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文科无用论」有道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inshou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科首先是一个很奇怪的范畴,以下我们主要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历史与哲学,我称她们为人文。我说她们是有用的。因为,在黑暗的时代,她们注定是有用的;在不那么黑暗的时代,她们还是有用的。而这一切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人文是有用的,因为权力会把她纳入一个“坏”的秩序,让她们来起坏的作用;而只有人文本身,才可以对抗这种“坏”,战胜这种“坏”,并防范这种“坏”重现。

1

借用一个概念,在“意识形态”的社会中,人文学科是有着非常直接的用处的。我是在非常宽泛、也非常不规范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词的,这样的社会大致包含以下特点:普通人参与政治的机会很有限,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超出这个范围的言论是被禁止的,信息、书记、文化的传播受到许多限制——或者来自政府,或者来自通讯技术本身。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文学科对于统治是极其重要的,统治阶层需要一批专门的学者,来建立一个文化的秩序。这其中有许多庆典与仪式,来增强普通人对于政权的认同;这其中也包含一种正确的哲学、历史乃至文学书写的观念,引导民众在各个层面与统治阶层保持一致。

当御用文人对政权是有用的时候,真正的人文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具有了一种空前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启蒙。

我们读马克思,也读黑格尔,是因为我们需要冲破官方编织的意识形态;我们读卢梭,也读尼采,是因为我们希望找回作为人之为人所不可失去的东西;我们读拜伦,也读普希金,是因为我们希望表达那些已经被压抑了很久的东西。回到经典本身,也就意味着对于现有政权的追问。于是,人文也就成了“冬末的萌芽,林中的响箭,”“进军的第一步。”

2

于是,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如果,意识形态的社会全部消失了,这个世界是自由而开放的,那么,人文究竟是否还有用处?

我们说,文学必须干预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预文学。是的,那么,如果政治不再干预文学的那一天终究到来了,文学是否还具有现实的用处呢?

历史也是这样的。福山有一本并没有许多价值的书,它叫《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他说,当柏林墙倒塌以后,历史的书写只是有趣而已,不再有真正的意义了。因为意识形态的敌人已经被打倒了,我们再也不需要历史书写来证明自由民主的重要。他的观点是偏颇的,但却指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在意识形态的时代,人文有别一种意义;随着这种时代的过去(当然他不了中国),这种意义也随之瓦解了。

换而言之,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人文是否仅仅是个人的趣味呢?

3

不是这样的。其实有许多学者尝试过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首先,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人们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人,尤其是公民,不能仅仅掌握知识与获得可观知识的方法,还要能够进行评价。这种训练是综合的,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应该包括人文。哲学可以告诉我们基本的思维方式,以及常见的思考误区;思想史可以帮我们厘清不同价值的脉络。前者帮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许多观念是毫无依据的——那些是偏见;后者帮助我们体会或不相同的传统,让我们对不同意见有同情的理解。对于自己的偏见的管理,和对于不同意见的包容或至少容忍,是一个人公共生活的开始——在这之前是没有的。

同时,我们需要文学与艺术。不再因为他们是权力的展现,而是因为她们激发我们的想象,以及,对于旁的人的同情。罗蒂有一个观点,他觉得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不再需要上帝的时代,这个时代中我们终究会发现许多事情,理性的讨论也未必能有最终的结果。我们无法再回到上帝,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诉诸人的感情与想象。比如,许多人在争论税收以及福利政策是否有道德基础,这样的争论对罗蒂而言永远不会有结果。我们只需要把穷人的疾病、对学习的渴望展现出来,展现在富人面前,他们就会同意出资了。罗蒂的哲学在很大意义上是幼稚的,但有一点是对的:如果说想象力是天生的,对于他人处境的想象未必是。这需要学习。而这个过程中,对人文学科的学习是重要的。

至少在这些意义上,人文对于公共生活是有用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正是人文,可以防止我们回到意识形态的社会,或者,包含各种狭隘的社会。这是人文对于社会的许诺。

4

我努力给这个问题一个正式的回答。然而,我是在非常悲观的情绪下写下这些文字的。

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研究,来证明道德哲学的学习者在生活中并不表现出更好的道德水准——如果不是更糟的话。这背后的原因我们还不清楚。

但有许多事情我们是知道的。读书人的恶劣行为,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负心”人,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对于书籍的兴趣并没有激发他们对于人的理解,反而丰富了他们施展暴力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至少在一些情况下,人文是有“用”的,因为他们在起坏的作用。

或许,也正因为此,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世界而言,好的人文是有用的,因为只有好的人文才可以对抗偏狭的知识以及由之而来的暴力。


Cf.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Leo Strauss,《What is Liberal Education?》。

Richard Rorty,《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

Martha Nussbaum,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Eric Schwitzgebel,《The Moral Behavior of Ethics Professors and the Role of the Philosopher》。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我国高中生学的那几门,用处是很小的。

不过也就高中学的那几门而已。

这个问题下大多数人的回答不过是在强调几门那用处不大的学科的作用,本身是倒行逆施的。


首先,诗词歌赋不是人文社科,是艺术!

诗词歌赋不是人文社科,是艺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诗词歌赋不是人文社科,是艺术!

艺术,不能用有用无用来评价,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你打游戏看电视,有用吗?


好了,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文社科?是《文科》?

是经济学,哲学,法学,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学科。

是研究!是研究!是研究!写诗词歌赋的人有研究吗?不过是在凭经验和感觉创作而已。



先理清楚文科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文科究竟有没有用。

就社会大众而言,判断股价和房价的涨跌恐怕比化学试剂的调配方法有用得多。

就企业家而言,收购和企业管理恐怕比发射卫星有用得多。

就律师和公检法机关而言,法学的作用恐怕远大于DNA结构的知识。


社会对搞金融,进银行的人员的需求的数量,和搞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是差不多的。

社会对搞管理的企业人员的需求的数量,也不会比搞产品开发的人少。

社会对公检法人员的需求,也不低于对工程师的需求。

会计和律师的数量,加起来不比医生数量少。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虽然远没有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完善,但对于社会的用处并不小,以至于社会对它们的需求不比对自然科学人员的需求低。

这些都是人文社科,都是《文科》。

你还可以看到每年有千千万万的环化材生专业的,挤破头想考金融会计,你怎么会觉得“文科无用”?文科真的无用,他们在做什么?


你之所以觉得文科无用,是因为大多数国人高中学的学的,不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而是历史地理政治,因而许多人误把这些边缘学科当成了文科的代表。

法学无用,怎么断案?经管无用,怎么发展?

西方文明进出世界,靠的仅仅是枪炮?不,还有资本主义,六法全书和意识形态。

这些有没有用?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近代国家,没有六法全书就没有法治社会。怎么会没用?


问题就在于,你学的历史不讲资本主义的规律,地理人文不讲法律的原理,政治书上除了马克思的寥寥几句结论之外,关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基本不涉及。


这很多答主是知道这些东西的作用大,但是没分清主次,纷纷在鼓吹历史地理政治的作用,殊不知这些东西和大众觉得无用的那几个“文科”没什么关联。

如果你问我历史地理政治的的用处,和那些用处大的学科比起来,确实没多大用处。


全中国的会计多达千万,考古学者只有几万人。

全中国的银行业人员多达数百万,地理学者只有几万人。

全中国倒是有数千万公务员,但他们中的多数都不是“文科生”。他们的头头从来都是工科的。

不管这些答案怎么鼓吹历史地理政治的作用,社会对历史地理政治的需求一目了然。


中国人有三大错觉,

1:权力压倒一切

然而权力不是你学政治就能获得的。


2:历史总能借鉴

近两百年创造的财富,早已超过了过往的一切时代,按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历史的观念,历史的发展早已经超乎了一切经验。从历史上借鉴到的经验少得可怜。

高票说日本人懂历史就不会侵略,就是典型的马后炮,满洲人侵略成功了,美国人侵略墨西哥也成功了,英国侵略印度也成功了,生产力的发展早已经超乎了经验学科的一切范畴,历史已经几乎不能借鉴到任何经验和教训。


当代,历史学存在的意义只有三个:

1:用于拿文物吹牛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收入。

2:给社会学和经济学搬砖查数据,以证明它们的某条理论的合理性。

3:放马后炮,放马后炮,放马后炮。


光靠学习历史已经几乎什么经验和教训都得不到了。现在制定政策,靠的早已不是几百年前经验教训那种原始的东西,靠的是成文法系,辩证法,博弈论和统计学。

污染排放指标的买卖合法化,根据是科斯定理,葡萄牙毒品合法化,靠的是成本效益分析,四万亿拉动内需,靠的是凯恩斯,无论政策的对错,早已经和几百年前的经验无关。


3:地理人文是一成不变的。

在10年前的地理教科书上,美国白人占81%,而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数字已经不到70%

世界黑人的人口比例早已突破15%,而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还是那有8%

北极冰川已经融化了大半,不久就会有北极航线。

你在地理书上学到的大多数人文知识,基本上都不适用了。


太多的答主,把“文科”和艺术绑在了一起,混淆了概念,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再怎么落寞无用,也不至于要和艺术绑在一起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吧,你们的言论何尝不是对它们的一种

侮辱?


对于一般的义务教育而言,了解一下历史地理政治是必须的,然而都到了高中阶段,还学习这些东西,本来就用处不大,早该换成经济法律之类的学科了。

我不是诋毁这几个学科的作用,而这是事实,比较律师和考古学家的数量,比较企业人员和政府职员的数量,比较银行职员和国际关系分析师的数量,你就会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科”,什么才是真正的“有用”。

历史地理政治这些才是专门家需要去学习的东西,而且就算研究了还真的用处不大,至少比不上力学电学量子力学经济学,甚至比不上管理学心理学法学这些真正造福国民的学科。


能和理科中物理化学生物相提并论的社会学科,绝不是历史地理政治这些边缘学科,而是哲学经济和法律。


user avatar   yundouj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有道理。社科不提,至少人文是没用的。

因为我们现代人谈论“有用”“没用”时,我们的标尺并不是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完善的成长与自我提升,而是它在市场上的价值。诗歌、艺术、文化、教育,甚至是科学,一切不该被商品化的东西都已经被这个社会商品化了。它们被放在市场上,供人挑挑拣拣。评价它们的指标是:“它能不能让我找到工作?它能不能让我赚更多的钱? 它可不可以让这个社会更富足,让人们有钱买更多的商品?” 能带来经济效益(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就是有价值的、“有用”的; 在商品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就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看到,不只人文如文史哲,社科学如政治学、社会学,乃至艺术、音乐、考古、理论数学,甚至天文学这种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自然科学,都需要在市场的逻辑下为自己辩驳:学哲学能提高你分析能力帮你找到好工作啊,学历史能培养你的格局让你事业更成功,文学艺术考古能增强国家软实力,理论物理理论数学为实践科学打下基础...... 这种话在知乎上各位想必听到的也不少。然而你们或许并不大信: 比起CS这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学问和技术,这些只能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东西,就算“有用”用处也有限; 但我如果说,“有用”不应成为衡量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的价值的标尺,你们恐怕更不会信了。

我并非想抨击谁功利市侩。你我这么想,不是我们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机制无处不在的灌输、控制和规训的结果。这些规训已经固化成了根植于我们意识中的思维方式。所以哪怕我告诉你,文学、艺术、哲学能让你看清社会权力的运作,不再受人摆布而不自知,能够消解你的焦虑和困惑,能够促进你智识和德性的发展,能够增强你的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ower,让你成为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的存在,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 也并没有用。 因为你听到这些话的第一刹那就会感觉它们不切实际。不管你听着多受触动,你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声音在问:“但是它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更有钱么?它能改善我的生活么?”

那个声音会说: “是的, ‘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听上去很好;但我为什么要在意这些呢?我为什么要care什么自由、自主、理性、全面发展。 我为什么要care 我的欲望是否是虚假的、社会灌输的、限制我的理性自由自我实现?等我有钱了再去追求那些虚的吧,现在物质富足才是我需要在乎的。 没有钱我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买不起名牌衣服,穿着淘宝货住着出租房每天挤公交我怎么可能幸福?” 于是最终你会这些“无用的学问”提供的可能性都当作脱离现实的幻想扔在一边。然后盖棺定论:“说到底还是没用。”

这里体现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Adorno, Marcuse 这些人一直强调的想象的问题。在这个社会无所不在的驯化和压迫下,仅仅是想象一种不同的生活,都变得愈来愈不可能。 我们无法想象幸福可以是不同于“comfortable self-preservation”的另一种生活,一种以自由和个人发展来定义,而不是靠消费商品满足欲望来定义的生活。 任何对“另一种”的想象,在现有社会的mindset 下,都会被立刻贴上“乌托邦”的标签,蔑称为不现实、空中楼阁、鸡汤、过度理想主义etc.

所以并不是人文、社科、艺术本身没价值,也并不是它们对健全、自由、理性的人没价值, 而是它们对我们——被商品社会驯化、异化了的我们——没有用了。换言之,是因为我们已经被腐化成了不健全、不自由、不理性的生灵, 已经没有能力去想象、理解——更不必说去探索——诗歌和艺术提供的广阔的可能,没有能力过另一种更好的、更自由的生活了。

References

Adorno, late capitalism or industrial society

Adorno, Reflection on Class Theory

Marcuse, One Dimensional Man

Marcuse, Eros and Civilization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自高中以来我一直都是纯粹的文科生,但是对于“文科无用论”,特别是中国语境内的“文科无用论”,我依然能表示充分的理解。因为虽然作为一个价值判断它的确是错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说社会意识的存在,它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回顾历史,“文科无用论”的呼声不止局限在如今的中国,在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美国,都有类似“文科无用”的社会价值导向,而在我的专业范围内,这种价值趋向的学名叫“industrialism”(个人倾向翻译为“工业决定论”),简单来说,这种价值判断主张工业和生产部门是一个社会的基础与核心,其他社会部门或者学术部门的重要性与它们和工业部门的相关性直接挂钩。因此,在学术领域,工科赛高,自然科学也很重要,文史哲?能吃么?(PS:顺便提一句,按照这种设定,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具有广义上的工业决定论倾向)

然而,现如今的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决定论”作为一种价值理论已经几乎无人问津,而与之相应的,发达国家的人文社科则以以前没有的姿态蓬勃发展着,反而在自然科学和工科领域,其学术领先地位正在被中国等后发国家追赶并超越着。

好的,现象介绍完了,那么,18世纪的英国,19-20世纪初的美国和如今的中国与那些相似点使得“文科无用论”一时声嚣尘上呢?关键词就是产业革命。18世纪的英国和19-20世纪初的美国发生了什么自然不必我多说,初高中的历史课里都讲过。而如今的中国也正在经历这么一次产业革命。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看到身边高楼大厦一天天盖起来,高铁,大桥一天天通起来,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海军空军装备惊喜频出,IT业中国更是能够站在全球发展的最前沿,而伴随着这些,钱包里的小钱钱也一天天多了起来。处在这样一个因工业化带来无限财富的社会中,不相信“工业决定论”,“文科无用论”才是异类。所以,上至明文指定国家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至民间自发的爱国主义宣传(星辰大海党,那年那兔那些事等),满满的都是“工业决定论”的味道。所以我说,“文科无用论”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那我为什么说作为一个价值判断,它依然是错的呢?现在我们假设,你生活的是这么一个国家,在这里,社会福利从摇篮到坟墓,衣食无忧且也有很多闲钱能让你节假日就出个国度假。但是,在这个国家,高楼大厦已经建无可建,高速铁路也已经能完全满足国家的需要。各个产业部门也已经定型不会改变,相应的,你工作的工资只会按照工龄的增长而增长,不会因为经济发展而增长,且增长幅度也已经封顶时,你还会觉得工业的地位有那么重要吗?当然不太会。但是这时,你的身边充满了各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群,让你开始费解“我和他们真的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吗?如果是的,可我们的文化却如此不同,那我究竟是谁?公民又该如何定义?”,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你发现你们国家的富豪们满世界的吃香喝辣,然而你的工资已经十年甚至二十年没长了。你又开始费解“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公平啊,可怎样的才算公平呢?都说全球化是好事,可真的是这样吗?”。这个时候,文史哲,政治,社会,人类学等人文社科的实用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当整个社会都对这类问题充满好奇且认为是十分有价值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认同“文科无用论”吗?

因此,任何一个价值判断,特别是在一定时间段在一个社会里流行的价值判断,背后都是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社会正在通过产业的升级和革命把蛋糕越做越大时,“工业决定论”必然火爆。而当一个社会的蛋糕已经大到极限,不能做得更大,而如何分蛋糕成为人们的头号关心的点时,“文科无用论”必然会不攻自破。


因此,一句话总结,“文科无用论”有道理吗?有,因为它是如今中国社会现实的最好写照,但它正确吗?不正确,因为当社会现实产生变化时,它就自然会消失。不过鉴于中国庞大的体量和发展潜力,我个人觉得这个时间不会太短。也许等到五十年后,中国真的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时,文科生和人文社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user avatar   xuan-shu-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热寂面前啥有用?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身高1米8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入伍前是农活好手,退伍后校招第一入学,求学期间是省会足球校际联赛知名门将,爱好冬泳、裸奔登山、横渡长江、风雨无阻,每天早上洗冷水浴,露天睡觉直到霜降,自打短工游历一省,自费出本,写编印售诸项全能,四六骈文和古文翻译腔都能信手拈来的文科生表示反对。

衷心希望广大青年能向这位文科生学习。


user avatar   neopeking1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这么说吧。

凡是看“人文无用”的人就很难给他解释“人文有用”。就像 @云豆卷 说的,很多人已经被社会给训练成“难以反思”的状态了。不通过社会给予的价值模范就无法思考。实际上,文科无用啊,这类的话兴起并没有多长时间。在唯心和唯物对立,社资对立的年代,普通人会觉得这些“无用”?在打电话的时候,都要用革命用语问候…以表明自己的人民身份,谁会觉得“无用”?

就如同一个人从小就戴上了一副“眼镜”,日久天长了,他就以为这个眼镜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唯一”。你让他摘掉眼镜,反而会如同杀他。

这也不能怪这些人,因为摘掉眼镜重新适应目力也是需要很久的时间,短时间的摘掉,反而会平增短暂的视力异常所造成的恐惧,从而使他更紧紧抓住自己的眼镜。


user avatar   troubledwa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奶奶活着的时候,一辈子都没搞清楚,电视上那些人在舞台上跳来跳去,不种地,靠什么吃饭。


user avatar   Azulvi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历史系教授陈春声:对于人文学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个比方:一个家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其次是厨房。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我想,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讨论得最起劲的,恐怕还是齐白石画的虾。这就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期的时候,文史哲这些学科的萌芽就差不多存在了。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已经开始懂得跟女孩子说一些逻辑不连贯但是真情实感的话,这样的表达方式后来被称为“诗歌”,那就是文学的起点;一个亲密的人过世了,大家觉得很舍不得,一定会举行适当的仪式。根据考古发掘,从很早起的墓葬中,一个家庭男女老幼会葬在一起,他们的头颅边上会摆放一些彩色的石子。这些表明,我们远古的祖先已经在考虑灵魂的问题,考虑人类从哪里来、死后又去哪里,这是哲学的起点;又比如,人们记性有限,时常忘记,所以,我们的祖先先会“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这是史学的起点。这些都说明了人文学科的存在是因为人性的需求,它跟物理、化学、政治学、经济学这些学科不同。这些学科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分立出来的,它们能带来一些实际的、非常具体的好处。比如,物理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各种新的动力来源,经济学可以告诉我们怎么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甚至政治学、经济学都有这类功能。但是,文史哲,包括宗教、艺术,就是源自人性,在人还没有很理性地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他就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需求。所以,人文学科是与人的本能联系在一起的。它的思维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式,其实是与有着很强理性目的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的。

现在,我们终于逐渐地明白这一道理了,二三十年前,我刚出道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历史学有危机,人文学科有危机。大家都说历史学没有用,但是它真的没有用吗?历史学、文学还有哲学都是一样的,千百年来,他存在的理由恰恰是因为它没有任何必须存在的理性道理,只是因为人类发自本性需要它,它是发自内心的。这些学科的存在不是源于社会进步、经济扩展、政治争斗等功利性的需要,不是因为这些现实生活中赤裸裸的理由。所以每一代都会有人自然而然地从事人文研究,也自然会有一部分很好的学生跟着做下来。这是人文学科得以存在的理由,也是我们保持学科自信的基本理由。

人文学科根源于人的本性,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思想的发明要比知识的创造重要得多。思想的发明是人文学科的根本追求。人文学科不会给你很多实用性的知识,但是它提出的思想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不同,他们面对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结果,世界也随着改变了。

由此带来人文学科的第三个特点:人文学科中,重要的思想的发明其实都是孤独的思考者独立思考的结果。到现在为止,人文学科还没有发展出以大团队做大规模研究的成功模式。纵观20世纪的历史,真正改变了人类思想方式的思想家不会超过20个,其实他们都是天才。

第四个重要的特点是,人文学科的思想之所以被社会或同行接受,依靠的是思想的批判,而不是实践或逻辑的检验。它靠的是共鸣,而不是理性的说服。大思想家就是那些能说出别人心里想说却说不出的话的人。因为思想批判的需要,人文学科要求让很多思想共存,提供很多选择,然后在学术的论辩中,学术从业者和普通民众自觉不自觉地与某一种思想产生共鸣,接受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传布了开来。

由此又带出第五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文学科的进步与艺术家的创造一样,是一种艺术史意义上的超越,而不是在逻辑或实证意义上被取代。举个例子,不会有谁说因为徐悲鸿的马画的很好,所以齐白石的虾就不行。这就是艺术,艺术是树立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有某种很有意义的超越,这个超越是说,下一代人再也不会完全像上一代人那样画画、唱曲、跳舞、演电影,但反而证明上一代人的艺术成就值得珍惜。所以,从事人文研究的杰出学者可能越老越吃香,他的思想可能已经过时,下一辈学子也不是跟着他的模式做,但是他的贡献还是弥足珍贵。

人文学科第六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实际上只对人文学科才适用。在人文学科里面,所有世界性的伟大发明都是有很强民族性的。这一点只适用于人文学科,法学不行,经济学更不行,只有在人文学科才会有明显的体现。这就是我在大学里做人文教育的思考。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取决于 “有用” 指的是哪个范畴下的哪种有用。

在个人范畴,因为人文学科本质上是人的动物性的高级表达,其存在性是无所谓主观或客观的,也是永远指向服务于自我的,所以更深更广的人文知识体系浸润,给个体更大的可能性,能更好地管理自身的思维体系和情绪体验。在任何形式 “有用” 的定义下,都很难说是绝对 “没用”。而相对来说,也很可能在统计上,比 “理科” 对个体更 “有用”。或者说,对个体来说,“理科素养” 的缺位,可能带来的坏处,统计上是很可能小于 “文科素养” 缺位给Ta带来的坏处的,哪怕我个人确实依然认为,一个人的 “理科素养” 缺位,确实是更显著和硬性的 “没文化” 的体现 — 毕竟,如前所说,“文科” 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天然基因性和动物性的高级表达,于是不必然依赖于成体系的教育。但 “理科” 确必然是一个成体系的,积极主动的习得过程。

在大集体或国家范畴,“文科” 是绝对有用的,因为 “文科” 可以是群体竞争的炮弹,而这本也确实是基于先前提到的那个事实:人文学科本质上是人的天然基因性和动物性的高级表达。用得好,在群体竞争中,“文科” 的优势可以达成比 “理科” 优势可能达成的更高的效用。但在这里,“文科” 是零,“理科” 是一。后者无优势,前者的优势或者无法发挥,或者是镜花水月。具体举例,美国的全球洗脑体系和文化霸权,确实是因为其本身的精妙和发达,但依然少不了以美国作为全球最顶尖科技和生产力这一事实为基础。否则,再精妙也玩儿不转。

而在物种范畴,即围绕 “智人” 的存在性展开的范畴,依然如前所述,人文学科本质上是人的动物性的高级表达,于是其存在或不存在,怎么存在,存在的效果如何,并不需要我们在长时间上多考量,或主动努力或不努力去做或不做什么。6万年前人类的社会自组织形式和道德,以及那是粗糙的艺术和文化,是自发的;如今日一般看似高深晦涩的人类意识思辨,以及那些似是而非的现代艺术,其实也是自发的。我们歌颂它们的美,歌颂它们的伟大,很真实,也很美好,一点儿都不愚蠢。但这在物种层面,这类似于6万年前的草履虫,会原地转圈儿,然后今天的草履虫,开始会跳8字舞了。美不美?美。“有用” 没?其实草履虫还是草履虫。既无法让自己变成多细胞生物,也无法逃出载玻片,更无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舞姿,是被什么样的存在所长期观测的。于是,在物种范畴,如何定义 “有用”,取决于你到底觉得什么才是伟大。若你觉得智人这一物种的存在性本身就很伟大,那么,“文科” 哪怕依然无用,但这依然不妨碍你我觉得它很美。但如果你觉得,智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我们看着像是一群更聪明的猴子,而是因为我们竟然能登上我们的卫星,能观测到100亿光年外的景象,能把重核分裂所释放的能量变成介质的热能,再变成涡轮叶片的动能,再变成电能,再把电能储存到小圆柱体里,用来驱动各种家用小电器,令其震动,来服务于我们作为动物的生理欲望......那么,不但确实是 “理科” 更 “有用”,而且基本上只有 “理科” 是有用的。毕竟,没有 “理科”,我们再怎么折腾,再自娱自乐,再玩儿花样,再自我陶醉,也依然是一群貌似聪明些的草履虫而已。你依然可以觉得它很美很伟大,也有权自我陶醉。只不过,若是换成阿米巴虫,很可能人家自我陶醉的模式,又完全不一样了。于是说到底,这些粗糙或精妙的自我陶醉,其本质依然是生物性的,是本能的,是与吃饭睡觉打炮炮无差异的。

一个物种存在的唯一价值,也是唯一客观的优劣衡量标准,有且只有一个:

其对物的认知,对能的利用,对理的理解。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北京最贵学区房,最贵学区房背后存在怎样的社会问题? 
  在这次香港事件之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瞬间? 
  31 世纪的人类生活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一女教师课堂公然侮辱歧视男性,向学生传达错误价值观? 
  如何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和保持好奇心? 
  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应该先告诉他世界的险恶,还是先告诉他世界的美好? 
  高二成绩不好该不该放弃? 
  如何看待“小男孩骑车追了几条田坎,只为看一眼大人的无人机”这件事? 
  2019 年高考成绩出炉,你想说些什么? 
  如何看待班主任回应安徽 13 岁女孩月考第一被老师质疑后溺亡:凭良心讲,与学校和老师没有关系? 

前一个讨论
薛之谦要怎么公关才能把李雨桐事件盖过去?
下一个讨论
年轻人学习过多的哲学思想真的好吗?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