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英国战列舰的舰桥?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说的比较多比较细碎,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第一个是,所谓的“楼式(Queen's Mansion)”或者日后叫做“塔式(Tower Bridge)”舰桥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舰桥问题,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上层结构问题。要想解释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比一下英制上层建筑和美制上层建筑之间的区别。

这是ONI-223第11页里面的图片,上面是南达科他,下面是英王乔治五世。现在我们来观察两个设计画圈的部分:最大的红圈里,是整个烟囱以前的前部上层结构,两舰大红圈内的结构需要执行的任务是大体相仿的。

然而在两者蓝圈的部分里,美制设计选择了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巨大的“塔式桅杆(Tower Mast)”,这其中会包括许多作战单元和相关设备。对比之下,英制战列舰的桅杆则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三角桅,除了搭载需要置于高处的少数电子设备之外,内部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空间。而相比之下,美制设计在绿圈的舰桥里选择了一个相对低矮的设计,而英舰则选择了一个高大得多的巨大的“塔式舰桥(Tower Bridge)”。

“塔式”或者说大上层结构的设计本身无需多说,这是一个新环境下的必需品。增加的电子设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越来越庞大的标注指挥策划人员等等,都需要自己的工作环境——理想状态下这个工作环境越宽阔越有利于效率提高。没有任何必要比较声望和反击,或者厌战和马来亚的舰桥。新式设计显然更好。问题是塔式舰桥和其他同期设计之间的对比。上面的南达科他和下面的乔治五世都为此选择了大上层结构的设计,区别在于究竟是塔式舰桥小桅杆,还是塔式桅杆低舰桥,亦或者是其他选择而已。

典型英制塔式舰桥的设计,乍看之下,就是极其复杂高耸的大型箱式舰桥,搭配简单的前桅的组合。这样的选择非常常见于日制重巡洋舰或者英制战列舰上。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RN会选择这样的设计?

这样就要先理清RN主力舰/改造主力舰的演进脉络。间战期间改造的主力舰中,最早改造的是巴勒姆,舰桥只有小幅度改动。第二批改造的是反击,日后马来亚会有类似的舰桥改造,同样没有彻底重建。胡德从未大规模重建。除去5艘R级,剩余的3艘QE,1艘战巡和8艘新舰(QE分别是:厌战,QE,勇士;战巡是声望;新舰是纳尔逊,罗德尼;KGV,PoW,DoY,安森,豪威;前卫)就是塔式舰桥的使用者。

而这些舰艇的舰桥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别。注意每一艘舰艇的舰桥之间都有细微差异,即便是大体相同的设计,在具体布置上也很少完全一致;但是总的来说有四种。

第一种是纳尔逊和罗德尼的。典型特点是:保留了位于B炮塔/X炮塔后面的传统重装甲指挥塔(conning tower)和全封闭引航/指挥平台(Compass Platform)。

这种设计的特点,就是重装甲的指挥塔的保留。因为指挥塔巨大的重量以及里面指挥人员安全的重要性,理想状态下位置应该是越接近甲板越好。注意下面其他早于纳尔逊的英制设计:

第二种是改造老式战列舰的,这包括第一批改造的厌战和声望,包括第二批的QE和勇士,当然不包括马来亚/反击,或者巴勒姆。其特点是:拆除了重装甲指挥塔而在箱式舰桥上部额外设置轻装甲指挥塔,开放引航平台。

第三类是KGV的。特点是:仅在箱式舰桥上部设置轻装甲指挥塔,全封闭引航平台。

第四类严格意义上和第二类类似,仅有前卫。其特点是设计之初就采用的轻型指挥塔,开放式引航平台。

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来RN在舰桥问题上的选择了:

第一个原因是指挥塔和指挥平台的取舍,第二个原因是甲板空间问题(机库),后面详细展开。

指挥塔方面:在纳尔逊级以后(注意必须强调是纳尔逊以后),在RN中,首先发生的,是对重装甲保护的指挥塔的放弃;然后,在此之后,因为不再有靠近甲板额外设置的指挥塔的必要性,所以才能把指挥塔放在舰桥顶端,才能够允许舰桥随心所欲的增加高度——才能允许B炮塔后整个上层结构整体性拔高,而无需保留阶梯式的,保持在低位的指挥塔。前者首先发生,后者之后发生。

放弃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在这里不便说太多。稍稍解释一下,就是因为RN(和一部分USN)指挥人员实战中几乎不会使用位置过低视野不便的指挥塔,而是宁可脸接主炮,也要露天指挥。Your face is your shield. 另一个则是如果指挥塔真的被命中,即便是未能造成击穿,其中的人员和设备也会受到冲击,震荡和碎片的影响,不能保证指挥系统就一定完好无损。于是重装甲指挥塔就因为其巨大的重量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相比起USN和IJN,RN在这一点上最为激进。日后QE改和KGV等的轻装甲指挥塔实际上也是在讨论后重新加厚的结果,否则会更加轻薄。

而一旦这件事发生后,设计人员就可以不受指挥塔的限制来解决手中的其他问题了。如前所述,整个间战期间乃至间战之后,从IJN危楼高百尺的围绕着桅杆加盖的违章建筑,到厌战前卫的板楼,到南达北卡的大型桅杆舰桥复合体,目的都是很简单的:把通讯,电子和光学设备设置地更高,同时给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和汇总指挥人员提供尽可能充裕的空间运作。这个大条件下,无论是塔式舰桥,还是塔式桅杆,还是环绕桅杆的舰桥扩展,亦或者是大和这样的“日式宝塔”一样的桅杆舰桥融合体,都是为了这两个要求服务。在纳尔逊级以后确定了对重甲指挥塔的抛弃以后,指挥塔和引航平台完全可以放置于大型舰桥的顶端,所以才有了通过拔高舰桥(而不是桅杆)这个方案来满足需求。

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这种塔式舰桥非常常见于巡洋舰:巡洋舰,不需要重装甲指挥塔,所以无论是RN的大量6in巡洋舰队还是IJN的8in重巡,都可以很轻松的选择。厌战开始的英制战列舰只是把这一点也应用于战列舰设计里了。

指挥平台方面:在浅水/近岸/舰队密集活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开放式引航平台是最好的,至少应该是有大观侧窗的设计。而这个平台应该越高越好。越高越容易操纵舰艇。

在高速,大风力,或者雨雪环境下,尤其是迎风时,封闭式引航平台是最好的。开放式平台可以通过增加挡风窗来部分解决问题,但是封闭式平台才能够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

在战斗环境下,如果舰长决定使用(显然指挥人员并不总是使用)指挥塔,那么重装甲的指挥塔可以极高的提升指战员的幸存几率。这样的平台越低越好,越低越难以被命中,同时整个装甲指挥塔的重心也越低,越不容易影响船只的航海性能。

于是,严格意义上——舰艇就需要3个指挥位置。理想状态下,一个最高,完全开放。一个大舷窗好视野但是轻防护/无防护,另一个最低,携带重装甲。除了极少数非常,非常,非常巨大的的设计可以保证指挥塔也位于足够的高度,其他环境下基本上是不可能满足全部三个要求的。于是就必须从中融合选择:美制新战列舰/现代化延寿舰,纳尔逊级和大和,都选择了保留指挥塔的同时设置了位于高处的指挥平台。而QE改,KGV和前卫则放弃了指挥塔整体拔高了舰桥。这里尤其以前卫和QE改最为明显:至于顶端,视野极佳但是完全暴露的指挥位置仍然存在,同时一个封闭的,相对轻装甲的指挥位置同时布置在高处可以使用,彻底不存在任何阶梯式的舰桥前方的结构。

这样的优点很明显:

在享受位于高处的指挥平台的同时,把舰体前段整个上层结构拔高提供了同等面积下最大的空间。

当然缺点和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

第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风。具体来说,在相对风速较高时,大型舰桥的窗户和舱门附近的风力会大到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在纳尔逊级之后,RN一直在试验各种各样的防风挡板来改善这一问题。

第二个不太明显的问题仍然是风。IJN的重巡洋舰或者RN的大型巡洋舰同样适用类似的“大型舰桥+小型桅杆”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在巡洋舰中没有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在战列舰级别的大小下应用时,舰桥本身就会化作风帆,导致大风环境下舰艇的低速操纵性能下降。这个问题在1927年的计算中就有所提及,1934年纳尔逊号在海峡搁浅后进一步被证实。当时事故原因之一就被认为是大风和舰桥的共同作用。巴特和弗雷德曼都有引用这个案例。

第三个问题是取消了指挥塔后,B炮塔/X炮塔距离舰桥过近的问题。纳尔逊和罗德尼的三号炮塔在大角度向后方射击时会造成舰桥上的震动甚至玻璃的大量破碎。

第四个问题是舰桥可以拔高的高度总是有限的。这既是烟囱高度的限制(烟囱对舰桥的相对高度不足会导致顺风时烟雾干扰舰桥运作),其巨大的重量的限制,也是客观上需求导致的。没有任何必要制造高度上堪比IJN现代化延寿舰,而宽度长度上堪比前卫/厌战的舰桥。这对舰艇的重心不利也根本没有任何必要。而箱式舰桥设计中,由于桅杆相对简单,其本身的承重能力有限,于是大量的设备(AA控制,探照灯指示设备/探照灯本身,到主炮测距仪)本身被安置在舰桥附近,其位置也就往往不会特别高。当然在日间交火逐渐走向消亡的40年代,光学测距仪的长度和高度本身的意义在急剧下降,但是日后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以后,许多电子设备的高度同样是相对重要的,所以仍然是在相关设备布置高度上的选择取舍问题。今天USN的伯克级驱逐舰实际上反而会有一个大型舰桥和后置的三角桅,而T45防空驱逐舰选择了更复杂的前桅“顶个球”,都是说明舰桥——以及桅杆——的取舍,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总的来说,如何评价这些新式舰桥设计?

这些舰桥好于QE/R这样大战晚期扩大程度不足的传统舰桥,这是毫无疑问的。如前所述,没有任何必要和老式设计对比。新设计提供的战斗效率提高是决定性的。

而就其本身发展而言,纳尔逊级的舰桥绝对是不完美的。其过于简单,外部增加防空武器或者其他设备的平台太少,是在落成之后才一步步完善起来的。QE改的新舰桥无疑极大地增加了该舰的战斗效率,但是考虑到如果没有第二次伦敦条约或者战争爆发,这些舰艇本身延寿之后仅有不到十年的服役时间,其本身的改造也仅仅只是应对日本全面老舰改造计划回应的一个脚注而已。至于前卫全面巡洋舰化的设计,就完全属于下一个时代了。

于是剩下的是KGV的问题:KGV的舰桥选择合适吗?我们知道英制箱式舰桥的本质是:轻装甲指挥塔,大舰桥高指挥平台,以及小型前桅的组合。考虑到该级舰再武装/战时产品的本质,极低的造价,小口径的主炮,简陋的中部防御,较低的航速以及较小的作战半径,批评其指挥塔防御能力似乎是在指责廉价卡车无法提供豪车的冷冻酒窖。然而另一个由舰桥延伸而来的问题却无法忽视,具体来说,就是舰体中部的全封闭机库。

这是从KGV到城/殖民地到QE改的一个再武装时期英制设计的共同点:

机库。

舰体中部的,巨型,全封闭,机库。外加全套弹射器和吊车。

我只能用"硕大无比"来形容这些肆意生长的机库。

全封闭机库一直是RN的追求之一,直到今日。在北海/北大西洋恶劣的海况下,或者在东地中海/印度洋/远东这样远离本土的作战环境里,全封闭的机库都有助于保护舰载机。而间战中为了保证主力舰队在无法得到航母全力支持下仍然有最低限度航空能力,RN对其舰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改造。包括郡,反击/马来亚,声望/厌战,QE/勇士,所有的KGV,城/殖民地在内的舰艇,都在舰体中部设置了巨大的全封闭机库,和吊车滑轨。在理想情况下,即便是城级这样的6in巡洋舰,也可以携带4架舰载机,其中2架位于全封闭环境中。这是没有必要的。战争中舰队极少有炮舰携带3架以上的载机,也极少使用之。与战争后期航空兵兵力急剧下降的IJN不同,在许多环境下,舰队航母/护航航母/岸基航空兵也完全可以提供需要的支持,这一点随着战争的进展会变得越来越宽裕。而相比之下舰体中部的机库挤占了巨大的空间。其吃掉了三个相比之下更加重要的设计需要的甲板空间:1,防空武器;2,交通艇甲板(boat deck);以及很多情况下3,烟囱和前桅的空间。KGV仅仅携带了8座双联装5.25in里面的原因就包括其舰体中部因为弹射器和机库而出现了“裂痕”——当然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RN希望保持炮塔之间的足够距离避免被单发命中瘫痪多个炮塔。相比之下,USN的后置弹射器设计可能更有助于减少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后置弹射器在恶劣海况下无法保护载机,也干扰尾炮射界——但是KGV实际上既没有用上自己的舰载机,也没有去地中海面对意大利雷击舰编队,所以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这都是马后炮了。

只能说最初这样全封闭机库的设计本意是好的。如果要说好话,那就是“过于超前”,提供了舰载机运作的环境但是没有现代直升机这样多功能的强大航空器来有效运用之。如果要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无论取消B炮塔后面的重装甲指挥塔节省下来了多少甲板空间,机库都统统吞了回去。

当然不完全是机库本身的问题,也包括烟囱和管道布置,轮机/锅炉位置等等,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英制大占地空间的双烟囱+机库。封闭机库+弹射器吊车的总空间大概占据了炮塔中空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机库本身占据了六分之一,这实在是太大了。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

20-40年代里,全世界范围内,只有英德两者对全封闭的中段机库情有独钟。区别是:德制设计吨位大啊,他在通报吨位外超重啊——而英制小吨位舰艇的机库反而更大,为此付出的代价更大。同样空间和重量完全可以增加1座炮塔/大型桅杆。这种连八千吨12炮6in巡洋舰也布置2个全封闭机库的做法直接把其他结构节省下来的重量和空间全部挤占了,所以说舰艇的上层机构和甲板空间利用要整体看待。主力舰亦同。这种放弃紧凑的中段设计通常是巡洋舰的做法。放弃重装甲指挥塔,简单的防御设计和外置主装亦同。最终结果是新一代主力舰的首级KGV有明显的巡洋舰观感。该舰平静海况下最大航速低于普通巡洋舰(28knt)但是恶劣海况下最大航速显然高于任何巡洋舰能够保持的速度——然而为了保证A炮塔向前0抬升射界放弃了舰首翘曲部分又恶化了航行性能,这是题外话。到了1944/1945年的狮,或者前卫的时代,A炮塔射界这个无意义的要求——连带着舰体中部机库造成的裂隙,就一起彻彻底底地在设计中消失了,很能够说明此时舰队对中段机库的态度。

往好处想,这大概不是间战中最疯狂的想法之一:

谢天谢地丘吉尔没有产生拆主炮装机库,全员伊勢/日向化的兴趣。

抛砖结束,请诸位继续补充批评了。




  

相关话题

  英国决定打击ISIS,为什么反战人士流泪?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和卫生大臣感染新冠病毒,英国政坛将发生哪些变化?会导致英国政坛崩塌吗? 
  如何看待英国宣布 7 月 19 日基本取消新冠管控措施,将不再强制戴口罩,将会对英国带来哪些改变? 
  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战舰世界被服务器制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评价“冷战是英国挑起的”这种观点? 
  为什么白人11月的时候会在胸前佩戴红色罂粟花? 
  日本加入华盛顿条约是赚了还是亏了? 
  在国外工作的人愿意回国工作么?动机有哪些呢?薪资打折能接受么? 
  有些图书作者认为美国宪制处处不如英国,那么在别的什么方面可以让美国比英国强大? 

前一个讨论
什么时候你觉得大学好像也没那么美好?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外表不好看但实用性强的飞机和直升机?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