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战报直接影响作战的战例应该是吉尔伯特群岛海空战,上报战果使古贺以为美国海军航母舰队遭到重创,把联合舰队主力和支援舰队前移到特鲁克,在发现情况不对后又赶紧后撤,但残留舰艇尤其是舰队油船在特鲁克遭到巨大损失,同时为决战准备的航空队也遭到巨大损失,损失飞机260多架,油船和飞机对后面的马里亚纳海战有直接影响。
与一般宣传的不一样,除了脊尔伯特的战果直接影响到了海军以外,海军对于台湾海空战、吕宋海空战的实际战果是有比较严肃的看待的,并没有因此轻视美国海军。
真正受影响的是日本陆军,从莱特岛开始算是进入了日本陆军防守的核心区域,而此之前日本陆军没有与美国海军大规模交手的经验,加上高层刻意隐瞒以及根本不了解海军的作战情况,因此日军对美国海军的“作战能力”相当乐观,但随着莱特湾之战开始后,日本陆军知道遇到了对手,高层也就逐渐实际起来。
到了44年12月,日本军方高层已经不再怀疑美军的实力,那些战报也就是给老百姓和底层军人看的
--------------------------------
顺便说一下,在45年1月之后,日本高层就已经知道战争不可能再有转机了,因此剩下的所有作战行动都是为了争得一个可以接受的投降条件来进行的。
到了5月,日本确定下来的获得投降条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美军预期承受不了巨大的伤亡,虽然这个伤亡同时以巨大的日本人伤亡为代价
2、美国坚持无条件投降条件将面对一个不可能战胜的敌人,日本人认为这个不可战胜的敌人只有苏联才能担任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的日本顽抗以及似乎是做梦般的请苏联“调解”(实际上是卖国投靠,东北是苏军面前是根本守不住的,日本真正要保和能保的只有本土,所以东北是日本准备用来交换苏联保护的筹码,这一点虽然没有明说,但从日军没有打算转移到东北继续顽抗和关东军事实上的无力化,甚至装备补充速度都不如本土军来看,应该是有这个打算的),都是围绕这两个目的进行的。
应该说围绕第一点进行的宣传是起到作用了,1亿玉碎确实让美国对于登陆日本本土产生了动摇,美国当时可选的手段包括长期围困和可能的巨大伤亡,因此美国确实动了可以缓和一些投降条件的想法;另外日本与苏联的接触也并不是密不透风的,日本政府官方虽然把重心放在苏联,但军方和企业界通过瑞士、瑞典等第三渠道也和美国人产生了联系,这些都让日本人的目的看上去似乎可行。只是原子弹正好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原子弹击碎了梦想1、苏军突然宣战打破了梦想2,等于日本已经没有任何筹码可以依赖,只能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