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中子星物质、白矮星物质,那毫无疑问会立刻退简并爆炸。但是黑洞……不同于通常意义的“物质”,更接近于一种空间结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可以从一米的钢筋上取下5厘米,但是你没法从一套别墅里取出两平米。
对于中子星,我们已经有了若干种可能的模型,细化程度相当高,但是黑洞……由于事件视界的存在,很少有文章讨论其“内部”的结构,所以很难确定是否能“取出”黑洞的一部分。
至于一颗完整的1立方厘米(以史瓦西半径为边界)的黑洞,毫无疑问会坠入地心。
这个尺寸的黑洞质量已经与地球接近,地球物质(密度不超过14g/mL,相差几十个数量级)对于它而言不过是极其稀薄的气体(水和标况下空气密度也不过相差不到3个数量级),你可以把黑洞假象成一颗冲入一团星云的行星,二者相互绕转,相对于巨大的质量,阻力“微乎其微”。由于“星云”的密度呈不均匀的壳层分布,轨道为非封闭的复杂曲线。
黑洞的穿梭除了会引起小范围的激波和高热外,强大的潮汐力也会引起全球范围内潮汐运动,熔融的地球形状不断发生变化,温度不断升高,越来越亮。黑洞的轨迹也不断收缩,直到二者完成潮汐锁定,系统才会基本稳定。
由于角动量守恒,黑洞要吞噬地球需要很久很久。在此之前,物质坠入黑洞过程中释放的射线会持续加热地球,让地球成为太阳系最亮的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