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一下:
在那个年代,除了从陆地偷越国境外,间谍从境外渗透主要是三个途径:伞降渗透、海上渗透、以假身份从第三国合法进入。
其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假身份从第三国合法进入。伞降是最下下策的,因为飞机可能会被发现,甚至会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而跳伞本身就极具危险性,容易出现骨折、挂在树上、偏离预定落点而被发现等很大的风险。所以,一般只有需要带上武器和电台时才会选择跳伞这种高风险的方式,毕竟你通过第三国合法进入时是没法带上武器和电台的。
然而,在《悬崖之上》里呢?那个四人小组既没有电台,又没有重武器,那再选择伞降这种高风险的渗透方式的意义何在?
通过第三国合法进入,就算出事了也不过是损失了间谍。通过伞降的话,出了事不只会损失间谍,连机组成员和飞机都一起损失了。
所以,是否选择伞降方式和陆地封锁的情况关系不大,而是和是否携带重装备有关,毕竟带着重装备从陆地越境渗透也是比较困难的,而带着重装备以假身份走边检合法入境更是天方夜谭。
但问题是,片中这个四人小组并没有重装备,甚至连电台都没带,所以选择伞降渗透完全说不通。
对于他们来讲,以假身份从第三国入境是最上上策的渗透方式,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第三国渗透进满洲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从哪个第三国呢?当然是中华民国。当时中华民国和伪满洲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而且本来他们四个就全是中国人,先从苏联以假身份进入中华民国,再从中华民国以假身份进入伪满洲国不就得了?而且他们在中华民国有自己一方的地下情报网的大量的资源支持他们。不管是他们从苏联进入中华民国,还是从中华民国进入伪满洲国,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间谍的第三国渗透容易得多,比德国间谍经过瑞士入境法国都要容易上很多倍。冒充两对儿从关外来看望“闯关东”的亲戚(由当地间谍网人员冒充)的夫妻有那么难么?
而且,关于伞降这一段情节,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已经知道谢子荣被捕的情况下,苏联总部断然不会再按原计划进行空中渗透。
因为老周早就渗透了伪满警察特务科,而且身居要位,那么之前包括谢子荣被捕等重要情况早就报给苏联总部了。
从片中情节来看,他向外传递情报和接受任务的方式是到那家药店和店员见面,也就是情报工作中常说的接头。
那么早在谢子荣刚被抓捕(尚未叛变)时,他就通过药店把这一重要情况传递给苏联总部了。
药店店员能和苏联总部联系,说明他肯定藏有收发报机。
而谢子荣不是刚一被捕就叛变的,从他被捕到他叛变是有着一个时间差的,药店店员早就用收发报机把他被捕的消息发给苏联总部了。
既然了解乌特拉行动的谢子荣已经被捕,那么苏联总部早就在飞机起飞之前就把那四个人喊停了,因为这时让他们冒险已经毫无意义了。
特别是在谢子荣知道飞机渗透的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飞机都有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的风险,苏联总部肯定不会冒这种无意义的险的。就算继续把那四个人飞过来,那也肯定会改变渗透的时间和地点。苏联总部不会那么傻的,明知道谢子荣已经被捕,还都一切按照原计划开展。就算谢子荣没有叛变,苏联总部也不会冒这个险。
至于王子阳出境的问题,他是在逃犯,不可能正常走边检出境,只能是偷越国境。
这样就涉及被边防军发现甚至被抓获的可能。
我奇怪的是,明明罗马尼亚大使夫人是自己人,那么请她协调一辆带外交牌照的使馆车辆不就得了?
有了外交车辆,一路开进苏联都没问题,而且外交车辆是不受驻在国警察搜查的,王子阳坐在里面绝对安全。
甚至弄个外交货箱把王子阳直接邮到苏联都可以,伪满洲国的海关不能检查外交货箱:
更关键的是,明明苏联在哈尔滨就有总领馆,那直接把王子阳送进苏联总领馆,由苏联总领馆的外交车辆直接把王子阳送进苏联不就得了?甚至可以让王子阳申请政治避难,然后合理合法的把他送到苏联。
2.间谍任务细节不合理,真实的间谍不应该知晓如此多的细节,接应一个人出境之外,知悉其身份本身就不合理
3.四个间谍除了给当地组织添乱,没起到任何正面作用,最后也是当地组织将目标护送出境
4.整个任务去掉四个间谍只会更加合理更加顺利,整个主线剧情都是画蛇添足
这三条可以并在一起解答:
从任务性质来讲,乌特拉行动是一个典型的Exfiltration Operation(反向渗透行动,也就是营救行动),也就是把人从敌方控制范围反向渗透到我方控制范围。
而世界间谍史上所有的反向渗透行动都是由当地间谍网执行的,从来没有过为了反向渗透一个人还把在总部的人员专门渗透到敌后的。
为了营救一个人,让已方多个人冒着危险到敌后----仅从经济角度来讲,这就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是不合逻辑的,当地间谍网更熟悉情况,由他们来执行反向渗透最为合适,那还何必派一些人生地不熟的总部人员冒险进入敌境呢?
比如近现代间谍史上最为著名的反向渗透行动----英国情报机关MI6营救Oleg Gordievsky。Oleg Gordievsky是苏联克格勃特工,但向英国提供情报。
他在发现自己已经被克格勃严密监控后,按照MI6提供的计划,乘坐火车逃到了苏联与芬兰的边境。
而在苏联与芬兰的边境等待他的并不是临时空降到苏联的英国MI6特工,而是英国驻苏联使馆的几名外交官(真实身份是MI6特工),也就是当地间谍网的人员。
他们用三辆有英国使馆外交牌照的汽车甩掉了克格勃的跟踪车辆,最后用一辆经过改造的汽车把他运到了芬兰境内。由于那辆车的内部结构经过了特殊改造,他当时就趴在英国特工的腿下面,但苏联边防军检查时却没法发现。
反过来讲,如果是由临时空降到苏联的英国MI6特工负责营救的话,他们熟悉路线么?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是非法入境者,没有外交豁免权,一旦被发现必然会被逮捕。而使馆里有外交身份掩护的MI6特工有外交豁免权,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会被逮捕。而且非战争时期直接把特工人员空降到别的国家可绝对是重大外交丑闻了。2012年时法国把五名特工伞降到保加利亚境内,结果三名被抓,给法国造成了极其被动的国际影响。
也就是说,这次行动本质上就是一个当地间谍网把营救对象向外部反向渗透的行动,是把人往外送的,那么苏联总部再派人过来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
至于接应一个人出境,是不是不能事先了解他的身份和一些细节呢?
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像上面的那个例子里,虽然把Oleg Gordievsky送出苏联的英国间谍不是伞降过来的,而是当地间谍网的成员,但他们事先了解Oleg Gordievsky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且他们反倒要了解要营救的对象的一些情况,包括他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对哪些食物过敏之类的都要了解。毕竟在反向渗透的过程中越少出问题越好。
假设要营救的对象有严重的心脏病,你完全不了解,然后安排他坐滑翔机反向渗透,那他在着陆时一紧张,结果过世了,这算谁的责任?
假设在反向渗透的过程中,需要你和被营救的对象都冒充敌方的军人,以避开路上敌方警察的盘查,而你连被营救的对象的身高和体重都不知道,那你怎么给他准备军装?
特别是以假身份走边检出境的反向渗透,如果你对要营救的对象一无所知,甚至连性别和年龄都不知道,那你怎么给他准备假护照?
5. 张译的角色卖惨,本来什么有用的情报也不知道,非要酷刑折磨,到底是要问什么情报?张译的角色又知道什么情报?他到底是知道情报宁死不屈还是啥也不知道被动宁死不屈?
情报该问还是要问的,而且可以问的东西非常多,毕竟他是一名建制内特工。
在情报工作中,有一个原则,就是在向敌后渗透的行动中,能派建制外人员完成的任务,一般就不派建制内人员(有外交身份掩护的除外)。
建制外人员指的是由情报机关发展的外围人员,本身和情报机关关系不是太密切,相当于兼职人员。
所以,建制外人员即使被抓了,也泄露不了多少关于情报机关的秘密,因为他可能连情报机关的大楼都没进过,一般都是只认识情报机关里负责他的上线。
而建制内人员一旦被捕,危险就大得多了。哪怕他只在情报机关工作了五年,他知道的东西也足够多了。
比如:你可以问他情报机关的组织架构和所有办公场所的地址,还可以问他情报机关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情况:他们的性格如何,有什么弱点,所有他认识的情报机关的同事的个人信息,其中哪些人比较容易策反,情报机关最新的间谍技术的情况,以及情报机关的常用情报传递手法等等。
如果他配合你的话,你连情报机关的大楼里一层有几个厕所都能问出来。
你甚至可以问他知不知道情报机关的食堂的食品是哪儿供应的,如果他知道的话,你就可以让你在苏联的间谍网的人员渗透那个食品供应商,看能不能给情报机关投毒。
由此可见建制内特工一旦被捕后的风险有多大。
而张宪臣好歹也是个建制内人员,可以问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但是,影片里显然没涉及这些东西。
6. 罗马尼亚大使馆要在剧情时间几年后才成立,且大使馆在沈阳不在哈尔滨
哈尔滨不是首都,即使有外国外交机构也只能是总领馆,而不是大使馆。但是大使馆也不可能设在沈阳,而是应该设在长春,因为伪满洲国的首都是长春。
7. 当时抗日战争还未打响,剧中的俄语“黎明”像是预测了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弹幕评论,类似于抗战开始时说“我们八年抗战”,孝庄本人说“我孝庄”一样降智)
可能指的是结束日本殖民统治。
8. 带着滤镜拍摄伪满洲国,过分将其美化
“美化”的问题已经在另一个回答里解答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