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海最新通知规定小学期末不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月考,将带来什么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yue-ru-be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看不起中年人,到等他到了中年,才发现中年人是多么睿智。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那么多发展模式,美国模式才是最适合大国的,其他领域先不说,在教育领域,我们曾怀着无比优越感嘲笑美国的平民放养精英苦读教育,就像年轻人表现中年人庸俗势利一样,但最后自己也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一个小国可以人人精英,但对大国来说,要实现内部循环,大部分人不需要也不能有高知识高文化,硬要推行全民教育,除了增加财政负担,还会导致全民内卷,整个社会陷入危机。

因此,属于我们的大众放养教育时代也将来临,发展体育教育,就是能让大众的孩子有充沛的体力去干活,发展艺术教育,能让大众的孩子被娱乐明星们满足,他们不需要思考和思想,吴晓波说的没错,从精英角度,一个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人思考。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态度是好的,但是以我当年的经验来看,方向错了。

我读的在上海也算不错的小学中学,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应付人际关系,在日常的各种校园霸凌面前生存下来。基本上精力都是用在这个上面了,月考什么的反而是次要的。

每次月考的时候,反而可以放松几天——人家在准备月考,就没心思继续校园霸凌了,就可以难得地放松几天。

不知道现在上海校园霸凌的情况怎么样。反正我觉得,中小学占据学生精力,使学生不得减负的,永远是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校园霸凌之类,而不是考试。


user avatar   yu-guang-ting-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管得了小学校内,管得了校外吗?

PETS没禁止小学生参加吧?中高级口译没禁止小学生参加吧?托福雅思没禁止小学生参加吧?

学编程查stackoverflow和cppreference不正好把英语学了,既学会了英语又学会了C++岂不一举两得?

聪明的小学生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user avatar   nuttie-t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朋友圈最有成就的往往是上海土著,

比如某大叔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领导

每次喊他谈怎么背gre单词,他就说随便看看科研资料不就学会了嘛,每次让他做做我认为有瑕疵的托福题,他就全对,我问他有两个答案貌似都可以他为啥选中了官方那个,他还很厌烦,说他辅导女儿sat已经觉得够烦了让我不要给他托福题做

这就是学英语毫不费力的人,尽管是学物理的


他是文革的中学生,所以我估计他小学应该没有学过英语,中学估计也学的水,并且他本科在上海读的,也就是他整个教育在上海完成,只是博士在加州理工待了几年

但是我后来在线看过他给北美名校教授老头们做物理讲座视频,全英文各种物理专业名词以及流利度都很不错,台下坐的都是白头发,并不是大学生

所以,

1.我不觉得会对上海孩子的英文产生任何影响,如果家长重视,学校不开设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你看七十年代高考一恢复,就知道有多少人在偷着学了,我相信上海这种地方更加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不会跟着政策走

2.我看了今天关于留学生大量返美的报道,机票涨到了经济舱2-3万,商务舱7-10万,机场排队上千米,没有挡住上海人的脚步

我记得托福考试一恢复,上海考场就抢光了全年考位

你看知乎天天说美国要崩溃了,崩溃了大家还争先恐后地去?

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海人应该非常清楚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事情,这只能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英语,而不是放弃


我觉得最蠢的就是那种听说不考英语就拍掌的家长,以我对上海人的理解,她们应该不至于这么蠢,她们对于要学什么,应该有坚定的信仰

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但是没有这个工具万万不能,语言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只有把它学的好的人,才能深切体会这一点


所以,我觉得学校任何新政策,不影响本来就热爱学习的人,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直接用托福雅思材料对他进行培训,会更高效,学校事儿越少越好,可以拿来做更多校外的事儿

就算学校不放人,我原来也会和学生商量如何在不重要的课上开小差背单词


我前几天看我们业主群有业主贴出自己名校毕业孩子的简历,立马有其他业主去谈家教价格了


你要知道,目前网上拍手叫好的人,本来就不是上培训课的人,本来就不是认真读书的人


认真读书的人,在全国不读书的时候,都会偷偷读书的,还别说现在了,现在就看家长们如何各显神通了


经历了文革和后来的改革开放,他们应该更清楚知识的力量


还有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你什么事情都随大流,比如放弃学习,最后吃亏的是你

自己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


多读读近现代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做好人生抉择


我爸是文革后第一届高考考生,所以我从小就相信学习这件事是一个信仰,社会怎么变化,都动摇不了这个信仰



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你要明白最重要的一点:

1.政策制定者永远都是利己的

2.政策制定者都看得更长远

3.政策的执行者都是相对短视的(快速出结果)

很遗憾,那么多回答完全没有真的get到点。

我打个比方:房产税

你们觉得短期会收么?再想想前不久那个两千多套房的落马干部。

现在教育的问题不是能上高中的太少,而是实在太多。话说回来,一半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确实也够不上顺利高中毕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补习班雨后春笋冒出来。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某些人发现他们真的要安度晚年的时候,这个社会上就算养老金够他们用,护工没有了!!!

不是什么工人,也不是高精尖码农,最最迫切的需求:护工!

看看发达国家,加麻大,新西兰,法国……最缺的就是护工。

“护工”只是抽象的一个词语。婴儿潮的中坚力量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城市化早已经完成二十年了,这时候,城市的保洁、基础安防、食品等等初级服务工种,找谁来做?

那时候每年2000万的75岁以上失能老人,谁来照顾!!!???

这才是最恐怖的。而且,往往学历越高的子女,照顾老人的能力越薄弱。

接下去说下教育成本和“护工”的联系

打个简单比方,你要是正常读到普通本科,毕业后在高薪护工和底薪白领之间,选择护工是没问题的,这也是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模式。社区大学的毕业去当佣人小时工很多。

如果你从小被鸡娃,家长花了每年十万结果最后因为大家都花了那么多钱,你还是只能读普通本科,你猜毕业后会怎么样?几百万培养出的大学生,要干护工就算你自己愿意你父母也不愿意。

我个人一直有在考察养老业,有一点是确定的,失能老人以及月嫂的护工费用,这几年一直在涨,比任何工种涨幅都稳定。现在是3040后(年均出生500万)让50/60后(年均2200万)护理,护工的工资已经稳定在8000。等到70后甚至90后需要护理的时候,这个世界不知道会悲惨成什么样子。

到时候护工就会像现在的房子一样,由倾尽所有才用得起的绝大部分人来决定价格。

比犬舍都悲惨!

如果你们深入了解过3000/月以下标准的养老院(失能向)的话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当初是小学5年级才开始学英语。

语言这个东西吧,特别是中国的英语考试,其实很大程度是比家长的钱的,天赋的比重低一点(我是例外,是那种特别会考高考,碾压氪金)。钱多就能给小孩更好的英语环境,什么外教啊游学啊外文阅读啊,得到更多的训练。毕竟英语和数理化不是一回事。

老实说,我的看法里高考取消英语考试,改成通过性考试(也就是达标即可)会更社会公平一点。而且英语的应用场景也确实不是数理化那种高下立判的。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然后中高考作为必修考试科目继续考???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脱了裤子放屁。。


user avatar   liu-yu-tao-83-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不愿意体面(指阶级固化),我帮你体面。


user avatar   laomu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这个我研究了很久的问题下,我用8个小点来说说国家“双减”到底想干什么?背后释放了什么样的信息?“双减”政策下的孩子,20年后如何立足和应对未来?

7月29日,我回答了一个关于“双减”的政策解读,就写到这个政策需要“考试”的配套政策支持。当时是我从杭州中考难度这个风向标去判断的。

包括今天我们看到的《上海中小学2021学年课程计划及说明》,都属于“双减”配套政策。


1.“双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对辅导班“一剑封喉”?

学科类辅导机构不能上市融资、不得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定性为非盈利机构。一言以蔽之“没钱赚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培训机构做的事情不是“教育”!而是“提分”!教育机构最擅长的就是刷题和传授做题技巧。

我堂弟之前上过一个英语阅读理解班,可以让你在不懂文章的情况下还能做对选择题。

虽然提高分数,能让家长和学校满意。但是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工牛娃”,那些通过补课去开外挂的“玩家”,是国家需要的吗?很明显并不是!

而那些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因为没有资源和经济支持,反而被淹没在“人工牛娃”之中!

国家没办法通过考试筛选真正适合的孩子!这更与国家希望实现的教育公平背道而驰!

所以国家这次出手如此快、准、狠,不给任何喘息的机会,直接一剑封喉!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之前的热播剧《小舍得》。农村进城的孩子米桃和子悠都进了金牌班,大家觉得哪个孩子更优秀呢?或者哪个孩子更有数学天赋呢?

米桃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而且农村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很落后。而子悠从一年级就开始上辅导班,光奥数就4个班。

如果国家需要数学方面的人才,你觉得谁更合适呢?显然是“天牛”米桃

而现在国家的“双减”以及其他配套考试政策,都是希望孩子们将来都能做自己热爱的、擅长的事情。

而孩子们做的事情,不管是管理公司、做金融、修飞机、高科技研发、市场运营、理发、汽车维修、盖房子等等,都是出于喜欢和擅长。而每个父母都能以孩子所做的事情为荣。


2.小学不考英语了,那还学吗?政策背后释放的信息是什么?

“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严格执行等第制”。

作为一个英语启蒙博主,我看到这个政策时,其实是高兴的。有人肯定会说“你都快保不住饭碗了,还高兴?”

是的,我觉得国家这样做才真正回归了学一门语言的真谛!才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来看待!学一门语言是为了应用,而不是考试。

而且一直以来,我在所有平台进行的关于英语启蒙的内容输出,全都是倡导以“语言习得”的方式重“听说”能力。我家孩子英语水平还算不错,我从来没有要求她做过题或者考过试。

大家能看到我的ID是 @多语启蒙老沐哥 ,我给孩子所进行的语言启蒙,并不仅仅是学语言,而是在用不同语言和不同的语言思维刺激孩子大脑发育。

所以当我看见国家行政开始着手把学习语言拉到学习语言应该走的“正轨”时,我觉得高兴。小学虽然不考英语。

但作为一门世界语言,我们的孩子哪怕是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或者是多一个窗口了解世界的目的,再就是孩子初中高中还需要学习英语,我们该做的语言启蒙还是要进行的:该读的绘本、该唱的儿歌正常进行。

前提是,我们很明确知道我们做的这些语言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


3.学校才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老师才是答疑解惑的主角

新政下,家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疯狂囤课,有的疯狂退课,还有的再考虑一对一辅导。还闹出了很多笑话,如图:

难道大家都忘了孩子真正应该学习场所是哪里吗?“双减”之后,学习的重任必会回归学校、回归老师。没有辅导班怎么办?

本来辅导班就是教育内卷的产物,难道真的忘了学校才是真正传授知识的地方,老师才是答疑解惑的主角!

对于学校老师来说,看到校外培训老师开着豪车住着别墅,内心有羡慕又有愤懑,还有委屈。自己一个月劳心劳力勤勤恳恳,可能不如校外辅导班2天的收入。甚至之前还有校外辅导班老师嘲笑学校的老师“死脑筋”!

“双减”之后,辅导班成为非盈利机构,也有助于降低校内老师内心的浮躁


4.“双减”禁止辅导班,并没有禁止学习

“双减”真是一味猛药,到现在还有人误解为“双减”是国家觉得学习不重要了。在不上辅导班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可以用来扩展阅读,可以锻炼身体。

也可以一家人做亲子互动,一起出游研学。

学习的形式不拘泥与课堂,学习的场所不限制学校和辅导班。如何管理实践、平衡实践?在兴趣爱好带动下去探索世界,驱动学习内驱力,或者这才是我们现在和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


5.“唯学历”论转向“唯知识”论

之前有个段子,大企业选聘人才只看211、985的简历,撒一大把简历,用手在空中抓一个运气好的!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段子。但是也能说明我们现在对于大学的价值观还是以“唯名牌”论为主。

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政策,正在努力改变现状。国家今年已经减少了民办三本的审批,把支持和资源更多的给到职业技校。可能之后的专业类研究,从维修汽车到人工智能都会在职业学校完成专业学习。

用学校学到的技术,直接对接工作需要的技能。而不是大学毕业之后才发现所学和所需之间隔着一道鸿沟。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什么时候双元的教育理念算成功呢?

当妈妈们坐在一起,不会在因为孩子在211、985说话都趾高气昂,而职高的家长就抬不起头;当企业招聘时更多专注应聘者的技能对口,而不是只关注学校;

当丈母娘不会再因男孩子是职高毕业,就觉得配不上自己家大学生;当婆婆也不会因为女孩子职高就觉得高攀他们的高材生的时候。

到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和选拔体系应该就已经形成了新的价值观。

而不管是职高、还是211,学历和学制虽有不同。和现在大不相同的是选择的职高孩子是那些被贴着“不是念书材料”的孩子。是那些可能被“放弃”的孩子。

可能在20年后,我们畅想的职高是某一领域的专业学习和专向人才输出。那些孩子就意味着“专业和行业领先”。

所以不管学历如何,“唯知识”论绝不会错。


6.孩子们可能会另有一番童年色彩

没有“双减”之前,我们一边感慨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贫乏,但却过着潇洒快乐的日子。我们每每回忆起童年,嘴角都会不自觉流漏出幸福的笑容。

我们缺少玩具,却不缺少快乐。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辅导班。他们看起来什么物质都不缺,但缺了很多只属于童年的自由自在,也缺少了很多单纯灵动的眼神。

之前辅导班“威胁”我们:“你来,我们就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试问哪个父母看了能不焦虑紧张?我们孩子玩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辅导班弯道超车。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的目的往往不是查缺补漏,而且只涂了心安!

此次“双减”,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有更多色彩和可能性。幸福的童年是一生的财富。

7.“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一个口号到实现,都要走很远的路

我们一直喊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句口号喊了几十年,在“双减”政策之后有望实现。每一个国家既定政策,从提出政策时的“口号”到最终的实现,道阻且长,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亦是如此,前途是光面的,道路是坚信的。这次“双减”对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8.一项好政策的影响,可能在20年之后才看得出来

站在眼前,很多家长也许不理解“双减”。但是放眼长久的未来,正如两会期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彭所说: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了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我们的孩子应该着五彩斑斓的童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努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二十年后这批“双减”后的孩子,如何应立足社会,应对对未来!

我是 @多语启蒙老沐哥 ,关注我,一起做高情商,有智慧的父母~


user avatar   he-rui-rui-080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了解到一个叫德国模式的教育机制:

什么叫德国模式呢,就是孩子快乐的玩到小学毕业,10-11岁,然后根据逻辑能力和智商考试构成的日常成绩分班,分班之后一半的人去读技校,另一半去读高中,高中这部分开始学两门外语和复杂数学和哲学和物理化学,高中毕业,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申请大学,分成大学和高职,大学谁都可以申请,毕业就是硕士,无法毕业可以转去高职,依然无法毕业就可以一辈子读下去。

彻底避免了因为“我会考试”所以我获得了机会这种事情的发生。

最终筛选出的phd,被社会赋予巨大的尊重

各行各业都完全尊重和相信社会精英

社会精英要负责带着一般人们一起前进

这就是德国模式

简单说,就是莫扎特模式

筛选出天才,然后天才带领社会前进,天才拿4-5倍普通人工资。

这是俾斯麦时代就设计好的结构

他们认为普通人的非主动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即使是现在逼你努力了,在人生中因为你生性懒惰,也会逐渐忘记

既不能传承下去,也不能真的改变你的习惯,对你也是折磨。

你就是真的爱学习,自己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学得好,社会给你提供足够多的学习资源,你写信给教授教授觉得你具备牛逼的潜质,决定培养你。(师徒制)

否则你就躺平,做个普通人,月收入平均值的钱,轻松的结婚租房生2-3个孩子,一半收入交保险,可支配收入平均值的钱,过一辈子。

反正就是强调天赋,不强调努力

因为他们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努力的人

你把努力的人都送到大学里面去了,下面技校都是自律很差的人,就算上面的人再聪明,下面的人都是傻逼,国家机器也运转不了。

从1806年开始,德国的牛逼大哥洪堡开始搞的现代教育,也就是有了小学分轨,初中分轨,高中分轨,三个分轨点。

从1920年开始,德国就进入了4年小学,开始分轨这个残酷的模式。

6岁入学,10岁分轨

技校中学,普通高中,科研中学,三条路

完了就定了

德国的教育体制,大概就像这样:



只是说,如果我们也这样,那些高考大省,很多人会崩溃吧




        

相关话题

  为什么美国少有因未设户籍制度而造成的社会混乱? 
  如何让妻子完全理解「胶原蛋白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 
  你们都是怎么熬过崩溃期的? 
  曲婉婷的母亲为何被羁押六年还未宣判?案情后续可能会如何发展? 
  未来某个时间点是否可能人的流动性极大提高,使地域间..的差异减小?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反映出了外卖行业的什么现象与问题?外卖效率与外卖员人性化待遇应如何平衡? 
  如何看待广东东莞公厕取纸需人脸识别,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12岁弟弟迷上网络小说,如何引导他读名著经典? 
  上海一航班查出 3 起藏毒案,分别藏于儿童读物、金属配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陕西贫困县花 7.1 亿建豪华中学,喷泉凉亭被火速拆除,中纪委已介入调查,后续进展会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官方回应「执法人员踹门查补课」,称现场有人违反防疫规定且拒不开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赴郑州救灾回广州被骂带回病毒?





© 2025-01-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