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项羽为什么听不进意见?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是战神,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人需要什么意见?你行你上啊!!!


user avatar   xiong-xiao-xin-15-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里,我被骂作项吹,在我另外的回答,我被骂做项黑,没想到我也能享受一下司马迁的待遇:刘吹骂司马迁吹项黑刘,项吹骂司马迁吹刘黑项。

以下为正文。

…………………………………………

项籍有采纳他人的意见,只是更多的时候,有自己的主见,因为后来失败了,所以被称之为刚愎自用。

简单来说,项籍自己的才智能力是当时最强的,不仅是军事能力第一,政治能力和玩弄权术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项籍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从一个人人厌恶的小偏将,成为天下最强诸侯王,诸如【宋义谋反】、【熊心无功】、【巴蜀也是关中地】等政治谎言是信手拈来。

再讲一个热知识,项籍只是项梁的侄子,不是项梁的儿子,也不是项梁的继承人,只是家族中的晚辈,项家人并不喜欢项籍。

当时人人厌恶的项籍是在一步步的逆天改命,就是因为极其出色的才智能力,通过安阳兵变、巨鹿之战、鸿门宴-分封天下(集体造反),才得以篡位成功,把熊心拉下马,把熊心楚国一分为四,获得其中最大最丰厚的四分之一,建立属于自己的西楚国。(所谓的分封天下就是一场集体造反,项籍勾结和蛊惑了楚国诸将和列国诸将,驱逐旧主,自立为王。

然后就是楚汉战争,项籍不是在和刘邦一个人对抗,而是和整个刘邦集团对抗,刘邦+萧何+张良+韩信+陈平+英布+彭越等。

这些人随便放一个出来都是在中华史上排的上号的,而项籍和这些人打死打活打了四年,才被打死,足以说明项籍的厉害。

极度聪明的人都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自信,成功了就叫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失败了就叫刚愎自用,不听劝谏。

项籍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来以项籍和韩信的关系为例。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先来说【郎中】是什么,郎中就是侍从、亲卫,换句话,就是亲信侍卫。大家觉得上位者会随便提拔任用一个人当自己的亲信侍卫吗?

韩信能成为项籍的侍卫,说明是被项籍看中了,而且还不是普通的侍卫,是侍卫中的军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韩信可以多次向项籍提建议,这不是普通侍卫能办得到的事。

然后就是【羽不用】,就是说韩信的多次建议都没有被项籍采用。

很多人就以此来说项籍不会纳谏,不会用人。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想一想,韩信是什么人?是个军事天才。项籍是个什么人,也是个军事天才。

大家觉得一个军事天才向另一个军事天才提出建议,后者会不会识货?能不能看出这些建议的真假高低含金量?

当然是可以的,那为什么不用?因为前者的建议,要么自己已经想到了,要么就是用不上。

项籍能让韩信当自己的侍卫军官,又接触那么久,肯定是知道韩信的才能的,当时正值分封天下(集体造反)之时,有兵无地的楚将项籍在忙着篡位造反,勾结蛊惑英布吴芮共敖等人一起造楚王熊心的反,集体造反时也用不上韩信这个军事天才,就打算等以后篡位立国稳定后再用,谁知道韩信乘机跑了。

那么韩信为什么跑了?因为韩信也知道项籍聪明绝顶,不需要自己的才能,自己在项籍麾下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有单独领军的机会,更别说主持一方面军,项籍在权力上是个极度吝啬的人,并且不相信异姓人(然而项家人并不喜欢项籍),而韩信去了刘邦那里会有更大的舞台。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项籍自己聪明绝顶,极有主见,很少有人能提出对他有用的建议。

项籍以为靠自己一人之才智就能扫平天下,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刘邦,被刘邦集合天下人之才智给打败了。


补充。

我上面已经在说项籍是在篡位造反了,还是有很多人把项籍视为天下共主,或主宰天下的老大?

分封天下(集体造反),项籍不只是为了自己篡位立国,还分裂和制造了其他诸侯国的内乱矛盾,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方便自己以后逐个消灭。

在楚国,项籍勾结蛊惑了共敖、英布、吴芮三个楚将,四个人集体造了楚王熊心的反,最终架空了熊心,把熊心楚国一分为四,其中项籍获得最大最丰厚的四分之一,建立西楚国;

在齐国,项籍勾结蛊惑了田都和田安这两个齐国叛将,又把齐王田巿改封为胶东王,却又不立齐国实控人田荣为王,就是为了挑起齐国内乱;

在赵国,项籍勾结蛊惑了张耳、申阳、司马卬三个赵将,挑起张耳等人和赵王赵歇、陈馀的内乱;

在燕国,项籍勾结蛊惑了燕将臧荼,挑起臧荼和燕王韩广的内乱;

在魏国,项籍打压魏豹,把魏豹从魏王改为西魏王,驱离中原,赶到河东,由项籍自己占据中原魏地(也就是梁楚九郡中的梁),同时又把魏国河内封给了赵将司马卬;

在韩国,唔~韩国太小了,就一个郡,没有分割,但是项籍在出关东返的时候,就直接吞并了韩国,杀害了韩王韩成。

在秦地,项籍不但放过了杀叔仇人章邯,还把章邯三人组立为三秦王,分裂关中,并与汉中的刘邦互相监视。

项籍通过这场集体造反,从一个有兵无地的楚将,一举成为天下最强诸侯王,但是因为强行又仓促的篡位弑君,也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来看一张时间表。

汉元年正月,共尊熊心为楚义帝,为天下共主,然后再以楚义帝的名义分封了十九个诸侯王。

四月,项籍和田都等人出关东返。

五月,田荣起兵反项,击败到达齐国的齐王田都。

七月,熊心离开彭城,项籍入住。

十月,项籍弑杀熊心。

十二月,项籍伐齐(田荣)。

为什么列出这么一个时间表,因为这张表包含了很重要的信息,项籍败亡的主因之一。

1、同样是四月分出关东返,为什么齐王田都在五月就已经到了齐国临淄城外,而项籍却在七月才到彭城呢,要知道齐国距离比彭城更远,难道项籍是在乌龟爬,亦或是有拖延症?

2、为什么七月就入住彭城了,却到了十月才派人杀熊心,难道是项籍过了很久才想起来弑君这件事吗?亦或是拖延症又犯了?

2、为什么正月就开始分封天下了,为什么一直要拖到四月才出关?

3、五月田荣就起兵反项了,为什么项籍一直要拖到十二月才出兵讨伐齐国田荣?

其实这4点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当时的熊心是楚国实权大王,并非随意捏拿的傀儡,项籍篡位造反不容易,低估了东返夺权的难度。

首先,正月开始造反,却到四月才出关,是因为项籍就需要勾结和蛊惑诸将,这是需要时间的,并非是项籍一说我们来造反吧,我们一起自立为王吧,然后大家就信了,大家就同意了。

在这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项籍通过分封天下(集体造反),勾结了英布、共敖、吴芮等楚国实力派将领,先从内部瓦解了熊心集团的大部分实力。

四月份出关东返,到七月才入彭城,期间就是在和熊心对峙(双方有没有爆发战争,我也不知道,因为史料缺失很严重,不过我认为,大战应该没有,小战可能有。)

七月入住彭城,十月才派人去杀熊心,这段时间在干嘛?当然是在消化熊心留下的势力,比如原楚国中央军之类的。

最后就是这一拖,那一弄,一直到十二月才出兵进攻齐国。

总结一下,就是项籍低估了造反篡权的难度,低估了熊心集团的实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整合篡位后西楚国的实力,以致于拖延了伐齐的时间,最终深陷齐地泥潭,并且没有时间和力量去救在废丘望眼欲穿的章邯。

项籍的计划是篡位立国后先灭齐,然后转向分裂内乱的燕赵,再是分裂的三河(河东郡魏豹、河内郡司马卬、河南郡申阳),然后是分裂的关中三秦王,最后扫平天下。

所以,项籍的伐齐也是有计划的,立三齐王而不立田荣,制造齐国内乱,然后项籍再带着旧齐王田假,以立田假的名义伐齐,讨伐田荣这个弑君逆贼,然后实际掌控齐地,逐步吞并。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算是通过勾结和蛊惑楚国诸将,从内部瓦解熊心集团的大部分实力,但是项籍出关东返夺权还是耗了太久,没有足够时间整合篡位后西楚国的力量,以至于拖延了伐齐的时间,也没有时间和力量去救在废丘望眼欲穿的章邯,虽然项籍带着田假很快击败田荣平定齐国,但是刘邦出关太快了,项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吞并齐地,于是只能屠灭齐地,既是为了削弱齐地的潜力,避免项籍返身对付刘邦时,西楚国后面出现一个强大的齐国,同时也是为了用齐地的财物宝货来收买西楚国的上下,用来稳定项氏的统治(因为西楚国是篡位造反而来的,不得人心)。

于是项籍一统天下的计划在伐齐的时候就中断了,被迫掉头和刘邦正面拉锯战,然后立国不稳、不得人心的西楚国就处于高强度的政治军事对抗,内忧外患严重,最后被拖垮,直接众叛亲离,项氏一族抛弃项籍集体降汉,项籍自己也是弃军而逃,跑路乌江,在江边没有看到江东的援军,知道江东也抛弃了自己,于是绝望自杀了。




  

相关话题

  楚汉对峙,项羽把刘老太公绑起来,要挟刘邦,刘邦说出分一杯羹的话,如果你是刘邦,你怎么做? 
  韩信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能成功地三夺韩信兵? 
  为什么会觉得项羽的军事能力高于刘邦? 
  项羽为为什么册封了十八路诸侯? 
  如果项羽定都关中,坐镇秦地,是否刘邦就毫无机会? 
  如果刘禅换成刘邦,诸葛亮换成韩信,张良,萧何,蜀国可以统一吗? 
  彭城之战项羽三万打赢刘邦五十六万,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人才投靠刘邦阵营? 
  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 
  韩信如果生在战国中期,他的人生轨迹会是怎么个发展? 
  刘邦快去世的时候,为什么要派陈平去除掉樊哙? 

前一个讨论
为何很多人指责刘禅投降,而少有人指责刘璋投降的呢?
下一个讨论
董卓为什么行废立之事,效法霍光?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