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的讨论让我充分认识到一件事情,在“如何理解和欣赏”的问题上不可以存在偏离主流话语的不理解和不欣赏,这种偏离本身就是不艺术。
这些评论本身也许反过来证明了这件艺术品的名称的意义,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艺术的本质:也许仅仅是一种叙述的话语权,而非叙述的自主权。
以下原答案:
这个作品的创意很早就有了,只不过是商家的想法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盘子耐摔。
这位同学的创意里把耐摔盘子换成了不耐摔盘子,认为这样就变成了一种思考。那好,我的思考有两个。
第一,作品是否涉嫌商业欺诈?顾客花了钱要买盘子,你给顾客碎盘子,因为涉及到金钱交易,因此从过程上,在谈愚蠢问题前,首先需要谈是否合法问题。除非事先明确告知盘子会摔碎,那么顾客购买的就是摔碎盘子的体验,倘若如此,那么也谈不上愚蠢。换言之,非要谈愚蠢,作品不合法,不去谈愚蠢,作品没意义。
第二,碎盘子会从售货机出货口飞溅出来,倘若不注意,很容易被扎伤。这种容易伤害观众的作品真的是好作品吗?倘若小朋友好奇去买盘子受伤了怎么办?
创意并非原创,操作也欠考虑,且完全没有考虑观众的安全问题,我如果是老师,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作品。
按当代顶级艺术要求,这作品「致敬」或「缝合」此前作品痕迹略多,不够创新。但作为学生作品,能成功表达和传播艺术家的观念,我觉得海星。
本人暂时理论水平不行,于是负责举栗子报菜名……
丁格利[1]「制造」了一系列「无用之用」的作品,甚至制作过《打碎盘子的机器》,专门用来打碎盘子,最后竟然成功卖给一家百货商店。(可惜年代久远没找到图)
丁格利的理念更接近「无厘头」
通过无用的、破坏性、甚至失控的装置来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人类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促使人们通过反思建立一个更适合生存的社会环境。[1]
Plateau agriculturel,1978
照片是雷切尔摄自瑞士巴塞尔丁格利博物馆,所有动态雕塑前都有一个脚踏按钮,供你自主开动。
每一次踩动都让我心花怒放,惊喜感当然也只有一次。
Ballet des pauvres,1961
天花板上的《贫穷芭蕾》的雕塑,按钮可不好找,我不剧透,请务必亲自体验它的疯狂摇摆。
50年前大概还没自动贩卖机。甚至连装置这概念都还不存在,丁格利把这叫作「动态雕塑」。
我总结他的四大特点(毫不学术严肃),其中三点勉强可以借用来解释这毕业作品
1.丁格利认为自己不是达达主义者,但比达达主义更进一步,以废旧金属铸造雕塑,并通电使其运动。这些作品很容易被当作垃圾,是反艺术的,充满了不确定、无聊、无用和幻灭。
2.以「非理性」作品嘲笑机械时代的非理性发展和人们对机械的过分依赖。
3.自毁式作品充满宿命感,雕塑艺术被他变成表演艺术,以展现机械迷人的魔力和毁灭性的力量。
有哪些极具美感的机械设计?——丁格利(内有雕塑动起来的视频和更多图,点赞再看或者记得回来点赞)
丁格利还玩过更自杀式的。1960年3月17日,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雕塑花园首演了世上第一部自动毁灭的艺术作品。
Homage to New York,1960
原料来自丁格利在废品场和旧货店里发现的各种各样东西:发动机,气象气球,钢管,许多自行车零件,钢琴,收音机等。劳森伯格(Rauschenberg)用自己的一个小雕塑参加了活动。
作品运转了27分钟出现意外爆炸,并未成功将作品完全摧毁。
类似概念很早就有,算是花钱减压娱乐?例如花钱摔碎房间里的物件,花钱翻桌子。
没记错的话,上海玻璃博物馆就有花钱买一个盘子往墙上砸的项目。
在同一次瑞士巴塞尔[2]之旅,遇到激浪派艺术家、行为艺术大佬小野洋子的作品“Mend Piece”——邀请观众参与,一起用碎瓷片创作,完成后放在架上展示。
Yoko Ono
Mend Piece (Galerie Lelong version), 1966 - 2018
我也忍不住玩起来。下面是雷切尔的作品,名为「小心翼翼地做无意义的事」。孤版的,想要吗?
现代艺术太多无题和编号,波普艺术的标题就标题党多了。
这位同学取了这有点「引战」的题目,考虑了互联网传播。结果很成功。
最著名的标题党是达米恩·赫斯特[3],他的那些著名(臭名昭著)的福尔马林浸泡作品其实都有着很哲学很诗意的名字。例如破拍卖纪录后又却变质了大鲨鱼叫《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甚至很中二网红——1999年就预言了《爱会消失对不对》(大雾
复读结论:用顶级艺术家作品要求去看,这作品「致敬」或「缝合」此前作品的痕迹有点多,不够创新。作为新人和毕业作品,我觉得海星,加入了贩卖机、短视频等元素,在今天获得更广的传播。
如果这作品由更著名的艺术家来完成,例如之前邱志杰的《菜市场书法展》[4],就只能算是流行艺术,毕竟他是威尼斯双年展常客邱志杰。
另一方面,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展《「ストーリーはいつも不完全……」(我们的故事总是不完整的……)》。
没开灯的展厅,需要用手电筒看展[5]。由艺术家Ryan Gander策展。策展不算惊天地泣鬼神,但手电筒打开,豁然开朗,我发现了新的作品互动和观看方式。在美术馆里「照田鸡」(更多现场实拍图)
感谢评论喜爱这策展,确实如很多评论所说,以及对这个毕业作品也是一样的,观众的感受和愿不愿意去感受也很重要。
更贴近大众和更容易感受的艺术,在今天也是很宝贵的。只要不过分媚俗,让评论太不堪入目和无脑吹就好。
坐标西安美院,西美本科,贴一个同学的pyq
我觉得加上网上好多人的“言论”,这个作品才算完整
没想到这个作品能突然火起来,我觉得这是这个作品成功的重要一步吧
消费只剩下消费购物这个过程产生的快感,而已经与商品是什么或者商品的功能没有关系,这就是此时此刻的社会正在发生的消费观念。比如手游,比如支付宝,花呗 6.18 1111 1212,消费者享受的是购物的快感,而与购买的商品是拿来干什么开始毫无关系。本身每次消费之后,买来的商品都不使用,和一买来就砸坏的盘子有什么差别?
仔细想想还真是挺愚蠢的,从我们被这个作品吸引的第一秒开始:
1.明明知道购买盘子后会摔碎,但是还是会控制不住冲动去购买,然后收获一声“啪”,愚蠢。
2.甚至有的人,会想尝试能不能“接住”盘子,而做出了一些接盘尝试,然后依然收获一声“啪”,愚蠢。
3.B站上有“接盘”成功的小伙伴,发现盘子是素坯白盘,石膏材质,就算接住了也没什么用,说明盘子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而这个看似离谱的贩售装置却让人心甘情愿的花了钱,还是愚蠢。
这个作品的海报也挺有意思的,有一种强烈的戏谑讽刺感。会让人想忍不住多看两遍哈哈。相信大多数在现场的人,应该都会控制不住的想要去感受一下这愚蠢的“啪”。
“这好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品?”
“那么多人都去玩了我也去试一下吧?”
“我好像白花了钱,但是我收获了一次超酷的经历!”
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但是你一定会因为这场“愚蠢营销”而不小心陷入其中。
那些形形色色的精神附加价值,到底能价值多少?
恐怕就是这个装置想要我们思考的内容之一
把没有价值的东西包装成有价值的模样。
或是把可能有价值的东西摔碎后再包装成一种艺术行为。
到底是艺术还是愚蠢?是快乐还是艺术?是人性思考还是牵强附会?似乎都只有一线之隔。
不过说实在的,在今天,千奇百怪的“无用式消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我觉得每个人应该都消费过吧?
除了日常所需的衣食住行,剩下的大多数消费都可以归结到“无用”的层面上,但我们却丝毫不觉得,反而觉得这种“无用”具有无可代替的精神意义。
给主播打赏,听主播笑吟吟的念一句谢谢XXX的火箭,感谢他用个人才华打发掉我这个凡人的无趣时间。
给爱豆疯狂打投,掏空自己钱包的同事让他收获他的梦想,顺便好像也从他身上见证了自己的梦想。
给游戏冲钱,总有一款游戏会吸干你的钱包,因为我爱游戏里的角色,爱游戏里的氛围,我花钱了我也变强了。
随便举的这几个例子相信大多数人都干过(比如我自己),还会给自己花钱的当下找到各式各样的理由,极大的满足了花钱那一刻的爽感,但是在不理解我的那群人面前,我花的钱那就是智商税。
好了好了咱们乱扯了一堆,为了一个证明“愚蠢”的命题而较真到底愚蠢在哪里?
最后花了这么多时间码字,这么一想我是不是也挺愚蠢的?虽然人不在现场也着了作者的道。
但是此刻愚蠢的我还挺开心的,oh这该死的魅力!
讲两句:
我觉得如何欣赏某种艺术的问题都是无效的。
艺术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以各种手段激发你心中某一部分的共鸣,放大,达到震撼的效果。如果你没有被激发出来,那说明你的本征频率和艺术品所激发的不一致,没有达成共鸣。你可以去看点儿别的,能引起你共鸣的……
我来讲点儿浅薄的理解吧,我觉得艺术很多时候没有必要上升到很高的层次,没必要。
这个自动售货机卖的是盘子,盘子掉下来一定会摔碎,而事实上的确也是会被摔碎。而且它是个功能完整的售货机,收的钱是真钱,也不会退,盘子也是真盘子,碎也是真碎了。
那么很显然的,应该不会有人去用这个自动售货机才是,因为你花了盘子的价格,但是得不到盘子。
而实际上呢?肯定会有人去试一下,为什么?
因为总有人会想:
既然有这么个售货机在这里,那肯定有办法让盘子不会碎掉,譬如说下面的是个海绵之类的。
然后盘子碎了。
看到盘子碎了,还是会有人去用这个售货机,因为有人会想:
前一个倒霉蛋可能只是运气不好,毕竟这个售货机摆在这里,肯定是可以卖盘子的。
又碎了一个盘子。
但还是会有人去试一试,也可能是这个售货机是这样设计的,我只要先在下面垫个海绵或者把手伸进去接住,盘子就不会碎了。
终于拿出来一个盘子……
然后大家都认为这才是自动售货机的正确用法,之前的人是不会用……
就像有些东西本来就是设计者脑子里进屎了,但是因为逼格高,大家就会找各种借口来圆回来,并且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
这个东西的确会引起我的共鸣,不过我共鸣的点是:
有些事情你明知道事实上啥也得不到,就像用这个自动售货机买盘子,很明显,从设计到结构到先烈的经验都告诉你了,付钱只能得到一个碎盘子。但总还是有人想花钱去试一下……
就像我明知道知乎上都是营销号,但还是想写点儿东西一样……
当然,这个作品还少了点儿东西,应该在旁边摆上宜家风格的产品介绍。
迪斯克·布雷克 盘子
简洁的骨瓷制作的白色盘子,表面经过高温釉面处理,不易沾油污。可以用来盛放蔬果,面包片。也可以配合盘架使用。
直径:12cm。产地:中国,景德镇。
易碎品:谨防高处坠落。
安全提示:盘子碎裂后请不要用手清理碎片,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请交由专业人士处理。
这样理解:用财政款,培养出一个行为艺术学生,到了就业市场上,就一点用都没有了。
1、买完了东西用一次然后就收起来了,再拿出来的时候就是进垃圾堆的时候。商品的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和扫码之后直接摔了有区别吗?
2、“花钱听个响”。西安之前的摔碗酒也火了,请问买摔碗酒的钱,多少在酒上,多少在“摔”上?推广一下,酱香科技、华子、奢侈品的包,多少钱是为了自己喝着抽着用着舒服,多少钱是为了听别人那一声“哇”?买艺术品的真的懂艺术吗?坐劳斯的真的懂车吗?听响、要面子,到底拉动了多少消费?
3、流量。其实那个作品立意可能完全不是这些,但是这设计火了,就会有人去扫码。即使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发现了一个热点,依然会趋之若鹜,花钱摔盘子,最后买到了一段自己拍摄的视频,放到网上,满足自己。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