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目前的困局来看,滴滴会从美国退市吗? 第2页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描述严重违纪的词汇(8个字),来描述这一次行为。

这不是IPO的问题,而是公司对监管的态度和立场问题。

去年反垄断也好,今年具体实施罚款也罢,还包括安全审查,以及最近纷纷停止的大小周,都不是说互联网企业啥也别干了,而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双循环重要社会经济设施的互联网行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赚钱可以,但是必须兼顾整个社会的效率和公平。

当时监管给了那么大空间,靠某些灰色地带的生意起家成就了那么多巨头,那是依托了靠新技术发展经济的大势。

现在国家战略调整,可不能说赚钱的事情乐意做,合规安全的事情不能做。

真话说,互联网巨头还真不是只靠个人能力做成的。

加强监管,不是倒洗澡水把孩子扔出去。

有的互联网公司表现比较好,最近发言也少了,业务也谨慎发展了;而还有一些,面临“顾投资人还是顾国家战略,选择了前者。

这就不是IPO这个具体行动、是否违反指导意见执意发展业务的问题了,这属于态度问题。

在美国退市,并不能解决态度恶劣的问题。


user avatar   tianda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滴滴美国上市开始交易时,国内是凌晨,绝大多数人正在熟睡。

第二天“庆祝建党百年”,全网热门,全网关注。

做为一家企业,在上市之时,正常来说都需要给媒体发红包,买热搜,买软文,让它们给报道,给宣传宣传。

雷军向小米3904名员工,授予7000万股的股票,都找了粥左罗老师给宣传。


不可能估值700-800亿美金的“国民出行”第一平台,差这点钱吧?

用屁股想也知道答案。

媒体不知道就算了,更离谱的时,滴滴内部员工也不知情。

滴滴6月30日美国上市,在此之前的6月中旬,滴滴控制人程维和柳青在内部职工恳谈会上,回答了很多职工问题,谈了滴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偏偏没提赴美上市的时间。

程维在最近的“滴滴内部员工信”之中,也对赴美上市的事瞒得密不透风。

滴滴6月30日赴美上市,7月1日全国都在庆祝建党百年。

7月2日,滴滴的重要投资资本,推动滴滴赴美上市的高瓴资本才在官微上以“祝贺滴滴上市:迎接可爱城市和美好出行”为题发文。

高瓴资本称自己长期看好并支持滴滴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模式。

“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也在7月2号紧急发布对滴滴进行安全审查,同时为了防范滴滴泄露信息风险扩大,“停止滴滴新用户注册”。

7月3号,针对网上“滴滴将中国核心路网信息”以及“普通民众出行大数据”打包送给美国美国监管层的消息,滴滴副总裁网络直接回应,表示“滴滴绝对没有这样做”,同时要起诉造谣传谣的人。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给出了调查结果。也定性为滴滴从上市筹备,到赴美上市,手法很清晰,就是为了与国家管理层以快打快,搞突袭。

01

2013年,中国财政部与证监会与美国证券财务监察机构签署了一个合作备忘录。

这份谈判文件中明确规定美国证券财务监察机构只能对中国在美股上市企业进行执法型检查,不能进行常规性检查。

因为常规型检查涉及中国的经济主权。中国监管部门绝不同意有外国机构拥有对中国企业常规型检查的权力。

最后美国人做出了让步,让中概股成为美股中唯一可以不被财务机构常规型检查的企业。

所谓‘执法性检查’就是只有明确证据,证明你有财务造假的嫌疑,美国监管机构才能财务调查,不用按季度或者按年份提供常规检查报告。

到了2020年,随着特朗普政府反华的牌越来越少,最终才将中概股的常规检查重新立法。

也就是说,中概股过去拥有“豁免检查”的权力,如今被检查,相当于被特朗普政府施加的新制裁。

中美两国现阶段正在重新接触,重启经济谈判的关键期,取消“美国对中概股”的审查,也会是一个谈判筹码。

02

从滴滴的招股书可以得知,滴滴的股东情况如下:软银愿景基金持股21.5%,Uber持股12.8%,腾讯持股6.8%,程维持股6.5%,柳青持股1.6%。另外,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滴滴CTO张博等8名高管合计持股1.8%。

最大的股东是软银,第二大股东是Uber。

软银是一家日本金融投资公司,Uber是一家美国公司,这两家公司所占股份高达34.3%,而滴滴的创始人程维仅持股6.5%,其他高管加起来只有3.4%,不到美国和日本两家公司股份的1/10。

滴滴公司并不是一家多牛的高科技公司,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能拉到的资本更多,通过互联网玩法,前期烧钱补贴干死对手从而形成垄断平台,然后涨价,本身并没什么核心技术。

这样一家公司,越来越成为一家靠资本说了算的公司,且这些资本主要掌握在美日手里。

这暴露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通过资本来影响和控制中国一些国计民生的行业。滴滴的用户,涉及千千万万的国人,滴滴出行影响着国人的日常生活。

大家可能还记得,马云说过“我对钱不感兴趣”。

一个商人,一家公司,对钱都不感兴趣了,那请问对什么感兴趣?

我也猜不到,但肯定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03

2020年8月6日,特朗普政府以TikTok和Wechat涉嫌将美国用户包括联邦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如网络位置信息、浏览和搜索信息等未经许可地传输给中国政府,进而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了上述两款产品在美国的使用。

印度也以同样的理由禁止了TikTok和Wechat在当地的应用。

美、印两国政府的上述单边主义措施,实际反映了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与保护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张冲突。

与上述单边保护主义措施相对,我国具有迫切的数据跨境流动需求。

预计2020年数据总量有望达到8000E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1%,将成为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以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

在跨境网络支付、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服务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必然涉及数据的跨境双向流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交往日益增多,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流程与内容的电子化和数据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数据跨境流动的问题上,我国既有对等反制数据流向美国和印度的法律工具需求,又有强烈的经济发展现实法律保障需求。

数据跨境流动关乎国家利益、产业利益、风险控制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宽松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有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但会增加风险控制难度,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损害其国家利益,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有助于其通过数据实施全球经济控制。

严格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不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但会降低风险控制难度,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避免发达国家的数据霸权。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宽松还是严格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均会在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商业利益保护等方面带来挑战。

(1)国家安全挑战

“棱镜门”已经证实美国通过侵入他国网络系统,非法获取他国境内的数据并进行跨境转移,对他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侵害和威胁。

此外,基于商业目的的数据跨境流动也引起了国家安全的担忧。典型的例证是,华为公司在对外扩张5G业务的过程中,遭到了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的严格业务审查,美国甚至以国家安全问题禁止华为参与本国的5G建设。

究其原因,华为作为跨国通讯科技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部分数据需要出境传输至公司总部或研发中心所在国进行数据处理或分析,这引发了美国等的国家安全担忧。

此外,微软等跨国公司也被欧盟质疑参与了美国的监视项目。

(2)个人隐私问题

在数据的跨境流动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例如跨境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通过网络订购货物或服务,订单信息、收货地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以数据化的形式出境被境外电商获取。

如果境外数据接收方不能提供充分的个人隐私保护措施或者滥用个人数据,就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利,进而带来个人隐私保护挑战。

典型的例证是,Facebook不但存储美国公民的数据还搜集存储其他国家公民的数据,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数据遭到泄露,并被非法用于政治选举分析等。

实际上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个人信息将无可避免地被数字化而融入流通之中。

从经济效应上看,个人数据的取得、加工、分析已经成为互联网驱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跨国公司通过个人数据的跨境流动开展大数据挖掘、智能画像等开展精准营销投放和产业布局,并获得经济利益。

此外,对个人来讲,在部分商业场景下如跨境资产配置中,个人数据出境是获得便捷优质金融服务的前置条件。

(3)商业利益保护挑战

对于商业数据的采集、形成及基于商业数据的行业研判,尤其数字化产品本身如计算机软件、影音等往往是数据控制企业智力和劳动的体现

对于计算机软件、数字化影音等产品通过知识产权法进行保护不存疑问。

尽管较传统实体类知识产权载体,数字化知识产权载体通过数据流动的方式更易复制、传播,但总体来说在知识产权法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足以对权利主体的利益进行周延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蕴含数据控制主体劳动成果的大数据集合如何保护却远未形成共识,有学者认为应当通过不正当竞争规则对不当利用大数据集合的行为加以规制,有学者则认为应当赋予数据主体以财产权利。

从功能上讲,数据集合是大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对象,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产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和产品投放,可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和利益。对商业数据集合法律定性的模糊将给企业的合法商业利益保护带来挑战。

总之,数据在内容上既可能表现为个人隐私,也可能体现为商业利益又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少量的数据流动可能仅仅损害个人或企业的合法权益,大量的规模化的数据流动,则可能影响到一国的经济社会安全。

数据蕴含利益的多样性和交织性,尤其是数据量变、质变互相转换的过程可能使数据表征的利益从单个主体迁移至社会和国家层面,必将对一国的数据监管政策带来挑战。

04

国家网信办进行安全审查的依据是《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对应的风险不仅仅是用户信息泄漏的风险,而是威胁到了国家安全。

滴滴公司掌握了国民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国家部委的出行状况,进而分析其工作特点,把国家安全抛在九霄云外。

长期以来,美国都一直在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名义将中国资本和中国公司、中国产品赶出美国,美国甚至还以实施国家紧急状态对中国华为公司实施禁运。

这些年中国基本上没有收购、进入美国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公司以及美国重要战略性领域,而美国及日本等国资本这些年在中国可谓是长驱直入,在重要的互联网平台、基础信息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高科技企业都有涉足,中国在很多领域对美日投资者都处于透明半透明状态。

从停止蚂蚁集团上市到处罚阿里巴巴,再到全面审核刚刚在美国上市才两天的滴滴出行,再到制定《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政府的这一系列行动既是反垄断、整肃互联网金融秩序、整顿互联网平台公司,更重要的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行动。

一定要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件的整体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出资本泛滥、金融无序发展、国家安全篱笆洞穿的状态。

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摆脱美国政治的影响,进一步摆脱美国资本的控制,真正实现中国的金融主权独立、中国的网络主权独立、中国的基础信息主权独立。

滴滴在美国退市不退市不重要,国内没有滴滴很重要。

我是 @田大叔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田大叔的思考空间”,领取100本电子书


参考资料:
《"滴滴事件"背后的六问,足以让你吓出一身冷汗》 来源@沃德舆情观察
《赴美上市都玩“半夜鸡叫”?沦为国贼的资本必须严惩!》来源@北风雪林
《细思极恐!十方面分析审查滴滴出行的政治意义!》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
《滴滴事件为何直接上升到国家安全? 这篇文章给出重要提示 | 文化纵横》来源@文化纵横

我的其它回答

社会上有哪些常见的潜规则

身边的有钱人教会了你哪些道理?


user avatar   Tiny-Ric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家公司的举动毫无疑问是蓄谋已久的。时间节点挑选的非常精准,完美的避开了那一刻的所有雷达。没人会在那个时刻开会叫停。

这种高光时刻,居然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就说明他们完全知道政府对于它们美国上市的态度是很不支持的。不然,一定会大张旗鼓的宣传这是对党生日的献礼。

它的管理层和背后的资本,都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他们完全明白之后所要面对的是什么。如果说他们没有对国家的反应做出全面的预案,我真不信。我认为他们的技术,财务和法务应该把相关的东西都准备得滴水不漏了。敏感的数据信息更是早就处理干净了。

它如果有什么没有想到的,我猜就一点:没想到政府的反应会这么迅速。

别的应该都做好准备了。

剩下的,就是演一出下跪磕头道歉卖惨更兼亲子鉴定咬定牙关说自己是中国企业,绝对没有出卖用户数据或道路数据,不信你查的大戏了。

归根到底没有一条明确法律说了不能去美国上市。找不到明确证据,就是滥杀无辜,就是迫害企业,就是阻碍国际间的正常金融投资行为。

“我这么好的态度,政府这么处理,以后谁敢投资?!”

对于它的惩罚,打击股价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次,惩罚如果不够深刻,做不到彻底堵死窟窿,让利益方彻底折戟,以后这种企业只会越来越多。

~~~~~~~~~~~~~~~~~~~~~~~~~~~~~~~~~~~~~~~~~~~~~~~~~~~~~~~~~~

评论区中有些言论好像走向了奇怪的方向。

一.费那个事儿干嘛?直接弄死不就得了?或者拖个3,5年,或者单独为它立个法,什么搞不定?

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中国是个法治国家。

中国是个法治国家。

中国是个法治国家。

代表一个国家文明的,不光是高楼大厦,高铁卫星,健全的法制也是核心部分。中国不能闭关锁国,而要开放包容。这家公司的大当家和二当家都是海外有头有脸的大资本。所以,这一次,法理和舆论都要胜利,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想要以法服人,审查流程和相关时间都要符合当前法律才可以。

另外说一句,法理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今天的新法律治不了昨天的罪。即使为了当前的情况新立一条法律,也只能堵后面的窟窿。所以,重中之重,就是找到证据。

二.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咋看出来的?咱们就事论事的说:就人家选的这个时间点,水平高不高?还有第二个时间点能闯关成功?

选的这个时间点,没有深谋远虑,纯粹的利令智昏,完全没想过后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你信?

再随便查查人家经历过的各级政府审查和各种官司。这家的财务和法务能是吃干饭的吗?而且,这是在夸它吗?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

有什么问题,麻烦请找教员。

三.说得跟真事儿似的,你有什么证据?

我没有证据。所以,我从来没说过它一定干了什么。

但是,潜在风险是真的。这个风险,涉及你我,以及所有家人。

一旦发生,无法挽回。

国家理解我们深的多,不然也不会安排这么大的阵仗。没有必要,这些部门闲的吗?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肯定是非常的欢迎。从申请到通过20天就走完上市流程,这个待遇美国企业也羡慕的直嘬牙花子。

大家都是成年人,大开绿灯的具体原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肯定不是为了帮助这家公司更好的建设中国的交通出行事业。


user avatar   jackwang9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已经“社死”了,看群里朋友圈都在讨论,还有哪些打车app可以用了,这个用不了多久,新的app发力加上福利券的加持,份额就会丢个7788。

你口碑不好了,有问题了,老百姓就会自觉切换app的,这个东西也就是打个车,没啥壁垒的,缺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还嫌多了。

现在积极都晚了,被树立典型了,如果不弄到位,这典型岂不是白树了?这时候扯啥条条框框估计都不好使,啥时候放行真不好说。

自己主动退市可能是条路,还有点面子,大家都找个台阶下,一段时间不上市也饿不死人,有资本送钱,急个啥?

这个典型树的其实挺有效的,看其它几家去美国上市的企业,都自己主动停了,停了是聪明之举,识时务者为俊杰。

既然其它几家都主动停了,我觉得这个便宜肯定不会让滴滴给占了,拭目以待退市公告。

@Jack Wang


user avatar   kuai-luo-shan-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百度、小鹏汽车等相继回港上市之际,成立了9年的滴滴在美国时间6月30日美股午盘,以交易代码“DIDI”正式登陆纽交所。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就倍受资本市场青睐,不仅获得了10倍超额认购,还提前超额完成了原计划4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就在大家以为滴滴要跨上更广阔的平台时,网信办的一纸公告将正处于喜悦状态的滴滴彻底“浇醒”。为了更好了解事件,电动君先带大家来回顾一下滴滴的上市过程。



6月11日,滴滴向美交所递交IPO;

6月30日,滴滴纽交所挂牌,只面向机构发行;

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要求对“滴滴出行”安全审查,依据的是《国家安全法》和《国家网络安全法》,内容中明确提及“防止风险扩大”,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3日,滴滴副总裁发文:把数据卖给美国纯属造谣;

7月4日,国家互联网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给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作为出行行业的巨头,滴滴出行的一举一动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加上此次事件所涉及到一些话题,不仅牵涉到互联网行业、海外上市等信息,而且还牵扯到用户隐私、中美关系等等,让大家愈发关注。所以,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就该事件发出了很多疑问,经过电动君整理之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附电动君的回答)。


问:网信办通告中写明:“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中到底包含哪些类别和哪些层级的信息

电动君:此次网信办的通告中有一个关键词需要注意“国家安全”。为什么要网信办在通告中强调这个关键词呢?正常情况下,一个APP出现了问题,顶多也就是“用户隐私”泄露,并不会牵涉到国家层面,比如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腾讯手机管家等84款APP违法违规手机使用个人信息》通告中,重点围绕“用户隐私”问题进行讨论。然而,此次的公告中却丝毫没有提及“用户隐私”,通篇只提“国家安全”。所以仅从关键词部分,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



另外,监管部门选择7月4日(星期日)这一非工作日发布处罚结果的通报,不仅表明了监管部门对滴滴出行App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视,而且还有可能意味着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星期六、星期天还在审查滴滴出行App涉及的违法违规问题。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此次滴滴出行事件的严重性。

那么假设滴滴的数据真的出现泄露的话,会对我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传言中,滴滴要交换给美国的数据中包含了一个“街道数据”。要想判断滴滴是否会将数据交给美国,最重要的是先要找出滴滴是否有测绘街道数据的技术储备。早在2017年,滴滴为了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滴滴旗下滴图科技就申请了全国高精地图测绘牌照,而且已经申请下来了。



据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中国滴滴已经拥有3.77亿活跃用户,月平均活跃用户为1.56亿。仅从数据来看,滴滴出行已经成为国人出行的基础设施之一。从表面上来看,滴滴的数据并没有涉及任何敏感,不过它庞大的数据量经过算法之后却能获得极其有效的信息,一旦被国外相关组织掌控,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安全。



相信大家都玩过拼图,玩拼图最快的方式是什么,就是先把明确的拼图拼在一起,剩下那些不确定的、需要耗费脑力确认的碎片将会越来越少,最后就可以获得完整的拼图(目标变得清晰)。

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公关交通提供商,其数据储存了大量国人私家车的信息、司机信息、乘客信息、通讯录、人口出行轨迹等等。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拥有了滴滴的大数据,那么接下来只需要通过排除法来研究用户轨迹图就可以慢慢地找到相应的地点,甚至是军事重地等。由于现如今无法确定滴滴是否有向美国透露数据的证据,所以电动君建议大家还是保持理性,坐等官方后续的消息。


问:滴滴出行到底有没有可能会向国外透露数据?

电动君:虽然滴滴副总裁再三强调“将数据卖给美国是造谣”,但是滴滴出行在美国上市之后确实是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的。比如说,美国发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需要披露是否载有中国执政党的章程或其文本内容、董事会成员的中国执政党等信息。与此同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需要受到PCAOB三年的监控。在这一背景下,滴滴出行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内部的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根据滴滴招股书公布的数据,虽然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但是滴滴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比例21.5%,第二大股东是美国Uber优步,持股比例为12.8%,重点是两大股东都来自于国外。



与此同时,在滴滴招股书的高管名单中,电动君发现了一个叫做Adria Perica的美国人,自2015年2月起担任滴滴董事。Adria Perica毕业于西点军校物理学,虽然无法确定他现如今有没有美国政府背景,但是能够确定的是,他曾经是美国军官,带有未知风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滴滴出行在美国上市之后,其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言而喻。





问:整个审查的周期和下架的时间将会持续多长时间

电动君: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第十条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运营者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网络安全审查一般为30天(初审)+15天(延长)=45天)

不过,由于滴滴情况的特殊性,具体时间还要看官方公布的信息。


问:目前这一局面,会对滴滴在美国上市带来什么影响?未来滴滴的股价大概会是什么样的走向?滴滴出行目前遭遇的局面会给整个出行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格局性变化?

电动君:滴滴上市之日,滴滴股价高开27%,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合人民币超过5000亿元;随后,7月1日凌晨,滴滴开盘价18美元,较14美元的发行价上涨28.6%。收盘报 14.14 美元,首日涨幅仅有 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滴滴出行的未来还处于未知状态,并不排除有退市的风险。



至于此次滴滴出行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电动君认为此次事件将会改变原本滴滴出行垄断的局面,以及为后续对出行行业的监管提供更好的基础。


总结

滴滴的经历其实也是在给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一个警醒,当平台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入口和平台,消费者开始离不开你的时候,更应该打造一个与消费者、供应商、服务商形成良好关系的生态。此外,作为一家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公司,并不应该受到资本市场的驱使,令国民以及国家身处危险之中。


user avatar   cheng-du-xiao-ma-ge-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滴滴4天大跌36%,9成概率要从美国退市!


官方市场已经应要求下架滴滴APP!

短短几天时间,滴滴出行从APP到小程序再到自己的官网统统被下架了一遍,股价也一路狂跌,现在还面临着被美国律师事务所起诉的风险,现在的处境可谓是四面楚歌。

此前有指控称,滴滴可能向投资公众发布了严重误导性的商业讯息。


有专业律师表示,如果投资者购买滴滴证券,可能有权通过应急费用安排获得补偿,而无需支付任何自付费用或成本。罗森律师事务所正在准备集体诉讼,以追偿投资者的损失。

但在滴滴这件事后,我们要警惕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美股上市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说句实话,国内所有赴美上市的厂商,其实都没法保证数据安全。

在《云法案》和长臂管辖的原则之下,美国可以随时动用政府的力量,去干预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大家的数据信息都是存在隐患的。

所以,数据安全这个问题必须由国家牢牢把控,光是一个滴滴就能搞出来这么大风波,如果这事儿出在阿里云身上,那岂不是更糟?

在如今这个国际形势下,你可以去科创板,你可以去港交所,但真要说美股上市那就是羊入虎口,好的时候可以过,坏的时候呢?

所以划清界限是好事,有的人糊涂就糊涂,聪明人可不能引火烧身。


user avatar   sui-yue-shi-huang-zhe-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直被举报,删了后来更新的内容,只保留最初的回答!


滴滴这家企业真是…一言难尽。

各路资本近十年间砸进去上千亿,亏了个底朝天,如今终于熬到了上市。上市时还摸黑进村,打枪的不要,好容易把40亿美金弄到手,揣在兜里还没捂热,资本摩拳擦掌,准备吃肉喝汤,结果被网信办一纸处罚通知打回了原型。你们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高不高兴!

以灯塔国的尿性,各路大律所早就虎视眈眈盯着了,只要滴滴短期内洗不净屁股上的屎,无论是业务大幅下滑,还是申请退市,这群人都会像鬣狗撕咬垂危的大象一样,把滴滴啃得肉渣子都不剩。到那时滴滴背后的资本别说喝汤了,破裤衩子都拿不回来。

我反正是很乐见这种结果的,这样大规模的资本家破产和割肉的大戏真是百年不遇,希望华尔街的天台站得下这么多人。

相比于弟弟这样的企业,华为才是中国企业该有的样子。



user avatar   yyyyys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滴滴从美国退市,可能属于比较轻的结果了。

我们把新闻连起来看会更清楚。

6月29日 滴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7月2日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7月4日 国家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App
7月9日 国家网信办: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
7月10日 国家网信办拟规定:掌握超百万用户信息公司赴外上市须审查

这一连串监管动作,很明显是冲着滴滴赴美上市去的。

冲突的核心到了今天也很明了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类似滴滴这种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企业,数据必须留在国内。而赴美上市存在数据被美国政府长臂管辖的风险。具体的风险点和冲突点,其他知友已经都有很详尽的分析了。

这次监管对滴滴的反应如此之快,动作如此之重,说明监管部门对滴滴赴美上市十分不满。


大家需要明白,在当前的环境下,网约车早已不是共享经济,这个行业也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

网约车平台需有经营许可,网约车司机需要有从业许可,网约车司机所驾驶的车辆需要有营运许可。

换言之,网约车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


滴滴旗下一系列APP被下架,确实会影响到滴滴的业务,但还没有伤及真正的根本。

滴滴目前能以行业老大自居的本钱,不是流量,不是APP的覆盖率,而是所掌握合规运力的数量。滴滴是目前拥有合规运力最多的网约车平台,其体量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加起来都多。


滴滴最后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关键是看监管部门如何处置目前挂在滴滴平台上的合规运力(人证、车证办理时都是有挂靠平台的)。

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对滴滴目前所拥有的合规运力下手,那滴滴在风波过后依然可以继续做网约车行业的老大。

而这个代价,可能就是从美国退市。因为这场风波的症结就是滴滴赴美上市未来可能会被美国政府长臂管辖。

如果滴滴不从美国退市,那么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如果滴滴有监管部门能够接受的方案,那也不至于有这样一场风波。


那么,在网约车这样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当监管部门觉得管不了被监管对象了...

这生意又不是只有你一家能做。

目前下架APP,对滴滴来说是小事。如果哪天出了新闻说要重新审查滴滴平台的运力合规性了...所谓千亿市值的独角兽企业,崩溃的时间可能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user avatar   zun-jia-zhe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回答是滴滴刚出事时写的了,那时候滴滴刚刚被下架,有美国律所称要起诉滴滴。随着时间推移,事情似乎越来越大,25款APP全面下架,七部门联合调查等等。

但是滴滴在这个过程中,股价并没有一落千丈,比如25款滴滴相关的APP下架后,股价反倒一度上涨了10%,七部门联合审查后,股价又下跌,现在股价还在12美元附近。

背后还是有资本在护盘或者有人想抄底、期待私有化后暴涨等多种因素,更多蛛丝马迹或许也能从滴滴招股书中了解,比如滴滴背后的资本,滴滴董事会其中有美国军方背景的成员等等,都在滴滴招股书中有所披露,这里可以下载:滴滴招股书,以下引用内容来自滴滴招股书中风险披露24-84页,可自行查阅~


刚刚上市一周,就开始考虑退市,滴滴这也算是创下记录了。

目前来看,最坏的结果是退市,不过可能性比较低,滴滴这种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大公司,退市一时半会无人承接,也不符合各方利益。

但滴滴的股价的确在这段时间暴跌:

周二收盘大跌了近20%,报12.49美元,跌破其14美元的发行价;

周三再度下跌4.64%,报11.91美元,现在的市值仅剩571亿美元。

要知道滴滴刚上市的时候一度暴涨,股价达到18美元,市值超过800亿美元,短短几天时间,蒸发了数百亿美元的市值。

所以呢,有华尔街的消息称,滴滴可能会退市,招股收入全数退返投资者,否则引发重大集体诉讼。

并且已经有一家律师事务所—罗森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宣布,正式代表股东调查滴滴潜在的证券索赔,旨在挽回投资者损失。此前有指控称,滴滴可能向投资公众发布了严重误导性的商业讯息。

罗森律师事务所表示,如果投资者购买滴滴证券,可能有权通过应急费用安排获得补偿,而无需支付任何自付费用或成本。罗森律师事务所正在准备集体诉讼,以追偿投资者的损失。

那么滴滴的招股书中,对自己面临的风险披露是否足够呢?

来看一下滴滴招股书:

大意就是:

我们的业务面临众多法律和监管风险,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和未来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关于我们业务活动的现行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实施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移动行业在许多司法管辖区都受到高度监管。然而,现有许可要求对我们业务活动的适用性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的业务受有关数据隐私和保护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则、政策和其他义务的约束。机密信息或个人数据的任何损失、未经授权的访问或发布都可能使我们遭受重大的声誉、财务、法律和运营后果。
我们在我们的平台上接收、传输和存储大量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数据。我们受许多法律和法规的约束,这些法律和法规涉及不同司法管辖区的隐私、数据保护以及某些类型数据的收集、存储、共享、使用、披露和保护。有关适用于我们的法律、规则和法规,请参阅“法规”。这些法律、规则和条例经常演变,其范围可能会随着新立法、现有立法的修订和执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为了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或合同义务规定的隐私、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标准和协议,我们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大量费用。


尽管我们努力遵守与隐私、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相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义务,但我们的做法、产品或平台可能无法满足此类法律、法规或义务。我们未能遵守与隐私、数据保护或信息安全相关的适用法律或法规或任何其他义务,或导致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或发布个人身份信息或其他数据的任何安全妥协,或认为或指控发生了上述任何类型的故障或妥协,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声誉,阻止新老司机和骑手使用我们的平台,或导致政府机构罚款或其他处罚以及私人索赔或诉讼,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中国政府发现建立我们在中国运营部分业务的结构的协议不符合与相关行业相关的中国法规,或者如果这些法规或对现有法规的解释在未来发生变化,我们可能会受到严厉处罚或被迫放弃我们在这些业务中的利益。

滴滴在招股书中用了数十页的篇幅来说明相关的风险提示。这种风险披露够不够,要交给专业的法律人士去判断了。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滴滴是相当清楚自己面临的数据安全、法律监管等风险的。

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对于滴滴来说,上市也的确过于迅速,6月11日递交招股书,6月30日就挂牌上市,如此迅速的动作,让不少人对此有诸多猜测。要知道,以往诸多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少说也要花几个月时间。

再比如对很多公司来说,上市无疑是高光时刻,恨不得敲锣打鼓,举世皆知。但是滴滴不一样,既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连庆祝都没有。

可以说上市得很快、很低调,时间也很巧妙。

而且网信办的对滴滴的态度也是极其严厉:“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如此严厉的措辞,发生在任何一家公司身上,都足以让其夜不能寐。

这次滴滴被审查也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案,这也是一个标志,意味着以后的出海企业告别了单向合规时代,迈入了双向合规时代。虽然目前对于“滴滴”的调查结论尚未公布,但无疑这次事件,给诸多互联网巨头重重敲响了一记警钟。

所以,现在滴滴就处于两头不讨好的状态中。

对内,要受到网络安全审查,甚至APP直接被下架,在微信支付宝上连小程序都搜索不到;

对外,可能会遭到诉讼,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去应对。

不过,滴滴在招股书中也说了:

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会涉及司机、消费者、员工、商业伙伴、竞争对手或政府机构等的私人诉讼、集体诉讼、调查和各种其他法律诉讼。任何此类诉讼、调查和法律程序的结果本质上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进行辩护的成本很高。对我们提出的任何索赔,无论是否成立,都可能耗时、代价高昂并损害我们的声誉,并且可能需要大量的管理时间和公司资源。

人家自己都做好准备了,咱们就不用操这个心了。


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关注尊嘉金融,港美A股0佣金,欢迎港美股投资者私信交流~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user avatar   zhu-lao-shi-45-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不好说!

假如在中国因安全原因不能用的话,在美国上市有啥意义?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既想在中国赚钱,又想讨好美国的路子,现在走不下去了,不管是中国的公司还是一些西方公司。

—————————————————————————————————

2021年7月9日更新:

今天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看到,美国投资客已经起诉滴滴了,看来会不会让某些精神西方人清醒清醒点!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程维发滴滴内部信承认亏损,称滴滴从未实现盈利,将把运营重点放在安全? 
  如何看待Keras正式从TensorFlow中分离? 
  地方政府禁止专车(打车软件)是出于何种考量,这不违背发展互联网+的国策吗? 
  如何看待电竞选手被滴滴司机砍断手筋事件? 
  如何评价以巴加沙冲突是「首次 AI 战争」? 
  如何看待网信办通报下架「滴滴企业版」等 25 款 App? 
  特斯拉 8 月销量打破双项纪录,这意味着什么? 
  “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最新进展:王某文不批准逮捕,这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宁愿滴滴打车,也不愿意坐出租车?难道就因为滴滴打车比出租车便宜一两块钱? 
  如何看待京东重新上架技嘉? 

前一个讨论
交通事故已经定责,还坚持三不一没有?这属于道德沦丧吧,为什么还这么多人支持?
下一个讨论
狼人杀13人局 什么板子比较好?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