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唐军六次大破阿拉伯军,为什么后世只记住了怛罗斯小败? 第1页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黛之画酱

高赞回答的非常不错,史料也引用基本到位,但是我还是可以挑一个小小的刺。

就是关于出现在四川西部南部的吐蕃阿拉伯联军的情况,以及出现在安西四镇等处所谓吐蕃阿拉伯联军的情况。

其实他们与阿拉伯人派出传教人员沿途传教无关。

也并没有哪一方史料记载过有黑白大食派出的传教人员到这里和吐蕃官方搞传教。

之所以会在这些地方出现阿拉伯士兵,甚至部分可能被唐军俘获。

根本原因在于,这是当时丝绸之路大国之间使用战俘的通行做法。

怛罗斯之战中被俘获的唐军,会被安排到帝国西部对付前朝余孽。

吐蕃人在象雄西部中亚战略方向俘获的阿拉伯士兵,则充入吐蕃东部北部军队对唐作战。

唐朝俘获的吐蕃人则有拉到福建打山越的记录。

再想想沙陀人从吐蕃来投时,大唐对其安置措施尽量东迁的做法。

不难看出,若要想俘虏的精壮士兵能够为己所用,要尽可能将其带离其母国边界,到达辽阔帝国的另一端,去和另外一个敌人作战。

这里他们俘虏充军者人生地不熟,想逃亡也不认识路,不通对面语言。跟着原本俘虏自己的人还管口饭吃,只能卖命。

所以才会出现在唐朝腹地,或南疆腹地出现吐蕃阿拉伯“联军”的情况。

其实是吐蕃军队和被他们俘虏的阿拉伯帝国士兵一起对唐作战。

正如怛罗斯之战幸存唐军被迫前往北非和小亚细亚去对付黑衣大食西部的敌人一样。

但是网络历史圈粉圈化太严重,巴不得找到点蛛丝马迹吹到飞起来,自然就变成了大破阿拉伯帝国六次啦。


user avatar   dai-zhi-hua-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次是两大帝国正面交锋,两次是属国出击”

……个毛线!让我们一个个来看:

❶开元三年,安西都护吕休璟与监察御史张孝嵩击败吐蕃大食联军。
❷开元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唐安西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❸开元六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被唐属突骑施骑兵包围,狼狈逃回。
❹开元十—年,唐属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大食唿罗珊。
❺开元十二年,唐军与阿拉伯军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
❻贞元十七年,“渡泸之役”唐再度击败大食,俘获吐蕃、大食联军二万余人。

①实际情况是:开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的朝的呼罗珊总督(管辖范围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伊朗东北部+阿富汗西部)屈底波基本扫平中亚后开始觊觎西域。于是他扶持阿了达为拔汗那傀儡,联合吐蕃大举入侵原为西突厥藩属的拔汗那国(大略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而此时的西突厥已经被大唐锤成了糊糊,所以没人罩着的拔汗那国很快被联军攻灭了。但戏剧性的一幕是:由于小人诬告谋反,新任哈里发一纸诏令将屈底波调回呼罗珊总督区后,旋即将其处死。伴随着一代战神稀里糊涂就戮,阿拉伯帝国东扩的步伐就此停滞。

正好原拔汗那国王-遏波之此时终于逃抵唐朝安西都护府(大略在今新疆库车市周郊)求助唐军。而此时在南疆巡察的监察御史张孝嵩连同安西都护吕休璟共同发兵两万,打跑了阿了达伪拔汗那王,帮助遏波之光复拔汗那国。

所以其实这仗唐军歼灭的主要还是拔汗那“皇协军”,这里面可能会有少量留驻的阿拉伯“皇军”,吐蕃军应该一个没有。


②实际情况是: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由于阿拉伯名将屈底波被冤杀,导致呼罗珊军团爆发一系列叛乱(阿拔斯革命的前奏),中亚阿军群龙无首之际,阿拉伯帝国暂时性的淡出中亚。玄宗闻讯伺机派出右骁骑大将军,西突厥可汗后裔-阿史那献兼领“十姓可汗”头衔,以西突厥的名义光复中亚。协助中亚诸国逐个驱离和围歼了阿拉伯帝国用于监视的地方官和零星驻军。

所以,这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是绝不可能腾出手参与南疆「安西四镇」围城的~那么围攻安西四镇的其实到底是谁呢?是「突骑施」!曾协助西域唐军于西蒙古高原向东蚕食后突厥汗国的突骑施,此时已经逐渐靠“黑突厥”身份收拢突厥边缘部落(所谓的“黑突厥”,即为“不纯的突厥”)成长为体量接近汉代乌孙般的西域大国。而这引起了唐朝的高度警觉,外加上彼时奉命光复中亚,作为“蓝突厥”的阿史那献(与黑突厥相反,即“纯粹的突厥”)非常忌惮“黑突厥”取代“蓝突厥”在西域的地位。于是他疯狂上书希望联合葛逻禄人围剿突骑施,却没有得到朝廷批复。但从中亚“鼙鼓动地”归来的大军还是惊动了突骑施的苏禄可汗,他散布与大食、吐蕃合兵反唐的谣言以壮声势,并同时对安西四镇围而不攻,企图借此恫吓唐廷以最小代价逼迫阿史那献退兵。

不过此举却反而刺激玄宗批准了阿史那献的请求,还允许其调配其他安西唐军配合围剿……苏禄可汗眼见大势不妙,马上解除围城并上表请求继续内附。后突厥还是唐朝最大威胁的情况下,唐廷暂时妥协以“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金方道经略大使”等高官重禄拉拢苏禄可汗,突骑施叛乱方平息……从头到尾没大食什么事。


③④⑤这里全是突骑施汗国VS阿拉伯帝国,具体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渴水日战争」、「塔什塔卡拉查之战」、「行李日之战」,因三战三大捷,苏禄可汗名震阿拉伯世界,获得“冲撞的公牛”绰号……而由于突骑施是唐朝的藩属,与突骑施交战的主要是呼罗珊总督军团,所以完全可以视作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


⑥这个是这六条里面最扯最扯的!都不用具体分析了,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您《出师表》学过没?“九月渡泸深入不毛”有木有印象?所以“渡泸”这个「泸水」在哪啊?在今天四川!四川!四川!阿拉伯帝国那么牛叉了吗?已经可以派出远征军翻过青藏高原和吐蕃“会猎于蜀”了吗?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能派出毛拉阿訇沿途加信仰buff都不错了(实际还真可能就只是派了这些才会留下“大食吐蕃联军”的记录)。



所以结论:为毛大家只记住了「怛罗斯之战」?因为这是阿拉伯帝国和唐朝历史上唯一一次,正面军事对抗。不管结果如何此役之后,双方国内几乎同时陷入大乱(唐朝安史之乱、呼罗珊军团再再度叛乱),错过也就再没任何机会了。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唐玄宗当时压根就不管中亚属国的死活,最后输了怛罗斯实属大快人心。

怛罗斯之前,大食多次联合吐蕃等国进攻唐朝却被吊打。

但是,大食在河中地区的攻略却始终未停止。

受大食的压力,从开元年间至天宝年间,河中诸国多次遣使求助唐朝,希望宗主国出兵勘定大食,维护中亚稳定。

然而,唐玄宗没搭理……没搭……没……

直到最后大食对河中地区的控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怛罗斯之战就是必然了。

说起怛罗斯之战,众所周知,起因是高仙芝诱降石国之后屠戮石国所导致的连锁反应。

但实际上,当时唐朝并不是第一次如高仙芝一般压迫属国了。

如杨国忠征南诏,其实当时南诏忠心耿耿,在多次打败唐军后,仍旧立碑告诫后世,一定要向唐庭说清情况,让圣人洗清南诏的冤屈。而当时南诏之所以叛唐,纯粹是因为唐朝派过去的官员欺辱南诏百姓,甚至连南诏的贵族都不放过。

而东北方向,当时的契丹,奚族更是经常被唐军杀良冒功。

诸如此类,不胜凡举。

唐朝当时有能力去帮助河中地区属国,打退大食的进攻吗?

完全有能力。

且不说高仙芝当年远征渤律,一万人走一年的路,奔袭万里打败吐蕃驻军,灭了一国。

就当时唐朝的属国都多次干挺大食。

而且当时唐朝的军事制度,节度使基本上是不太依赖中央政府供养的。

比如安西军,有的是各属国的供养,还有大量城傍军和属国军供养。

但即便如此,唐朝也没把大食的扩张当一回事。

话说,唐朝欺辱属国就算了,但对属国的索取却从未停止。

当时唐朝随便一个官员,就可以将一个属国的国王踩在脚下。

比如怛罗斯之战,葛逻禄和吐火罗就是小跟班。怛罗斯战败后,吐火罗阻断唐军退路,反倒被唐军屠了一遍。可见,唐军眼里,属国军队实在是没啥地位。

这也是为啥,石国之变后,河中诸国立马联合大食,在怛罗斯跟唐朝死磕了。

说实话,怛罗斯之败,其不堪回首的不是这么一场失败,因为仅从战绩上看,唐朝对于大食仍旧是碾压的态势。真正不堪回首的是,曾经的唐朝,比美国还没有风范,各种不把盟友当人看。

怛罗斯之后,大食仍旧对唐朝遣使不断。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发出天下勤王令,大食也派来了勤王军(当然,阿拉伯的勤王军肯定不是为了勤王那么简单)。

但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凭借国力而藐视天下的态度,却也在安史之乱后消散了。

可以说,怛罗斯之战是一个分界线。

怛罗斯之前,中国无论汉唐,一个使者都可以灭一国。怛罗斯之后,即便是鼎盛的明朝,要想灭掉一国,无论大小,都不再是简单的事了。


唐朝当时为什么不救中亚属国?

按我说啊,就是当时的中亚国家,在唐朝中央政府没有关系。

你像南诏那边,唐朝派过去的官员,都把南诏国逼反了,但因为后台是杨国忠,所以唐朝发动了数十万大军去擦屁股。

北边也一样。

安禄山输了,就去杀良冒功讨好唐玄宗。

然后组更大的部队去刷战绩。

像中亚那些小国,连进贡都抠抠搜搜的,哪有啥资本去买通唐朝官员?

何况当时的唐朝,又不像明清时期朝贡制度那样重赏朝贡国。唐朝时期,朝贡国别说获得丰厚的回赐了,打仗时不卖力,平时不服管束都有可能被灭了。

中亚那些国家,实在是没啥话语权啊。

唐朝天宝年间,实在是腐败得不行啦啊。


user avatar   chang-fei-85-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最终阿拉伯人还是赢了。而这个结果,到现在都没法扭转。


user avatar   mo-nan-wu-wang-t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和一些阿拉伯人交流过唐朝阿拉伯战争,他们的谈话如下(名字均为化名):

1、易卜拉欣:Were arabs named Taii in ancient Chinese records?【翻译:阿拉伯人在中国古代的记录中是否叫大食?】

2、

亚曲布:We, the Muslims, defeated the Chinese 。****************** 。(标*的第二句话是阿拉伯字母,显示不出来)【翻译:我们,穆斯林,打败了中国人。我作证除真主外,再无应受拜的神,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3、阿卜杜拉:We, the Arabs, defeated the Chinese。【我们,阿拉伯人打败了中国人。】

4、朱拜尔:just because you speak Arabic doesn't make you ethnic Arab. This books talks about ethnic Arabs.【说阿拉伯语并不意味着你就是阿拉伯人。这本书谈论的是阿拉伯人。】

(备注:他这句话是回复别人的。他强调说阿拉伯语的其他民族和阿拉伯人的区别。最早的阿拉伯人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就是沙特和也门那些地方。后来阿拉伯语传播到埃及、摩洛哥,甚至到西班牙。他的意思是和唐朝打仗的主要是出自也门和沙特的阿拉伯人)

5、亚历山大:it's due to unethical, betrayal of the paid mercenaries Karluk.【这是由于不道德的突厥雇佣兵的背叛造成的。】

(备注:独到的分析,关注突厥雇佣兵在怛罗斯之战中的作用。)

6、穆塔西亩:We need a copy of the book even written in Chinese.. We will translate it to Arabic.【我们需要这本书,中文原本也行。我们将把它翻译成阿拉伯语。】

备注:他对《经行记》感兴趣,想了解中国战俘描写的巴格达,毕竟那是亲历者写的原始史料。我们想了解阿拉伯人对唐朝的描写,他们也一样,毕竟多元才是新奇的。

7、法蒂玛:what do Chinese say about rome?【翻译:中国人怎么评价罗马?】

备注:思维够发散的,她想了解中国古人和罗马的交往。

关于“注释”的说明:感觉大家对神秘的阿拉伯历史有兴趣。但是,因为阿拉伯语的高难度,导致国内汉译的阿拉伯语史料特别缺乏。所以我在一些人名、地名和术语上加了注释,小伙伴们可以直接点击注释,了解各个名词。另外,所有注释附录在文章结尾。点击一个术语的文章中间的注释[]符号,文章末尾的注释“^”这两个符号,可以在注释间互相跳转,方便阅读。

再回到主题上。大唐和阿拉伯直接战争就3次,别的那些冲突是中亚国家自己在打。在这3次直接对决中,怛罗斯战役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跟阿拉伯的第一次直接冲突拔汗那[1]之战,第二次直接冲突拨换城[2]之战,唐军加上突厥盟友骑兵在1万人左右。而怛罗斯战役,唐军和阿拉伯军队都超过10万人以上。从伊斯兰教兴起到怛罗斯战役战争爆发,阿拉伯帝国经过了先知、四大哈里发、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四个阶段。中国没有发生政权更替,只有一个大唐。

在分析之前,再跑下题,发散下想法。看这段历史,您会发现几个怪异的现象:

1、为什么阿拉伯和唐朝打仗后,又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2、怛罗斯之战后,为什么两国不再打仗了?

3、最后一战过后,为什么阿拉伯帝国释放了唐朝战俘?

如果再扩展到贸易和社会领域,会有以下疑问:

1、长安和巴格达,谁是当今的纽约?

2、中国和阿拉伯除了打仗,在“一带一路”上有什么交往?

以上问题在篇末回答,下面回到主题。研究大唐和阿拉伯之间的战争,绕不开安西都护府[3]。安西都护府实际上有三道防御体系。安西都护府是总部,驻扎汉族军队。都护府直辖的新疆的四镇,既有汉族驻军,也有当地农业小国的军队。更外围的都督府,从新疆一直到阿富汗。以当地的属国军队为主,这些属国接受唐朝的保护。

再看阿拉伯帝国。从阿拉伯四大哈里发时期到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征服波斯,设置了呼罗珊省[4]。内沙布尔位于伊朗东北部,梅尔夫位于土库曼斯坦的绿洲,阿拉伯人在这里都有驻军。看看地图就明白了,唐朝间接管理的阿富汗等地区和阿拉伯人管辖的伊朗地区已经接壤,两个大国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一】、唐太宗开拓西域(先知[5]统一阿拉伯半岛)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朝灭亡东突厥帝国,各部落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成功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所有游牧部落。640年,唐朝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和管理西域。

《旧唐书》提到:安息(伊朗)西部的大食,从奚深部落中走出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他所向无敌,成了麦地那的统治者。

在穆罕默德经希拉山到达麦地那[6]之后,一个伊斯兰政府随即建立起来。这个消息不久就传到中国朝廷。前伊斯兰教时期的麦加[7]就有中国华美的丝绸和铜镜, 麦加和麦地那的女子因为取了中国名字而闻名,象“Mei”,中文意思是“美丽”。伊拉克历史学家哈迪·阿鲁伊认为,一些有这个名字的中国妇女这时可能去过阿拉伯;阿拉伯人所以才模仿中国人的名字。

唐朝建国比阿拉伯帝国建国早14年。唐朝经营中亚地区时,先知刚刚统一阿拉伯半岛,还没有向波斯和中亚扩张。

【二】、唐高宗扶持波斯代理人(共和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征服波斯)

共和哈里发时期,哈里发通过大人物的共和选举产生。哈里发在阿拉伯语中直译为“继承者“,也就是继承先知穆罕默德事业的人。真主到真主的使者,真主的使者到继承者。按照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国家分类方案,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属于“选举制君主国”。

638年(唐贞观年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8](先知穆罕默德之后是第1任哈里发是阿布·伯克尔,然后是欧麦尔)派兵攻克波斯的伊朗、阿富汗和里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波斯王耶兹德格德[9]三世派特使来到中国,寻求军事援助,唐太宗询问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情况。

在征服波斯的同时期,阿拉伯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的亚美尼亚地区。643年前后,攻陷拜占庭帝国的埃及等北非地区。643年之后,唐朝得到拜占庭帝国特使带来的消息:拜占庭帝国已被击溃,被迫向阿拉伯人进贡。

来自曾经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和波斯帝国的特使,带给唐朝关于阿拉伯人崛起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警告,这一警告必然引起唐朝极大的关注。

公元650年中国宫廷接到耶兹德格德的儿子波斯王子卑路斯[10]的援助请求。唐高宗李治向阿拉伯派出特使交涉此事。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派出了他麾下著名的将军正式答复中国朝廷。

661年,卑路斯王子又遣使求援,唐高宗派特使王名远入西域中亚,成立波斯都督府,设于今日阿富汗的扎兰季,立卑路斯为都督,662年唐朝政府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663年,在阿富汗的波斯残余势力,最终为阿拉伯帝国所灭。波斯王子卑路斯最终于670年年逃亡到唐朝首都长安。

这段时期的焦点是波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围绕波斯展开一系列的接触和博弈。从651年阿拉伯侵占波斯到750年怛罗斯之战爆发,阿拉伯人派人到唐朝出使纳贡,有21次之多。个人推测,阿拉伯人想借此刺探唐朝的实力和国情。阿拉伯人相继赠送狮子、豹子和龙脑香等贡品。很多时候,唐朝皇帝都借各种理由拒绝接受贡品,比如说狮子吃很多肉,劳民伤财,毫无益处。这说明,唐朝皇帝借此警告阿拉伯人,表明了唐朝反对阿拉伯人在波斯的行动。《塔巴里史》记载,阿拉伯使者穿着军装在朝廷,皇帝给出了严重警告,威胁阿拉伯人最好在唐朝大军抵达前撤退。

【三】、唐玄宗兵锋直指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11]

倭马亚王朝是第一个世袭制的阿拉伯帝国王朝,由共和哈里发时期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建立。阿拉伯人在征服今天的巴基斯坦后,开始抵达印度河以东的地区,攻击印度。当阿拉伯军队入侵印度并且开始威胁到吐蕃时,两国同时向中国发出援助请求。中国方面于公元706年作出回应。根据《塔巴里史》记载,中国曾派出一支20万人的军队,由皇帝的外甥(译者按,突厥人阙啜忠节)【阙啜忠节父亲娶过隋朝公主,所以称为外甥】率领,与阿拉伯的首领古太白·本·穆斯林进行了一场战争,但很快失败了。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皇帝意识到这次形势危急, 因为当时阿拉伯人开始将中国纳入视野。

阿拉伯帝国将军屈底波·本·穆斯林在公元713年向中国派遣军队。同年,他向中国朝廷派出一个使团,中国资料记载了这次出使:“开元初,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其使谒见,唯平立不拜,宪司欲纠之,中书令张说奏日:‘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上特许之。”

在哈里发希沙姆统治时期,曾派出六个使团前往中国。伊拉克历史学家费索·萨米尔说,因为希沙姆喜欢中国丝绸,所以才派这么多使团前往中国。

公元715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和吐蕃共同册立阿了达为拔汗那(费尔干纳谷地)王。原来的拔汗那国王兵败之后,跑到唐朝安西都护府求救。唐朝首次组织对阿拉伯扩张的反攻行动——”定远道行军”。唐朝监察御史郭孝嵩与阿史那献统一调动安西、北庭汉军以及西域诸蕃国兵力,分两路进军。最后唐军击败阿了达和阿拉伯人联军[12],斩首共计1000余人。唐朝重新扶持原先的拔汗那国王登上王位。唐朝监察御史郭孝嵩传檄中亚诸国,中亚诸国皆遣使请降。唐朝刻石纪功而还。

【四】、中国跟阿拉伯的第二次直接冲突——拨换城之战(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

1、日期:717年

2、地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市)、大石城(今新疆乌什县)

3、参战方:

{1} 唐朝、葛逻禄(即阿尔泰山附近的突厥人)、西突厥(阿史那献,新疆和中亚一带的国家)

{2} 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吐蕃(西藏王朝)、突骑施(西突厥部落之一)

4、指挥官与领导者

{1}汤嘉惠、阿史那献

{2}Al-Yashkuri(阿拉伯将领)、突骑施可汗苏禄

结果:唐朝胜利

战争过程:

717年,倭马亚王朝联合突骑施、吐蕃,策划袭取安西四镇,包围了拨换城和大石城,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汤嘉惠调集三姓葛逻禄的军队与十姓可汗阿史那献一同抗击来犯之敌。战斗结果,阿拉伯军队被打败,被迫撤退。许多阿拉伯士卒被俘,但随后在哈里发支付赎金后被释放。战争之后,阿拉伯人被逐出河中地区北部。突骑施归附唐朝,随后攻打了费尔干纳的阿拉伯人。唐玄宗授予突骑施首领苏禄忠顺可汗的称号,承认突骑施占据碎叶城。在唐朝的支持下,苏禄可汗多次攻打倭马亚王朝,夺取中亚阿拉伯人几乎所有的堡垒,使昭武九姓和吐火罗诸国归于唐旗下。吐蕃这个角色很重要,唐朝先后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和亲。吐蕃是个两面派,在阿拉伯和中国之间左右逢源。吐蕃后来还派使者到达哈里发宫廷进贡。

双方军队组成:我军唐朝方面有两支部队组成,一是副大都护汤嘉惠率领的汉族士兵,二是阿史那献率领的突厥骑兵。

当时的阿拉伯人驻军[13]主要由两个集团组成:南阿拉伯的也门诸部落(主要有艾兹德部落、赖比尔部落)和北阿拉伯部落(盖斯部落)。阿拉伯的盟军吐蕃的最早统治者是赤德祖赞,他在位期间迎娶了唐朝金城公主,此后多次与唐朝交战,又多次向唐朝议和。

战争背景:

战争爆发时,在位的是欧麦尔·本·阿卜杜拉·,他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八代哈里发。他即位以后即进行改革,规定新穆斯林不用缴纳人头税,纳税土地只可租用不可买卖。这种制度有利于伊斯兰教的扩张,被阿拉伯历史学家成称为“伊斯兰的复兴时代”。由于廉政爱民,他被后人尊为圣徒哈里发。这段时期,唐朝处于开元盛世,这时期的李隆基励精图治,重用姚崇,革新政治。也就是说,双方的最高统帅都勤政爱民,是为明君。唐朝这时候,主要是文治,对内优化行政,纠正奢侈的风气。

对于阿拉伯人,在东线战争之外,西线战争有717年-718年君士坦丁堡之围,是倭马亚王朝军队对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的一次海陆联合进攻。这场战役是数十年来阿拉伯军对拜占庭帝国发动的长期进攻的最高潮。但是,阿拉伯人损失非常惨重,损失几乎所有的舰船和兵员,这次战役使穆斯林对东南欧的进攻被推迟数百年。

715年倭马亚哈里发国的将领呼罗珊总督屈底波·本·穆斯林叛乱被杀。

他是个有能力的将军与管理者,将大部分河中地区纳入倭马亚王朝的版图。屈底波死后。阿拉伯人在河中的统治迅速瓦解。他的继任者们在当地人心中没有威望,面对叛乱与突骑施汗国的进攻,他们也力不从心。河中的大部分地区不是被放弃,就是成为了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这一时期中,阿拉伯人遭遇数次惨败,如“渴水日之战”(724年)和“隘路之战”。

【五】、中国唐朝跟阿拉伯的最大规模战争——怛罗斯战役(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14]

公元751年7月,两个觊觎中亚的国家终于在怛罗斯河畔上酿成了一场大规模冲突。此地距安西大都护府900多公里。这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

1、怛罗斯战役Battle of Talas(德语German:Schlacht_am_Talas,哈萨克语Kazakh:Талас шайқасы)

2、 日期:公元751year AD(伊斯兰历法Islamic calendar:133year AH)

3、战争亲历者的目击史料【中世纪文献】——杜环《经行记》

唐朝士兵杜环在这场战役中被阿拉伯人俘虏,之后到达伊拉克巴格达,这是最重要的有关该战役的汉语史料。黑衣大食(阿拉伯人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派阿拉伯士兵到北非镇压当地叛乱,杜环这些汉军战俘也被编入阿拉伯军队序列。根据阿拉伯编年史,以及这本书,杜环可能在耶路撒冷大清真寺听哈里发曼苏尔讲道。此外,杜环是第一个到达北非摩洛哥的中国人。

杜环提到了巴格达的丝绸生产。根据巴格达城市结构地理书《Baghdad During the 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统治下的巴格达》。我可以断定杜环当时极有可能在巴格达西北郊,也就是叙利亚城门外的丝绸房屋。当时巴格达正在建设,正在从巴格达村演变成巴格达城。我仔细对比了当时的街道地图,丝绸房屋北靠叙利亚监狱,南边是希腊大使帮助阿拉伯人建立的100个水轮的磨坊(磨坊位于大小萨拉特运河的两河交叉处),西边是公羊狮子小镇和金沙堆,丝绸作坊就在加米什人街道上。周边还有犹太钱币兑换商店,希腊陶罐商店,估计当时这里是个外国人聚集区。杜环还碰到了中国木匠、画家,竟然还有老乡。761年,阿拔斯王朝的西线战事结束,杜环远征北非归来。杜环等人被准许回国,他随即起身从埃及到红海登船,途径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口(地位等于中国的上海),经过今斯里兰卡等地回到广州。如果想从沙特漂洋过海回到中国,一般等到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的吹来。由此可以断定,杜环是6到9月份回的国。

4、地点: 哈萨克斯坦怛罗斯[15](Talas, Kyrgyzstan) ;

5、交战方:

{1} Abbasid Caliphate(阿巴斯王朝);Tibetan Empire(吐蕃,西藏王朝);

{2} Tang dynasty(唐朝 ); Karluk mercenaries( 葛逻禄——即阿尔泰山附近的突厥人)

6、指挥官

{1}Abu Muslim(阿布·穆斯林[16]);Ziyad ibn Salih(齐亚德·伊本·萨里)

{2}高仙芝、李嗣业、 段秀实

7、结果: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胜利

8、 历史背景和影响

当战争爆发时(751年),萨法哈[17](外号:屠夫或流血者)是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他远在伊拉克的库法。 阿布-穆斯林在担任呼罗珊(阿富汗一带)总督,是波斯人。中国唐朝的皇帝是李隆基,是第七位君主,公元713年到756年在位,战争爆发时他在长安。长安远在塔拉斯的东部,路途遥远。 高仙芝是唐朝高句丽裔的将军,负责中亚地区。据说战后,中国俘虏将造纸技术带到了中东,最终从那里传播到了欧洲。

9、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双方的指挥官都是异族人,阿布穆斯林是波斯人,高仙芝是高句丽裔(移民)。阿布.穆斯林最初是一名替主人卖马鞍马磴子的波斯奴隶。阿拔斯王朝和前朝倭马亚王朝的血统都源自先知穆罕默德世系,唐朝和前朝隋朝的皇帝有亲戚关系,本朝和前朝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扛黑旗的阿拔斯人否定穿白衣的倭马亚人,李唐也在史书中不公正地评价隋朝。战后,唐朝爆发致命性的安史之乱,无力经营中亚。阿拔斯面对麦加麦地那双圣城的阿里家族的动乱和北非的动乱,无力面对阿拉伯人的西域——位于西班牙的倭马亚流亡王子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从李隆基之后,盛唐王朝的背景远去,繁华落尽的沧桑。阿拔斯王朝曼苏尔之后,马赫迪和拉希德只不过是守成之君。马蒙在对兄弟开展了残酷的内战,巴格达毁于一旦,阿明甚至在绝望之际动用了乞丐组成的部队,头戴椰子壳,拿着芦苇织造的盾,手持石头抗击,椰枣树砍没了,房子塌了。马蒙再往后几代,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人的哈里发。哈里发让占星家测算自己的寿命,占星家说“或许陛下的寿命决定于突厥人”。唐朝无力控制节度使。两个大国都分崩离析,只不过阿拔斯王朝坚持的久远。直到南宋和蒙古对峙的时期,蒙古人攻灭阿拔斯政权,巴格达之秋到来,阿拉伯帝国陨落。南宋和阿拉伯帝国,只不过是蒙古左右两翼的军队的目标。

再回答篇首的问题(军事方面):

1、为什么阿拉伯和唐朝打仗后,又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时,唐代宗李豫当兵马大元帅时,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此时,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第二任哈里发正在库法镇压原教旨什叶派拉万迪耶教徒,伊朗地区也不安稳。但是曼苏尔竟然答应唐朝使者的请求,派出4000大食军队帮助唐朝平叛。收复长安后,阿拉伯的大使和回纥大使还起了冲突,他们争执谁有资格首先走进宫殿觐见皇帝。

阿拉伯帮助唐朝,说明阿拉伯人要和唐朝修补关系,更从侧面揭示了吐蕃和突骑施的崛起。远交近攻,自古以来的法则。哈里发曼苏尔也是一代英主,他想和唐朝结为盟友,牵制吐蕃。

2、怛罗斯之战后,为什么两国不再打仗了?

唐朝安史之乱,元气大伤。安西四镇的兵力调回来平乱。再看阿拉伯人。在伊拉克库法、巴士拉,沙特麦地那爆发了阿里家族的起事。里海沿岸的波斯拜火教徒也跟着起哄。曼苏尔还得兴建巴格达,大搞土木建设。没有精力再往中亚发展了。

3、最后一战过后,为什么阿拉伯帝国释放了唐朝战俘?

根据杜环[18]《经行记》记载,杜环后来回到中国。有两个可能,1是唐朝派人交涉此事,2是阿拉伯人主动释放,修补关系。马苏第《黄金草原》曾记载中国使者到了阿拔斯哈里发宫殿。

回答篇首问题(经济方面):

1、长安和巴格达,谁是当今的纽约?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巴格达是一座圆形城,中心是哈里发金门宫、清真寺、公共面包房,再外围是货栈。圆城之外,北部是波斯功勋阶级和古拉姆封地,西部是中国丝绸作坊、希腊水罐作坊和犹太人聚集区,南部是水力磨坊、沥青工人、芦苇编织、甜瓜房子等一系列商业区,东部后来有希腊的基督徒聚集区。

唐朝从西域弄来了胡萝卜、胡椒。阿拉伯从印度移植橙子树。唐朝外国人口(多半来自中亚及西亚)则达50万。而巴格达后来设有智慧宫,翻译希腊天文和数学等书籍。哈里发曼苏尔[19]还让印度医生治病,此外还有基督教御医。长安居于中国中心地域,八水绕长安,八百里秦川。巴格达,天赐之地,西方船只经过幼发拉底河从叙利亚和埃及运来粮食,东方的船只到达巴士拉[20]港口沿着底格里斯河直接抵达。如果你没听过巴士拉,说明你不关注03年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巴格达北部的摩苏尔也是个大粮仓。巴格达河西干旱,就靠河东的农田养活。如果展开说,太多细节了。个人还是倾向于唐朝的长安,长安才是世界第一大都会。

2、中国和阿拉伯除了打仗,在“一带一路”上有什么交往?

广州就有大量的阿拉伯人。黄巢之乱,屠杀了不少外国人。到陕西博物馆,就会见到阿拉伯帝国的金币。阿联酋的哈伊马角发现了过公元8世纪的中国钱币。哈里发拉希德老婆祖拜达就穿一种拖鞋。这两个人大家应该了解吧,《一千零一夜》里经常出现。祖拜达的拖鞋是两层檀木中间夹上麝香粉,再缝制而成。这双鞋穿烂扔了后,太监就抢,提取里面的麝香。因为麝香等于货币,很昂贵。要知道,只有中国、印度等少数地方的麝科动物比较多。

巴格达东岸的哈里发宫殿的西北角的柳树宫墙门,它的名字源自附近的一棵巴比伦柳树(垂柳)。垂柳从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到伊拉克。一些贵族房间里有形式独特的中国花瓶。还有个轶事,唐朝皇帝派太监去广州,从阿拉伯商人那里采购东西。阿拉伯商人:“愿安拉赐福于你,您的纱衣真薄,我看到了你胸口的一颗黑痣。”太监听完,哈哈大笑,掀开自己的衣服:“其实我穿了四层纱!”阿拉伯人听完惊掉了下巴。祖拜达皇后就有一顶轿子,乌木雕刻而成,上面罩着红、绿和天蓝色的丝绸。

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准备定都巴格达时,说:“巴格达是驻军的好地方。它挨着底格里斯河。海洋上运来东方的东西,沿着这条河,一路到达我们;我们和中国是畅通的。”

最后,用一首王昌龄的反映大唐雄浑气象的边塞诗结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番外篇}1月24日更新     

^^唐朝战俘杜环从日出之地 [21] 到达日落之地 [22] 的漫长行程:

跨越亚非2大洲,4条长河,13国,数十城,跋涉14000里,一游3教圣地耶路撒冷,隔海眺望西班牙!

一首打油诗,致敬杜环同学。

阿姆河畔紫罗兰,大军西行起尘烟。波斯山中无老人,拜火圣殿大名传。

底格里斯河划过船,新月沃土有特产。巴格达城墙搬过砖,中国木匠惹人羡。

异国他乡见老乡,两眼流泪久不干。土耳其榅桲金灿灿,叙利亚苹果大又圆。

阿拉伯帝都车流水,面纱美女我偷看。伊拉克椰枣真齁甜,埃及柠檬有点酸。

阿曼蜜桃水汪汪、尼罗河青瓜不虚传。阿勒颇城赏茉莉花,耶路撒冷明月满。

波斯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柏柏尔语,学习6国语言不简单。

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三种肤色我都见。

横穿沙漠比唐僧,西征非洲剑光寒!

东土大唐万里远,十年一梦何时还(在此引用杜环叔近亲同族大诗人杜牧的诗歌“十年一觉扬州梦!”)?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始点)——沿着阿姆河,方便大部队饮水(中亚地区最长的内流河)————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里海南岸——在土库曼斯坦“梅尔夫市”定居6年(古代绿洲城市,现成遗迹,阿拉伯帝国东部行省的长官驻地,在今天的马雷市郊外)——随军调往巴格达,参与巴格达建设,唐朝战俘中应该有随军工匠————走设有邮政驿站的呼罗珊大道——途径伊朗“希林宫”的拜火教圣殿——伊拉克巴格达——随军西征北非,镇压叛乱——沿着幼发拉底河西行——地中海东岸——抵达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塔的军营(在耶路撒冷生活2年,接触古叙利亚语和拜占庭医学)--------------穿越沙漠———埃及————跟随埃及总督,到达北非地区参与军事行动(马格里布地区)——在北非见到柏柏尔白色非洲人,撒哈拉以南的黑人,那里的马吃干鱼(地中海盛产沙丁鱼,那里的马缺少大麦和青草。这里只有绿洲和地中海沿岸土地能耕种),人吃椰枣,沙砾遍地,树木很少。除了柳树和椰枣树,很少见到别的树,今天也是如此——最远可能到突尼斯凯鲁万(这是阿拔斯王朝的最西边境)——为什么没到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跨越亚非欧大州?(当时,倭马亚流亡王子阿卜杜拉赫曼[23]在西班牙南部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的前身国家科尔多瓦酋长国,西班牙半岛南部充满也门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阿拔斯哈里发曼苏尔因为国家初定,还没有能力直接进攻前朝倭马亚的残余势力。所以杜环同学没有到达西班牙,没能在这个树木广茂,橄榄树遍地的美丽国家一游了)。

从哈萨克斯坦战争地点怛罗斯到突尼斯凯鲁万:615公里+269公里+382公里+1459公里+954公里+1027公里+356公里+ 331公里+973公里+2428公里=7035公里

【一手原始史料】:

汉语:

1、汉语官方史书——《旧(新)唐书》、《中国印度见闻录》汉译版

2、私人笔记——杜环《经行记》(必读)、《次柳氏旧闻》、《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

阿拉伯语:

Yaqut al-Hamawi《Marâsidalittilâ' 'ala asmâ'al-amkina wa-l-biqâ'》(雅库特《地名词典》)

英语(阿语转译):

1、Tabari《History of the Prophets and Kings》(《塔巴里史》,侧重军国大事)

Volume_27( 先知和历代国王的历史第27卷);200页之后有记载怛罗斯战役。这卷主要记载了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哈里发马万的灭亡,阿拔斯第一任哈里发萨法哈的崛起。根据记载,当时阿拔斯主要在里海一带对付那些拜火教徒建立的半独立王朝。这个教就是倚天屠龙记的波斯拜火教的历史原型。再往东的地带,一般不涉足。

2、《The Table Talk of a Mesopotamian Judge》(《美索不达米亚评判家的席间谈话》,轶事合集,谈话录形式)

3、《Annals of the Caliphs’ Kitchens 》(备注:哈里发的厨房,中世纪巴格达的食谱)

法语(阿语转译):

Macoudi《Les prairies d'or》(《黄金草原》侧重民间生活,哈里发轶事,细节可与一千零一夜相互印证,阿语转译)

【二次加工文献】

英语书

《Baghdad During the 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唐朝时期}的巴格达城市建设,街区划分,宫殿建设,运河灌溉)

《Social life under the abbasids》(阿拔斯王朝的社会生活)

各语种词条

汉语、阿拉伯语、哈萨克语、英语、德语关于怛罗斯之战的词条(因为在哈萨克打的怛罗斯之战,当地语言的词条会丰富些;德语词条也很丰富。)。

参考

  1. ^ 拔汗那:这个名称是指费尔干纳盆地。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在我国新疆的西部方向。盆地内的河道纵横,中世纪这里农业非常发达,人口占整个中亚的四分之一。
  2. ^ 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3. ^ 安西都护府:这是唐朝管理西域和中亚的一个军政机构,由军城和都督府组成。军城,是直辖城市,是在新疆各地的直接驻扎汉族军队的城市。都督府,属于间接管理,以当地附属国的异族士兵为主,遍及中亚三大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安西都护府设有屯田,并且有遍及交通要道的瞭望塔监视系统。
  4. ^ 呼罗珊省:这个名字翻译自波斯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呼罗珊地区涉及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
  5. ^ 先知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的望族古莱什族的哈希姆家族,为当时麦加的望族。他的祖父是古莱什家族领袖的祖父阿布杜·穆塔里布。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
  6. ^ 麦地那:为沙特阿拉伯麦地那省省会及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城。622年,当麦加贵族们决定迫害先知穆罕默德时,穆罕默德的追随者建议他迁往离麦加320公里远的麦地那。从麦加迁移到麦地那的穆斯林被称为迁士(muhājirūn),而麦地那的穆斯林则被称为辅士(ansār)。穆罕默德以麦地那为基地,开始了征服阿拉伯半岛的征途。
  7. ^ 麦加: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城及沙特阿拉伯麦加省省会。麦加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发祥地。位于麦加外围光明山顶的希拉山洞被穆斯林认定为《古兰经》首次向穆罕默德显现之地。
  8. ^ 欧麦尔:是伊斯兰教历史上共和时期的四大哈里发中的第二代(634年起)。他出生于麦加,早年当过牧羊人和商贩。在他担任哈里发的时期,伊斯兰帝国以空前的速度进行扩张,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的部分领土并最终灭亡当时统治波斯的萨珊王朝。他当哈里发后生活简朴,穿粗麻布衣服,身边几乎没有仆人。
  9. ^ 耶兹德格德:是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君主。霍斯劳二世之孙,632年6月16日即位。636年11月,波斯军队在卡迪西亚会战中惨败,次年阿拉伯人攻陷首都泰西封,他逃亡东方。651年在中亚木鹿城遇刺身亡。萨珊王朝灭亡。其子俾路斯逃往中国唐朝。
  10. ^ 卑路斯: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的儿子。651年,阿拉伯军队将领努尔曼征服波斯全境。信仰拜火教的波斯就此灭亡,此后波斯彻底伊斯兰化。俾路斯王子逃到了阿富汗。654年俾路斯王子遣使向唐朝求援,被唐高宗拒绝。662年唐朝政府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663年,在阿富汗的波斯残余势力,最终为阿拉伯帝国所灭。波斯王子卑路斯最终于公元670年到674年逃亡到唐朝首都长安,并被封为右武卫将军。
  11. ^ 倭马亚王朝:在古中国《旧唐书》中被称为白衣大食,是由倭马亚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建立。该王朝崇尚白衣。哈里发大多穿着白色衣服,衣服上有最奢华的刺绣。该王朝定都叙利亚后,一改沙漠中阿拉伯人的简朴生活,开始变得奢侈。政府体制由哈里发、州长(总督)和书记员(文官)组成。倭马亚的军队主要是阿拉伯人。
  12. ^ 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军队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核心是那些在叙利亚城市定居阿拉伯人和阿拉伯贝都因游牧部落。士兵们在花名册上登记,并领取工资。军队以地区防御城市为基础被划分为不同的军团。倭马亚叙利亚军队专门从事近距离步兵作战,并喜欢在战斗中使用跪姿长矛墙阵,这可能是他们与罗马军队交手的结果。这与贝都因人原有的机动和个人主义的战斗风格完全不同。
  13. ^ 后期的倭马亚军队被分为三个部门:步兵、骑兵和工兵。阿拉伯军队按照希腊的方式进行打扮和武装。攻城器械和行李由骆驼驮在军队后面。
  14. ^ 阿拔斯王朝:是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斯王室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伦·拉希德和马蒙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顶峰。哈里发和政府官员崇尚黑衣,其部队扛黑旗。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
  15. ^ 怛罗斯: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大致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塔拉兹地区。附近有塔拉斯河。《大唐西域记》卷一记载:“素叶城西行四百余里至千泉……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呾逻私城,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16. ^ 阿布·穆斯林出生于今天的阿富汗萨尔普勒省,早年当过马镫工匠,其母是有伊朗血统的奴隶。745年,阿拔斯王朝的伊玛目派他率领约500名宗教志士至呼罗珊(今伊朗北部)地区,发起宗教性的推翻倭马亚王朝之革命运动,也顺利于750年获得成功。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开国元勋。755年2月13日,由于功高震主,阿布·穆斯林被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罗列罪名虐杀。
  17. ^ 萨法哈: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在掌握政权之后,把倭马亚家族成员几乎斩尽杀绝。在什叶派的大力支持下,阿布·阿拔斯成为哈里发,他在库法的就职演说中自称为“萨法赫”(屠夫)。他是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的哥哥。
  18. ^ 杜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宰相杜佑族侄。他可能是唐朝抵达西方最远的人,也是有历史记录最早涉足非洲的中国人[1]。 唐玄宗天宝10年(751年),杜环作为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麾下一名军官参与了怛罗斯战役。此战唐军大败,杜环被阿拉伯帝国军队俘虏。被俘后经撒马尔罕前往木鹿(即今土库曼斯坦马雷),被编入阿拉伯军队。758年,杜环随军被调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库法),不久又被调往摩邻国(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与当地军队作战,途中经过耶路撒冷等地。
  19. ^ 曼苏尔: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奠定阿拔斯王朝的制度。曼苏尔建造巍峨壮丽的圆形皇城“平安之都”于巴格达,整顿宫廷的制度与仪式。他的军事能力虽然次于开国君主萨法哈,但是他的狡诈更胜一筹。
  20. ^ 巴士拉:伊拉克的重要港口,是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枢纽。此地盛产椰枣。
  21. ^ 日出之地:呼罗珊地区,意思是日出之地。
  22. ^ 日落之地:马格里布,指埃及以西的北非沿海地区,马格里布在阿拉伯语中意思是日落之地。
  23. ^ 阿卜杜拉赫曼:他是倭马亚王朝的流亡王子。军事和行政都能优秀,富有谋略。他逃脱了阿拔斯王朝的追杀,穿越北非,跨海渡过西班牙。在前朝倭马亚的旧臣和军队的辅助下,打败基督教国家,并且击溃阿拔斯王朝的追击部队,建立科尔多瓦酋长国。后来,他的后代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改科尔瓦多酋长国为哈里发国家,与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对峙。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人想论证中国不是近几百年来不如西方,而是自古以来就不如西方

而中国古代缺乏与其他文明圈国家的战争(实际上是因为宣传得不多),而怛罗斯之战是巅峰时期的唐朝对另一个文明圈强势国家,而且唐军又败了,于是被拿来一再复读。阿拉伯军人数史无记载,于是尽可能往少了说,营造一种“你们最强大的时候也被别人以少击多轻松打败,其他时期更不用说了”的降维打击的气氛,打断中国人脊梁骨,让中国人对西方只有感恩,感谢不杀和带进现代文明之恩

就跟汉的白登之围、明的土木堡之变一样,要用一场败仗代表整个朝代的平均水平,而怛罗斯由于涉及到其他文明圈,于是被用来代表中国几千年来的平均水平




  

相关话题

  为何唐宋时皇帝即位后多有改名的,而且是单字名? 
  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 
  一个现代医生穿越到唐朝可能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同是隋末起事的枭雄,为何李渊最终一统天下,而李密却兵败身亡? 
  从唐朝到清朝产生557名状元,哪个省出状元最多? 
  唐朝只有274年,为什么会出二十个皇帝? 
  唐朝为什么始终无法平定南诏? 
  李建成跟李元吉6月初四这天如果托疾不去玄武门,李世民会怎么处理他们两个? 
  从唐统一战争的过程来看,能否证明诸葛亮“先在巴蜀、关中站稳,再图晋豫鲁三省”这一夺取天下步骤的可行性? 
  如何评价唐武宗? 

前一个讨论
中方重申支持阿根廷对马岛完全行使主权,英国外相称「中国必须尊重马岛的主权」,如何评价英国这一回应?
下一个讨论
《水门桥》是不是被过誉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夸?





© 2024-06-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