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 第1页

  

user avatar   junlin_19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年前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轰动的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2010年以前,中国是耐克的最大生产基地,但是此后越南上位,取代了中国的位置。2001年,中国生产了耐克40%的鞋子,而越南只生产了13%;到了2005年,中国份额降至36%,越南升至26%;2009年,两国并列以36%的份额旗鼓相当;2010年,越南涨至37%,最终超过了中国的34%。

这似乎描画了一条中国制造业陨落的清晰轨迹。

要明白这条轨迹的内在逻辑,我们就必须拨开迷雾,将这家幕后的代工巨头挖出来。这家企业叫宝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代工厂,去年造了3.17亿双鞋子,世界上每5双运动鞋就有一双是宝成工厂里运出来的。扣除寨品,基本上绝大多数的耐克、阿迪达斯、匡威、新百伦,都是源自这里。

现在的宝成,有员工41万人,分布在中国、越南、印尼三大厂区。就产量份额来说,2015年中国的比例已经是三大厂区中最小的一块了,只剩下越南的一半左右。


宝成曾经是很不愿意离开中国的。

1969年,这家企业诞生在台湾的鹿港小镇,最开始的时候只是生产雨鞋和拖鞋的小作坊。在他成长的几十年中,一直面临着同行的残酷竞争和韩国制鞋业者的冲击,发展是相当坎坷的。

最后能够脱颖而出,和宝成老板蔡其瑞的一个决定有着密切关系。1980年代中期,新台币和韩元同时开始升值,逼使制鞋业者纷纷出走。那时候,由于韩国没有与中国建交,于是韩企只能远赴印尼发展,而蔡其瑞则选择了西进大陆,在珠海和东莞先后建起了万人规模的现代化工厂。

这一个决策,使得宝成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就此打下霸业根基。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由于不适应印尼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最终被折腾死了。

大陆对于宝成来说,就是家族崛起的风水宝地,不到迫不得已,是绝不愿意离开的。

但宝成,还是离开了,带着他每年数百亿元的订单,奔赴东南亚。

促使宝成最终下定决心离开的,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交通成本,中国内陆不靠海,走陆路运输的话,成本要贵很多,而鞋子的单位货值是很低的,一双的出厂价就几十块钱,如果物流成本占比高,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第二是人工成本。制鞋业对薪酬支出是非常敏感的,我们看看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对比。到2015年,中国沿海的人均GDP已经高达1万美元,即使是中西部地区也普遍跟着水涨船高到了5千至6千美元,而东南亚的越南,同期只有2千美元,大约是中国内陆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人均GDP的巨幅差距,对工资成本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再加上交通成本的高昂,宝成没有办法抵御,只能跟着大趋势随波逐流。他们的第四个生产基地,已经建到缅甸去了,那里的人均GDP只有1千美元,比越南还要低一半。

和宝成同一年来大陆的台商中,有一个叫郭台铭的人,他常常跑到老乡的工厂里去参观学习。

宝成的垂直产业链整合技术是非常优秀的,他的鞋材上游供货商有一百多家企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原料的库存堆积。但是他较早引入的电脑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得各个配件供应商之间的响应非常及时,库存预备时间大大压缩,提升了资金的周转效率。

另一方面,宝成从单纯的代工OEM模式,发展为“代工+设计”的ODM模式,让郭台铭大开眼界,他将这些经验复制到自己的电子厂去,很快就崛起为IT制造领域的巨无霸。

2002年,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跃升为中国出口制造业的第一名,并在此后霸榜十几年。

宝成走了,但是富士康选择了留下来。他的工厂一路向西,从深圳迁出,辗转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太原、菏泽,几乎每一个中西部省份都能找到富士康的工厂。2015年,富士康在中国拥有120万员工,出口额1200亿美元,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二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为什么宝成都走了,富士康却没有走呢?IT制造业虽然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几个关键的特点,使得他们和制鞋业最终分道扬镳。

第一点,IT业的货值金额相对更高,一双鞋子的出厂价通常只是数十元,但是一部手机,最少也要数百元。这就使得他们能够承受陆路的交通成本压力,如果是Iphone这样的奢侈品的话,用飞机来运输也是承担的起的,这就是为什么Iphone的生产被安排在郑州的原因,那里是内陆重要的交通中心。

第二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得IT制造业成为了受益者,薪酬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开始减少。机器人技术在过去的精度不够,因此只能应用在汽车等重工业行业,但是在最近几年,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提升,电子装配线上的许多工种都可以让机器人来完成了。比如富士康的昆山工厂,在过去的五年里,就减少了一半的工人数量。

第三点,鞋子的技术革新是缓慢的,发展空间有限,但是IT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你总有机会抢到风口。富士康在内陆最新落户的一站,是贵州,那里将被建设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同时还将建起一座6代LTPS(低温多晶硅)面板厂,投资金额250亿元,合作伙伴是华为。这些业务都是富士康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利润率更高,对于新兴业务来说,市场规模比压缩成本重要的多。

虽然一直被传言要离开中国,但富士康并没有真的走出这一步。

截至到目前为止,富士康超过80%的工厂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虽然这里的工资成本已经日益高涨,但是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不断升级,使得富士康拥有了留下来的底气。

今年春天,富士康收购了百年老店夏普,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其先进的屏幕制造技术,夏普是苹果iphone的屏幕供应商之一。收购完成后,夏普的日本工厂将会被裁员,屏幕制造技术将会被引入中国,交由郑州,或者贵州的工厂来生产,这一切都在规划之内。

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目前只是最低端的纺织制鞋业,而技术含量更高,利润率前景更好的行业,正在有条不紊的继续西进。比如高世代的面板产业,包括AMOLED屏和LTPS屏,2015年中国有6条生产线在建,2016年的产能将再扩充210%,像京东方的成都厂,华星光电的武汉厂,深天马的武汉和厦门厂,富士康的郑州和贵州厂,都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陆续投产。

这股投资浪潮,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标志之一,他们投资的是技术和未来,毕竟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社会稳定,人才密集,远不是东南亚可以比拟的。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好!我自己的公众号“史客郎”上刚写了一篇文章。

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其实我对印度三哥向来没什么偏见,原来也觉他们脏了点、乱了点、宗教了点,另外也就是蜜汁自信了点。最近一不小心,吃了个大瓜,这才明白,我实在图样图森破,三哥的心思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猜得到。最近11个三哥随随便便,连手指头都没动,就毁了一盘美国三任总统辛辛苦苦下了十年的大棋。

最近西方媒体对印度也没什么好口吻,基本上是一边倒地怒骂印度是“猪队友”,啥标题都用上了,从充满文艺气息的“恒河上漂来几十具尸体”,到梁山李逵风格的“印度是西方的猪队友”,全都有。《纽约时报》也史无前例地和印度疯狂撕起了逼,一点没有前段时间美印日澳“四方联盟”举行视频会议时的意气风发。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来好好吃吃这一大堆瓜。1从广西凭祥市聊起,4月30日、5月1日、5月4日,分别有1、3、1名中国人从这里入境回国,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来的病毒株式印度变异种,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delta病毒。

按照惯例,信息通报给了越南方面。

查了这5个人的背景后,越南方面如梦初醒,大惊失色。

因为这些人是中国专家。

称他们是中国专家,是从越南人的说法照搬过来的。

中国人一说到专家,总会感觉很高档。

但在越南,这个词早就被用滥了,连普通熟练工,也是专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中国在公司里,哪怕碰到扫地大妈都可以送上一顶的那种“经理”头衔。

这还算好的,疫情起来后,这个词在越南变得更是面目全非。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要先说一下越南的防疫措施。

早就说过,越南人很喜欢抄中国的作业,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就搞革新开放;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南搞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越南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基本是中国这里文件刚出,越南那边改个字也出了。

这次疫情越南也抄了中国的作业,比如说在放开签证和出入境方面,和中国的制度基本一模一样。不过越南和中国相比,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国家太穷;二是人比较懒散。所以看似一样,其实差得很大。

当年越南从法国人手里争取独立时,这种中越之间的差异中国派出的军事顾问就感受很深。记得早年看过一篇文章,有个当年的中国军事顾问回忆说,有一次他和越南人说好了怎么伏击法军,之后他发现越军没准时到达伏击地点。他怒问怎么回事,越南联络官说天下雨,部队自作主张,推迟了一个小时出发。

过了一会儿,消息传来,伏击成功,因为法国人见天下雨,也推迟了一个小时出发,正好一头撞进埋伏。这位中国军事顾问哭笑不得,只能感叹:你们和法国人真是天生一对啊!

因为抄了中国的作业,去年越南确诊病例4000多。要和中国的省来比的话,仅次于湖北和香港,排名第三,连及格分都不到。但要是不管是放在东南亚,还是放在全世界,越南都是厉害得不得了,“防疫模范生”的牛皮吹得嘟嘟响,天天叫嚣着要帮助这个,拯救那个。

其实越南的防疫措施有个漏洞,就和上面说到的专家有关。

为了防疫经济两手抓,越南开通了商务特批入境,主要是针对“外国投资者、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这些人都被统称为专家。他们入境后必须集中隔离14天,隔离费用300元每天,还必须有相应的越南公司做担保。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制度很快变样。

一些越南人专门设立公司,以为想去越南的人开保函为主营业务。到后来,到了凡是入境越南的人,个个都是专家的程度。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种时候,还入境越南,不是没事找事干嘛!

对有些人来说,越南还真有非常吸引他们的东西。

越南有一种很特别的美食:粉。

但不是越南知名美食河粉,那是中国传过去的。

越南这个国家曾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男人死在战场上的太多,一度女人比男人要多得多。进入和平年代后,“吃粉”这种人类运动在越南就变得非常盛行。

什么是“吃粉”呢?差不多是这样:一个越南男人带儿子或女儿的时候,去了一个越南女人加(往往是寡妇),叫孩子在楼下等。过了段时间,这个越南父亲脸红扑扑,下来了。儿子或女儿就问了:爸爸,你刚才为什么上楼去?这个越南父亲常会这么答:爸爸刚上楼去吃了一碗粉。

小孩子慢慢懂事后,也就明白“吃粉”是什么一个意思了。所以到越南,听到二字,要长个心眼,尤其要管住嘴,别一不小心,乱说某某某去某个女孩家里吃了粉,那说不定轻则吃耳光,重则被人砍的。

越南从30多年前搞革新开放后,越南粉名气大噪,引来了各国美食爱好者。

越南胡志明市范五老街


这5位中国专家就是这种爱吃越南粉的美食专家。

4月9日,他们从中国友谊关口岸出境,前往越南的安沛省,开启了美食之旅。现在越南一家叫如月2号的酒店集中隔离。

9天后,4月18日,酒店来了批印度专家,11人。

印度当时疫情非常严重,火葬场都不够用了,连火炉里的铁棍都烧化了。

这种时候越南政府还对印度专家大开国门,心实在是有点大。要知道,4月18日,印度光通报的确诊病例就高达26万多例,外国普遍认为印度的实际疫情比通报的还要高出数倍。

这批印度专家是不是越南粉的美食爱好者,越南媒体多少还知道要点国家的脸,没报。反正知道他们也是专家就行了。

在如月2号酒店,这批中国美食专家和11名印度专家共同待的时间有4天。

到越南的第13天,也就是4月22日,越南方面对这5人进行了一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第14天,已经饥渴难耐的中国专家们办了退房手续,开始了在越南的美食之旅。

当天,这5位专家一起考察了某KTV。

4月26日,5人组又考察了某按摩店,之后分头行动:2名专家去了岘港,住进了Muong Thanh酒店,期间还去了岘港某夜总会;3名专家去了永福省。

4月29日,去岘港的那2名中国专家乘坐了VN160航班。

在沿途,他们都留下了这场美食之旅的痕迹:3位专家同去的一家KTV,有7个和他们密切接触过的越南粉确诊;某按摩房,则有5名越南粉确诊。两位去岘港的专家,还在酒店房间内和两名越南粉有过接触,这两人也都确诊了……

这种越南粉,吃过可以再吃,重复使用率非常高,病毒很快就二代、三代、四代地传了出去。

越南效率挺高,接到中国通报后,立即顺着这条线,进行了流调、密接隔离和疫区封锁,几天之内,越南竟然找出了几百例确诊病例!

要知道,在去年疫情严重时,越南全国确诊也就4000多例,因此被誉为世界防疫的“模范生”。

调查结果一出来,越南政府只怕头皮都炸飞了。2讲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要骂那5位中国专家。

其实错了。

这5位中国专家其实是越南的福星,越南政府真应该给他们发个超级大的勋章。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这5位中国专家在隔离酒店住到第9天时,有11位印度专家也住了进去?五位专家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毒株,被发现是来自印度的delta病毒吗?

人都隔离了,怎么还会被感染?

越南政府官员们赶紧去找这些印度专家。

还赶得上,因为5月2日才是这11位印度专家隔离到期的日子。

到酒店后,越南官员发现:咦,不对。只剩下7位印度专家了。

原来,在4月19日越南方面对这些印度专家们作了一次核酸检测,有4位专家被查出阳性,已经被送进了河内中央热带病医院东英院区。

越南信息化程度不如中国。

越南政府赶紧派人去医院,对接触过印度专家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又吓了一大跳:一堆人被检测出核酸阳性。



还是国家太穷的原因。

中国的医护人员,只要接触这种病人,往往把自己裹得像个太空人似的。越南的医护人员,就穿了身普通的手术服,带了个我们家里常备的那种医用口罩,连护目镜什么的都没有,就诊治病人了。

结果导致发生了院区感染。

4月19日,这个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接触这些印度专家了,但直到5月4日,才被发现,拖了十几天,过去的时间实在太久了。

医院人来人往,这些医护人员除了诊治这4位印度专家外,还接触过其他病人和陪护家属。这些病人不止去了这家医院,还去过其他医院。

这下好了,越南首都河内好几家知名医院中招,被迫关闭。

医院关闭后,本身的感染链被控制住。但出院病人和陪护家属已经带着病毒回到各个省。

到这时,越南政府官员彻底绝望了。

因为他们回乡的时间,正好在两个节日前。

越南有两个连在一起的节日:4月30日,是越南南方解放日,用以纪念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后一天,正好是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因为是连假,越南各地都很热闹,人们到处走亲访友。

换句话说,当第一位中国专家确诊并通报给越南方面时,这些病人和家属已经加入了节日的欢庆活动中。

节日期间,是疫情防控最难的时候。因为人流量太大,没有中国的健康码这种东西,根本没法确定密切接触者,光凭当事人的记忆,那极不可靠。

很快,河内当地以及周边多个省,来源不明的社区感染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冒了出来。就像打地鼠一样,这个地方刚勉强控制住,另一个地方又冒了出来。

就在越南政府手忙脚乱时,一个消息传来,他们目瞪口呆:北江省/北宁省有条感染链,已经蔓延进了工业园区。

全世界各国,最怕工业园区的聚集性感染。

新加坡刚开始疫情控制得挺好,为什么后来疫情突然爆发?是因为移民工人宿舍发生感染,那数字可是急剧攀升,让新加坡政府丢尽了颜面。

泰国也是因为缅甸劳工聚居区发生了群聚性感染,这才出现了大爆发。

比起这两国,越南更穷,医疗条件更差,也更怕这种事。

从去年起,为防范疫情,越南人搞了个非常有越南特色的做法:封工业园区。

中国2000年左右,经济非常依赖外贸,出口总额曾经一度高达GDP的40%。越南现在,也差不多处在这个发展阶段,工业园区是是越南经济的命脉。

中国如果有地方出现小规模疫情,会立即进行全民核酸检测,把感染者找出来,越南承受不起这个费用。另外,如果工业园区疫情爆发,还会造成停产,几十万、上百万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越南政府也没解决的能力。

所以从去年起,越南政府把工业园区和外界物理隔离起来,只有生产和生活物资的进出,人员就基本不让进出了,大家差不多都等于在坐牢,绝对符合美国造谣的那种“强制劳动营”,用来抹黑新疆的。

正因为这样,越南的工业园区群聚度非常高。

这也是没办法。

越南国家穷嘛!万一疫情堵不住,哪怕国内其他地方乱成一团,至少越南的命脉还在运转,经济还能保得住的吧!

人算不如天算,病毒还是进了工业园区,等越南政府发现时,疫情已经炸开了。

越南政府为北方炸开的疫情焦头烂额时,5月18日,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位于南方的胡志明市拉响警报,新增2例本土感染病例,感染源不明。

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城市,也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对越南来说,胡志明市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上海对中国的重要性。

当天胡志明市紧急封锁相关区域,并连夜启动上万人的快速筛查。

不要嘲笑上万人这个规模,在全世界,这都已经是能数得上的能力,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能动辄快筛上千万人甚至几千万人。

越南南方就此沦陷。

疫情在越南全境开花,到6月18日,越南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2000多例,单日最高确诊病例达到500多例,许多工业园区不得不关闭停产。

而且就凭越南一天撑死了能做一万多例快筛的能力,根本无法彻底把所有感染者找出来,如果这种局面不得到改善,越南将会很长时间都处于这种“按住葫芦浮起瓢”的局面,没法得到彻底解决。

而这就是为什么郑州富士康不得不加薪招工人的原因:因为疫情,富士康在印度、在越南的工厂被迫停产了。

那么,越南这场疫情,和美国下的一盘大棋有什么关系呢?3先讲一下最聪明的人怎么用网抓鱼。

有这么三步:

第一步、找个鱼多的池塘,选一角下网;

第二步、用尽全力,把池塘搅个天翻地覆,却故意不动那一角;

第三步、等时候到了,鱼就全部进了布在那一角的网里了,这时再拉网。

前几天讲过拜登抗中的外交布局,基本上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在经济上,搞贸易战、科技战,拖住中国发展的后腿;

第二句话是在政治上,拉拢可以拉拢的一切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哪怕这些国家很多只是空口喊喊,也要制造出一种“合力抗中”、全球已经形成抗中联盟的印象;

第三句话则是想尽办法离间中俄关系,如果不能,那就设法和俄罗斯人搞缓和。

这个外交布局,在十多年前奥巴马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历经三任总统。目的、方向一样,只不过手法不同:

奥巴马时代,是搞CPTPP,要把中国制造业和世界主要市场隔离开来,其实就是温和版的贸易战和科技战;政治上的拉拢,则是“重返亚太”这句口号;也在离间中俄关系。

这里讲个细节:

2009年时,为了离间中俄关系,奥巴马派了国务卿希拉里,也就是前总统克林顿的老婆,飞到了日内瓦,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面。

见面会很费了点心思:希拉里当面送给拉夫罗夫一个礼物盒。盒子黄色包装,上面有个红色按钮,分别用英文和拉丁字母俄文写着“重启”字样。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美俄关系不但没重启,还因为2014年爆发了克里米亚危机,美俄关系反而更恶化了。

特朗普走的,其实也是这三招。

搞贸易战、科技战,大家很熟悉;离间中俄关系,更是搞得赤裸裸,亲俄亲得太过头,弄得民主党都以“通俄门”去弹劾他。

拉拢盟国的事,他其实也在干。只不过他大概觉得欧洲国家太远,没啥用,另外法国、德国这种国家,从来都是腰包里只有坐经济舱的钱,却老觉得自己天生该坐头等舱,拉它们划不来,还不如逼它们吐点钱出来比较实惠。

对日本、对韩国,在怎么引导它们对付中国这件事上,特朗普还是很下了一点苦功的。现在日本人对华好感度连年下降,八成人对中国有恶感,台湾人几年之内从同胞变成现在这副德性,背后都有特朗普下的黑手。

那这些招数能起到什么效果呢?

什么效果都起不到。

而且不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甚至是拜登,都知道这么搞不会有任何效果。

这前面我已经分析过了。

这些美国总统都是人精,怎么会干这种没效果的事呢?

实际上,他们干的这些动作,差不多等于是上面写的捕鱼第二步:把池塘搅个天翻地覆,让鱼全都跑到那个角里去。

鱼其实就是在全世界各地流动的资本。

资本这东西,很多美国大学里的专家、教授讲课时,往往特别强调它注重投资回报率的一面,故意忽略掉资本最大的特性就是怕风险。

股市最明显,某支股票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资本就会立即出逃,股票跌停。

假如你是个投资者,美国今天宣布对中国这些商品加税,明天又宣传展开什么什么调查,后天又在机场扣了某个中国企业的负责人,你是不是会觉得这生意没法做了?

要是汇率再变动一下,时不时再来个黑名单之类的。

只要是人,面对这么多的糟心事,十有八九会这么想:在中国做生意也太难了,算了,还是另找个国家,安安稳稳做生意吧。

外面有哪些国家呢?

美国早就替他们想到,还安排好了: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还有一些中美洲国家,比如说墨西哥之类的。

2016年,奥巴马访问越南,专门去了一家当地餐厅,演了场亲民秀


之前,越南、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好。等美国这战略一定,美国和这些国家立即热乎起来。可能越南和中国人很像,取代中国人可能性更大。印度人么,则是一向那么地不靠谱,所以美国人对越南尤其好,送军舰,送巡逻艇、送自由贸易协定(CPTPP)、总统访问越南……简直是蜜里调油,如果越南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说不定和它连同盟条约都签了。

越南也投李报桃,过去十多年,南海所以风云再起,越南巡逻船、武装渔船什么的动不动就找中国来碰个瓷,背后其实是越南在向美国纳投名状。

2020年初越南那波疫情,就是看到武汉封城,觉得机会来了,邀请美国航母到越南停泊,结果美国大兵上去吃了一波全球美食专家喜闻乐见的越南粉,才把病毒传播开来的。

这么十年搞下来,疫情前越南已经收获很大了。

中国出口相比越南出口的倍数,从2010年的21.8倍,到2019年下降到了9.46倍,而中国人口是越南的14.55倍,也就是说越南的人均出口金额已经超过了中国。2019年的出口增速,越南增长了8.44%,中国仅仅增长了0.5%,越南每年的增速还比我们快。

越南的工业园区


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工厂迁去了越南。

程度之严重,可能让人意想不到。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从商场里买来的鞋子老是不怎么合脚:早年脚背太高,现在脚背又太薄。

因为早年鞋子按日本人的脚型来设计的,日本人的脚背高;现在的鞋子按越南人的脚型来设计,越南人的脚型扁平。

不但是制造工厂往越南搬,连设计机构也在往越南搬。

有个朋友告诉我,在疫情前,他们公司,一家总部在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决定把他们所有人都裁掉,把地区总部搬去越南了,在越南再招人,只是还没宣布。后来疫情爆发,中国很快控制了疫情,他们公司按原计划裁掉了一半人,发现全球疫情都起来了,中国之外的生产线都完蛋了,要是把中国这边的员工都裁掉,等于公司退出市场,这才停止裁员,为了维持生产,又一口气招了原来三倍的员工。

富士康也是这样。这家企业本就是很讲政治的,只不过它有段时间讲的是美国人的政治,它早早就到越南、印度去布局,设立了庞大的工厂。疫情之前,已经有消息传出,说它要关闭郑州的工厂,把所有力量都转移到越南和印度去。

一般情况,企业对所在地的态度会比较客气,那段时间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口气很大,说是他给中国饭吃,不像有的人需要中国大陆的市场,还得跟大陆要饭吃。被网友骂得一塌糊涂,但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传闻。

去年疫情起来后,越南提了个口号,说抗疫如抗寇(越南人背地里骂中国是“北寇”),故意含沙射影。2020年越南经济增长靓丽,达到了2.91%,比中国还高,越南国内一片欢呼,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嘲笑、奚落中国的氛围。

今年大年初一,越南官方电视台在播出的专题节目上,充满了对中国的极尽污蔑仇视:“中国周边邻国特别是朝鲜、越南等国抗疫成绩出色的经验,正是几千年来与中国相处的经验使得他们不相信中国”、“他们拒绝接受中国援助的抗疫试剂、设备和物资”、“中国的试剂和设备可能把好人检成病人、而把病人检成好人”。

就在越南得意洋洋时,万万没想到,晴天一声霹雳,越南疫情大爆发了!

真是苍天饶过谁!4前面说过,资本最需要稳定性。

印度靠不牢,这正常。

在这场疫情下,印度也证明了自己确实靠不牢,火葬场的处处火焰,恒河里的浮尸,已经充分证明了印度的不靠谱。

印尼也不靠谱。

6月19日新增确诊病例1.2万例。

越南靠着抄中国去年的作业,赢得了一个“防疫模范生”的称号,本以为自己非常靠谱,自鸣得意,结果万万没想到,才来了十一个印度专家,就把越南搅成了一锅粥,越南正在为其之前的轻浮、愚蠢和刚愎自用付出惨重的代价。

印度、印尼疫情爆发后,美国对越南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现在越南证明了自己也不可靠。

它的工业园区关闭了;它的城市在不断冒出疫情,却束手无策。

别人也许会忘记。

资本不会忘记,这次疫情带来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它们应该已经明白:不管美国如何布局,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一个国家才能给予它们最渴望的稳定性。

哪怕之前嫌这个地方土地价格高,嫌这个地方工人工资高。

但这次疫情过后,一切都不再成为问题,因为“贵有贵的理由”。

在越南疫情爆发前,美国可能还对这盘大棋有最后的希望。

但从这11名印度专家到越南隔离酒店这一天起,美国这盘大棋就已经无法避免最后失败的命运。

至于越南,美国人大概已经心凉了。

越南向美国求救,希望能购买1.2亿剂美国疫苗,辉瑞给了它一个非常不平等的霸王条款,越南媒体把相关新闻刚传到社交媒体上去,立即被越南网民骂翻,只能紧急撤稿。



越南6月20日上午疫情通报

越南之前为了配合美国,电视台和报纸天天造各种中国疫苗的谣,然后以此为由,拒不批准中国疫苗投入应急使用,哪怕它们已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许可,哪怕很多国家已经使用。

这次疫情一起,越南好像忘掉了之前对中国疫苗的污蔑,从5月9日起,几乎一夜之间,突然大唱起中国疫苗的赞歌来。正巧那段时间中国科兴疫苗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许可,越南电视台总算愿意播这条新闻了,但主播当时一脸铁青。

然后越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宣布许可中国国药、科兴疫苗投入应急使用。

之后又称将把获得疫苗的主要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

显然,“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已经成了越南的祖传技艺。

当年越南对付美国时,全国遍地都是“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的歌声,满嘴说的都是中国和越南是“同志加兄弟”。

越战一结束,越南人立即变了嘴脸。

既然美国人靠不住,现在全世界能救越南的,又变得只剩中国了。所以越南又命中注定到了一个需要再次唱响“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动听旋律、弘扬“同志加兄弟”伟大友谊的时候了。

当地时间6月20日,由中国援助的国药集团新冠疫苗运抵越南。越南卫生部部长阮青龙代表越南政府率越方代表团前往机场参加疫苗交接仪式,并现场展示感谢中国中国捐赠疫苗的牌子。

只是这次十年大棋演砸后,美国就算有心,只怕也无力再给越南另一个同样的机会了。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东南亚。


五十年代,美帝把钢铁、纺织转给日本,自己干汽车、航天、电子。中间日本艰难地用举国之力产业上攻到了汽车和电子,在美帝几轮贸易战压力下守住了一部分,发展为自身的核心产业;

六七十年代,日本把服装、玩具转给亚洲四小龙,自己留下来汽车、电子、仪器和一部分装备制造,到今天还守住了大半块江山;

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们纷纷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给中国大陆。新加坡跑去搞炼油和制药,台湾留了个台积电,韩国留了个三星;

现在,我们在美帝压力和自身意愿下把大量“低端”产业转移至东南亚。要不要转、怎么转、能留下什么,才是当前要谨慎思考的。


有个老调不必提,就是“东南亚基建差、劳动力素质差、产业结构落后”,所以不会大规模转滴,不用太担心滴。

这话我15年前就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过。

当时的主流结论是:东南亚连裁块布都不会,让他们组装个电子产品那是做梦。

08年全球金融海啸,国内同步出现了一波劳动法大跃进,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始转移东南亚。

折戟沉沙一大票,敲诈勒索、示威罢工、良品率低、运输基建差、上下游配套严重缺失,总之负面新闻雪花般飞来,国内媒体又是热闹了一波。

12年左右,有票“公知”吹越南,越吹。但当时越南的工业水平还是差,一轮打脸后,更是加深了舆论对东南亚“工业无能”的印象。

仿佛我们天命就是世界工厂。

然后到今年,越南已经生产了全球一半的Nike鞋。


只要工业转移到了某地,并保持订单持续,加上一个脑子不要太乱的地方政府,劳动力、基建甚至产业上下游配套的问题一定能逐步解决。

1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孟加拉能够生产服装,现在孟加拉是全球第二大服装生产基地,18年服装出口额340亿美元,21年目标出口额是500亿美元。

我们18年也就是1570亿美元服装出口额。

孟加拉服装增长值是11%,比孟加拉还猛的是越南,服装增长值13.5%,年出口产值到了315亿美元。

大人,时代会变的。

没有特定的人种和文化会在工业上有优势,相反,工业作为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来专门扫荡人种和文化的差距的。

东南亚在物流基建、工艺熟练度、上下游配套、原材料及元器件上都还有严重缺失,但是三来一补已经被他们干到了这个规模,再轻视他们,有点自大了。


我们是不希望这些“低端”产业去东南亚的。

中纺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算是当年纺织部的遗产组织,年年发声,年年都是一个态度:

希望中国东南沿海的“低端”产业往中西部转移。毕竟从赚外汇的角度,服装这个“低端”产业,每年还能为中国赚来三分之一的美元欧元。

而且我国总体依然是个劳动力过剩的国家,不管这些产业被某些リカ酱系经济学家定性得如何“低端”,都是可以消化过剩劳动力的重要出口,并且为地方带来良性的产业资本循环。

而且真不用低工资竞争。越南工人的月薪已经到1500元人民币水平了,孟加拉工业也从月薪600月涨到了800元,今年马上过1000元大关。

我们依靠国内的产业集群优势,完全可以靠供应链上下游的高效率来摊平工人工资差距。东部沿海的许多服装厂,工人工资都到5000元每月了,单子还不是照做,老板还不是照样赚钱?

反正来10万个月薪3000元的就业岗位,我老家河南一定欢迎。


当下的问题,是有心无力。

确实上下都有人认同要保留这些“低端”产业,并在中国境内实现波浪式的产业转移,加速中西部人口密集地区的工业化进度。

但是虚拟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收益剪刀差。

假如在河南,炒房卖地也比开工厂赚钱,那土地政策为什么要向工业倾斜呢?为什么不往各种“产业园区”项目上靠呢?

这里要感谢一下河南地方,土地指标这么紧,这几年还是上马了不少工业项目。毕竟一亿人,不能靠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也不能指望贵州的旅游。爹不亲娘不爱的,只能老老实实干工业。

不过工业虽然能带动就业、增加税收、促进产学研的内生循环,但是工业用地不值钱啊。

住宅和商业用地才值钱,房地产才值钱。

越南柬埔寨孟加拉靠什么起来的?国家免费出让土地收益,前面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这块地国家不收钱。

东南亚但凡有点工业化念头的,都在出让本国的各种国家资产使用成本,因为这块是工业的大头。

而在中国,你要是没点手段,你是搞不到廉价的土地使用权的。这不是地方有多黑,而是在土地财政的大环境下,但凡有点基建和物流的地,都带着相当高的金融溢价。

我批块地给你搞产业,一年能收几个钱?一百万?一千万?杭州上半年卖地就卖了1700亿吧?我干这事不是更开心?

产业资本一看:要么我直接去搞房地产,要么我跑路。


所以,从文件上看,国家还在鼓励“低端”工业往中西部转移。况且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六稳六保,这类文件下得更频繁了。

但从现实来看,都在往东南亚跑。尤其是从孟加拉、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的FDI来看,中国是他们国际投资的大头,加上香港往往能到第一。我们在主动向他们转移我们自己的“低端”产业。

脱实向虚一直在持续,并没有好转。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兼而有之。

我朋友是做鞋的,在福建。他们公司的产能一部分转移到了河南商丘,一部分转移到了菲律宾和孟加拉国。


user avatar   mcbig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kp-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杭州发消费券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欧盟提出的针对欧中关系的十项行动? 
  大家是如何看待山西和山西人的? 
  为什么经济学专业要学拓扑学? 
  请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是什么行政级别?比如工业经济研究所属于什么行政级别? 
  为什么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在汉语里被称为“江”? 
  如何评价外媒:未来五年全球GDP增长至少3.6% 中国仍是最大贡献国? 
  是不是有一些人反对中国进行经济改革,这些人会是什么样的人? 
  中国面对第一岛链的包围和马六甲之困的应对策略中,可不可以先让陆军走出去? 
  未来10年上海互联网生态的发展机会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饶毅假设”?
下一个讨论
如何对一段文本寻根溯源-以拿破仑进军巴黎为例?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