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LED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光源在满足照明需求的情况下做得相对细窄,因此在构思此款台灯的时候,设计师是希望能在造型上保持这项特点的。如你所见,最后成品的灯臂和灯杆相较市面上大多数的竞品台灯要轻巧许多。当然光照和散热等物理性能通过了各种测试和认证,在后续网站产品页面上会有严谨详细的介绍,并没有被无端牺牲。
于是灯臂和灯杆的转轴链接部分的物理尺寸就受到一定限制,毕竟不愿意将它设计成突出的关节一样。为了保持抬臂角度在长时间数千次折叠的使用周期里稳定不松动,转轴结构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尺寸保证,所以没有空间走线。至于金属Pin点这类可靠性较差的方案,大家脑暴发散一下就可以了,在实际量产项目中是没法通过可靠性评估的,谢谢!
综上所述,那根电源线在目前体量的情况下无法做到灯体里。顺便说一下,强电端有变压器,因此电灯端的输入电压为12V 0.5A的弱电,相对安全。
再说一句题外话:这根线除了有它不得以而必须外漏的原因,因为采用了红色收到了(主要是)微博上两级分化的评论:有喜欢的,也有认为“设计师脑子被驴踢了”的(喷子原话)。作为本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本人可以很勇敢地说“我们是存心的!哇哈哈哈哈!”
设计师当然可以很稳妥地将电线设计成白色或浅灰色,谢谢!但是增加这一点骚红使这盏灯有了它的性格,我们觉得有点小开心。对于喜欢这盏灯的看官,本人感谢您的欣赏抬爱。对于不能接受的,本人得到了,只能抱歉请您另寻他爱。审美各有主张,何必强求一致。即便有人恶语相向,I don't care and I don't regret.
最后很乐意在知乎上分享我自己对一些设计案例的解析。说实话相较于其他专业,这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讨论在知乎工业设计话题下并不充分,在微博上更是无法形成理性风气。
把功能性的元件露在塑料部件之外,是一个沿用了很多很多年的设计语言。
露出来根线让台灯看起来更加生动
它可以是黄的
可以是黑的
可以是白的
可以是橙色的
可以是蓝的
可以是零散的
还可以是下面各种样子的
然而这其中红色应该是最常用的颜色,比较醒目也比较好搭配其他材料
还有这种明明是藏起来的,却非要露出来
所以醒目的红线到底有什么用呢,你们看看下面这根红线
能想起来什么吗?
。
。
有的人可能看着眼熟
。
。
。
有的人可以已经猜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就是它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在街头看到看到这个耳机的时候,就像着了魔一样,完全忘不掉这根线。
所以这根红线在这里居然能让很多人光看耳机线就猜得到耳机是哪款。这应该算是一个很成功的应用了。
当然题主还说到了小米和Muji之间的相似的地方,Muji在这款CD机中也用到了一个暴露在外的线,作为开关。虽然小米的台灯和Muji的CD机之间应该是没什么关系,但是确实在设计语言上是有用到类似的元素。另外关于这个CD机的故事我就不多讲了。Google一下就能读到。
不过我这里想跳出来一层看一下这种设计语言背后的逻辑。
我这里拿三个设计来说:
蓬皮杜艺术中心
首先是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不知道这是什么的可以自行google。
这栋建筑最出名的就是那些暴露在外墙之外的彩色管道,框架和电梯。
这么做只是为了搞怪吗?
设计师Renzo Piano这么设计这栋建筑是为了把本来占用大量室内空间的结构全部放到室外去,来争取更大的室内空间。
虽然1977年刚建成时饱受争议,但也成为了巴黎地标一样的建筑。
Nike Air Max 1
然后时间来到1985年,Airmax 1横空出世
关于AirMax 1背后的故事是这样,Nike的设计师Tinker Hatfield在设计这双鞋前去参观了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并且从中得到了灵感。当时nike已经有很多鞋是带着气垫的了,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从来没有见过气垫,也不愿意为这个看不见的东西付钱。所以Tinker当时就受到蓬皮杜的启发,干脆把气垫露出来吧。于是就有了Air Max 1.
当然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气垫越来越大,就像越来越短的裙子。
HTC手机
上面两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再说一个可能知道的人少一些的故事。
这款HTC的手机还有人记得吗?当时刚上市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背后真的好丑啊。
但是我听了设计师解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款手机,我反而开始有点喜欢它的后背了。
设计师说,现在很多手机都是要把科技藏在一个小盒子里,没人知道里面有什么,所以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把外壳的形状做成贴合里面PCB板和电池的形状,让你直观的能看到里面的结构,还能摸到里面结构的形状。
不管你认为这个设计丑不丑,我都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在今天无论是什么牌子的手机都长的一毛一样的时代,这样的设计反而更加可贵。
然后
然后
然后
苹果去年推出了一款神似的iPhone充电手机套。
很多人也是觉得丑,可能是因为知道关于HTC的故事,我依然觉得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三个故事讲完了,什么意思呢,无论是Airmax 1,HTC还是暴露在外面的电线,都是想要通过产品的外形告诉你,我里面有什么。这无关乎功能,无关乎外观,纯粹是一种态度的表达。
那么说回到小米的这个灯吧,这个设计是不是Original,发了刚才那么多设计,大家心里都有数。不过作为一个169元,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设计,整体的处理还是比较成熟的,再加上一个红色的线作为点睛之笔,个人认为也没什么刺可挑了。
------补充------
看了评论,突然发现我可能把事情讲的太跳跃了。那我补充一下。
最初出现这样的设计语言肯定是因为把线放进支架中是一个比较劳命伤财的事情。
成本马上就会提高,成本永远都是要考虑在内的,所以一个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把不得不露出来的线做的更好看一点,不好看的线我们都见过,如果完全不考虑直接露出来,那就是一个字,丑。
所以就有了最初形态的这种设计语言,是谁第一个这么做,已经很难考证了,设计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行业,有人开始这么做,紧接着就会有很多人来模仿。
那么随着制造业的技术越来越发达,把线做进壳子里,其实不是很难的事情,成本也相对的没有以前那么高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露线设计,其实都是为了露线而露线的,也就是我说的态度的表达,而和功能或外观的关系没有那么大了。
不过放在小米的这个案例中,因为这个灯确实只有169,考虑进来其他应用在灯里的技术,把线做成露在外面的形式可能就是最合适的方案。我大胆的揣测一下,像小米旗下的产品,大多都是先做好明确的市场定位,然后价格估计都是提前定死的,比如说产品经理和老板开好会,确定了售价就是169,BOM成本不能超过50块之类的,这时候设计师就没法说,我想设计一个全24k镀金的台灯了。
黄大师在评论里提出的问题,其实也是困扰很多设计师的问题,到底是应该迎合消费者,还是追求更有品味的设计去引导消费者。这个问题在我读书的时候也困扰了我很久。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人分三六九等,不同的品牌只是抓住了和自己对应的人群,也就是其目标市场,越小众的品牌所针对的市场越精确,但是像小米,苹果,可乐,nike等等这种大品牌,他们的目标人群已经是比较分散的了,所以他们都得通过产品线分层来应对这种人群的多样性。那么回到如何设计的问题上,人分三六九等,但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其实也就是45度斜向上看,就是那种很微妙的,伸手刚好够不着,得踮脚才能刚好碰到的东西。所以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方式,就是把更高端的设计语言往下做,最后得到一个你的目标人群能看得懂95%,剩下5%又有点挑逗他的认知的设计,说白了也就是在迎合和引导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具体是95-5还是80-20,这就看具体情况,看设计师的功力了。
至于
黄大师说的,其实我感觉,是有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粗暴的理解了,而且好像还带着点戾气,其实不过是个台灯而已。
陈伟,第一个台灯的链接给你
easink | design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