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我理解中的经典,不但本身的作品质量高,而且要在行业历史上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默片时代:
- 1908年《刺杀吉斯公爵(L'Assassinat du Duc de Guise)》,作曲圣桑(没错,就是那个作《天鹅》的圣桑)。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作曲家专门为电影写作音乐。之前,电影的音乐都来自于古典音乐、流行歌曲、民间小调等。
有声片初期:
- 1927年《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
好莱坞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大量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涌入美国,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浪漫派中后期华丽的交响化音乐风格。其中典型的有
- 1938年《罗宾汉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作曲Eric Korngold。该片率先使用了歌剧中的“人物主题”写法。这一写法对后来的作品的影响深远。
- 1939年《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作曲Max Steiner。感情浓厚、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是Steiner音乐的一大特点。
- 1950年《日落大道(Sunset Blvd.)》,作曲Franz Waxman。
此外,黄金时期还涌现了很多其他风格的电影音乐作品,例如
- 1941年《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作曲Bernard Herrmann。
- 1951年《The Man with a Cloak(无官方中译名)》,作曲David Raskin。史上首个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写作音乐的电影。
- 1940-1957《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系列,作曲Scott Bradley。他创造了一种卡通作曲模式,叫做“米老鼠化(Mickey-Mousing)”。意为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作曲。他和华纳兄弟的Carl Stalling一起成为早期动画片音乐的代表人物,并成为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动画片音乐的行业标准。
50年代到70年代:
有了黄金时代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风格趋于多样化:
- 1949年《女继承人(The Heiress)》,作曲Aaron Copland。科普兰做过的电影很少,但影响深远。他倾向使用较小的乐队,肢体更加的柔和。
- 1951年《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作曲Alex North。使用了大量前卫的不和谐声音,以及爵士风格。
- 1953年《伊甸园之东(East of Eden)》,作曲Leonard Rosenman。又一部大量应用不协和音的电影音乐,这两部作品使得观众对不协和音响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
- 1959年《宾虚(Ben-Hur)》,作曲Miklós Rózsa(罗饶)。从他开始出现了一个词汇,叫做“史诗般的电影音乐”。运用宏大的乐队营造震撼的效果。John Williams等当代电影作曲家无不是在此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 1961年《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作曲Henry Mancini。女主角赫本在片中演唱主题歌《月亮河》红极一时,掀起了电影主题歌的热潮。一时间为影片写作主题歌曲蔚然成风,并在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中达到了又一高潮。尽管开启主题歌先河的是更早的一部片子《正午》。
70年代至90年代:
六七十年代的电影音乐逐渐以歌曲、爵士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以及很多现代作曲技法等占据上风。这与电视的出现有很大关系。电子音乐也在这一时期大量进入电影音乐。同时,由于John Williams的努力,电影音乐的主流回到了交响化风格。
- 1974年《唐人街(Chinatown)》,作曲Jerry Goldsmith。用了弦乐、钢琴、两把竖琴和小号的奇怪编制,钢琴使用奇怪的调弦,新奇的演奏法,来营造光怪陆离的音响。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趋向。
- 1974年《大白鲨(Jaw)》,1977年《星球大战(Star Wars)》,作曲John Williams,用两部成功的作品,宣告了传统的大型交响乐队编制和浪漫乐派风格的强势回归。
- 1981年《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作曲Vangelis。首部完全用模拟电子乐器完成的电影音乐。范吉利斯在自家的工作室中用模拟多轨磁带录制各种合成器的声音。这部影片的成功也使得其他影片争相效仿。之后,随着数字技术的诞生和发展,造就了像James Horner,Hans Zimmer等当代熟练使用各种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电影作曲大师。
当代: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领域,也是我看到其他答案提及最集中的。由于身处当代,我们还不容易看出哪些人会经受历史的洗礼最终成为经典。
另附AFI电影100年排行榜系列之,电影音乐Top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