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地对中国高知群体进行洗脑的阴谋,建议大家打开题目里的原贴看看评论区,原贴是在占领意识形态战场,而不仅仅只是在单纯地讨论一个养育孩子的教育问题。
关于自由边界和性别问题,有很多答主已经指出了其险恶用心了,在下就不赘述了,只从认知框架构建的角度来说下这件事有多恶心。
原贴的行文逻辑是这样的:
①儿子要穿裙子
②父母给予接纳与支持
③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刁难
④父母跟孩子一起面对这些刁难并化解
⑤孩子通过穿裙子一事学会了面对偏见
⑥升华主题:被偏见歧视的人都得有勇气,我们得允许少数群体存在
⑦教育有问题,自己会努力改变教育
只从表面看,这是一个父母鼓励孩子勇于遵从内心做非主流事情的励志故事,但其内核,却是利用我们对故事中角色的共情,来渲染愤怒和仇恨,激化冲突。
故事的冲突部分,在于【孩子穿裙子】和【师生群体的刁难】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
是【孩子坚持穿裙子】+【父母帮助沟通】,让孩子面对外界伤害后痊愈了。
整个故事抽象下,就是:【一个弱小个体】由于做了【非主流的某个行为】而被【强大且带恶意的群体】伤害,最后在【重要他人的保护下】免疫了伤害。
前段时间成都四十九中的事情,就是这个故事原型的再现。
坠楼的学生就是【弱小个体】,学校就是【强大且带恶意的群体】,在校外示威的不明身份者和画宣传画的就是【重要他人】。
有了前面儿子穿裙子这个故事,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共情【弱小个体】和【重要他人】,并想对抗【强大且带恶意的群体】。
因此,当四十九中的消息刚出来时,很多人就自发地转发了各种公众号和微博谣言支持示威人员,要求搞清楚坠楼者是做了什么惹到邪恶群体的行为。
这,就是被故事引导了认知的结果,我们会不假思索地以故事原型去理解现实的碎片信息,并站队制造对立。
而这,就是这么多年来公知不断灌输给我们的所谓“中国故事”:中国政府永远是邪恶的利维坦,公民永远是被压迫的可怜个体,只等那西方灯塔照亮这无边黑夜。
(为何十八大以来我党一直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你们悟了么?)
西方心理学最专业的那拨人,全部都在宣传口和营销,而不是在心理咨询,而我们则往往低估了心理学在群体心理操控方面的运用,人人都知道《乌合之众》,但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一个。人家刀都架脖子上了,很多人尤其是所谓专业人士,还在那里吹捧叫好,真是政治立场不明确,知识越多越反动。
说回原题,关于说儿子要穿裙子支不支持,教养孩子相关的理论太多,所以理论上说,支持也对,不支持也对,不表态还是对。
但我们不是活在理论中的,我们是活在现实中。为了理论正确和政治正确而强行洗,那就真的是读书读傻了。现实中,我们育儿的本质,无非就是让孩子能够提前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和规则,并且活得足够好。
只围绕这点本质来说的话,支持儿子穿裙子,可能是以后他儿子要去B站当女装大佬吧。
ps:这个故事里宣扬了民粹主义、挑动性别对立、男性去雄化,buff叠得有点多,不去竞选美国总统可惜了2333
作者:彦宇,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专业委员会会员,出版作品《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课堂内外》专栏撰稿人、科普作者
我不会支持。
这个题目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写下的真实想法,多少人写下的是政治正确的答案。干嘛就不能不支持呢?一定要支持这个决定才显得自己教子有方,尊重个性发展吗?
有的回答第1段就直接写会支持,因为那是他的选择。所以只要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你就一定支持?
明天你儿子和你说,爸妈我不想读小学了,我要去当一个流浪歌手,你会支持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支持,那怎么在这种时候面对世俗评价的独立思辨就不重要了?坚持自我就不需要鼓励了?好了,认清现实吧:
独立思辨的前提是你有独立健全的世界观,你先拥有独立思辨的能力是别人尊重你独立思辨能力的基础。
对于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并不具备独立完善思考问题的思维体系,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潜在影响和风险,对他成长的影响他都不会考虑周全。他的想法本身就是不成熟的,不因为这个想法是孩子自己提出的就自动等同于“独立思辨”,这是两码事。
你如果成年了,三十岁了,你想穿裙子,我虽然不赞成,但我尊重你的选择。你八九岁?对不起,不许就是不许。(评论区有个北师大的女的说,重要的不在于同不同意,而在于同不同意背后的原因。你真的想太多了,原因固然重要,但先整明白同不同意,很多问题上态度首先明确)
其实大家不用骗自己,你很想你家的男孩做这种选择吗?你不想,你不想干嘛不说出来?你鼓励孩子独立思辨,你一个成年人自己的独立思辨哪里去了?你觉得你不该反对,因为那样你像一个不开明的父母,那样看起来不够新时代,不够政治正确,不够尊重孩子,不够……拜托,说好的独立思辨呢?我看到有个留英的博士说,如果在英国这种包容的地方他就会支持,在中国他就不支持。合着你自己就没有任何独立想法?
很多打着教育专业标签的答主使劲夸有这样的父亲太好了。这样的父亲真赞……家长于孩子,多半时候左右不了太多他发展的上限,但多数时候会尽一切可能和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肉眼可见的风险,提供尽可能高的下限。你会送他补习,送他学这学那,学钢琴学跳舞,买学区房,让他上更好的学校,你就是在给他构筑越来越高的下限,这些未必帮他上限拓宽多少,却能帮助他的基础更好。这个时候孩子说我不要学习,你会怎么想?你是坚信你的想法,还是他说不要就不要。
穿裙子这个事没有太多明显收益,却有比较明确的风险,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社交有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风险,那我是父母,我会尽可能避免这个事。有些回答说就是要让他穿,让他出去,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栽个跟头。这种逻辑真的是奇怪,那你直接反对他,不也是生活中在的跟头吗?外人的反对是挫折,家长的反对就不是嘛?
所以,你说要不要支持,我一定不支持。家里试两分钟可以,穿去学校免谈。我不支持这个事不代表我不支持其他的思辨。男孩子不穿裙子也不代表从此不会独立思考
这种父母自吹自擂得厉害,实际上是不称职的。
为什么?
因为孩子的奇思妙想有很多,但是做父母的,都应该在一个影响合理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在高难度领域内进行风险不可控的尝试。
就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当年学游泳的时候,我爸教我的办法是这样的:先在岸边学了基本的蛙泳姿势什么的(我忘了学了多久,可能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然后,我爸带我到深水池边上,然后抱起我,丢到池里,让我自己扑腾回岸边。等我挣扎回岸边后,继续抓起我再抛一次。就这样,我在被抛了十几次之后,就神速的学会了游泳,甚至可以从泳池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了。
但当我妈知道这事之后,二三十年过去了都还为这事说我爸没人性。
就像题目的这件事一样:
孩子想是一回事,但是不做任何风险控制,不做任何摸底,就直接去一个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场合实施,那就是另一回事。这可能的后果,不管是来自小同学的,还是老师的,甚至是校方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能保证都能承受吗?更何况,这些后果,会长时间存在于几年的同窗时光里。
这种事情,不应该是先在小区里转一天。然后如果还是有兴趣的话,那就去公园转一天。接着就是一些好同学的校外小聚会上穿一下,最后才是进校园吗(而且还应该事前应该和老师先私下打招呼,或者认可才行)?
就好比,小孩想玩打火机,合理吗?虽然不好,但是算是合理吧?那如果小孩闹着想玩打火机的时候,刚好是在全家开车停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呢?
所以,题目的后半句很有意思:鼓励孩子坚持自我并对世俗的评价有思辨能力——这明显是家长被现实教训了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不称职的风控行为及带来的后果,强行把高意义,并且发到网上来求认同的。
所以我只要女儿,女孩穿男装一点问题都没有。
发这个朋友圈家长的行为,在我看来不可取。
把孩子的喜好或可能的性取向暴露在社交圈,非智者所为。
小男孩想要穿裙子,我会跟他说:
1,可以在家里穿,因为家里是【自己的地方】;
2,去学校或者公共场合不合适,因为那是【公共的地方】;
3,在【公共】地方暴露自己的喜好,与【世俗】不一致,招致是非,完全没有必要。
4,不要因为好奇或为了让别人注意自己,而在【非私密】场合,故意与大家(穿戴)不一样。
5,除了父母之外,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6,告诉他裙子为什么会被世俗定义为女性装扮,类似的还有什么。
7,告诉他世俗定义的男性是什么装扮,什么样子,类似的还有什么定义。
8,告诉他世俗评价(社会共识)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个评价会随着社会进步发生变化。
9,告诉他社会共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绝对正确的。
以上。
供参考。
我给这个爸爸点赞了,因为我觉得他真的很酷。
其实这个事情跟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人希望走安全路线,希望自己的孩子合群守规矩不要做枪打出头鸟的那个鸟。
而我非常理解这个爸爸和我本质上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培养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这种意志。
说难听点离心叛道,说好听点却是创新个性不走寻常路。
想要在人群里脱颖而出,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有坚定自己信念的勇气,以及面对大部分人不理解你的勇气。
不说做什么样牛逼的事儿了,哪怕你做个网红你都得面对层出不穷思路清奇的喷子的洗礼。
在这种时候会不会被喷子影响心情,影响自己的想法,这种抗挫折能力来自于内心的坚定:
我愿意按照我的想法来生活,我能够承担这样的后果。
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责任感。
大部分人不具备这种小众个性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成长环境,他们自己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来自很亲近的人的支持。
所以未必是这些人想做合群的人,而是没有人支持过他们不合群。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话题,要不要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要看家长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我儿子如果提到这样的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会和那个爸爸一样,非常积极的和他一起搞事情。
在我看来,做这种比较个性的事情,
一来可以帮助他了解世界上大部分所谓合群的人是怎样抱团扎堆的,有助于他认识社会的阴暗面。
二来再不济他也在这件事情里面学到了合群的人的社会规则以及不合群的人想要坚持不合群,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三来我作为他最亲近的人,提前告诉了他社会规则,在他认为自己可以承担后果的时候,没有做第1个否定他的人。我也给了他相应的勇气。也许未来他想做一个离经叛道的决定时,不会一个人默默的扛下来,等事情酝酿到无法收场的地步,我才是那个最后知道的人。
我需要他能够及时地和我探讨在不伤害别人的范畴里的奇思妙想和看起来很个性的想法。
最后这个家伙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知道了那些合群的人是如何欺负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的时候,自己也要自省起码保持基本的善良,不去伤害一个有个性但是本质上没有影响到他的人。
我的价值观也是这个样子:
我可以个性,我的个性没有伤害任何人,我承担得了后果。
我尊重别人的个性,只要别人的个性没有影响我其实我不喜欢我也不会专门跑过去给人添堵。
综上,我会和那个爸爸一样,
让小小的他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
这种抗挫折能力早点培养早点好。
我由衷地觉得一看到个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就大惊小怪要去排斥别人的小孩,没什么出息,也没什么素质。
他们的父母也一定是既没出息又没素质的存在。
我和他们的父母不可能有交集,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和那样的小孩有交集,更不希望我的孩子活成那样。
我的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大部分人在做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我可以很酷,可以自由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只要我没有给别人添麻烦。
我父母支持这样的我。
我的世界比那些所谓合群的人的世界要宽广。
也许我可以改变世界。
嗯,我想把孩子养成这样。
因为我和他爸爸那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不让他做一个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螺丝钉。
毕竟我们身边特别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人,没几个有出息的。那些特别喜欢拿合群来衡量别人价值的人,可能连自己的博士论文都搞不定。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除了告诉小孩做什么事情是有一定自由度的,还有必要告诉他做了以后会遇到风险,比如被同学嘲笑,被传统思想的老师训斥等等。这两边的教育都要到位,这是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每一件事都必须考虑的两端,也是教育孩子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之一。至于是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还是继续坚持穿裙子,那还是由他自己决定。没有其他的问题了。
不好意思这事我有不同看法。
我想到了当年女装大佬的鼻祖,快乐男声参赛选手刘著。
一头金棕色的大波浪,鲜艳的彩色连衣裙,腿上裹着蓝色丝袜,还蹬了一双白色的高跟鞋,登上了快男的舞台。一开口,就是浑然天成的女声。
评委安妮玫瑰对他百般羞辱,三次打断他的表演,质问他的性别,认为他没有参赛资格,甚至建议大家人肉搜索他。
而刘著的反应非常淡定大气有礼貌。
而在他因为“性别问题”被淘汰后,记者将他团团围住,要求他用男声说话。
安妮玫瑰(竟然还是心理咨询师)甚至十年后还在微博讨伐他。
我在日本留学过三年多。日本的女装大佬更多,街上经常会见到穿水手服长腿袜甚至lo裙的大叔和老爷爷。所以对于女装大佬,我现在早就见怪不怪了,觉得非常正常。
但当我第一次见到穿着迷你裙,耳朵上挂了两个鱼缸,里面还有活的金鱼的老爷爷时,我还是下意识拍照发圈了。
世上大多数人,在观念层面还是无法接受奇装异服的,无非就是在行为层面有区别,会表现为欣赏、无视、不屑、嘲笑、辱骂等,取决于个人修养。
刘著这样的成年女装大佬们,在穿上女装之前,都已经了解了可能遭遇的后果,也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才抛头露面,并且也能自如淡定地对待白眼和嘲讽甚至侮辱。
但是一个孩子,能不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得住这样的挑战?
裙子可以脱下来,但是他从今以后会不会在这个学校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到毕业?对他心理的潜在影响,是否在家长可以把控的范围?
题主的儿子在学校遇到的那个中年女老师,和安妮玫瑰一样,思想陈旧固执,没有包容心,更重要的是,根本不懂得尊重人。
而那些掀裙子嘲笑他的男同学,因为是未成年人,我不予评价。只能说,这种事在小孩之间是非常常见的。
我觉得,在让儿子穿上裙装之前,我们得告诉他,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你这样穿我们不反对,但是你几乎一定会遭遇老师同学的嘲笑和批评,甚至一些你承受不了的后果。
没错,我会尊重孩子的意见,我当然同意让他穿裙子,在家穿没问题,甚至穿去迪士尼都可以,反正大家都不认识。
但我真没勇气让他穿去学校。因为他接下来还要和这些老师同学相处好几年。
这后果我不一定把控得了。
我更不会给儿子拍照发文章,宣传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我是自媒体,我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给我点赞,但我孩子如果是成年人,一定不希望我把这些事发网上。
并且我看这些照片有明显的摆拍痕迹。
如果需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有其他的很多方法都可以达到效果,比如送他去下棋跆拳道游泳,参加比赛。比赛都有输赢,输了就是在培养逆商。
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光试图去抨击,改变其他人的想法,是非常无力的。
可能我这个答案会被喷,我尊重你们的观点。观点没有对错,立场不同而已。
欢迎各抒己见。
我不会有儿子的,我不打算生育。
不过如果一个晚辈小朋友说他想穿裙子,问我的话,我会提醒他:
你喜欢穿裙子是可以的,但你要做好准备到了学校会被同学们甚至老师嘲笑,你担心的话,可以只在家里穿。如果你不怕被他们嘲笑,就穿去,能反驳他们,让他们尊重你,就最好了。
他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被嘲笑,那么我会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
性别不能禁锢我们选择什么服饰,你喜欢裙子本是不应该被嘲笑的,但是我们阻止不了一些人有刻板的想法,认为男生必须穿裤子,他们觉得男孩子表现得不像其他大多数男孩子,就是丢脸的。同样,他们也会说女孩子必须斯文安静、男孩子比女孩子数学好、男孩子疼了不可以哭、男孩子必须让着女孩子……有许多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他们都在不加思考地遵守,但是不代表那就是对的,这叫“性别刻板印象”。
如果能就这个话题聊下去,我也希望告诉这个小朋友:
性别只是我们的生理属性,不应该事事禁锢我们,同性别的人相爱、某个人去做变性手术、男孩子女装女孩子男装、男孩子喜欢芭比娃娃和粉色、女孩子喜欢奥特曼和赛车,都是很正常的事,不应该歧视、嘲笑他们。自由是不按照别人所要求的样子生活,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方式才好,他人的言语不应该处处影响我们。
这个小朋友也许会选择穿裙子去学校(这里我觉得家长最好是能和老师提前沟通清楚,如果老师坚决反对,还是不要碰钉子,如果老师表示理解,孩子在学校更不容易被欺负),然后确实如我们所料,被同学们嘲笑,提前告诉他这个可能发生的糟糕状况,他才会有应对的心态,可以和这些人云亦云的小孩子讲道理,说不定会扭转局势。即使扭转不了,回来也可以好好安慰他,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做错了,也不是真的丢人,可以给他讲讲那些不被理解的名人的故事,或者自己从前经历过的不被他人理解的喜好,让他知道他不是那么孤独。让这次穿裙子带给他的不是太负面的影响,反而可能促进他思考、认识社会。
当然了,聊了那么多,可能他明白到学校一定会被嘲笑,就只想在家穿穿了,那就不用忧虑了。
气死我了,越看越气!
如果这位爸爸认为男人有穿裙子的自由,那就该自己穿上裙子,上街接受路人的目光洗礼。
而不是鼓励懵懂的儿子穿裙子上学,承担被校园霸凌的风险!
就你最开明,就你最自由,
你这么有种,怎么不陪儿子一起穿裙子?
你自己怕被人嘲笑,就不怕儿子被同学欺负?
要是穿成这样送儿子上学,我也敬你是条汉子!
让孩子在雪地里跑步,把孩子锁家里,啥事都干得出来,这又冒出一个拿小孩做社会实验的。
儿子突发奇想穿裙子,爹高兴疯了,先发朋友圈再发知乎恨不得昭告天下,这tm不是流量滚滚来?
原作者写了一年的儿童教育,糊得一批,这一波总算靠献祭儿子火了,一口气涨了9000个赞3000个粉丝,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唉,他自己选的,非要穿”
“不批评,不反对,不支持”
这语气可真无奈啊,合着您一点都没有推波助澜,是孩子自己非穿不可,拦都拦不住?
请问,
孩子提了一嘴“想穿裙子”,立刻带孩子去商场买的人是谁啊?
这叫“不批评,不反对,不支持”?
这位爸爸,嘴上不承认身体却很主动啊!
知乎上有不少MTF(跨性别女性)用户,他们扮女装过程中遭遇的白眼、歧视、骚扰、嘲笑、羞辱,足以将一部分人送上抑郁甚至自杀的道路。
这能用一句轻飘飘的“嘲笑和奇怪的眼光”概括吗?小学生有多浑,校园霸凌多厉害,你不知道?
小男孩穿女装,不是“对抗刻板印象的勇气”,而是无知者无畏!
家长不给他讲清楚,就让他毫无准备的面对同学的嘲笑和围观,任由他被掀裙被欺负。
他穿裙子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还以为只会被开两句玩笑而已,因为家长没有告诉他!家长本来有义务告诉他!
或许,作者最想看到的就是儿子不被同学认同,被古板的老师批评,
这样就可以让他升华主题,提倡自由精神!
如果你觉得这个社会不够开放,需要有人去改变,那就从你自己做起,
而不是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推上去当出头鸟。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从嗣同始。”
康有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从嗣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