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关注? 第3页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一点我自己能看到的。

就大家周围的状况来看吧,尤其是那些在体制外拿较高的It程序员群体,前段时候差不多都多多少少收到了补税的通知,差不多我身边都补缴了大几万块。

再说我周围涉及对私人业务较多的这一块就更是重灾区了,这个点的关键就是没发票。

涉及到私人业务的时候,特别不是那种长期雇佣关系而是单次业务发生的时候,整个走账体系是很难进行的。

你找私人开发票的想法很好,但实际上是找不到的,比如说你今天找了个人给你搞了点东西,人家说好了就要微信、支付宝转账,那你能咋办嘛?

给就完事了呗。

其实如果这种业务不多走账跟着也就过了,但如果是涉及到多人就很麻烦了,但过往这一块查的不严,得过且过也就算了,但最近不行,因为最近查的严了。

严了的结果就是小哥各种渠道打听要发票,餐饮的发票最好,网约车的发票也行,反正不管咋,只要你能给我搞来票一切都行。

但可惜搞不到,不知道他最后是咋解决了,是老老实实补还是搞点别的小手段去买发票。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都是税务管理更严格了的一种表现,前者卡的是在私企干的高薪员工,后者卡着的则是和私人高薪者打交道较多的私人和企业。

或者你可以这样理解,以后的方向是尽可能地把以往隐藏起来收入给阳光化然后针对这块阳光了收入进行更严格的收税。

但这里有一个绕不过的问题,那就现在那些工资不仅阳光而且工资高吗?

其实我们往沿海地区看看就行了,有一些群体的工资是绝对阳光且数额高的。

总的来说,这是对较高收入的中产收入的一次再分配,因为富人往往不需要这种收入,他们靠的主要是资产。

其实大家说的那条是很对的,就是这个条例是不涉及到资产的,只是在收入这块做了较大的文章,但这恰恰是不涉及到富人的。

北京老奶奶有十套房出租,这块钱如果不涉及到公司也是很难检测到的,等于这块的收入老奶奶拿到手了。

北京老奶奶十套房今年一套涨了五十万,老奶奶资产总市值来到了一亿五千五百万,这一块也是不需要征收的。

虽然这个改革不算彻底,但其实迈出这一步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只是说可能按照现在的资产收入的对比状况来看,可能社会总消费的状况不会太好。


user avatar   wang-wei-23-6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谈谈自己看到的:

1、年薪百万的高薪雇员,很容易触发累进制个人所得税的最高一档45%,所以现实生活极少见到“工资200w以上”的高管。大部分都是股票期权来支付。

2、自由职业/副业是个税征收难点,比如一对一家教,微信转账,不计入个税;年入百万的自媒体大V,真实税率比高薪雇员低得多,劳务费扣税比例20%,带货佣金扣税比例比这个还低。

3、资产增值部分,只要你不卖出股票套现,就不会计税,目前资本利得税最高20%,没有累进税最高档的45%。

4、公司老板可以构造复杂的债务和公司账目支出。比如,高薪雇员创造劳动价值给企业,企业税收交一次,资本家净利润克扣一次,个税工资到手要扣一次,消费(买车)时再来一次消费税。

企业老板想买车,可以作为公司商务用车,算作企业开支,(企业收入-企业开支),真实税负比雇员低多了。

5、很多房东的住房是当年国企分房、集资房或小产权房,持有成本很低。房东可能工资收入真的比房客低,房租收入也没累进税。

6、土地财政最终算作地方政府收入,可以理解为“进城税”。一个年薪12万的高薪雇员,如果贷款买了新房,相当于在正常税收之外,还缴纳了进城税,“正常税负+进城税”,他的真实税负很有可能超过50%。

7、富二代继承遗产不用交遗产税。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不剥削其他劳动者,同时还缴纳了大笔的“进城税”用于转移支付,个税起征额度要不要调整?


看到有人暗讽高薪雇员试图混入“穷人”的,高薪雇员不占生产资料,靠劳动获取报酬,不剥削其他劳动者,是不是应该遵循“按劳分配”的大原则?年薪12万以上的高薪雇员剥削了谁?


有人说富人阶级的股票套现,都是缴了20%的资本利得税的,昨天刚好有个案例,逃税了14年才被爆出来。

打工人能拖欠14年个税么?对工资征税比对资本征税容易太多了。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解决贫富分化这个议题上,社会zhu义具有天然优势。

什么是社会zhu义?

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我国在解决当前的世界性难题上,是有明显的制度优势的:

1)资本管制是遏制财富外流的有效方法。

因为你要收资本税,资本肯定会开溜,所以得先管制住他们,这点z国做得最好。

2)z国理论上可以凭借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制贯彻累进税制,且高层可以免于游说集团的压力和竞选政zhi献金带来的束缚。

但有些人是立场先行,道理讲得再深刻,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他就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他不会因为贫富分化带来了不公平和不效率就放弃利益。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和这类人的论战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消灭。

真正要解决问题,光靠富豪们畏惧“挂路灯”而发扬奉献精神“投入500亿建设共同富裕”是不够的,还需要结构性改革,起码得让咱看到以下措施,才能相信“共同富裕”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❶ 在泡沫高峰期限制资本流动,防止财阀高位套现,把资产带去海外,把债务留在国内。

反垄断,光天价罚款还不够,对于不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互联网和房地产企业,予以拆分

❸ 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快速挤泡沫,不要拖着。

❹ 加征资产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减少增值税、消费税和土地cz


user avatar   mo-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5年2月27日,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获得感”。之后又陆续提了十余次,“获得感”成为2015十大流行语。

什么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提了几十年的勤劳致富有什么区别?当年有个乐观主义的解读,就是增量财富重新分配,有更多的发展果实落到老百姓手里,实现共同富裕,人民资产增加自然有了“获得感”。

注意这幅官方漫画的苹果树

77个月过去了,应给说这个目标部分实现了。一部分群众,主要是买房的人,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财富升级,15年以来确实很有获得感。但是多数群众“获得感”不是特别的深。也就是说“获得感”这六七年,覆盖面不够广。

现在又提出共同富裕,这下更好了,当然是百分百支持,百分百欢迎,百分百鼓舞。希望这一次能够充分覆盖大多数群众,不止于总让一亿人共同富裕,而是向十亿总中流的方向偏转,做一个橄榄。


user avatar   hui-du-1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央这次会议定的调。和以前卢麒元的观点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大家有空可以在b站上看一看他的视频,里面有很多观点。比如房产税,比如资本利得税,比如直接税。

另外,大家可以试着在知乎搜索一下卢麒元,会发现很多ID近乎于歇斯底里的黑。

可以想见,共同富裕是动了多少的蛋糕,以后这项工作的推广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user avatar   fei-yu-guan-to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间的确不太多了。可能最多也就到2030年之前,有些问题一定要解决,如果30年之前无法解决,那么以后就更加无法解决了。虽然漂亮的话一直在说,但是从来没哟哪次像今年这样,密集且强硬,根本不留任何余地。

先是反垄断敲打了大资本,然后是一刀切重创了课外培训机构。这一次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准备向房子动手了。致辞阻碍年轻人生育的三座大山——996,教育,住房,进入到了开山动土的阶段。

长久以来住房问题一直是悬挂在咱们打工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房子在居民负债的占比实在太大,更重要的是房子已经彻底的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极大的阻碍了科技创新,甚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信心。

而一直不能动房子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担心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房子不再保值,土地财政玩不下去,引发一系列的断供,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转。

畸形的房地产就像一个肿瘤寄生在中国的老百姓身上,不断的吸食着养分长成庞然大物,老百姓苦不堪言。以前想着的是用时间换空间,希望未来经济的增长来抵消快速上涨的部分,但是产业升级不顺,再加上世界集体右转,和老美的贸易战,新冠疫情等,

七普数据公布之后,突然发现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新生儿数量的年年下降或许现在影响还不大,毕竟70,80,90这几代人口红利还勉强够用,但是如果现在剩余的主力军90,00后不生育,真正的后果至少十年之后才会看到。

或许趁现在国家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真正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国家之一,不论是民族意识还是国际声誉都正值顶峰,借此机会快刀斩掉这个肿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继续拖下去,等到国力耗尽,民生凋敝,到那时再想动手可就真的晚了。

希望这一次不是说说而已!


user avatar   wo-bu-zuo-lian-dao-hen-duo-n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很多人接受不了赤裸裸的真话,那我就改一下,委婉一点

效率与公平是全世界现代国家政府最关心的两件事,因为说白了,因为这关乎国家稳定以及统治阶级的利益,尤其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欧洲可以丧失竞争力而不用担心被美国扼杀,日本可以丧失竞争力,而成为美国附庸,但是中国不可以,而且日本欧洲已经足够富裕了,所以不增长也没关系,但是中国还没有。所以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效率依然非常非常重要,只不过有些地方过于不公平了以至于影响效率了,所以要打破那些不公平,进一步促进效率

只有少数非现代国家不关心这两点是因为它有别的手段来维护统治,比如神权国家的宗教体系。

人性决定了大家永远只能接受明天比今天好,比如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就会抱怨,虽然中国已经是过去30年以来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地方了,比如今天的美国和欧洲人,虽然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欧美人的生活条件已经足够优越,但是大家的幸福感都是比较出来的,跟亲戚朋友比,跟其他国家的人比,跟昨天比。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和中国过去30年一样,不断做大蛋糕,然后每个人的生活条件都能变好(尽管无数人说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过去30年是一起变富)。但是很可惜,这样的状态无法长久。

所以看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一穷二白低基数时期,大家的诉求总是效率,因为那时候只要效率提升,所有人都能日子变得更好,但是伴随着基数的增大,潜在增长的下滑,增速越来越慢,社会不得不陷入内卷,于是会发现少部分占有更多资源的人生活条件依然在不断变好,而大多数人此时的生活条件则没能力进一步变好,而且往往还会因为通胀等原因,逐步变差,这时候社会就会呼唤公平,原因是,即使尽力提升效率,大多数人也享受不到红利,而资源过度垄断,反而会降低效率。

这个过程甚至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因为市场经济持续追求效率,那么一切影响效率的东西都要被根除,否则就会被别人超越。于是欧美也有过反垄断,建立gonghui,提高福利等等。大多数人理解的资本主义还停留在课本上的最原始的阶段,但是实际上人家政府也要维护统治,也要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很多人眼里美国是资本说了算,那么为什么美国还会反垄断呢,摩根当年只手遮天,还不是一样被反垄断拆分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垄断会制约创新,制约效率提升。但是美国和欧洲日本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这和欧美文化不同有关,欧洲是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发源地,而美国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文化,大家去看英国和欧洲本土,文化其实差异挺大的,盎格鲁撒克逊甚至连教育都要盈利,而欧洲本土大多数是免费教育为主,所以结果就是美国是极致的资本主义,极致追求效率,而欧洲在二战后逐步转为追求公平,这也成为美国在国际竞争里一路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近2-30年。

美国还有一个特点,最早的美国人都是怀着淘金梦去美国的,也就是说美国文化充斥着冒险精神,所以美国特别喜欢宣扬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说白了就是美国以前的文化就是鼓励你个人拼搏的,所以前几年电视上有播放采访那些低收入的白人老头,这些老头对民主党高福利嗤之以鼻,他们更想要川普承诺的工作岗位,喜欢自食其力。这点我们在TVB也经常可以看到,以前的香港社会也是一样,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切慢慢改变了,随着新移民的增加,民主党越来越占优,导致税务成本越来越高以承担足够高的福利,美国的税在发达国家里不算高的,但是如果相比福利,那是很高了,虽然中国也很高,但是好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以理解。而过去30年,因为美国民主党占优,导致民主党的文化向全球输出,香港就是典型输出地,所以现在很多香港底层年轻人都跟美国的墨西哥裔,非洲裔一样,更喜欢抱怨和打砸抢,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陆崛起导致香港潜在增速越来越低,年轻人越来越缺乏机会。而海外高福利的这些观念也伴随着公知,以及一些古老的杂志报纸传入国内,很多人都会片面认为欧美都是物价便宜,福利好的,但是这些人打死也不会知道,美国和欧洲是完全不同的,欧洲物价并不便宜,而美国福利也并不好,他们更不知道这些所谓高福利国家,税率其实很高,即使美国福利不好,税率一点也不低。也没有人知道,很多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却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道理很简单,基尼系数的计算方式决定了,基尼系数低不是绝对贫富差距小,而是有1%极其富裕,剩下99%一样穷,基尼系数依然可能比10%富裕,90%穷要小。所以在基尼系数特别低的一些国家往往就意味着年轻人完全没机会逆袭,无论你清华毕业还是小学毕业,无论你工作努力,还是你工作划水,你俩的收入是差不多的,比如北欧捕鲸人一年出海捕一次鲸鱼,其他时候国家给钱,依然可以过得跟普通人一样。那你觉得如果你是有能耐的人,你会如何选择。所以这样的机制只有那些小国可以选择,因为他们只要在少数领域掌握足够核心的价值,获取足够多的利润,就能够养活一个国家的人了,而中国明显是不行的。

那么回到中国,既然美国要扼制中国发展,那么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一定是效率因为效率影响国际竞争力,而且如果牺牲一点公平可以带来效率显著提高,其实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就比如中国过去40年那样,但是如果继续牺牲公平就会影响效率了,那么任何国家都会做出追求公平的选择,即使是资本主义代表的美国,你会发现几乎是社会主义代言人的桑德斯这几年都得票率都不低(要知道美国人骨子里是反社会主义的)。

但是追求公平也有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收入陷入停滞(按中国的人均收入如果现在就停滞,那甚至算不上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还不到中等收入),典型就比如出台高福利政策,之后导致自己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税,同时劳动力成本高企,国际竞争力下降,资本外流,失业率大增,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是如何从高速发展变成停滞不前的。中国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比如2012年以后媒体经常报道大量外资撤离中国,为什么,虽然有贸易战等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就是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或者人力密集型的产业,在中国的综合生产成本已经不比东南亚,甚至美国本土低了,这综合生产成本包括各种所得税,关税,运费,燃料成本,土地成本,政策风险以及人力成本,说白了以上这些因素里,中国现在也就还有工程师红利而已。

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现在追求公平不是要放弃效率,而是因为有些不公平已经开始影响效率,追求公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为什么?首先因为中国人均GDP依然偏低,只有继续提高效率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10个人分3个馒头再公平也是大家一起挨饿,必须提高馒头生产力),其次就是当下的中美关系,中国不是日本,欧洲,可以做美国的附庸,中美现在一定是竞争关系,甚至未来可能是敌对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要继续提高效率,才能在对抗中胜出,所以注定我们无法学习欧洲和日本那套。

换个角度提问,如果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和美国,日本,西欧一样高,那么中国的竞争力在哪儿?你确定现在你做的工作不会被日本人,韩国人抢走?

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就很容易去理解最近的反垄断和打击地产的举动了,反垄断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产品,这个事情在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发生过,因为垄断会抑制创新,限制效率提升。反垄断和打击地产,甚至打击校外培训其实隐含的意思都是富人你别想躺赢,所有靠资本套利的躺赢手段我都要封杀,但是你们努力工作赚钱,冒险创业赚钱,搞科技发明变成巨富,这些钱中国政府依然会保护

最近因为打击校外培训,很多外资对中国产生误解,以为中国经济政策要向左走,即使是知乎,抖音上很多年轻人也在欢呼,觉得要打倒这些富人,资本家,打土豪分田地,甚至评论里很多人觉得对富人既得财富收税是应该的(这不就是变相抄家吗?真的合适?遗产税不是针对既得财产收税,是针对财产转移征税,是不一样的,而即使是遗产税依然导致了法国大量资本外流)。所以老外这么觉得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那么多中国人都没搞明白。但是我明确不同意,在我看来,中国只是想打击资本套利,堵住富人套利躺赢的途径,但是中国还不至于傻到要牺牲效率去追求均贫富,因为没能力,也不能这么做,没能力就是人均GDP太低,均贫富只会共贫穷,不能这么做就是因为这样会导致中美对抗里中国丧失竞争力,另外就是对统治阶级而言,这么做有啥好处呢?

看明白这点就可以明白了,政府不会打击资本市场,因为政府需要靠资本市场提高金融效率,提高创新效率,现在资本市场还在创富示范阶段,只有当股权增殖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才会出资本利得税,接着也不可能出遗产税,因为出遗产税会导致人才流失,资本外流,这点可以看看法国。

另外就是对于高收入人群估计大家的认知也有偏差,大多数人眼里的高收入人群至少是30-100W税后年薪,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标准是,低收入人群是2000元月薪以下,2K-5K是中等收入人群,5K-10K是较高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指10K以上。

估计很多人又要开始骂我的,你的意思我一个送外卖,送快递的一年赚12W也算高收入人群了?也要被均贫富了?这个标准毕竟不是我说的,要知道,中国只有5%左右的人口月薪超过5000。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怎么想就去怎么运转,一切都是很现实的。就像房价一样,有的人说大家都买不起了,房子就必须跌,那大家是什么收入,你1W月薪的人买不起了就必须跌,跌到你买的起了还要跌不?跌到3K月薪的买的起了还要继续跌不?那岂不是要跌到乞丐也买得起?但是土地只有这些,这可能么?

所以中国现在的目标是打破富人躺赢的手段,无论富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别给我躺着,都给我起来奋斗,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美对抗中胜出。共同富裕是全球一体化后市场经济的必然,这几年美国就是没搞好这点,导致09年至今美联储放水出来的钱几乎全进了富有阶层和硅谷的口袋,所以美国的潜在增长大幅下降,中国现在就是希望避免这样,但是又要发展科技,所以要遏制资本套利,但是不能打击资本投资科技的积极性,而且还要加大吸引外来资本,不过这次打击教育其实伤了海外资本的积极性,估计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我觉得这也是因为外资不了解中国,不过也不能怪外资,毕竟中国那么多普通人也总是那么左,天天盼着打土豪分田地,一听到共同富裕就想着均贫富。


很多人说隐形收入查不了税,别担心,现在有2个东西,一个叫金税4,就是金税系统第四版,现在还在研发,现在不是每年都会让你们上个税APP自己申报么,这就是前奏,让你们养成习惯自己申报,未来不申报漏报就属于偷税漏税(美国这学来的),然后现在是金税3,金税4出来以后所有个人收入都会汇总,然后一起算一个税率,比如现在你在A公司赚1W月薪,那累进税率还比较低,但是你有房租收入1W,兼职收入2W,未来可能这些会汇总一起需要按累进交税,而且报税规则也可能越来越复杂,未来税务筹划这个行业估计会更进一步发展,看看美国就知道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角就是因为能帮人报税所以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还有个东西叫数字RMB,一经推出,很多灰色收入,黑色收入都无所遁形,像这几年搞P2P,诈骗,黄播等赚了钱跑到云贵地区洗一下出境去东南亚,那就别想了,所有资金从头到尾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追踪,你就没办法洗干净,也没人敢和你换钱,你带不了现金咋跑?所以未来现金会增值,可能几年后100RMB的纸币会价值110RMB

评论里还有人认为10%的人掌握了90%的财富,应该对他们课以重税,我告诉你,首先这数据错的,招行每年有报告,我记得是2%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但是即使这样,你也不能对这些人课以重税,因为人家是合法所得。法律上有个原则,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以如果因为人家钱多,现在就想办法对人家拥有的资产课以重税,那么就变相相当于抄家,你觉得合适么?如果大家发现只要赚钱就会被打倒,那岂不是奖懒罚勤,越有能耐的人越不愿意留在中国了?所以现在只能对那些还在继续套利的躺赢手段来加税,这是合理,合法,也是必要的。至于遗产税,迟早也会出的,但是不会是现在,因为现在处于需要吸引资本,留住资本的阶段,你看法国出了遗产税之后,资本大量外流,虽然中国可以通过资本管制减少这种情况,但是不可能完全阻止,中美争霸的关键时刻,没必要为了这点事情削弱自己对资本的吸引力,还是要先解决主要矛盾(科技卡脖子)

还有人提中国要扩大内需,所以不可能加重中产的负担,这是不对的,首先是你对中产的定义和国家的定义不同,你眼里的中产妥妥是国家眼里的高产,其次因为如果效率提升了,税负提升不代表你赚的少,你完全可以从月薪3000变成1W,最后就是直接税增加,间接税会减少,对于底层而言成本会下降,还是那句话,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分配不均,而是人均太低,美国就相当于一个厂10个人一天做100个面包,所以可以一人吃5个,丢5个,中国现在相当于一个厂10个人一天做15个面包(只是把利润比作面包,论制造业生产能力肯定中国更强),有人吃了2个,有人就会没得吃,这时候你再怎么强调分配,每个人平均也只能吃1.5个,如果按美国的标准5个吃饱,那大家就只能都吃不饱,要扩大内需首要的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改变激励机制,之前可能太强调业绩导向,比如提成都给销售了,15个面包,销售5人每人3个,剩下5个工人啥也没有,那这5个工人就不干了,于是现在要改变激励方式,销售提高KPI标准,工人则也有业绩提成,你如果超产就给你提成,这才是中国现在的目标,通过改变分配方式来达到提高效率,这样可能10个人未来就能产30个,50个,100个面包了,而如果这时候不是改变激励方式,而是彻底放弃激励,觉得工厂里10个人都吃不饱是因为分配不公,强行说无论销售还是工人,无论做得好还是不好,以后每天固定分1.5个面包,那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连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都够不上,因为销售也不傻,反正不管怎么干都是1.5个,那不如划水,工人也不傻,也划水就得了,所以要认清本质,中国内需不够好,保障不够完善,不是因为分配不公,本质上是人均还是太低了,国际竞争力还是不够,于是又回到我上面那个问题了,如果中国人均工资和保障向欧美看齐,那么中国竞争力在哪儿?过分片面强调公平是大量国家陷入增长停滞的重要原因(比如这几年的欧洲)

再说一句,如果加税就能共同富裕,那何必改革开放,加税提高福利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总量足够,同时权力装进笼子里,否则加的税还是会变成各地的开发基金,或者用去填补地方债的窟窿。还有就是各位期盼的对富人征税,这不已经征了好几年了么,那就是房价,现在二手房限购,限售,还限贷,本质上就是你买进房子以后基本上无法再卖,未来虽然看着房价可能还要涨,但是其实都是有价无市的,房地产本来就是对富裕阶层的税,而且这可比直接收税体验好多了,也没那么多民意反弹,结果你们又要降房价,又要暴力收税……真以为领导们的理论还停留在70年前啊?

最后,对富人征税有的是办法,你们想的那种马云家有1000亿,直接收走200亿那是最傻的,这相当于对富人变相抄家,今天国家需要了就拿200亿,明天怎么保证不拿剩下的800亿?能人谁还敢回国创业?但是对有些行业征税是可能的,比如对白酒消费税大幅提高是可能的,毕竟是国家不鼓励的消费,而且大多数是富人消费,但是对LV,爱马仕反而不能这么征税,因为如果这么征税,消费会全跑去代购,或者国外,最后导致国家反而损失税收,所以这几年你看为什么国家要鼓励官方免税,因为你们在海南买,好歹有部分税给国家了,好过你们去找代购,或者自己出国买。什么?你说海关严查代购?去看看浦东机场没疫情的时候人流量吧,那浦东机场的人就不需要下班了,7*24小时工作就可以了。再比如逐步限制国内私营品牌的电子烟,或者对其征收更高税费是可能的,如果是对人民有害的就会禁止,那烟草和酒早就已经被禁了,必须考虑现实,而不是理想化的。很多大众觉得该禁止的东西其实并非是不好的,比如之前无数人呼吁把游戏打成电子海洛因,结果呢,你看最近的《黑神话悟空》,大概率未来又是一波中国文化输出,哎,太多人的脑子还停留在70年前,动不动就想运动式打击,但是要想想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强大了很多,但是还不是世界最强,人均更不是,大家还是现实点想想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正因为美国是老大,所以美国才能征那么高额的铸币税,如果觉得均贫富,降低大家欲望,限制娱乐,烟酒,奢侈品等消费就能提高国家竞争力,那再限制一下女性权利就可以和伊斯兰国家靠拢了……那样真的好么


可以看看自己算中产还是算高收入人群,还有一句话,实际上土豪都是极其听话的,马云现在不说话了,美团,腾讯都开始投芯片了,而中产是最傻的,现在还在喊我要躺平,我就不生,你拿我怎么办,我要打土豪分田地,不知道这些中产哪儿来的自信觉得顶层会去打死听话的好拿捏的分肉给不听话的,真以为分肉给不听话的最后就会听话了?2004年顶层号召大家买房子,土豪听话了,中产都拒绝,2021年,土豪又听话了,中产还是想闹,即使到2034年,2120年,估计还是一样,因为小资产阶级最是墙头草

再添个链接,中国劳动力廉价还真不是分配问题,是因为别的各种成本占了劳动力价格提升的空间,比如上海的保姆价格比HK贵几倍


最后,国家刚定论了,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发展民生,鼓励创新致富,所以我的解读是对的,所以你看,希望国家乱的到底是什么人一目了然,多少人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国,结果一旦牵涉到利益就把自己的屁股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啧啧啧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以促进共同富裕,是因为富裕阶层的人所使用的钱生钱手段并不需要交税。说说我们最常见也是最让人诟病的例子,房地产。


房价高吗?高。而且高的离谱。富裕阶层在获得了大笔资金后,拿去买房,买商铺,之后出租,通过租金来实现资产增值,钱生钱。资产还是自己的,但是又可以获得一笔不需要交税的收入。


如果你想通过租金来收税,那么房东肯定会想办法把钱转移到租客头上。所以对租金下手没用,而是要让多出来的房子没法赚钱,甚至是亏钱,只靠这一点,就可以让很多人喘过气来了。减少开支,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手段。多出来的钱,你存银行也好,怎么搞都好,但是不能通过房地产进行资产增值,才能有效控制贫富差距。


共同富裕是非常难的。有钱人的钱因为大多数不需要交税,使得有钱人越来越富。所以很多人提到的房产税,空置税这些,都是手段。如果不从这方面出手,即使撒钱也没用,有钱人可以将房租提升把新发出来的钱收割。


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是鼓励那些先富了之后,拿钱去做可以提供工作岗位的资产增值模式的。说白点,就是如果你有钱了你开公司,你可以赚到钱,又可以提供工作岗位,那就支持。本来也应该是这样,赚到钱后,如果是拿去疯狂买房收租,赚到了钱,但是挤压了别人的生存空间,加大了后来人的生存负担。


至于国家愿不愿意重拳出击,就看情况了。毕竟对自己出手。大家看看,虽然对教育进行了K12培训班全都禁止,但是各地分数线录取的不平衡仍然没有改变,而大家都不怎么提这个事情了,为啥呢?知道不会改,也不抱希望了。


user avatar   sun-xing-zhe-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08.18:

能run 就run


2021.10.24:

背完托福单词了,准备再自学一段时间,然后报班系统学


user avatar   zhi-san-zhe-su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行税法中关于个人所得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定:

如果你是打工人,那么你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率在0-45%之间。(年收入在60000以下免税)

如果你是个体户,那么你的税率是5-35%。

如果你是资本家,那么你的税率固定为20%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而且还有各种减免政策,比如

一、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像二马这种绝大多数资产都是股票的人,即使他们不偷税漏税实际缴纳的税率也接近于0%(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仅在卖出时进行结算,只有不变现就永远不需要缴税)这种实质上的累退税制能改善贫富差异就见鬼了。




              

相关话题

  普京在 2021 年度记者会中称,中俄正联合研发「高科技武器」,本次记者会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牛市来临时,券商股会先涨起来? 
  知乎上「精日」多吗,为什么? 
  朝鲜是不是一个被低估的国家? 
  中国免除外国债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政治、外交抑或是“大国风范”方面的考虑? 
  人口多可以当做中国落后的理由或借口吗? 
  我们是否要从实质上重新重视阶级斗争? 
  什么时候你会感受到「民智未开」?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民族主义是怎样发展成为法西斯的,是希特勒一人的功劳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腾讯为「共同富裕」再投 500 亿,当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有哪些内涵?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有网友指责曾督促安倍承认对华侵略的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是反动导演?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