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低级快乐可能正在拖垮我们? 第1页

           

user avatar   su-su-su-35-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求求放过年轻人吧

年轻人追求啥高级娱乐?

你以为我喜欢刷抖音?

你让我去卢浮宫参观和刷抖音选一个

你让我去北欧旅游和刷抖音选一个

你让我去海钓和刷抖音选一个

你让我打馆里羽毛球和刷抖音选一个

不说你免费,你要是能给我打一折,然后想办法给我搞出个假期,谁tm愿意刷抖音?

咋才叫高级娱乐?

高级娱乐项目有没有花费时间金钱都少的?

少拿什么空闲时间练练字跑跑步来刷流氓

这话说出来自己信吗?

这边嚷嚷着996,那边又说低级娱乐

你应该去重点高中问问那些天天学习的孩子

课余时间为什么不玩会手机啊?

手机在哪,课余时间在哪?

设想一下

你九点下班

回到了租的房子

然后马不停蹄的扫个车子

去大剧院看了场话剧

两天白干了

你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你感觉一切都升华了

这感觉真爽

半夜一点半到家了

睡前习惯性的掏出手机,想看抖音

紧接着你关上了

你拿出了一本追忆似水年华

细细品味着

看着看着睡着了

睡了三个小时你起床了

到了班上,大家都扯昨晚xxx直播又翻车了

xx战队3比0xx战队

你感觉找不到话题

老板来了,你和他闲谈娱乐

老板说他前些天买了游艇

过些天去玩玩

你夸赞着老板,并表示自己也有在读书

几年后,你天天刷抖音的同事陆续交了首付

你在售楼处把嘴皮子磨烂了,人家给你的折扣还没你一个月高级娱乐的花费多呢


user avatar   shi-jie-de-jin-tou-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求饶了,别问些反人类本能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nie-feng-69-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没有想过这么几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青少年近视国?

为什么好多中国学生一到大学就不再继续努力学习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低级快乐?情愿把一天的时间都用来刷抖音,打游戏,追剧,追番,聚会,吃饭,看x片。也不愿意去学点知识,学个有用的技能,看会儿书,花时间看一部好电影,写点东西,写个日记,出去运动一会,哪怕出去走一走也好啊。

为什么呢?我以前也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真的像家长,老师说的一样,自己没有点自制力,就知道一天天的玩手机。

更多的是,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短视频好刷吗?游戏好玩吗?那当然好刷,好玩了。

为什么不去看书呢?因为念高中的时候就把书给看够了,而且看的多半都是一些教科书,辅导书。不会有那个学生闲着去看文学作品,学术研究,社会规律,哲学思考。除了教学大纲教的书是正经书,其他的书一律都是闲书。

多么可怕的一种思想啊,而年轻人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

看书,或者做点其他的什么,就比如说学个技能,这里不提其他的,就说看书。如果你是喜欢看书的话,我觉得你在念大学之前,肯定看过学校教的书以外的书,不然上了大学,你也不会养成一个看书的习惯的。

这很正常的,你自己想想,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专注力是在监督的情况下有用,而读书所需的专注力,是需要自我约束的。当不会再有外界的约束时,这样的自制力,很容易就会消失,因为这是外界强加于你的。

之后呢?沉迷这种低级快乐不是再正常不过得吗?他没有体会过高级快乐,或者说,不需要付出那么多,得到一种缓慢又持续的快乐。喜欢刺激性的快乐,即时快乐,很正常的,毕竟人的本性就是这样。

年轻人为什么会对这种东西如此上瘾?更多的是教育环境的不平衡。

再该玩的年纪不让玩,到真正该努力的时候,当然就玩不够了。因为以前有人管,没得玩,现在没人管,那就拼命玩。

现在社会上的高中主流教育,就是军事化管理,衡水,毛坦厂,这类学校成为其他学校模仿的对象。一种病态的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不出问题才怪。

看看这些个高考工厂,每天的时间都给你安排的死死的,连上厕所几点去都给你安排好了,吃饭不能超过几分钟,这种时间也要剥夺,也是够讽刺的。你觉得对一个青少年而言,该不该花一些时间去玩,去了解这个世界,构建自己的三观。而我们给他们这个机会了吗?

没有,即使是在一个普通的高中,学习压力依旧很大,学校也是在不停的剥夺学生的时间,可能是为了自己学校的达线率吧,毕竟考上的人少了,生源就不够了,生源不够了,这学校的命脉就被掐死了。

回到家里,父母也不会太在意孩子该不该玩,总之用一种很粗浅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就知道玩手机,玩手机能考上大学吗?看这种书有什么用,学校教吗?考试考吗?看了能考上大学吗?

那再看看,这样的青少年,变成年轻人,你觉得他会不会沉迷低级快乐。不会吗?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正常看待吧,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年轻人的问题。以后我要有小孩了,我想跟他做个朋友,不想把我的太多遗憾强加给他,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他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不是我主宰他,更不是这些个学校,这些老师,或者这种氛围。



学历在社会上真的重要吗?


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头脑清醒而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了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


user avatar   ke-li-si-ting-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何年轻人痴迷躺着刷抖音这种低级快乐呢?

因为得不到高级快乐呀。

为什么我很少看国内的电视剧呢?因为看完了总觉得世界上有两个中国,我活在其中一个,而电视剧讲的是另一个中国的故事。

比如《爱情公寓》。六个俊男美女,生活在繁华的大城市,他们剧中的定位并不是富二代,而只是平凡的上班族,却从不为生计奔波和发愁,一起居住在他们本应该租不起的干净整洁的大公寓里,彼此之间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聚餐,泡吧,耍宝,恋爱,出国旅行。

相信如果能活在这样一个中国的话,我是不会碰那些所谓低级快乐的。

如果工作不那么繁忙的话,如果我有很多休假的话,如果出国不需要签证的话,我会选择四处旅行,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挪威看极光,去游遍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如果城市不塞车的话,如果周边的美丽景色没有被圈起来收费的话,我下班会开车去郊游,去踏青,去看海,去野餐,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如果我有很多真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事,工作中我会和他们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一起把工作做好。下班后我会和他们一起泡吧运动健身,一起畅谈人生理想,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如果我不用为房价和生计奔波的话,如果我买得起精装修的大公寓,我会在一天的忙碌之后,点着小夜灯,倒一杯加冰的威士忌,坐在落地窗前,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品味世界名著,一边欣赏着夜景和繁星,思考着人生的真谛,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但现实和电视剧还是有一点点差别。每天早起迎着早高峰上班,在单位勾心斗角,偶尔或经常性的加个班,赶上晚高峰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家,点份地沟油外卖或者煮碗没营养的泡面,边吃边看一眼自己刚到账的四位数工资和周边五位数的房价,饱腹后困意袭来,骂骂咧咧地给微信催促明天工作的老板回复一个“收到”,拖着疲惫不堪的四肢瘫倒在床,点开抖音短视频,享受低级廉价的快速娱乐,沉沉入睡。每天周而复始。

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现在的打工人,之所以没精打采无欲无求,根本原因就是这个社会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且看不到希望。

举个例子,打怪升级大家都玩过吧。距离下一级还差999点经验,只要工作量够了,经验达到999,就一定会升级。

如果这个社会回报和付出呈绝对关联,工作量够了升到10级,月薪5000;升到30级,封经理,月薪20000;升到99级,封CEO,年薪百万。每个人都会有目标有希望,每个人都会有努力的理由,没人会碰什么所谓的低级快乐,也没人会被拖垮。

而现实就是升级所需的经验值永远显示????。被老板画饼忽悠好好干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们发现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刷经验值,也升不了级。而别人不太努力,就可以直升30级,甚至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是满级。

既然这样,即使这样,大多数人还是要被迫努力,因为背负着生活的巨大压力,也就是内卷。而这些人没精力没经济条件去接触高级快乐,生活中也只剩下这种廉价的低级快乐了。

所以年轻人并没有被低级快乐拖垮,真正占领他们心智和带宽的不是低级娱乐,而是内卷和生活的压力。而他们仅存的心智和碎片式带宽不足以支撑高级快乐,只能被动接受碎片式的低级快乐,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青年被(文化产品)娱乐至死,只是表象;青年被资本和权力娱乐至死,才是真实。

“高级趣味”的培养,既需要用大量的钱,也需要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导致“高级趣味”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和(高级)“身份证明”,中产有“中产趣味”,高产有“高贵优雅”,只剩下基层变得“低级趣味”。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和自制力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大嘛?

有自制力的话,或许对普通人在手游上攒石/氪金518、618、648什么的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但能帮助普通人攒出一套房子吗?攒一套房子需要自制一辈子吗?即便自制一辈子有效,这种“自制”,真的合理吗?

玩资本制作的各种游戏自娱自乐,和被资本的游戏玩儿得死去活来……选哪个?哪个的体验稍微好点儿?

或者说,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选择的余地有多大?能随便选吗?

就像在国内,房子早已经不只是一个用来“住”的东西了,它绑定了很多很多本不该由它承受的东西。

很多东西,一旦进入了资本和权力的游戏,就不再那么单纯了。文化产品的娱乐也是一样。

高房价间接通过房贷等工具,系统性地透支了大多数普通青年的生命(大中城市平均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房价收入比,基本透支了普通年轻人整个职业生涯的工作收入,对于有些人的收入来说,可能两辈子三辈子的工资还不够用,只能连累着肯花钱并且身体还算健康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被一套房子锁死了大部分的家庭资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为了支付高房价,普通青年通常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同时降低各种原本正常的欲望,以承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恶劣的工作环境,被迫听各种各样拙劣的“爹味说教”(像是“不要被娱乐至死”),透支着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像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和自己家人朋友的共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和“高级趣味”,以“脱离低级趣味”,不被“娱乐至死”)。

如果玩游戏、刷短视频、给偶像打call,释放一下疲惫的自己,减减压,就算是被“娱乐至死”了的话,如果用花呗提前消费奢侈品包包和数码产品什么的就算是被“消费主义”毒害了的话,那么高房价又算是什么?

这种疲惫和压力,是怎么来的?

汇聚了绝大多数优质资源和稀缺资源的一二线大城市,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大多聚集在此。但其房价却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工资收入的触及范围,只有财产性收入非常高的人才可能支付得起。三线以下的小城房价貌似不高,但三线以下的小城,也没有那么多的高薪工作啊。

高房价(以及各种资产的高定价),恰恰让拥有大量资产的人更加从容,容错空间越来越大。而没有资产的人则更加狼狈,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对于拥有大量房产的“后浪”来说,一套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公寓住房,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卖钱和收租的“女优/牛郎”,但对于大多数去一二线城市打拼的普通青年来说,却可能是一辈子也求不来的“女神/男神”。

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本身,就有着一定的阶层划分的功能了,把大多数普通人拒之于分享社会进步的门外,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能参与发展的建设过程,却难以分享发展的成果。

在同一条河流上,有的人乘坐的是自家的游轮,大好河山尽在眼前,更可以仰望星辰大海;有的人却只能荡起双桨,安贫乐道地自娱自乐;而有的人,恐怕只能裸泳。

这种改善性的,有一定资产属性的必需品(像大中城市的房子、高质量医疗和素质教育等等)的高定价,是现代商业社会隐形的阶级护城河。

最“优秀”的一点还在于,被其拒之门外的人,往往客观行动上还都在加固和拓宽它,为其添砖加瓦。

就像游戏上的每一单氪下去,都会强化一分大企业和其背后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只能荡起双桨和裸泳的人来说,娱乐向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快乐,很多时候也就只是一种对现实生活诸多磨难的对冲性精神慰藉了,和麻药一样,越“赢”越“麻”。

在愈发资本化的社会里,田园牧歌的单纯快乐会渐渐远去,成为一种理想乡式的童话奢侈品,而大部分人只能被驱赶着走向“美丽新世界”一去不返,就是这种感觉吧。


user avatar   shen-li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和过去体力劳动者热爱重油重辣,大量的低劣的酒精和香烟的理由一样。

因为要麻痹自己的神经,才足以经受住每天过度的体力消耗,让自己得以继续再这样压力巨大的环境下生存。

每天996,甚至007的生活下,一线大城市通勤一两个小时那都是起码得,到家都十二点了,连个正常的早睡早起都很难做到。

每天几乎没有整块的休息时间,不是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所以就给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给自己片刻的放松。

很多人说读书,我也提倡读书,否则我也不会经常在知乎想法里更新自己的阅读书籍。

但是在大部分在一二线高强度工作下的年轻人,确实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

电话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实际上已经异化成为“催班凶铃”,领导催,老板催,甲方更催。

以前八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们为什么流行读书和升学历—从非全日制各类大专本科到考研考博。

因为闲工夫多呀!

每周双休、节假日那是必不可少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普遍紧凑,大部分单位的生活区和工作地点靠近。

国企厂区有班车,政府机关普遍有就近的宿舍或者分房福利房。

上班一天八小时,实际上资历深的往往还可以灵活下班办事。

没有手机,得到的信息媒介不是书本、报纸,就是广播电视电影,再就是一些口头消息。

年轻人比较大胆一点的,也无非是跳个交际舞,

在写情书比亲口表白更多的年代里,往往背后是过去生活节奏的缓慢带来人的情绪上的酝酿。而快节奏生活往往因为时间成本的考量,讲究速战速决,普遍撒网,重点培养,写情书反而容易造成过高的时间沉没成本。这是生活节奏改变了恋爱方式。

一方面是休息时间多,上下班休息时间、节假日多,工作压力不大,除了歌舞读书读报和电影电视外,娱乐方式确实太少。

另一方面,过去的知识分子在单位里想要晋升,考学往往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多读点书,考个学历,物质层面上加工资分房都是强相关。精神层面上再不济也能提升一下思维层次。

这样物质和精神双重正反馈的作用下,一个正常又有上进心人,一般都会选择读书升学历。

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的话,那就是60后70后知识分子们也就是目前这批批评年轻人声音最大的群体,

实则是既享受了时代红利,又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年轻人。

他们一毕业就有体制内好单位,哪怕是改制后,社会上对于知识分子往往是倍加宽松和宠爱的。

胆子大且头脑清醒的一般下海,性格稳妥的一般就在文化教育传媒行业扎下根,现在怎么着也是个中高层,几套房子的主儿。

现在的大部分一二线奋斗的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和债务压力,真心比过去大多了。

能挤出一点碎片化时间来,把自己从结构性压力中摆脱出来,看点美食新闻短视频,真的不错了。

如果真要想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还是谈谈房债车贷医疗问题吧。

没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和时间,谈读书恐怕有点奢侈。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水浒传哪来的?从各种杂剧、评书里整合出来的,正儿八经的是给不识字的“文盲云读者”看的超低级快乐。

三国和西游记同理。


所以麻烦题主介绍一本能吊锤这三本名著的“高级好书”,让大家长长见识。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小朋友不会以为生活在20世纪的人,每一个都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鞠躬尽瘁吧!!!

家里有80多岁在解放前出生的人,你可以去问问。。大家都是逢年过节,男的打扑克,打麻将。女的玩纸牌。甚至亲兄弟为了几十元的输赢,打得头破血流。

家里有60多岁在计划经济时代上班的人,你可以去问问。。大家都是一有时间,男的打扑克,下象棋。女的打毛衣,扯闲白。甚至有人在开会的时候,一边听领导讲话,一边打毛衣。

低级快乐才是人民群众的常态。。


user avatar   zhao-shan-he-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级娱乐玩不起。


user avatar   zhang-wen-tong-7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级快乐,这个词本来就带有那高高在上的情感色彩。

我更愿意称之为即时反馈的快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即时反馈的快乐?

因为没有大块的时间啊。

996,007,加班敢问你还有时间、精力去培养所谓的“高级爱好”吗?

热知识:苏联当时严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甚至要推行七小时工作制。基本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且国家官员均出自工人家庭。

热知识:老一辈的体制内的工人,也都有自己的爱好,不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都在退休后有自己的爱好圈子。

热知识:今天的“打工人”是一种自嘲,没有爱好,这样工作,只有被压榨的命运。然后还要被打上标签,“低级快乐”、“低俗人群”。

现在甚至还有人把“挤地铁俩小时上班”、“加班熬夜工作”、“蜗居”当做“努力”。我不理解,我觉得这才是被拖垮的心智。






           

相关话题

  为什么《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后来会那么火,而桂嬷嬷却不为人知呢? 
  大家有没有觉得知乎越来越low了? 
  网信办发文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建立负面清单,严处营销号及其 MCN 机构,将产生哪些影响? 
  为什么九五后零零后最漂亮的杨超越和王楚然刚好没有任何家庭背景? 
  如何理解链接预测(link prediction)? 
  怎么能把氦气打进啤酒? 
  如何看待 3 月 16 日何炅被拍到与男子手牵手过马路? 
  现在的年轻人如何看待东北二人转这种表演形式? 
  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样娱乐的? 
  肖战能触底反弹吗? 

前一个讨论
玩上古卷轴5时有多少人把黑暗兄弟会消灭了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敢把宠物当孩子却不敢生孩子?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