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万茜、李庚希主演的电影《兔子暴力》? 第1页

  

user avatar   minili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轻微剧透,谨慎阅读)


严格地说,《兔子暴力》作为一部处女作,它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我挺喜欢这个导演的,申瑜。


我平时看片子的时候,除了享受作品之外,还会有两个下意识。


一个下意识是留意导演的创作手法。这个就是影评人常写的一些方向,最基本的就是视听语言,然后是影片结构、叙事风格、段落节奏等等。


从这些方面来说,申瑜作为青葱系的优秀导演,是有非常独到的地方的。


比如说像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她对于车辆行驶部分的处理。


她在拍车子行驶的时候,拍的不是路,也不是车,而是「流逝」。


总的来说,她是用了一种比较写意的方法,把车辆的行驶和车上的人的心境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的。开头一处,结尾一处,中间两处,至少有四个段落的行驶的拍摄,都是如此。没有看过片子的朋友可以专门留意一下。


这个拍法,阿巴斯在《如沐爱河》和滨口龙介在《夜以继日》中还有《伯德小姐》中,都有相似的处理。虽然《兔子暴力》的影片气质与它们完全不同,但是基本逻辑是相似的——


都是为了把人们对于时间的感受提纯。


仅从这一点来说,大家也能看到,申瑜是一个审美挺不错的导演。她有非常细腻的女性意识和创作姿态,影片的社会性也非常强。


她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切入了故事,小女孩心智不成熟,所以故事性反而因此得到了比较强戏剧性的建立,这也是我想重点阐述的地方,那就是我看电影时候的另一个下意识:


人物是如何呈现的。


我读过一篇格兰维尔·巴克关于戏剧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他说表演是演员与角色相一致的神秘过程。


我非常喜欢他的这个表述。


因为我们所讨论的方法,总是后置的。而实际的创作,是前置的,这种前置创作里,不可避免包含着神秘的色彩。


比方说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尤其是看到好戏的时候,会有一个相似的感觉。那就是你是分不清演员和角色的。


你分不清他们,但你就是相信这个角色,就是喜欢。


那这就实现了格兰维尔所说的这个「神秘的一致」。


《兔子暴力》中,李庚希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她把女儿水清这个角色塑造得很生动。


这种生动具体来说是两个方面:


1、水清自己的人格关键词很清晰。早熟。心灵缺失。


关于水清的早熟,其实李庚希没有太多的塑造在里面,但是她有一个先天的优势,那就是,她确实有一双早熟的眼睛。

在她的眼睛里,你看到的一切情绪,都有一层薄雾般的孤注一掷。你看见她你会觉得她是个非常聪明,非常懂人情世故,非常理智的姑娘。


她的这个特点对于角色的贴合在于,水清的母亲曲婷从小离开了水清, 从小她就是在一个生存空间很挤压的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她有理由聪明、理智、懂得人情世故,甚至漠然。这些都是合理的。


2、水清与母亲曲婷的关系很清晰。恋爱关系。


我记得《小欢喜》里面,李庚希跟我女神陶虹演的也是一对母女。因为在那个故事里,父母也是离异的,所以陶虹说她们应该照着一种恋爱关系去演,因为她们之间会有一种占有欲和依赖性,这种占有欲和依赖性,是与爱情非常相似的。


《兔子暴力》曲婷跟水清的父亲也离异,所以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庚希也采取相似的创作方法——李庚希看着万茜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含情脉脉的感情在里面。有一种对于恋人的爱与欣赏。


从我自己的表演认知来说,这个大方向也没有问题,是可以按照一种恋爱关系去演的,但是细节是有待推敲。


是这样的,所有的爱情关系呢,它的本质其实不是我喜欢你,你喜欢我。不是这么简单的。那是朋友关系。


爱情关系的本质是:「你到底喜不喜欢我?你到底有多喜欢我?」。


它是永恒的疑问句。


换句话说,爱情关系的本质就是一定要演「拉扯」。你们可以拿我这个理论,去套任何一个片子进行验证啊,一定是这样的。


这种拉扯,在越畸形的关系中,越极端。


所以这就是李庚希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瑕疵。她还是演得温柔和稚嫩了一些。


但总的来说还不错,可塑性基本上是同龄小花中最强的。


但不论是早熟还是稚嫩,当我们站在影片外观看影片里的水清时候,都会涌起一种不适的心疼。


因为我们会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这个社会的伤口。


她的母亲抛弃了她,随后又照拂了她,紧接着也毁灭了她。她只是一个年轻的,少不经事的小小生命。她才十几岁,她还完全不理解什么叫做「关于人生的选择」,然后就因为对于母爱的上瘾,跳进了一个无限坠落的悬崖中。


杀人偿命,她所得到的一切惩罚都是应该的。


但是,


总是好像这个杀人犯,她也是一个被害者。


她的命运,灰暗得比其他人的,更加显脏。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导演还是选择了以水清的视角和行动线索去进行影片的摄制。


包括到最后关于犯罪的呈现,也有非常的强烈的浪漫化处理——


为了帮助困境中的母亲,水清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同学。


一切全部都是她做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影片中,水清对母亲说,「如果这件事情被人发现了,你就说都是我做的。」她的这句交代,与现在影片中对于犯罪部分的呈现是完全一致的。


母亲曲婷在这个事件中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帮凶。


我不认为这是真相。


我认为这是水清希望人们看到的真相,是她的经过了变形的记忆和处理,也是一个早已破碎低幼小心灵内心深处的自我欺骗。


她对于母亲的爱与渴望太畸形了。畸形到她可以为此去背叛所有人,包括她自己。


我看完最大的感受并非批判,也不同情,只是无力。深深的无力。


一时间,我搞不清楚,命运对于很多人(包括故事中的被害同学)来说,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容反抗的诅咒。


最后,片子值得去看。诚意安利。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雷霆沙赞!》的国内评分一路猛降而国外媒体(主要是美国)的评分却在不断上涨? 
  广电总局被黑得这么惨,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背锅侠」的角色? 
  影视作品里有哪些「甜甜的」情节片段? 
  从哪里能看出来《道士下山》和《霸王别姬》是一个导演拍的? 
  周星驰在电影史中的地位如何? 
  如何评价范伟获得 2016 年金马影帝? 
  有哪些影视剧片段让你当时看的津津有味,回头重温却觉得尴尬异常? 
  操场埋尸案被害人家属将起诉《操场》电影片方,能够获得支持吗?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有哪些有趣的抗中神剧? 
  电影《大鱼·海棠》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可以开怎样清奇的脑洞? 

前一个讨论
娱乐圈有什么真实的瓜?
下一个讨论
你还记得你的暗恋最后是怎么收尾的吗?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