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三明医改即将全国推广,公立医院薪酬全面改革?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xian-nan-da-tia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好事,高端医疗资源放在公立医院就离谱。

医学科学家级别的大佬,留公立单位养着,毫无问题。

正高/骨干副高级别的资深医务工作者,公立医院阳光收入并不算好,为什么非要赖在公立医院不走?

无非因为能进行权力寻租,飞也好,带货也好,耗材也好,能在保留体面地位的同时,换取相当可观的收入。


副高/骨干主治级别的中坚医务工作者,阳光收入也就温饱,为啥赖在公立医院?

摸摸你的绩效卡,无非是前浪那点面包渣也能喂个七分饱,既然如此为啥要抛下公立医院的铁饭碗?


小主治/住院医/规培/专硕,阳光收入都快啃老了,为啥赖在公立医院?

因为高端医疗资源全在公立医院,你离开白色巨塔,马上被冻结发展阶段,没人会傻到一辈子冻结在住院医/小主治水平。

而且人家吃肉喝汤的分配医院绩效,分配的人越少,每个人分的越多。所以规专培甚至学硕,恨不能都拿来当住院医用,能多薅一年青春是一年。


把高端医疗资源放在公立医院,说是万恶之源有点过分,说是破局点,一点也不夸张。

集采+年薪制+DRG组合拳,前提是监管真能跟上,用收入差距把头部医生逼出公立医院,这个恶性循环或许真的能从根上一步步土崩瓦解。

至少目前能看出来,大体路线是在一步步这么走的。


公立医院学技术,提供尖端前瞻性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限制原研药、先进/进口耗材在公立医院的使用。

私立医院卖技术,提供中坚医疗服务、提供易得的高端医疗服务、提供原研药、先进/进口耗材。

这应该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常识,而非异类。

毕竟控费是给财Z控费,真不是给患者控费…


举个例子,“不三不四”科。

一方面基层公立医院该科水平回归公益保底级,挂号不难价格亲民但是水平感人,血象明显升高还敢开激素的见到好几个了;一方面私立该科医院蓬勃发展收入可观,公立医院撑到主治就能跳槽民营给资本家做爪牙,可以自行查查民营儿童医院的学历要求和待遇;一方面倒逼该科头部医院提高收入留人,至少几家儿童专科医院的绩效分配都相对良心,规培待遇也不错。

出生率暴跌影响还没很大的当下,真的一直在肉眼可见的变好。

经济收入、职业前景、各层次患者的就医难度均逐步回归正常。

“不三不四”科,应该成为所有科室未来的样板。这才是患者、医保、前浪、后浪四赢的最优解。


公立医院看着是个大医院,其实里面各个科室都是一个个独立核算成本的封建庄园,这法那法,到了科里主任就是法。那几个大医院集团,一样攻城掠地搞垄断。

对农奴小大夫来说,和封建庄园比,ZB家那边妥妥的先进生产分配方式,真不用过于害怕。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后谁敢说狱医不是一个好职业。这几年要好好刷行测和申论了。


我在一些回答中看到说三明有些医院会扣证件,如果全国铺开后也这样搞,那岂不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真要跑路只能彻底离开医疗?事业编制公务员完全没法考?


user avatar   ramboche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知道某些城市的医保的医疗价格目录还是2006年的


user avatar   kq200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国医疗最大的弊端不是红包,而是医生的收入和患者的诊疗花费经常密切相关。导致了一个常见的怪现象:无论是多新多好的检验检查或者是治疗手段,一旦用于临床,就必然会被滥用,甚至非常猖獗,很多医生根本不是依据病情看病,只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检查和治疗,遭殃的是民众,然后患者的花费和医保的支出像吹气球一般不断的上涨。

国家要三明医改了,我非常支持,希望能够顺利推行。因为三明医改的目标就是让医生的收入只和工作量,比如收治多少患者、做了多少操作挂钩,而不是和患者花了多少钱挂钩。一旦成功,就可以很好的抑制不良医生的胡乱诊治。当然,存在问题不少,势必会遭到不少医生的抵制和反对,但我觉得这是件很好的事,希望能成功。并且,个人认为应该有更简单有效的医改途径,以前也写过。

有些同行很不喜欢三明医改,甚至大放厥词:说要三明医改了,医生收入降了,将来国家出现危难需要医生上场的时候就不会有医生去了。

这真是如同放屁一般的说法。

什么样的医生会要求高收入才肯为国出力?去武汉救援的医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心怀热血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是高收入?这样的医务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当然,这也和年轻人太踊跃有关,新冠的特点就是年轻人相对安全的多,国家优先选择年轻医务人员去武汉,所以,我很看好年轻的医务人员,将来中国的医疗只会越来越好。)

钱越多越珍惜自己的生命,越怕死,这道理还需要讲么?坑人的赚大钱的不良医生几乎不可能为国赴难,这些医生把自己的个人利益远远凌驾于患者利益之上,没有道德底线,属于不择手段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指望他们去为国为民出力甚至冒着牺牲的风险,这属于白日做梦。

还有,各位请想想,有多少护士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我敢打包票这些护士几乎不可能有高收入,甚至不少护士的真实收入可能低的超过你们的想象,但是她们还是去了,很多人甚至就是瞒着家里报名,义无反顾。再说一个事实,抗击新冠疫情,护士被感染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医生,因为接触患者时间最长的都是她们,要给病人抽烟打针喂药测体温量血压吸痰等等,都处于感染风险之中,而她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所以,我觉得她们都很可爱,都是勇士,也非常值得喝彩。

所以,请三明医改多考虑护士的呼声,多关心护士的待遇问题,优秀的护士其实非常之重要。护士才是目前整个医疗系统中最为付出比不上回报的人,哪里轮得到医生哭穷,请要点脸面好不好,除了少见的一些个例,哪个城市的的医生收入不是在社会中上层?君不见很多医院富豪医生比比皆是。

该改改了!

(最后想说一句,请一些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好一些,别太势力眼,看见主任就点头哈腰,看见护士就盛气凌人呼来喝去,这真的不好。)


user avatar   zhao-lang-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很多人的问题,就是记性不好。

很多发生才几年的事情,都记不清楚...

薪酬改革,是"三明医改"中不太重要的一环......

三明模式的核心,是“三医联动”,其本质是强势医保模式


在三明模式之前,医院、医药、医保三个部门,医保是最弱势的。

医院开药,企业供货,医保付钱,而医院和企业联合起来,医保简直是个冤大头。


回扣问题就不说了。这已经说烂了。


我说几个大家不太说的事情。


第一,医保不统一,互相攀比,腐败严重。

每个地区、每种身份的医保,报销目录都不一样。而制定医保目录的人,掌握着极大的利益。

一方面,高干吃贵重进口药吃到死,一方面,老百姓基本医疗都不能保障。

而由于每个地区的医保,规模都是有限的,没有能力去跟那些大厂砍价。

同时,各种医保、各地医保,都以能够把昂贵的药物纳入为荣。那医药厂商更没必要降价了。


其二,医院拒收医保病人很常见。

为了控制医保总额,很多强势医院,就在额度用得差不多之后。拒收医保病人。尤其到年底的时候,这个问题最为凸显。要看吧可以,患者只能自费,否则去其他医院。

这就是典型的医院欺负医保。

这个事情闹得最大的,是2016年。某些顶级知名医院,公开对抗医保。然后国家忍不了,由CCTV发难,报道了两家医院的医生收回扣。

从此之后,再没有医院敢以额度控制为由拒收医保病人。


新闻要连起来看:





其三,骗保开药很普遍。尤其是干部医保等高等级医保,报销额度大,很多人会拿医保卡套利。

当年猖狂到什么地步?就是医院门口,就有人摆摊,回收药品....这可不是回收过期药品,就是有人拿着医保卡去医院开药、卖给二道贩子,二道贩子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普通人。

到最后,拿着别人的医保卡,随意开药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一个同学,因为拒绝给骗保的人开药,这人大闹门诊部,还去投诉。医院也只能息事宁人。


第四,普通人都会骗保,医院就不会?

过度治疗,虚记耗材。进了手术室,谁知道你用了多少东西。

用5个记7个,剩下两个拿给厂家回收赚钱,或者拿出去走穴用了。

(小萌新们先别说我胡说八道,你们自己先看看后面)。



强势医保策略,就是国家出面,整合各地、各级的资源,以整体去跟医院、医药玩。


医药企业高价是不是?

上市企业们的公关资源雄厚是不是?

国家医保局每年手握2万亿,踢你出医保,你还活不活?

别说什么打压了你们的发展。

要搞那些东西,都是咨询过业界内部专家的。

医药企业的成本构成、利润、流通环节费用,都计算过了。

砍价能砍到多少,人家心里有数。


阻拦医疗发展更是扯淡。

什么是成熟产品、什么是在发展中的新技术,组织几个业内专家讨论以下就知道了。然后就可以确认屠刀该指向谁.....

像心脏支架人家会去砍到几百块,但是介入换瓣装置,不还是那么贵么?

支架利润太高、无数领导把持着介入室不让年轻人碰,才时阻拦医疗发展。

这玩意儿,也是组织几个医疗专家关起门来讨论就知道的事情。

毕竟,医疗领域里面,有水平并且有节操的人,还是很多的。


中间环节背景深厚是不是?

国家医保局归国务院直属,你们有本事去跟总理打招呼去?

而且医保局跟纪委联动。什么院长、医保局长,多抓几个你们就老实了。


顶级医院地头蛇是不是?当地部门的人要去看病,不敢得罪?

我们交叉飞行检查。也就是陕西的人来查广东,福建的去查内蒙古,吉林的人来查湖北。

本地的医保部门要在你们医院看病,怕得罪你们。但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人,会怕你?


医保不懂医疗是不是?

医保局征召本专业的顶级专家团来跟你们辩经,我们来看看治疗是不是必需的?

某个疾病,某种用药/耗材/检查/收费,一个个辩。

你说这个药必须用,这个手术就是这样做,这个检查是必须的,那我们请顶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医技、手术室的专业人员来跟你扯一扯——而且一定不是你们这个片区的,没法打招呼....

你辩得赢,你有道理,那医保就认。

你辩不赢,那可不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过去几年这个疾病,这种收费的钱,你们医院全部吐出来,甚至加倍罚款。

动不动罚款上千万,这些医院会不会破产都是个问题。


骗保是不是?

医院抓住就罚款,普通人用医保卡骗保,就注销你的医保卡。

老干部倚老卖老?医保全国联网,医保局是国务院直属部门,有本事去跟总理打招呼。



强势医保的基础之上,重新探讨医生的薪酬制度。

单病种模式,也就是设定单病种额度,用超了你付,结余的就是奖金

聘期制+固定薪酬+适度绩效模式,也就设置岗位职责、工作量,聘期考评是否达标。

DRG模式,也就是设置诊断疾病组,根据诊断组计算医院、科室的工作量,从而决定你们医院的医保总额度。

等等....这还是在探索中。


萌新和小医生们,别操心这个事情了。

现在大家要做的事情,是别顶风作案,到时候被罚得倾家荡产.......

少亏一点就是赚,不是么?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位要当改革主力军,别当改革阻力军,认清现实。

大锅饭是不可能大锅饭的,现在管理手段都升级了。

转诊率、CMI啥的一卡,发现医生划水就扣钱啊。虽然多干不多给钱,但是干的不达标,可以扣钱扣到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的水平。你们光看三明是年薪制了,没看三明拿到年薪是要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啥?跳槽?磨洋工?反腐定向爆破,前浪哪个没有小辫子。罚完再丢出去公示社死,医疗体系横竖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群众正好有了出气筒。整顿行业作风包治百病啊(≧∇≦)

三明确实有个别中高年资医生离职和高学历医生不去的情况,但是三明本身是个小地方,存在人才流失的基础。据我了解,三明群众对医改基本满意。主要是三明医改之前的基础太差。

公立医院的经费来自全民。公立医院成天盯着高端需求,不顾全国六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全国年人均收入三万多块钱的现实,只会用全民的钱补贴支付能力较强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社会成员,这不合理。有能力去高水平医院看病的病人,相对都是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吧。同样是看病有医保报销,穷人对自付部分更要掂量掂量吧。医改受益者是更有钱的社会成员,不能说是好事吧。

医疗高级化,大型公立医院十年间人均费用涨六成以上,里面有多少跟调节前浪收入有关?经得住查么?你可以说花出去的钱多少提高了病人受益,但是你的账户要是被人发现了神秘力量那就怎么都解释不了啦。

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范围与保障水平怎么说都没毛病。


user avatar   shao-nian-4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明模式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医务人员固定年薪制+药品零差价+按病种定价

再用大白话翻译翻译就是将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工作量脱钩,以后多开药多做手术对你医生收入再也没有提升作用了,这个制度的好处就是能显著遏制过度医疗,减少医保基金的损耗。

以往的分配制度是多劳多得,医生干的多收入就多,所以你会看到大三甲医院的医生都忙的飞起,皮肤科3分钟一个病人,肝手术的在手术室里干到半夜三点,毕竟干的多收入就多,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当然这种模式的弊病我们也都体会到了,过度医疗,回扣等种种不表,无论后续推广的任何改革,在计件制的分配模式下总能被聪明的医生找到突破方法,你限制我药占比是吧?我多开检查就是了,搞药品零差价是吧?那我不用这种药了,结果就是越改越复杂,但效果却依旧不好。

现在三明医改来了,你干多干少工资都是那个价,以前三甲医院养一堆博士干着县医院水平的活干的热火朝天,感冒发烧阑尾炎骨折什么都治,而基层医院闲的没事干,现在我们搞”高质量发展“,博士就应该去拓展人类知识边界去发论文发明新疗法,这些小病就交给下级医院治,工资我们给你提上来,达到高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不像以前基本工资几千块全靠你去冲量挣奖金,以后要是再想动歪心思就没有借口了,可谓是一石三鸟,既抑制了过度医疗,提升了医生阳光收入,也使医保基金消耗减少。

当然改革有好处就有坏处,我们就来谈谈缺点好了

固定薪酬制的唯一缺点就是降低劳动积极性,即然干多干少一个样那当然是少干一点咯,别拿什么制度约束说事,只要是制度总有漏洞,就像以前怎么堵都挡不住医生为了挣钱疯狂冲量,现在依旧挡不住医生钻空子摸鱼

以前为了钱能天天在导管室吃射线放支架,你现在告诉我干多干少一个样总不能拿枪逼着我去吃射线吧?分内的一个不少,但分外的一个都不多做,要拿行政手段强逼那就等着变成下一个儿科急诊,再不行就多招人,以前一人干三份工作拿两份工资,现在大家都有份,虽然降低效率但提升整体公平程度

对患者来说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会更加的困难,但是普通医疗资源会比以前更容易获取,当三甲医院挤都挤不进去的时候你们就会去基层医院看病了,真正的解决了”看病难“的难题。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本次医改设计思路就是减少尖端昂贵医疗资源的供给,但是扩大基本医疗覆盖面,把原本游离在医疗覆盖面底层民众涵括了进来,总体上对大众是有益的

对于那些想获取优质资源的群众国家也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私立医院,诸位不要一看到私立医院就要跳脚,考验你是不是真正的左派分配主义者的时候到了,你是愿意维持目前只让少数大城市居民受益的大三甲体制还是愿意扩大供给面的普惠医疗体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存在既要还要的选项,反正作为可能的利益受损方我是支持这个改革的。


当然对医学生我依旧建议能进三甲就进三甲,钱少了不意味着三甲的价值就降低了,原因很简单,以前靠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时候当然是钱越多越好,当钱不太管用要配合票证使用的时候,这个票证的价值是更高的,如果听不明白的话我建议你去补一补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吃上红利尾巴的人反对,我觉得无可厚非。

毕竟攒了十年的收入,

终于坐到了金碧辉煌的梦境spa里的自助餐厅,

想着吃饱了去楼上看一下,

结果突然进来一队人把桌子给你掀了。

不骂娘都不正常。


但奇妙得地方在,很多人一口都没吃到,将来肯定也吃不到,也在那跟着反对,

那麻烦你先看这个视频



我之前说过,一个后浪医生,在经历五年本科三年规培,三年博士两年搬砖一年住院总大概十几年,这其中还不包括二战延毕之类,

迎接他们的肯定不是当湘雅的炼金术士,而是集采、4+7和DRG,

集采:

在去年的11月,首次高值医用耗材 冠脉支架采购 中选结果公布。

据央视新闻11月5日报道,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招标采购报价工作结束,中选产品中位价700元左右。

这意味着,此前动辄过万的冠脉支架价格降至千元以下。

而这也被简称为“集采”,

自此,丁香园上哀鸿遍野,甚至有医生放言:以后不再做介入手术。

而与之相反的,是知乎上的医生,简直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也从侧面证明了不同年龄阶层的医生,收入差距之大。年轻医生,永远没有机会触碰这方面收入了。


4+7:

4+7是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

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

在去年5月份开标的山西省首批注射剂专项带量采购中,21个大品种已经跌破底价。

罗欣0.75g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报价0.87元/支、

江苏吴中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ml: 0.2g) 0.43元/支;

石药银湖制药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2ml :15mg) 0.18元/支。

一毛八的药,还怎么扣?


DRG:

它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简称,

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

DRG是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并对各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支付标准,意味着每个人住院时就大概清楚治疗疾病可能花多少钱,钱的花向更加清晰明了。

也就意味着,未来医疗行业的花费会更加透明,更没有寻租空间。

通过这样一波组合拳下来,医疗行业的收入越来越透明,也越来越均质化,

那么带来的问题是,前浪医生们的收入断崖式下跌,也自此引发了一系列“举报”事件,比如药代举报主任,学生举报导师,甚至自己举报自己。

说道这里,大家看了别急着激动,医学生的看了也别惋惜。


我给大家说,

随着政策一步步落实,阳光、基本的收入,必然板上钉钉。

这个模式不管是叫三明、四明、还是3.1415926明,都是大锅饭模式,

医教文卫的收入必然也越来越持平,不可能让你一枝独秀三十年。



但医学依然是一个好专业,

以后科室对个人的控制力会进一步下降,

你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

你既可以搞躺学吃大锅饭,

也能给自己打鸡血学好本事跳槽到私立,


不会像现在一样不挣钱的时候被往死里用,

到挣钱了十天半个月用不了一个支架。

所以,大家不仅要学好本事,更要沉下心态,只要有一技傍身,不说大富大贵,但一定是到哪都有口饭吃的。


user avatar   mi-nie-wa-huang-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

1.各位同行不用抱怨,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

2.诸位对摸鱼这个概念理解有误,没当过医生的人理解的摸鱼:“天天不上班,上班也在睡觉,该看的病人不看,该收的病人不收,吊儿郎当,混吃等死”,医生理解的摸鱼:“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该自己干的事儿一定干好,不该干的一点不干,真是轻松愉快的一天”,正点上下班这对于之前高强度负荷工作的医生来说就已经是摸鱼了:门诊不加号,病房不加床,下午4点之后不接择期手术。

最近几年医疗行业的改革措施一个接一个,药品零加价也好,集中采购也好,drg付费也好,需要搞清楚这些改革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对,医保没钱了。那么就来到了下一个问题:当你家经济拮据的时候该怎么办?答案很明显:开源节流。国内目前经济发展的盘子只有这么大,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开源的希望不大,只能考虑节流。对于医疗来说,自然是看病的人越少越节流,医保能省出来的钱越多。那么该怎么节流呢?

学习三明经验后的新政策说的很明白:医生根据级别实行年薪制,不再把医生的工作量和收入相挂钩,这样就能杜绝医生多开药,多做手术,多用耗材。先不说这个年薪到底能给多少,就这个医生的工作量跟收入脱钩,说的直接一点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那么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办:摸鱼。

现在的医疗体系还能维持下去靠的是中国医生极其低廉的医疗服务费用,之所以有的人还能维持一份相对体面的收入(其实也就是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靠得是长期满负荷甚至过负荷的运转。大型三甲医院的同行应该都不陌生晚上六七八九点还在接台择期手术,都不陌生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当实行年薪制后,会把医生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解脱出来:再也不用每天肝三四五六台手术,一熬熬到后半夜;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等待日,病床周转率,病床使用率等等考核指标完全失去其意义。干多干少都一样,意味着完全可以每天只排一台手术,一个病人让他在病房住一个月,不用着急让他出院。这样原来一个大夫一个月能收30个病人,现在收3个病人能交差就行了。每个月给国家能省出27个病人的医保费用,自己还轻松,除了收入少点,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

看到这,细心的人应该能发现我上面所说内容中的两个bug:1.那27个本来能收入院接受治疗,但是现在由于新制度下医生开始摸鱼而收不进去的病人怎么办?2.跟原来相比医生收入低了怎么办?

根据福建同行反馈回来的消息,三明医改后,大量三明病人涌入周边城市的医院,在这里就不分析为什么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当只有三明一地搞医改的时候,三明的病人还能去周边的城市就医,当全国的公立医院都实行医改搞年薪制的时候,病人们还能去哪呢?答案到这里就呼之欲出了:那些不占用医保资金的医院,或者更简单明了的说:私立医院。

说到这,其实这一轮医疗改革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公立医疗将回归其本质,即公益性和普适性,着眼于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从而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保经费。至于那些不基本的医疗服务呢?就交给其他有能力的单位来完成吧,你不能指望国家什么都管:国家可以保证你不饿肚子,但是你想吃燕鲍翅?那就靠你自己的能力了。

对于医生来说同样,公立体系内的职位将不再能为你带来体面收入,要想获得满意的薪酬,就要走出去,去私立医院兼职,出诊,收病人,做手术。而随着新医改制度的落实,会有大批病人从公立医疗体系内被挤压出来流入私立医疗,各位不用担心私立医院缺乏病人,原来只有少数头部顶尖主任开展的飞刀,以后大家都有机会参与,这足以让医生们真正实现薪资的透明化和高薪化。

对于病人来说,以后面对的场景大概率是这样的:“医生,我想住院”“可以,但是现在没床,你得排队”“要多久?”“不好说,可能半年,也可能一年”“那有没有别的办法?”“你要是着急的话可以考虑去xx医院,但是他们没法走医保,你要是有商业保险或者觉得经济能承担就去那吧,你要是走医保就在我们这排队” 怎么样?这幅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对于医生来说,未来面临两种选择:体制内会给你提供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你可以选择彻底躺平,与世无争的生活下去。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追求,那就积极的走出去,市场一定会给你的劳动予以最大的尊重。大胆猜测一下,向三明学习的医改措施如果真的能落地实施,下一步就是积极推进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多出去兼职。

最后总结一下:新医改措施一旦实施,国家医保,医生,私立医疗集团,商业保险公司都是受益方。(后面理应还有一句话,就到这吧)


---------------------补充说明的分割线----------------------

看了这个话题下其他人的回答,以及评论区的评论,很多人都说怎么可能让医生躺平,你不爱干就别干,自然有大把的人来干。做出这种判断的说明很多人还是没看明白国家的目的是什么。

在分析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国家的医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有一次跟一些公务员朋友聊天,他们提到对于公共财政来说,医疗就是一个负担。什么叫负担?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我说倒也不能这么看,得看是什么时期。建国初期,中国男性平均寿命只有39岁,这意味着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还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死亡了,那么这个时期的医疗保障是有正收益的,即每挽救一个病人,他在之后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是远大于医疗投入的。而且这个时期引起死亡的主要是一些急性病和传染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成本并不高。而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到了七十多岁,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寿命甚至到了80多。这个时候引起死亡的主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各种慢性病,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最关键的是花费了大批医疗经费挽救回来的人,其之后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是不足以覆盖医疗支出的,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所说,在他们看来医疗投入是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负担。

打个比方,一个常年考0分的学渣,和一个常年考90的优等生,学渣从0分努力到60分很容易,优等生想把90分提高到95分,除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要靠点天分。但是从0分提高到60分,意味着原本只能工地搬砖的学渣,现在能够三本混个文凭,即低投入,高产出;而90分到95分,只不过是考个好一点专业和差一点专业的区别,即高投入,低产出。

所以很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成本的增加,人均寿命的提高,医疗已经从建国初期的正收益变成了现在的负收益,你是领导,手里的经费只有这么多,医疗,教育,国防,工农业等等,各个行业都需要钱,你的选择?

在原来的回答里其实我已经很隐晦的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看懂,那就说的直白一些:新规则的制定者难道不知道如果这次政策落地,实行年薪制,将医生的收入和工作量脱钩后会引起医生摸鱼?当然不是。要知道,逻辑很简单:公立医院的医生每多收一个病人,医保就需要多花一份钱。

所以:不是公立医院的医生钻新政策的漏洞去摸鱼,而是已经没钱的医保需要医生摸鱼。

医保一直在打压医疗服务的价格,但是没想到中国的这些医生实在是太能肝了,大厂程序员的996算什么,大三甲医院外科896,8106是常态,甚至897,8107,我还见过某国内顶尖骨科的亚专业组,每周有一天6点40到岗开始全组学习,文献汇报,其余日子7点20交班。所以无论如何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采购,drg付费,医保没钱的根源还是公立系统内医生的收入和工作量相挂钩,只要绩效这个东西存在一天,医生就一直有动力去收更多的病人,肝更多的手术:医生也是普通人,也要养家糊口。虽然手术的定价只是国外的20分之一,但老外一天只做一台,我一天能肝5台,收入能有老外的四分之一就足够在国内过上体面的生活了。

所以这次医改的目的就在这里:彻底消灭医生肝工作的动力,从而从根本上达到节省医保资金的作用。

如很多人所说,肯定不会允许医生们彻底躺平,会有一个目标考核,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扣钱,达到了才能拿到100%收入。但是这个目标是以医保资金的承载能力来制订的,各位同行放心,这个考核的目标对经过长期肝工作考验的诸位来说就是:小场面。

再多说一点对私立医疗的思考:

其实2020年之前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国家会一步步缩小对公立医疗的投入和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就在这个时候新冠疫情出现了,舆论汹汹,都在说大灾大难之下还是公立医疗靠谱,于是民营资本进入医疗的话题沉寂了下来。但恰恰是新冠疫情指明了未来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公立医疗承担民生相关的,基础的,重大的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防治,并且重点落在预防为主和公共卫生管理。而对于一些危重高精尖难的疾病,比如各种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就需要民营医疗集团来覆盖了。说白了还是我之前说的:国家只能保证你吃饱,但不能保证你吃好。这里就凸显了另外一个行业的重要性:商业保险。今后每个人如果想有一个良好的医疗保障,必然是国家的医疗保险和个人购买的商业保险相结合,而且你商保投的越多,保障越好。

最后,就在我修改这篇回答之前,看到下面了这个推送,各位同行,未来执业的方向已经指明了,诸君多多努力。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斗胆预言一下,以后的基本盘可能要从“治病”转变为“续命”了。

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怎么治病吗?

很多小年轻应该是不知道的。

很简单,小诊所。

治疗方法也很简单——抗生素加激素。

管你什么头痛脑热咳嗽,各种“霉素”(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加地塞米松。

你要问效果?

反正当时是不咳了——直到十几年后肺癌。

当然,更多的人也没这么倒霉,现在还元气满满跳广场舞呢。

日子还不是就这么过来了。就算有误诊和耽误又怎样?也没见亡国灭种啊。

别看现在知乎上一堆人(包括卖保险的)一天到晚在那里科普什么“癌症早筛”,“得癌症什么体验”,很可能再过段时间就没有了。

倒不是说开倒车,不重视早筛,不重视医疗科技进步。

而是,不打算让每一个人都参与了。

不可能十几亿人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就在那扯什么“4毫米的肺结节是不是癌”,“5毫米的胆囊息肉每半年复查”,“7毫米的乳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穿刺”。

玩不起,沉浸进去会走火入魔的。

以后,除了极少数上档次的医疗机构和某些需要付费才能看的文章,不会再有这些科普了。不会再有那么多纠结了。

何必呢,一天到晚紧张兮兮剑拔弩张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金钱,还导致医患矛盾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百度查病,癌症起步)。

得降温。淡定。

医生不用忙得要死,除非是血刺呼啦呼吸困难看急诊的,其他能喘气的一律先别慌。

患者也不要紧张得要死,别咳嗽半个月就去扫CT。

对付着过呗。

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神药”是抗生素加激素的组合。

那未来的“神药”就是缓解药(含各种止痛药,止咳药,止喘药,止血药,降压药,抑制剂等等乱七八糟的)和靶向药的组合。

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揪出绝症,大病……

差不多得了。能吃,能喝,能睡,能喘气,能干活,能忍得住痛就姑且先“维稳”。绝大多数韭菜既无必要也无能力更无胆量去搞什么“密集筛查”和“精准医疗”。大家只需要“火力覆盖”。

省出来的资源全投入新式药物和科技的研发。

真到了那一天,那就是摸鱼医生和摸鱼患者的绝配。

没有那么多烦琐的检查,也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医疗。

就是大致看一下,然后开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效果多半还不错,挺立竿见影的。

至于恶化,少说也得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

摸鱼的工作对应摸鱼的待遇,很公平。

反正不管你怎么严防死守,总有人会倒霉。

反正不管怎么倒霉,绝大多数人还是日子照过。天塌不下来。

到时候再开止痛药和靶向药不迟。

反正人都是要死的。

“定期复查”也是死,“吃喝玩乐”也是死。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相关话题

  观看那些处理伤口的视频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疼,看着疼是什么原理? 
  为什么好医院几乎都是大学附属? 
  中医能治好埃博拉病吗? 
  乙肝真的没有办法治愈吗? 
  除了医学,还有什么专业能获得三十五岁以后稳定高薪的入手? 
  如果捏住了男生的蛋蛋,他能不能顶着痛掐死我? 
  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医生避免用概率来说明病情的发生概率? 
  怎样评价日本公布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就诊流程? 
  偏头痛能治疗吗? 

前一个讨论
教育部称小学生每天应睡足 10 小时,初中生应达 9 小时,各方应该如何保障落实?
下一个讨论
7 月 12 日南京新增一例境外输入关联阳性病例,基本情况和活动轨迹公布,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