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宇文泰为什么不在高洋称帝后也称帝? 第1页

  

user avatar   han-kun-histo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洋之称帝建齐,其实是一种“霸王硬上弓”的政治举动,他要用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果断处理高澄被刺事件后的政治利益,并且确定朝野名分,用一系列的皇权礼制建设,巩固自己对于东国,尤其是对于高欢塑造的晋阳邺城统治集团之控制。质言之,高洋在取代其兄几个月后便迅速称帝,本质上就是为了否定娄昭君及晋阳勋贵集团对于高澄死后接班人的决定权通过“正名”的方式,巩固自己刚刚迅猛取得的政治成果。换言之,高洋用废魏帝、代魏朝的方式,牺牲了“虚名”,压制了娄昭君及晋阳勋贵集团,换取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利”。

前有尔朱荣、高欢血虐元魏宗室,后有高澄顺利解决侯景割据河南问题,只要高洋顺利压服晋阳方面,基本上短时间内不会有内部拥魏派或勋贵派再兴波澜,550年的东国正处于其实力的巅峰期,内部毫无任何可乘之机。对于宇文泰而言,发动一波远征试试高洋深浅,已经是比较正常的军政操作了,犯不着跟着代魏称帝,原因就在于高齐政权的实力强劲与内无间隙,以及宇文泰自身远非刘备那样的前朝宗室

正是因为东西两国的实力对比,仍旧处于东强西弱的局面,所以西魏方面从孝武帝西奔那里得来的元魏正统之大旗,绝不能倒,宇文泰犯不着把大义名分上刚刚因为高洋称帝而扩大的优势,彻底摸消。如果宇文泰也和高洋一样称帝,在自家政权没有取得绝对优势以前,很容易被其他与自己等夷的大统勋贵所自发颠覆或被北齐唆使而颠覆,即便不被颠覆,也很容易在一系列政治消耗中,自伤元气。

另外,宇文泰自身并非刘盆子、刘玄、刘秀、刘备那样的前朝宗室,并不具备足够的篡代“正统性”,需要更多的“天命论证”(祥瑞)与实力背书,在东西实力对比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宇文泰犯不着冒这个险,犯不着丢掉自己的长板去拿自己的短板与内内外外的政治势力硬磕

而且,侯景之乱刚刚在梁朝爆发,昭明太子萧统之子萧詧刚刚向西魏称臣,此时对于西魏政权而言最重要的绝不是“代魏称帝”这种容易引发内部拥魏势力激烈反抗的政治行动,而是如何利用好侯景之乱,乘虚而入。换言之,“名义上蛋糕属于谁”以及“谁来分蛋糕”,远远比不上“如何以最小成本乘虚而入扩大自家蛋糕”更重要。而且,宇文泰在公元550年这个转折风口,也才43岁,正是年富力强,自然更乐意去通过功勋战绩扩大自身威望,再图名分上之进取。

而且,我们从宇文泰在公元557年北巡阅兵途中的仓促死亡(50岁),也能看出,宇文泰其实并不认为自己短期内会去世,宇文泰或许是要进一步窥伺良机并取得对北齐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再图称帝。

综上,宇文泰完全没有必要、没有实力、没有欲望、没有精力在公元550年,紧跟着高洋称帝。他还希望能够借用元魏百余年之正统性威望、避免内部分裂之余进一步整合内部,并且忙于趁着侯景之乱的良机向南扩张版图,完全没有必要放弃既得优势,在道义上与高洋“同流合污”。宇文泰不称帝,既能继续并且变本加厉地痛骂高氏为篡魏国贼,还能把西魏之兵力投放到侯景之乱后的荆州、益州等软柿子上,不慕虚名而得实利,这才是英明政治家应有的决断。


user avatar   yang-mu-zi-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宇文泰和刘备的情况根本不能类比,局势完全不同。

刘备虽然反抗曹操,但一直是承认且效忠于汉帝刘协的。甚至可以说他与曹操分庭抗礼的一大政治资本就是刘协的衣带诏。

三国志 卷32: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三国志 卷32: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

而在曹丕称帝后,刘备效忠的刘协已经退位了。汉室帝位空悬,再没人继承就完了。这种情况下,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必须称帝才可以延续汉朝大统。另一方面,刘备也必须称帝才能维系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否则难道学孙权去当大魏吴王吗?

宇文泰则不然,在534年魏孝武帝元修出逃长安之后,北魏就分裂了成东西魏,一边一个皇帝。宇文泰只承认他自己所立的西魏皇帝元宝炬父子,东魏皇帝元善见和他毫无关系,在他眼里本来就是个伪帝。

所以高洋称帝,东魏灭亡,对宇文泰和西魏政权的合法性并没有什么影响,太阳照常升起。 而对宇文泰来说,此时他想称帝,仍然得搞禅让篡位,和之前没区别。

至于高洋和宇文泰之间,情况也根本不一样。高洋是二代,承袭了他爹高欢和哥哥高澄的基业,本人的威信其实是不够压制住功臣元勋集团的。所以称帝反而有助于确立君臣名分,稳定人心。

北史 卷7: 乃赴晋阳总庶政。帝内虽明察,外若不了,老臣宿将皆轻帝。于是帝推诚接下,务从宽厚,事有不便者咸蠲省焉,戝情始服。
资治通鉴 卷163: 金紫光禄大夫丹杨徐之才、北平太守广宗宋景业,皆善图谶,以为太岁在午,当有革命,因德政以白洋,劝之受禅。洋以告娄太妃,太妃曰:“汝父如龙,兄如虎,犹以天位不可妄据,终身北面。汝独何人,欲行舜、禹之事乎!”洋以告之才,之才曰:“正为不及父兄,故宜早升尊位耳。”

而宇文泰和高欢一样,是自己创立的基业。在西魏他威望最大,权倾朝野。自然是等得起的,灭了东魏/北齐后再称帝才名正言顺。

然而他死后,接班的宇文护(宇文泰之侄,实际掌权人)和宇文觉(宇文泰之嫡长子, 继承人)就立即选择了篡位。原因其实也差不多,就是通过改朝换代来确立君臣名分,安定人心。

资治通鉴 卷166: 魏宇文护以周公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庚子,以魏恭帝诏禅位于周,使大宗伯赵贵持节奉册,济北公迪致皇帝玺绂;恭帝出居大司马府。

所以宇文泰称不称帝并不取决于高氏是否称帝,而是:

1) 他能否灭掉高氏,乃至一统天下。

或者

2) 他是否需要通过改朝换代来加强自己的威信,以压制功臣元勋。

这第一条宇文泰生前办不到,而第二条对他来说则没有必要。

所以他和曹操高欢一样,终身没有称帝。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宋都没有实践隆中对? 
  琅琊王氏真的都是帅哥吗? 
  如何评价长沙王司马乂? 
  宇文泰苏绰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为什么花木兰从军那么多年都没有被人发现是女的? 
  为什么北周武帝诛杀宇文护两年后又下诏恢复宇文护及其诸子原来封爵,并追加宇文护谥号为“荡”? 
  同样得国不正,为何赵宋名声比晋朝好多了? 
  为什么刘家能出刘秀而曹家出不了曹秀? 
  如何评价晋朝? 
  刘曜为什么输给了石勒?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清末云南杜文秀?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明末晋商是汉奸」的言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