。洪武三年,在他人生最风光时候就借病辞去了相位,病好了也不谋取复出,这点对比下历朝历代的开国丞相,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大秦丞相李斯到死都要抱着丞相之位不撒手,北宋的赵普三度拜相,可见李善长这样主动退位是有多么的难得。

李善长为人也相当和善,位高权重却从不仗势欺人,也不主动与人为恶。就算被他黜免的那两倒霉蛋,也是这两人冒犯在先;刘伯温和杨宪不此一次找他麻烦,以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将这两人挤出朝堂或者整死,他也没有对这两人出过手。

可为什么李善长明明都已经早早辞相了,且胡惟庸案他也是作壁上观,及时切割并未出手相救,为何朱元璋最后还要杀他呢?

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发家史说起。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靠一个碗开局,靠一帮淮西兄弟逐步发展壮大,只是随着他们势力的壮大,朱元璋与他的这帮兄弟们也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关系到坐拥一方的君臣关系,从他的视角来看,底下的兄弟就未免太过团结,这可不利于他的管理与统治,于是他开始拉刘基、宋廉等入伙,这些人大多都出生浙东,所以这些人也被叫作浙东党,这些人入伙后迅速得到重用,朱元璋扶植浙东集团就是让他们去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去角力。

有朱元璋在一旁拉偏架的情况下,刘伯温等人也不负朱元璋所望,和李善长斗的有来有往,一时风头无两,一度有望取代李善长首席谋臣的地位。李善长当然也感受到朱老板的打压,所以他也表现的很低调,把风头都让给刘伯温。只要刘伯温不触及淮西集团的核心利益,李善长都听之任之,不予打压。

洪武三年,李善长功劳起来越大,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再下去就要封无可封,这也是朱元璋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李善长,你需要让个位子给新人了。所以他就借病辞了丞相之位。他为何能这么痛快的放下手里的大权呢?因为在他请辞前做了件事,就是把胡惟庸推荐给朱元璋。作为胡惟庸的乡党、姻亲与荐主,只要胡惟庸一天在中央,他就要保证淮西集团和李善长个人的利益。所以他才可以放心的离开权力核心。这不难理解,后来的徐介与张居正就是这种情况,徐介下台后,只怕被爆出在家乡兼并土地几十亩,只怕张居正心里不愿意,都出手护住了徐介和他兼并来的田产。

只是浙东集团毕竟根基浅薄,丝毫撼动不了淮西集团,反倒被淮西集团压的死死的,这点从刘伯温洋广洋只被分了个伯爵就不难看出。等李善长下台后,淮西集团的领头人就换成了胡惟庸。胡惟庸可不像李善长这么温和,立刻展开了凌厉的反击,不仅把刘伯温给挤出权力核心,还压制汪广洋和杨宪,让他们不敢施为,还做了胡惟庸的应声虫。后面更大胆,直接毒杀了刘伯温。这也让朱元璋扶植其他势力去平衡淮西集团的计划泡了汤。朱元璋也很绝望,原来他不想用刀子解决问题的,只是这帮老兄弟太贪婪,攥着手里的权力就是不放,没办法,眼瞅着淮西集团势力起来越强,尾大不掉,只好举起手里的刀子,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胡惟庸案。”

李善长原本以为自己早早离开权力中心就能保平安,开始时确实如果,胡惟庸案也是没有波及到他。朱元璋为了安抚(或麻痹?)李善长还嫁了个女儿给他做儿媳。可为何还是没有逃过这一刀呢?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胡惟庸案”查了十几年,能抓的人都已经被抓了,也就是说已把李善长的党羽给剪除的差不多了,就剩李善长这罪魁祸首了。只要李善长还存在,那么淮西集团就有可能卷土重来,这是他必死的原因之一,还有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此时已老,已没多少年可活了,也没耐心再和李善长斗下去了,所以就要把这不安定因素除掉,以免遗祸子孙。

李善长有没有在朱元璋手底下活下来的可能呢?难,因为随着淮西集团的日益壮大,他也被牢牢绑在这了这个集团里,就算他下台了,也依然是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非他能下定决然彻底抛弃过往,找个没人能找到的地方隐居,否则就必然要被君王猜忌。

李善长的死,死的有那么一点冤,因为他不是死在自己的罪孽下,也不是不懂急流勇退,一辈子功勋卓著却活的谨小慎微,只是做不到彻底的淡泊名利,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君王的屠刀,他是死在了君王集权与利益集团分权的碰撞中,是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下的牺牲品,可悲又可叹!


user avatar   biao-ge-tang-de-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了你这么多年,皇帝都快死了你还不死,想让你善终留下君臣佳话都不行了


user avatar   longjf1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asahi-22-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官难断家务事,只能说王力宏唯一的问题是钱给少了。




  

相关话题

  明朝的火药工艺如何? 
  林彪的军事才能到底是怎样的水准?国民党阵营有与他军事能力一争高低的吗? 
  你在读三国史料时有哪些神奇脑洞? 
  看过《咖啡——黑色的历史》后,有一个疑惑咖啡真的曾经导致了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今天的世界吗? 
  陈寅恪在史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成就,使之被评价为「史学大家,学贯中西」? 
  古代王府的面积一般多大? 
  为什么好多人不承认元朝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明代的柳州府守备署郁林参将是一个怎么样的官职? 
  为什么明朝要把首都定到北京? 
  「崖山之后无中华」原本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吗?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等入选,哪些是你经常用的?
下一个讨论
创业公司的管理层该不该拿比核心开发人员高2~3倍的薪水?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