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是为杨广洗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谈不上洗白吧,总体还是比较客观的。

汴河怀古

皮日休(晚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在这首诗歌里,充分肯定了隋炀帝主持修凿的京杭大运河给后代留下来的巨大福利,也批评了他的穷奢极欲最终导致隋亡。

隋炀帝的一生做过很多事,我在这里就拿运河这一件事来说。

你把修建运河看作每个朝代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君不见一切伟大的科学发现,只要被科学家发表后,你会觉得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吧!“万有引力定律、伯努利效应”等等科研成果是不是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但是你能发现吗?。

修建运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里面涉及到了国家资源大规模调配、巨大的工程管理、各种繁琐的规划与测量等等。没有一定的综合国力根本谈都不用谈,没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帝王根本想都不会想。

隋炀帝所在的时代,中国的经济重心还是在北方。你是开了上帝视角才理所当然的认为修建运河南北联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一个不可能知道后隋时代经济形势的帝王,举国全国之力修凿运河是不是代表了他的战略眼光高超呢?是不是体现了他心中有大格局,手中握有大手笔呢?

或许他修建运河有“水调龙舟”的私心成份,但是你不应该否定这位亡国之君的战略眼光。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运输货物人员的交通要道,更是拉进南北人民心里距离的纽带。南北方交流更加顺畅,文化的同一性就更强,国家的凝聚力就更紧密。

偏执地讲一句,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够保证在如此广大疆域里的统一和延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的“好大喜功”之君。


user avatar   bluepink-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首诗真不是为隋炀帝洗白,反而是在狂骂隋炀帝好吗....

这种诗是典型的陷阱诗,假如你穿越了在皮日修面前说这首诗是为隋炀帝洗白,那你完蛋了,不学无术这顶帽子直接就扣在你头上了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问答题,问答题就很好解决了

一句一句来嘛,这种方式最简单(但注意,赏析还是需要整体来看,问答形式只是方便理解)


皮日修的汴河怀古共两首,可以一起来看看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翻译: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第一层只看到诗,

第二层要看到为什么船队没有回去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第三层诗为什么隋炀帝会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呢?

因为他失德了


第二句翻译: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这句其实是倒装句,实际上应该是

问:”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是为什么呢?“

答:”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顺应上天修通运河的隋炀帝会被宇文化及杀死呢


再来看第二首这一部分比上一部分反而要简单一点但虽说简单,思路一旦歪了,就彻底的掉进了皮日休的陷阱里面

翻译: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这里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换一下再看: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但此举利国利民,隋朝为什么会因此河而亡呢?

是啊为什么呢?

下一句就来了,这也是全诗的重点,全诗的精华,这首诗就是因为这一句存在的


若无水殿龙舟事


立刻可以得出结论,隋朝不是因为修运河而亡,而是因为龙舟水殿而亡

那么这句话再放回去: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翻译: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但是注意,这样翻译是有问题的,众所周知,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

所以这一句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可以是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也可以是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假如没有水殿龙舟这种事,隋炀帝难道就可以和大禹相媲美了吗?


皮日休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万艘龙舸、不还扬州、水殿龙舟

然而他并不直说。(说白了就是有点文青)

他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

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

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

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

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

所以作者虽用了翻案法,(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

但实际上是为大运河洗刷不实”尽道隋亡为此河“的“罪名”

而隋炀帝的罪反倒因此更加实际了。

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

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

“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相关话题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是为杨广洗白吗? 
  隋唐时代的高句丽和突厥相比到底谁更强大? 
  如何看待个别李世民粉丝黑杨坚? 
  隋唐时代的高句丽和突厥相比到底谁更强大? 
  陈朝皇帝宗室为什么没有像宇文家一样被杨坚赶尽杀绝? 
  热爱秦始皇和隋炀帝的粉丝愿意穿越到秦朝修长城或者穿越到隋朝挖大运河吗?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大秦和大隋为什么没有得到这样的评价? 
  隋朝哪些历史被严重低估或者忽略了? 
  陈朝皇帝宗室为什么没有像宇文家一样被杨坚赶尽杀绝? 
  秦二世与隋二世的败家能力谁更利害一点? 

前一个讨论
有什么不错的历史书籍推荐?
下一个讨论
吴起战无不胜,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战将中?





© 2024-06-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