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五胡乱华期间汉服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像石勒刘渊等人建立的未完全汉化的政权皇帝和百官穿汉服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袍将军陈庆之有话要说。

【永安二年,萧衍遣主书陈庆之送北海入洛阳僭帝位。庆之为侍中。景仁在南之日与庆之有旧,遂设酒引邀庆之过宅。司农卿萧彪、尚书右丞张嵩并在其坐,彪亦是南人。唯有中大夫杨元慎、给事中大夫王〈日旬〉是中原士族。庆之因醉谓萧张等曰:"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朝玉玺,今在梁朝。"元慎正色曰:"江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湿垫,攒育虫蚁,疆土瘴疠,蛙黾共穴,人鸟同群。短发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浮於三江,棹於五湖。礼乐所不沾,宪章弗能革。虽复秦馀汉罪,杂以华音,复闽楚难言,不可改变。虽立君臣,上慢下暴。是以刘劭杀父於前,休龙淫母於后,见逆人伦,禽兽不异。加以山阴请婿卖夫,朋淫於家,不顾讥笑。卿沐其遗风,未沾礼化,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癭之为丑。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岂卿鱼鳖之徒,慕义来朝,饮我池水,啄我稻粱,何为不逊,以至於此?"庆之等见元慎清词雅句,纵横奔发,杜口流汗,合声不言。】

【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觉得能说出汉赵和前秦是在联络诸胡压制汉人这种结论,也是挺神奇的。

感觉说这种话的人,默认当时各少数民族不仅有极高的民族凝聚感,而且各少数民族之间还能达成一个牢固的政治联盟。

然而实际上历史上根本不是这样。

比如汉赵高层以匈奴族为主体,那么匈奴族就能一致对外吗?思考一下刘粲是怎么被灭族的,同为匈奴族的靳准表示我心向大晋。

至于前后赵、前燕激烈的内部斗争,那比比皆是,别说让他们联合其他少数民族了,能让本民族在入主中原后长期不内讧,都是难上加难。


再拿风评还不错的前秦来说吧,作为一个高层以氐族为主体的政权,结果还有氐族不愿意归附苻坚。

更神奇的是,前秦将领在劝降无效后,对羌、氐部落大加劫掠。

【初,秦人既克凉州,议讨西障氐、羌。秦王坚曰:"彼种落杂居,不相统壹,不能为中国大患。宜先抚谕,征其租税。若不从命,然后讨之。"乃使殿中将军张旬前行宣慰,庭中将军魏曷飞帅骑二万七千随之。曷飞忿其恃险不服,纵兵击之,大掠而归。坚怒其违命,鞭之二百,斩前锋督护储安以谢氐、羌。氐、羌大悦,降附贡献者八万三千馀落。】

要知道前秦的军纪是比较好的,也没有屠杀或者大肆劫掠汉族的记载,结果却对氐族大大出手。

这说明氐族内部因为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也产生了类似鄙视链的存在。而地处偏远的氐族,甚至还不如汉族地位高。

至于苻坚不重用张天锡,原因很简单。因为张天锡本无军事才能,再加上之前又诛杀过苻坚的使者,苻坚不跟他算账就已经是宽宏大量了,不重用他有什么好奇怪的!


而且说什么汉赵政权联合诸胡压迫汉族,我不知道史料出处何在,从史料的种种现象来看,别说压制汉人了,就连当初刘渊制定的联合各方讨伐晋朝的目标后来都分崩离析了。

如果以什么联合诸胡压迫汉人的角度,来去看待汉赵的历史,怕不是在看一场闹剧。

论羯族,石勒后来基本上就是独立状态,还接纳从刘聪那里逃难的百姓,给刘聪添堵。

论鲜卑,慕容鲜卑、拓跋鲜卑,段匹磾都支持晋朝,和汉赵敌对。

论氐族,刘聪杀了刘乂后,刘聪就大肆清洗支持刘乂的氐酋。

论羌族,刘曜进攻关中时,羌族还为西晋政府运输粮草。

论匈奴,靳准哈哈大笑。


如果这就是所谓的联合诸胡压制汉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了。

相关答案:

如何评价汉光文帝刘渊? - 李梦阳转世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905


@数学老师

魏曷飞什么地位?刘景什么地位?先搞清楚这点,再讨论那个惩罚重好不好?何况他俩一个前秦,一个汉赵,真就强行对比了?

而且你说苻坚拿这些归附的氐羌又去压迫汉族,史料在哪里?

你宣传的所谓联合诸胡压制汉族,用这个角度去看汉赵的历史那就是笑话。

而用这个角度去看前秦,那后来各少数民族族背刺苻坚,这也是另一种闹剧了。

别说慕容垂,姚苌他们怎么想了,就是苻融都对其他少数民族有防范之心,这就是你所谓的联合诸胡压迫汉族?苻坚连苻融的思想工作都没做通,更不用说其他了。

要黑前秦,还不如黑他穷兵黩武,军事殖民,压迫基层各族百姓,都比你说的观点合理多了。


user avatar   zhu-sheng-song-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石虎正会于正殿,南面临轩,施流苏帐,皆窃拟礼制。整法服,冠通天,佩玉玺,玄衣纁裳,画曰月火龙,黼黻华盖粉米。寻改车服,著远游冠,前安金博山,蝉翼丹纱,里服大晓。行礼,公执圭,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一如旧礼。充庭车马、金根、玉辂、革辂数十

石虎御床,辟方三丈。其馀床皆局脚,高下六寸。

石虎御坐几,悉漆雕画,皆为五色花也。



——《邺中记》

一般认为最反动,最不汉化,胡化最深的石虎,也是全套汉服,以汉人君主的打扮来参加正式典礼,还学汉人跪坐,尚不如无上将军汉灵帝,真是气死成天悬腿坐凳的侯景和正在中国大力提倡胡坐(坐凳子)的和尚了。


user avatar   dai-wan-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是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
勒始制轩悬之乐,八佾之舞,为金根大辂,黄屋左纛,天子车旗,礼乐备矣。——《晋书·石勒载记》
及勒僣号,未遑制度,与王波为之撰朝仪,于是宪章文物,拟于王者。勒大悦,署太中大夫,迁司徒。——《晋书·裴宪传》

如果此处汉服指汉族政权的舆服,那么关于后赵的记载是很直接的。

至于汉赵政权在文化上的汉化水平在《晋书》里面写得很详细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体来说“习以华风,兼其旧俗”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理解的话我举个例子,南匈奴后部人卜珝在《晋书》有传,收录在《艺术传》里,因为他是研究《易经》的大师,整个两晋时期最有名的方士郭璞都说“吾所弗如也”。再比如后部人陈元达“少面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躬耕诵书这种生活方式跟汉族士人可以说没有任何区别。可见南匈奴人的汉化程度。


再补充一点,之前我说过北燕是一个在政治上极其胡化的反动政权,其政治制度基本照搬匈奴汉赵政权,根据冯素弗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壁画是典型的晋人画风,衣冠舆服均与中原一致;出土的四枚印章是汉魏制的;金冠是步摇冠,源于汉族且在鲜卑民族中流行;两件用作帽正的镂孔山形金饰片应当是秦汉侍中佩戴的金璫,同出的喇叭管形金器、管状镂孔金器是侍中用来插貂尾的金竿。

整体来看其官制、丧葬礼制和舆服制度都是沿袭两汉魏晋的。这基本上也是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的共性。


user avatar   zhang-xiao-diu-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胡十六国及随后的北魏,被德裔学者魏特夫视作渗透王朝,在建立政权之前,他们就从塞外往中国内地迁徙,逐步以半和平渗透的方式获取政权。这就与征服王朝——辽金元清区别开来。

由于这些部族在建立政权之前,其高层已经高度受到汉文化侵染,加上本民族的文化体系远不及在大草原建国经营多年的契丹、蒙古那么完备,所以其制度必然参考晋制,即最反动的后赵亦不例外。

如之前诸多回答所说,十六国政权的礼服皆用汉服,这实是因为五胡本民族仪轨不备,没有本民族的礼服系统。

但这绝不代表十六国政权有多么进步,事实上十六国中绝大部分政权的反动程度是要在清朝之上的。

而北魏政权虽然由于代北地区汉人流民较少,汉化较晚,但一开始就体现出了积极的汉化态度。有一个重要的点必须注意,即拓跋珪之离散部落,重新划分土地,在塞上定居,不允许随意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后来北魏又对其他诸胡离散部落,粉碎其部落组织,令部落民定居化,这样才打下了汉化的基础。拓跋焘时代开始,又刻意消耗诸胡人口,这样汉人的话语权就进一步上升。

在北魏之前,十六国政权除了姚氏后秦、李氏成汉这样的特例之外,基本上都是联合诸胡部落共同压迫汉人的统治方式,连被知乎佐壬奉为万古圣人的苻坚天王之前秦亦不例外。苻坚之优待慕容氏、姚氏、杨氏,正是借鲜卑、羌、仇池部落之力,以顺应其压制汉人之需要,并不仅能以宽厚来解释。像同样被前秦灭国的前凉张氏,因为是汉人,就并没有被重用。

“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由这条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匈奴汉、后赵、慕容前燕的本民族高层虽然有些人有较高的汉文化水平,但是汉文化教育是做得非常差的,到苻坚的前秦,才开始在王猛辅佐下注重汉文化教育,但就文教而言也仅仅是到了清王朝的水平而已。

事实上,看十六国的汉化程度,不能只看汉人官僚的比例。由于诸胡部落组织的存在,十六国各王朝的军队骨干基本都来源于生活方式与汉人完全不同的胡族部落,他们可以随意压迫汉人,予取予求。(前赵、后赵、后燕直接使用胡汉分治,使用的法律体系都完全不同,其反动程度实是与辽圣宗改革前的契丹辽相当,前秦、前燕没有胡汉分治,但胡人的优势依然明显)而汉人在胡族政权军队中主要担任二线部队或炮灰,自然在权利上更容易居于劣势地位。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尖锐地指出:

有一些“僭伪”之君,在“好文学”方面胜过苻坚,如刘渊“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认为“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刘渊自称汉王,以继刘禅绍汉自许。但刘渊本人却又是永嘉之乱的罪魁祸首。也有些民族政权,在政绩上不比苻坚的前秦差。如鲜卑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儒学昌盛,路有颂声。但是慕容氏入主关东以后,却又是官贪政鄙,内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终于很快就被氐人前秦所灭。

这即是上层贵族高度汉化与中下层胡族处于极为落后的部落化状态产生反差,而胡族部落又是胡人王朝的基本盘,导致的结果。胡族诸王朝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基本上也没有兴趣,这就注定了汉人在十六国时期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虽然一些坞堡强豪被胡族王朝的君主拉拢,提高了汉人官员在胡族王朝中的比例,但终不能改变汉人的总体地位。

另外,由高加索人种胡人建立的后赵王朝,除了汉制仪轨之外,还另外有一套祆教仪轨,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吾友小兔子阿尔弗雷德就说过“粟特人总是惯于当两面人”。实际上,相比石勒,石虎只是凶暴,论做两面人的技巧实是增强了。

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 ,刻印将授之 ,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日: 赖有此耳 !

石勒自然不可能听不懂汉语,此处当是说他看不懂汉字。那么石勒究竟是不是因为内心深处实在鄙夷汉文化才不肯学习汉字,就颇为可疑。同时,汉人将领和官僚的比例在石虎时代也是上升的。

《晋书·冉闵传》: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

然而,胡天即是拜火教信奉的天神,阿胡拉·马兹达。当时在邺城,也就是后赵的京都,有拜火教的宗祠,加上周遭的房屋可以埋伏三千甲士,可见宗庙场地之大,拜火教信奉之广(有人质疑仅仅是祆祠不足以埋伏这么多人,但伏兵往往不会仅埋伏在一座建筑物中)。

显然,在石虎汉化的背后,是祆教信仰的加速传播。关于后赵祆教信仰更详细的论述,详见笔者这个回答:如何评价冉闵,他是民族英雄吗?

时沙门吴进言于季龙曰:“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若役晋人以厌其气。”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暴风大雨,死者数万人……凿北城,引水于华林园。城崩,压死者百余人。"

且,后赵羯族以胡人自居,压制迫害汉人,也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对于汉文史料所表述的十六国君主和胡人贵族的汉化情况,也不能全信,这里涉及到一个史相和史实的差异。十六国的霸史是充满了御用文人的修饰的,胡鸿、唐长孺对此多有论述,详见拙文:数学老师:汉文化和罗马共同的伤痛:五胡乱华和蛮族入侵

摘自胡鸿《十六国的华夏化:“史相”与“史实”之间》

再提一个有意思的事,十六国胡族政权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把“我族”挂在嘴上,和如今知乎的某几个不知名用户极为相似。在前秦王朝,胡化的汉人大臣赵整都对苻坚说——“阿得脂,阿得脂,伯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站在氐族的立场上对苻坚散氐四方的政策进行批判,真可谓对主子忠心耿耿。只不过,如果前秦政权真的那么得汉人的人心的话,纵使鲜卑有异心,何尝不能依靠汉人的力量压制鲜卑叛乱呢?无疑,所谓的“我族”才是十六国诸胡人政权的基本盘。而这种情况对于北魏而言,在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

有些人把粉圈思维带入十六国圈子,因为对晋朝司马氏的仇恨,而去粉五胡,这是很不好的。

诸胡联合治汉,是诸胡部落没有被打散情况下,胡族各王朝倚重诸胡部落兵所造成的事实,在胡汉分治的制度下,这种情况就越发明显。有一些部落拒绝合作,遭到打击破坏无法改变诸胡联合治汉的总体情况。

如前秦统治下,由于苻坚认为代国拓跋氏不可信,对拓跋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离散部落,有观点认为拓跋珪离散部落的做法即受到苻坚影响。

然而,从总体上讲,前秦政权汉人官员比例极为低下,军政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五胡酋豪手中,这与反映出了前秦统治集团中浓重的宗族色彩与对汉人士人的防备心理。因此尽管苻坚本人有很高的儒家文化修养,并留下了王猛这个极端个例成为佳话,但是其政权中汉人官员之稀少却在整个五胡十六国中都相当突出,更不要说与后来的北朝比了。

(详细情况,可以看 @洛林 的这个回答:石勒、苻坚、拓跋宏、宇文邕,这四个人,是不是胡人君主中,相对比较开明的? 及蒋福亚先生的《前秦史》。当然,后赵汉人官僚比例高,有关东坞堡强豪数量众多的因素。苻坚打击豪强、兴办学校,也并非没有进步一面,但以粉圈思维将其过于高估当然要不得)

所谓西障羌氐,并非地位低不如普通汉人,而是拒绝合作,所以遭到讨伐。当其降伏成为前秦王朝的兵源之后,又是压制汉人的骨干兵力。所以“地处偏远的氐族,甚至还不如汉族地位高”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何况,苻坚对魏曷飞大掠(还没到屠杀的地步)羌氐的处罚,可比刘渊对于屠戮数万汉人的刘景处罚重得多了。

初,秦人既克凉州,议讨西障氐、羌。秦王坚曰:"彼种落杂居,不相统壹,不能为中国大患。宜先抚谕,征其租税。若不从命,然后讨之。"乃使殿中将军张旬前行宣慰,庭中将军魏曷飞帅骑二万七千随之。曷飞忿其恃险不服,纵兵击之,大掠而归。坚怒其违命,鞭之二百,斩前锋督护储安以谢氐、羌。氐、羌大悦,降附贡献者八万三千馀落。



至于靳准的精汉行为,是由于他图谋权力,杀死刘粲及匈奴刘氏宗族之后,希望谋求汉人支持,而掘刘渊、刘聪之墓,结好东晋。这正证明匈奴统治极为不得汉人之心,靳准才尊晋以谋求汉人支持,但汉人因恐慌而不但不支持反而在北宫纯率领下趁乱起事,虽然被靳准扑灭,但靳氏也无力抵挡手握大军的刘曜的反扑了。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4年10月份才结婚的,N线小县城一个。


我们那边不流行闹洞房,但是很流行扒灰,基本流程大概就是主持人会在新人和双方父母 六个人都在台上的时候,故意将公公和媳妇往那个话题带,比较过分的还有让公公抱儿媳妇、背儿媳妇、亲儿媳妇等等,总之毫无下限。若是主持人得到主人授意避开此节,又或者是外地请来的“名嘴”不懂规矩,客人们会起哄完直到成以上行为。等交换戒指等仪式完成后,台下早已跃跃欲试的亲友们就像一群恶狗一样扑上来,给公公套上古代新郎的装束,扛着钉耙(意思是扒灰专用),让新娘跟在后面牵着衣服走,婆婆也不闲着,必须拿着一面锣跟在后面边走边敲(具体意思不太明白,我猜是指奸情暴露了的意思),新郎和女方父母走在最后。此时所有宾客几乎都会跟在后面一起大喊“某某(公公的名字)扒灰咯”,如此绕全场一圈至半个小时不等,背景音乐往往是时下最流行的口水歌,从多年前的两只蝴蝶到最近的江南style,那画面岂止太美。。。。无论你是在农村办的流水席,亦或是高端酒店,这个环节几乎都会有,内容大同小异,也从来都是整个婚礼最火爆的时刻。


此风俗流毒之广泛,以至于我们当地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流程,如果你的婚礼上没有这个项目就意味着你的婚礼不够热闹、主人(主要是男方家)混的不行,不够体面;而起哄者也没有丝毫负罪感,普遍观点是我们帮你闹那是给你面子,甚至是拍你马屁,一般交情的还真懒得掺和。最可怕的细节是,当我父亲带着我去发请帖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冲着他眨眨眼说:哟,讨儿媳妇啦,然后会心一笑,丝毫不顾忌旁边身为新郎的我的感受。此陋习根深蒂固到如此地步,令人匪夷所思。


我有一发小,筹办婚礼时寻死觅活的要求父母绝不允许有这个环节,父母也同意了,结果还是没能躲过“热心”的亲友们,被强行塞给新郎一首打油诗要求当众读出,内容之低俗下流,令人发指。我发小拿到纸条当场脸色就变了,硬着头就是不念,还好司仪给力,完美圆场。事后竟被家长责怪,说这样不好,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如此任性不成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云云,让人欲哭无泪。


以上都是我亲身经历,或是参加婚礼亲眼所见,我至今无法理解这个风俗的来源和意义,也不知道那些起哄的宾客们自己的女儿将来结婚时是否也希望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家算是书香门第,虽然我和我老婆都是当地人,女方家也默认能理解这个环节,事先并未提出反对,但是我们家主动表示坚决不能有这种情况,必须给予女方足够的尊重。可笑的是我父亲为此还得事先跟宾客们一个一个的说抱歉打招呼,请他们手下留情,不要出现扒灰相关的言行,一众我完整姓名都叫不出的亲友们纷纷深表遗憾,说钉耙等物早已备好,怎能轻言放弃。 WQNMLGB!


中国各地的婚礼都有些陋习,我和老婆当时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能做到的只是跟我们自己邀请的同学同事们说:谢绝一切形式的随礼红包。我们不想在收人家红包的时候,被人家背后咬牙切齿的骂一句:这个月又要破费了,结你MB的婚!(随份子窃以为也是一大陋习,就不展开了)


如今很多“传统”早已失去了原先祝福的意义,变成了欲望畸形的宣泄方式,或是兴师动众的繁文缛节,我由衷的希望不在我们下一代看到它们,如果实在无法改变身边的人,最起码,不要添砖加瓦。




  

相关话题

  穿山的汉服真的罪无可赦吗? 
  陈朝灭亡后南方的士族是怎样的境遇? 
  为什么元修的谥号能称得上“武”这个字? 
  衣冠南渡是否能看作士族抛弃平民百姓?仕于胡人和北朝的汉人和南朝谁更能代表华夏文明? 
  如何看待扬州汉服社举办扬州十日主题公祭? 
  宋、金、辽、西夏、蒙古、大理这些国家是不是只有宋是以汉人为主体? 
  明制汉服为什么那么贵? 
  如何看待用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被拒一事? 
  既然这么多人讨厌汉服,那为什么还要和韩国争夺,送给韩国不得了? 
  汉族的血统很纯正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抖音阿尔忒弥斯美伢?
下一个讨论
哪一刻你觉得中国强大了?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